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力定型原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训练中的应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动力定型原理进行步行康复训练,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前及训练2个月后分别采用Brunnstrom分期评定运动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定步行能力,Ba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Brunnstrom分期、FAC、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两组间Brunnstrom分期运动功能评分、FAC及MB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动力定型原理进行步行训练,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联合采取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与减重步行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减重步行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用反馈式电刺激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FAC)、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均较低,且组间差异不显著(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AC、FMA、BI评分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随访三个月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采取减重步行训练联合反馈式电刺激助力技术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该联合治疗方案值得在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中加以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7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35例。常规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研究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后的步行能力以及步态情况。结果训练后,研究组的步行功能较常规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前,两组的步态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研究组的步态评分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和减重平板训练的应用效果良好,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36例早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FES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FES组采用多通道FES治疗仪治疗,对照组给予无电流输出的安慰电刺激,采用Fugl-Meyer运动评定量表(FMA)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ADL能力。结果:治疗2周和3周后,FES组FMA、MBI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通道FES治疗能提高卒中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站立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8周。统计分析两组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S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步行能力(Holden FAC分级),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BBS评分、SFMA评分、MBI评分及Holden FAC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各指标评分及Holden FAC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改善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有利于日常生活能力及步行能力的恢复,增加患者步行安全性,从而减少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6.
耿浩  张超龙  郑海丽 《新中医》2021,53(3):56-59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1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均应用电针治疗,研究组在电针治疗基础加上核心稳定性训练,2组疗程均为30 d,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分级、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66(GMFM-66)评分、躯干损害量表(TI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MWS)、生活质量(QOL)评分、稳定指数(SI)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较前改善,研究组FMA评分、BBS评分、FAC分级、GMFM-66评分、T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动态运动功能较前改善,研究组治疗后ADL评分、10 m MWS、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对其运动功能的改善比单纯使用电针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以神经促通技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电针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下肢Fugl-Meyer评分(FMA)、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FAC分级及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率自行车运动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和新Bobath技术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采用Fugl-M 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 A)、改良Barthel指数(M BI)和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FMA、MBI和步行功能较治疗前均提高(P 0. 05),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结合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肢联动训练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两组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联合四肢联动训练,比较两组平衡功能(BBS)、步行功能(Holden)及独立步行能力。结果:BBS、Holden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观察组大于对照组,10m步行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四肢联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可提高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及独立步行能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上下肢运动控制训练和运动想象疗法,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Holden功能步行分级法、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对两组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Holden功能步行能力、FMA、BB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olden功能步行能力、FMA、BB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Holden功能步行能力、FMA、BB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控制训练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明显改善患者下肢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新Bobath技术及镜像训练技术,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对患者偏瘫上肢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的FMA、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Bobath技术结合镜像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能够更加有效的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的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躯干训练在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研究组采用强化躯干训练,使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功能性步行分级(FAC)、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BBS、FAC、F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躯干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ro·kin平衡训练仪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4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则采用Pro·kin平衡功能训练仪进行康复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平衡量表、Holden步行能力量表和Barthel指数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BBS评分、BI评分、Holden分级、F-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Pro·kin平衡功能训练仪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对脑卒中患者站立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14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传统针刺组和傍针刺组。康复组采用平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传统针刺组采用头针运动区、足运感区及体针结合平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傍针刺组采用天柱傍针刺平衡区配合头针运动区、足运感区及体针结合平衡训练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结束后,用Berg平衡评分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Sheikh躯干评分、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10m步行时间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对各组患者进行站立平衡功能的评定。结果:4周后3组BBS、Sheikh、Fugl-Meyer、10m步行时间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傍针刺组的BBS、Sheikh、Fugl-Meyer、10m步行时间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均优于康复组及传统针刺组(P0.05),8周后3组BBS、Sheikh、Fugl-Meyer评分、10m步行时间及Holden功能步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天柱傍针刺结合平衡区电针,能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站立平衡功能,改善步行能力,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视觉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平衡仪进行视觉反馈平衡训练;治疗组应用头针结合平衡仪提供的模式进行训练。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和Holden步行能力评分在治疗5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BS和Holden步行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改善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视觉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踝足矫形器与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2015年4月—2017年1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功能性电刺激)及对照组(踝足矫形器),25例。对比两组干预后步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步行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较踝足矫形器对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步行功能的效果更显著,患者协调能力明显改善,且治疗周期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减重步行训练(STAT)配合常规康复治疗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63例随机分为STAT组(31例)及对照组(32例),STAT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如下评定:①功能性步行量表(FAC);②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量表,FMA),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结果:治疗后FAC、FMA及MB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训练配合常规康复治疗比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悬吊运动训练(S-E-T)和传统物理疗法(PT)对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接受S-E-T训练,对照组则给予PT疗法,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恢复时期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功能量表(FM-B)、10m最快步行速度和Holden步行能力的差异。结果:试验组BBS评分、FM-B评分、10m最快步行速度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8个月后,试验组Holden步行能力≥5级及平衡功能、神经易化达3级者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S-E-T可显著促进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改善,其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结合组30例,采用步行训练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仅行推拿治疗.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结合组Fi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行训练结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核心训练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30例。常规康复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核心训练组患者同时辅以核心稳定训练。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采用Berg平衡功能量表及(BB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MS)、Holden步行能力分级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定。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MMS评分、BBS评分及Holden分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各项疗效指标结果(包括下肢FMMS评分、BBS评分及Holden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5);进一步比较发现,治疗4周后核心训练组患者下肢FMMS评分、BBS评分及Holden分级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 0.05)。结论核心稳定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