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按摩对手外伤患者手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14例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07例。手术结束后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手部按摩,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3个月后从手功能最大程度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提高、重返工作岗位和主动适应生活4个方面评价患者的手部功能。结果:实验组手功能最大程度恢复99例,日常生活能力提高102例,重返工作岗位101例,主动适应生活93例;对照组手功能最大程度恢复63例,日常生活能力提高59例,重返工作岗位56例,主动适应生活51例。结论:手按摩能有效促进手外伤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公交司机是工伤的高发人群。公交司机受伤后因自身职业技能的单一性,多数仅能选择司机重返工作的目标岗位,从而造成复工困难;同时,公交司机岗位对司机的安全驾驶要求极高,受伤的公交司机能否重返此类工作岗位需要一套系统的评估、训练方法及完善的就业安置服务。本文对一位C_4颈髓损伤的职业司机在接受职业康复服务后成功重返工作的案例进行报道,旨在探索职业康复计划在工伤公交司机复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280例机械性手外伤伤情、原因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机械性手外伤患者的伤情特点及受伤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治疗,为手外伤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8月280例机械性手外伤患者的住院病案,对其一般情况、伤情特点、受伤原因及治疗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受伤原因以违反操作规程及技术不熟练为主(占68.63%);每天发生事故高峰期在10:00—12:00及20:00—22:00,月份以6—7月为事故发生率最高;受伤类型以切割伤及挤压伤为主(占72.15%),受伤部位以手指损伤为主(占77.86%)。经合理治疗,265例获随访,除31例有明显畸形及功能障碍外,其余患者手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的安全督察力度,严格落实劳动安全保护制度,提高人员技术素质,改进机械防护设施,严格控制无节制的加班,最大限度地减少手外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现场工作强化训练在职业康复的作用,在真实的工作环境,鼓励患者尝试进行原工作任务,增加复工信心。现场工作强化训练可能对工伤患者复工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的护理策略及重返工作岗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入院治疗的肾移植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围术期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策略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重返岗位患者和未重返岗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理功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和精神健康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重返工作岗位,16例未重返工作岗位,24例重返工作岗位患者的生理功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活力评分、社会功能评分及情感职能评分明显高于16例未重返工作岗位者(P0.05)。重返工作岗位者和未重返工作岗位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和精神健康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再入院次数和后续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移植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采取策略性护理干预后可重返工作岗位,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躯体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姜辉  董梅  茼莲萍 《中医正骨》2008,20(3):18-18
手是人类进行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的重要器官,而且在生活、劳动中较其他部位暴露机会多,因此损伤的发生率也高。国外文献报道,在急诊创伤病例中,手外伤所占比例为15%-28.6%;国内手外伤发生率更高,与全身创伤相比,手外伤导致生命危险的可能性较小,但是对患者的劳动能力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对家庭、社会也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国外文献报道,手外伤引起的赔款要求占保险业务量的20%-50%。开展手外伤预防医学的前提是进行手外伤流行病学调查,为了探索其流行病学规律,为手外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作者对因手外伤而住院的患者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机械化生产在农村已广泛采用。但由于生产防护设备差,操作者技术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容易造成劳动者手部损伤。另外手部损伤也多见于交通事故和生活意外情况等。手部损伤虽然很少威胁伤员生命,但严重的外伤或一般的手外伤处理不当,使手在原来损伤的基础上丧失更多的功能,均可导致患者丧失部分甚至全部生活和工做能力。笔者根据基层工作经验,就我院2000年8月~2010年1月共收治手部外伤病人98例,随访1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基层医院对手部外伤患者不正确处理常见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各类手外伤早期处理的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各类手外伤临床资料。结果:手外伤早期处理注意创面清创、骨折治疗、肌腱修复、血管和神经损伤的修复,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手外伤早期处理应针对具体病例、损伤种类和病情全面考虑为妥。  相似文献   

9.
颅脑损伤病患常遗留严重的情绪障碍,导致患者社会参与及适应能力下降,难以重返社会及工作岗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使家庭和社会遭受沉重的负担。通过综述颅脑损伤后情绪障碍的中西医康复治疗研究,以期为颅脑损伤情绪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臂丛神经损伤应用磁共振技术进行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治的4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全部患者均先行常规螺旋CT检查,结果数据作为对照组,后行磁共振检查,结果数据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总检出准确率、损伤部位检出率。结果:临床统计显示,观察组的总检出准确率97.92%高于对照组的8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具体损伤部位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技术成像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出臂丛神经损伤的具体损伤部位情况,总检出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5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均接受穿支皮瓣修复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积极治疗后,65例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2.3%;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2%。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手外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严重的手外伤,以及手外伤后处理不当,均易遗留不同程度的关节僵凝,给患者工作和生活带来困难。我院1990年以来,采用中药熏洗加功能训练治疗手外伤性关节僵凝66例,57例功能恢复良好,9例为二期手术作了准备,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其中男50例,女16例;年龄11~50岁,平均29岁;病因:单纯肌腱损伤修复术后12例,单纯骨关节损伤26例,复合性损伤28例;病程:距离受伤或手术时间3个月~1年。2 治疗方法  药物熏洗:药物组成:伸筋草、透骨草、苏木、丹参各20g,乳香、红花、没药、五加皮各15g,木瓜、桑寄生各10…  相似文献   

13.
温燕霞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5):134-135
目的:指导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合理休息及健康饮食。方法:观察甲减患者的身高、体重、毛发及有无其他身体外形的变化等。结果:我院收治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在调治一段时间后均重返工作岗位,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生活、工作中。结论:甲减起病隐匿,其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应加强业务能力,不断吸纳国内外先进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煤矿手外伤患者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2月~2010年12月68例手外伤患者的护理并进行探讨。结果:本组共有68例患者,治愈率97%,半年随访,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者3%。结论:积极有效地术前、术后护理是促进手外伤愈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应用在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黄河中心医院 2016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患者 84 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 MRI 诊断,并采用膝关节镜检查结 果作为标准,观察 MRI 诊断的准确率。结果:以膝关节镜结果为准,显示磁共振成像诊断半月板Ⅰ级损伤准确率 100.00 %, Ⅱ级损伤准确率 100.00 %,Ⅲ级损伤准确率 93.33 %;合计准确率 97.08 %;MRI 诊断韧带损伤准确率为 72.73 %,其中前 交叉韧带准确率 75.76 %,后交叉韧带准确率 80.00 %,内侧副韧带准确率 66.67 %,外侧副韧带准确率为 33.33 %。结论: MRI 诊断膝关节运动性损伤患者具有无创性的优势,且诊断准确率较高,可对损伤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急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搜集我院门诊及住院处患者20例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护理.结果:临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正确的护理方式,使患者早日康复,重返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作业治疗结合智能手训练对偏瘫患者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Bobath疗法为主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治疗组增加智能手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组手功能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作业疗法结合智能手训练可改善偏瘫患者手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好疗效,利于患者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0例腹部外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腹部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B超、CT检查准确率均明显较高,治愈58例(96.7%),死亡2例(3.3%),死亡病例均为手术治疗患者,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结论:腹部外伤的临床治疗棘手,诊断的正确率对治疗的效果起重要作用,应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正>手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运动器官,在生活和工作中最容易受到损伤。手外伤是骨科临床常见病,据国内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在骨科急诊中手外伤的患者占创伤总数的1/3以上[1]。手术治疗是手外伤康复的前提,但肌腱修复术后的制动会造成肿胀、瘢痕挛缩、肌腱粘连、关节僵直等合并症,从而影响手的功能恢复,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手外伤术后患者应用自拟接骨续筋汤内服联合上肢损伤洗方熏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20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手外伤术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其中对照组在术后接受常规处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自拟接骨续筋汤内服联合上肢损伤洗方熏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循环状态评分、手指总的活动度(TAM)和上肢功能指数(UEFI)评分、遗留症状和徒手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循环状态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液循环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AM和UEF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TAM和UEF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重度遗留症状发生率为13.11%,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重度遗留症状发生率23.59%(P0.05),且观察组徒手肌力分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外伤术后患者应用自拟接骨续筋汤内服联合上肢损伤洗方熏洗治疗,不仅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血液循环,而且对上肢功能的提高以及徒手肌力的增强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还能降低中重度遗留症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