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揭示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治疗颈椎病经筋力学机制。方法:规范推拿手法后,采用随机纳入的65例临床患者,设置推拿结合运动疗法组与单纯推拿手法组,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应用BiodexⅢsystem等速测试系统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结果: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E)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PT、AP、F/E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和推拿手法均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的力学性能,但推拿手法结合运动疗法对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经筋的力学性能优于单一的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2.
推拿治疗颈椎病经筋机制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经筋作用生物力学机制。方法: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采用简单随机方法,根据DAS 2.1.1版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包括理筋手法和颈椎关节调整手法)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5岁,平均(42.31±13.23)岁;平均病程(12.40±6.23)月;平均体质量(61.21±10.23)kg。牵引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30-65岁,平均(45.54±14.35)岁;平均病程(13.25±6.06)月;平均体质量(62.31±10.45)kg。应用BiodexⅢsystem等速测试系统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各测试1次。结果: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E)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AP、F/E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推拿手法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颈部肌群屈肌群和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颈椎病患者颈部经筋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微调手法对颈椎病患者颈肌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5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微调手法组(治疗组)32例与牵引组(对照组)33例,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应用Biodex Ⅲ System等速测试系统测试颈部肌群力学性能,比较2组治疗前后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总功(TW)、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赤凤迎源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膝部肌群等速肌力变化.方法: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采取平补平泻针法,观察组采用赤凤迎源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WOMAC OA指数、KSS评分、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比值(F/E)和峰力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SET悬吊疗法结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电针及传统拱桥腰背肌训练方法治疗,观察组行电针及SET悬吊疗法训练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ODI评分逐渐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腰背伸肌群及下肢柔软度逐渐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ET悬吊疗法联合电针治疗慢性腰肌劳损可促使腰痛明显减轻,恢复腰部功能及腰背伸肌群及下肢柔软度。  相似文献   

6.
王旭  朱峻松 《中国针灸》2020,(7):739-743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针法联合悬吊疗法对慢性腰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腰部本体感觉、躯干等速肌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悬吊疗法,根据患者运动能力选取训练动作,每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苍龟探穴针法,穴取大肠俞、委中、气海俞、肾俞、阿是穴,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Mc Gill疼痛量表(SF-MPQ)中疼痛分级指数(PRI)、现时疼痛强度(PP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采用等速反馈式生物力学测试系统测量腰部本体感觉及躯干等速肌力水平,并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积分及PRI、PP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部本体感觉指标前屈、后伸绝对误差角度(AE)均较治疗前减小(P<0.05),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躯干等速肌力指标屈肌峰值力矩(PT)、伸肌PT、伸肌峰力矩体质量比(PT/BW)均升高,屈/伸肌峰值力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法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功能及肌肉抗疲劳的影响。方法将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给予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评估2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指标(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腰背屈伸比)、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指标(腰背伸肌群积分肌电、平均功率频率)、腰背肌疲劳试验及腹肌耐力试验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ODI评分、腰背屈伸比均显著降低(P均0.05),腰背伸肌群表面肌电积分肌电、平均功率频率、腰背伸状态下峰力矩、平均功率、腰背肌疲劳试验及腹肌耐力试验结果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手法推拿联合悬吊运动疗法能够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功能,提高肌肉抗疲劳能力,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探讨手法治疗腰突症的干预机制问题。方法: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 system-Ⅲ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和TeleMyo 2400 T表面肌电图仪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特性变化情况。结果:腰部肌群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比值(F/E)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PT(60°/s)、AP(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肌电:治疗前组内左右两侧平均功率频率(MPF)、积分肌电(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治疗后组内左右两侧MPF、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右侧MPF、IEMG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右侧MPF、IEMG(60°/s)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的协调性,提高腰背伸肌群的放电频率,缓解腰部肌群的疲劳程度,改善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群失衡状态,从而有利于恢复腰突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可能是手法治疗腰突症干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推拿疗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患者四肢骨骼肌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FS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推拿手法治疗,每次30min,隔日1次,共治疗10次。运用等速肌力测试技术比较治疗前后CFS患者肘、膝关节肌群的峰力矩(peak torque,PT)、总功(total watt,TW)、平均功率(average power,AP)、屈肌峰力矩/伸肌峰力矩(flexor/extensor,F/E)比值;采用慢性疾病治疗的功能评估(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hronic illness therapy,FACIT)疲劳评价量表评价治疗前后疲劳程度,并与健康对照组作比较。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FACIT疲劳评价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7.5±9.1vs42.5±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试验组患者骨骼肌PT、TW、AP值及F/E比值均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肘关节60°/s角速度运动时伸肌PT值、TW值,膝关节60°/s和180°/s角速度运动时屈肌PT值、TW值明显提高;肘关节伸肌及膝关节伸、屈肌AP值明显提高;膝关节在180°/s角速度运动时F/E比值明显提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患者疲劳程度的改善与肘关节在60°/s角速度下屈肌TW值以及伸、屈肌AP值的改善程度呈负相关(r=-0.282、-0.482、-0.285,P<0.05,P<0.01);同时与膝关节各肌群在180°/s角速度下F/E比值的改善程度呈负相关(r=-0.330,P<0.05)。结论 CFS患者四肢骨骼肌力学性能下降;推拿治疗可以使四肢骨骼肌生物力学性能得到改善,降低患者整体疲劳程度;四肢骨骼肌力学指标改变能够为临床诊断及评估CFS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肌群综合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给予下肢肌群综合训练,对照组仅给予股四头肌训练,疗程为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屈、伸肌峰力矩(PT)及总功量(JW)、平均功率(AP)、伸屈肌单次最大作功量(MRTW)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肌群综合训练能有效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膝部肌群力量,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针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康复影响性。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牵引、药物治疗、物理因子治疗、推拿、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腰背伸肌指标峰力矩(PT)、力矩加速能(TAE)、最大单次作功量(TW)、平均功率(AP)、屈肌/伸肌峰力矩比值(F/E)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腰背伸肌疲劳程度和肌力表面肌电指标平均功率频率(MPF)和积分肌电(IEMG)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完成治疗后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变化并比较;总结完成治疗2组患者疗效情况。结果:1) 2组患者治疗前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左侧MPF、IEMG,右侧MPF、IEMG均高于对照组(P 0. 05)。2) 2组患者治疗前30°、90°的PT、TAE、TW、AP、F/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30°和90°的PT、TAE、TW、A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F/E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30°和90°的PT、TAE、TW、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0°和90°的F/E均高于对照组(P 0. 05)。3) 2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完成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Barthel指数、腰椎前屈后伸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则低于对照组(P 0. 05)。4)完成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刀治疗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伸肌功能,能改善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推拿对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相对峰力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人和颈椎病患者颈椎后伸和前屈肌群相对峰力矩(PT/BW)的特征以及推拿对其指标的影响.方法 本试验分颈椎病组(52例)和正常对照组(48例),每组按性别、年龄相匹配分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亚组.推拿治疗10次,运用等速肌力测试仪分别在90°/s和150°/s两种角速度对推拿治疗前、第一次推拿后即刻及第10次推拿以后进行PT/BW值评定.结果 正常青中老年三组等速运动前屈和后伸PT/BW有增龄性降低的趋势(P>0.05),颈椎病青年组的前屈和后伸PT/BW和中老年组后伸PT/BW均较同年龄正常组降低(P<0.05),经推拿治疗,青年组在第一次治疗即刻后伸PT/BW和10次后前屈和后伸PT/BW以及中老年组10次治疗后的后伸PT/BW比治疗前增大(P<0.05).结论 正常人颈部肌群肌力存在增龄性减弱,颈椎病青中老年患者颈前屈和后伸肌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肌力降低,推拿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肌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的疗效及对下肢功能以及患侧伸肌群肌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3年2月福建省体育科学研究所门诊部收治的83例髂胫束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予电针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仪(TDP)治疗,观察组予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评分评估2组下肢功能障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检测2组患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在60°/s角速度下的峰力矩(PT),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LEFS评分和患侧伸肌群PT均提高(P<0.05),患侧屈肌群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EFS评分和患侧伸肌群P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肤针放血疗法联合极超短波治疗髂胫束综合征,在膝关节功能恢复与肌力改善方面均有显著作用,疗效优于电针联合TDP理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循经弹拨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椎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弹拨组、悬吊组和结合组各28例。弹拨组采用循经弹拨法,悬吊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SET技术,结合组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和颈椎关节活动度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颈椎病症状均有所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结合组VAS评分和颈椎关节活动度优于弹拨组与悬吊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弹拨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肘关节肌力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者采用电针夹脊穴治疗,并采用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PT/BW)和屈/伸肌肌力比值(F/E)为观察指标进行评估。结果:经治疗后,PT、PT/BW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E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痛能改善患肘关节屈伸肌力.重建肘关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纳入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牵引和颈椎运动疗法治疗,观察对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纳入我门诊部2015年1月-2017年9月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9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牵引治疗,患者取坐位后,取合适的穴位进行针灸,电针的频率设置为密波频率,刺激量以患者的耐受能力为主,时间为0.5 h;牵引方法为患者保持坐位,对患者身体进行牵引,重量为3~5 kg,时间为20 min/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颈椎运动疗法,患者依据主治医生的指导,颈部尽量后伸,后伸程度以患者能达到的最大范围为准,同时在后伸时,需保持体位,将颈部进行旋转、侧屈、伸展等,最大程度的后伸位上保持1 s,后恢复到起始位,上述动作进行重复。用弹力带让颈椎做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六个方向的静力抗阻练习,12 s为一次,10次为一组,每天10组,坚持4周。两组患者共治疗1个月。依据《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评估,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生活质量采用SF-36健康调查表进行。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0.83%和91.67%,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F-36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SF-36评分较治疗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SF-36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佳明显(P 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针灸牵引联合颈椎运动疗法治疗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激光针灸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09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两组不同时间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 knee scoring scale, LKS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等速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KSS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伸肌群及屈肌群峰力矩(PT)、峰力矩/体重(PT/BW)均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伸肌群及屈肌群PT、PT/BW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L-1水平均下降(P0.05),而Sox9及CollagenⅡ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激光针灸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能降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膝关节及膝关节肌肉群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疗法(SET)联合蜡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蜡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联合蜡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肩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测量,Fugl-Meyer评分评定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肩关节的疼痛程度、被动关节活动度、水肿和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悬吊运动疗法联合蜡疗可有效缓解疼痛,防止肌肉萎缩,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消除手背水肿,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膝关节韧带损伤后功能康复方面的重要性。方法将17例膝关节韧带受伤运动员的保守治疗分3期,在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运动疗法。结果经过12~22周运动训练,膝关节屈肌/伸肌峰力矩比值都控制在60%~80%,双膝关节伸肌、屈肌峰力矩比值都在85%以上,运动员全部重返训练场。结论运动疗法能快速、有效地改善运动员膝关节损伤后的机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双向运动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及对腰背伸肌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双向运动疗法(即悬吊运动疗法加腰椎导引操)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运用推拿治疗。采用VAS评分、JOA评分、脊柱功能测试评价训练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与JO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及腰背伸肌力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在VAS评分、JOA评分(日常生活动作部分)、复发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向运动疗法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体征,增强腰背伸肌群的功能,降低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