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国岚  金玉晶 《新中医》2018,50(1):123-12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小儿脾虚气弱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脾虚气弱型便秘患儿随机分为埋线组35例和西药组34例。埋线组采用简易穴位埋线疗法进行治疗,每20天埋线1次,共治疗2次。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口服40天。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记录患儿首次排便时间和每周排便次数。结果:埋线组治疗总有效率85.71%,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73.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埋线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西药组,每周排便次数多于西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小儿脾虚气弱型便秘疗效显著,治疗效果优于乳果糖口服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健康教育基础上使用黄芪白术汤治疗小儿脾虚气弱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虚气弱型便秘患儿均给予健康教育,包括调整饮食结构、锻炼等等,治疗组30例患儿予口服黄芪白术汤。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停药后6个月随访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3%。停药6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排便情况、便次、纳差恶心、自汗神疲等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白术汤治疗小儿脾虚气弱型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推拿法治疗脾虚气弱型儿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脾虚气弱型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予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推拿法治疗,对照组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03%(47/58)]与对照组[84.48%(49/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每周排便次数、每次排便时间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77.59%(45/58)]与对照组[65.51%(38/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温和灸配合神阙静振推拿法治疗脾虚气弱型儿童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其治疗效果优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口服治疗,复发率低,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电艾导入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选择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电艾导入治疗。于治疗前后观察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有效的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并进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的疗效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艾导入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症状,并有较好的远期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观察中频电刺激会阴区、盆底肌训练联合腹部按摩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便秘型)的排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肠道(便秘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盆底肌训练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治疗组予以中频电刺激会阴区治疗,共治疗20天,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FIM评分、Bristol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会阴区能够明显改善神经源性肠道(便秘型)患者的排便功能,其疗效优于盆底肌训练联合腹部按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部推拿联合艾灸治疗脾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78例脾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其中艾灸治疗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在艾灸治疗基础上联合腹部推拿治疗的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排便次数、大便性状、盆底松弛程度、阻塞感、排便不尽感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直肠肛管压差、力排时肛管残余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胃动素(MTL)、P物质(S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生长抑素(S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部推拿联合艾灸治疗脾虚型功能性便秘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穴位点颤法为主治疗老年人脾虚气弱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脾虚气弱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例,试验组采用穴位点颤法为主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0%(P0.05),且治愈率亦优于对照组。结论:以穴位点颤法为主治疗老年人脾虚气弱型便秘疗效甚佳,痛苦小,舒适度高,且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健脾温肾方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均为28 d。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用药前后便秘症状自评问卷、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得分情况以及停药后4周和8周的便秘复发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1%和79.4%;与对照组比较,健脾温肾方能够显著降低大便性状、排便间隔时间、排便困难度和排便时间积分(P0.05);降低身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担心和焦虑以及满意度4个维度评分(P0.01)。停药4周和8周时治疗组排便障碍型便秘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温肾方对排便障碍型便秘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余瑾  黄顺仪  李莉  谭进芝 《新中医》2011,(6):110-112
目的:观察隔盐隔玉灸神阙、命门治疗脊髓损伤康复期便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排便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隔盐隔玉灸神阙、命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排便障碍量表评分,评定疗效指数。结果:2组治疗后排便障碍量表积分疗效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50.00%、90.00%,对照组为13.33%、76.67%,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脊髓损伤康复期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排便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隔盐隔玉灸神阙、命门能较好地改善脊髓损伤康复期便秘,有助于脊髓损伤后排便功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麻杏滋脾胶囊配合灸法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20例肛肠疾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麻杏滋脾胶囊,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神阙及大肠俞,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神阙及大肠俞,观察排便效果及排便间隔时间情况。结果:治疗组排便效果及排便间隔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麻杏滋脾胶囊配合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神阙及大肠俞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艾盒灸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艾灸组(29例)和药物组(24例),并对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艾盒灸治疗慢性便秘疗效确切,且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干预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对照组予穴位贴敷,观察组予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比两组临床疗效、首次排便情况及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排便时排便费时、大便干结、有残留感、腹胀、需使用缓泻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干预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排便情况,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3.
张愉 《新中医》2022,54(11):223-226
目的:观察大黄敷脐联合艾灸治疗糖尿病便秘气阴两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便秘气阴两虚证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给予降糖治疗措施、饮食干预,指导患者适度运动。对照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观察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给予大黄敷脐联合艾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排便间隔时间、每次排便时间、每周排便次数及便秘临床评分量表(CCS)变化,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便秘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所需时间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所需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2组每周排便次数较治疗前增多,且观察组每周排便次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C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CC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停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敷脐联合艾灸治疗糖尿病便秘气阴两虚证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患者便秘症状,降低便秘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芪汤加减敷脐法辅治小儿便秘脾虚气弱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并口服乳果糖,观察组加用黄芪汤颗粒加减以醋调和制成膏状敷于神阙穴。结果:愈显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排便次数、大便时间、大便性状和排便难等症状积分和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D3+、CD4+和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汤加减敷脐法辅治小儿便秘脾虚气弱证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芪汤加味治疗脾虚气弱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并从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方面探讨黄芪汤治疗脾虚气弱型便秘的机制。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脾虚气弱型便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黄芪汤加味水煎剂,对照组(30例)给予芪蓉润肠口服液,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研究显示,治疗组治愈12例,显效10例,有效6例,愈显率(痊愈+显效率)为73.33%,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临床痊愈7例,显效5例,有效12例,愈显率为40.00%,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愈显率比较P〈0.01,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黄芪汤加味是治疗脾虚气弱型便秘的有效方剂,能够明显改善脾虚气弱型便秘的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54-556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气弱型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脾虚气弱型老年便秘患者49例,以补中益气汤口服,2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治疗第2周时以及第4周随访共3次调查的各症状改变及治疗情况。结果: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气弱型老年便秘总有效率为75.51%、于第4周随访时患者总有效率为67.35%,复发率为8.16%,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虚气弱型老年性便秘有明显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治疗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的疗效。方法:61例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给予口服补中益气汤,疗程为30 d。使用MMS肛管直肠压力监测仪疗程结束前和疗程结束后进行监测,观察疗程前后粪便性状、每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和排便困难程度等指标。结果:经统计学分析,静息状态下的内括约肌静息压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80 vs36.40,P 0.05);模拟排便试验中的肛门外括约肌反射率(25.22%vs 81.41%,P 0.05)和排便时直肠压(31.20 vs 51.42,P 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直肠压有所增加;直肠感知性中的初始感觉容量(50.21 vs 27.42,P 0.05)、初次便意容量(81.41 vs 25.22,P 0.05)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后直肠敏感性降低;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积分治疗前后有显著降低。结论:补中益气汤能显著降低排便障碍型便秘临床症状及体征积分,降低直肠感觉阈值,对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盒灸神阙穴辅助治疗脾虚证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轻中度脾虚证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SASP、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口服,同时予甲硝唑+SASP+锡类散保留灌肠。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艾盒灸神阙穴1天1次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症状积分、DAI、肠镜下积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总积分、肠镜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在中医症状积分、总积分、肠镜积分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结论:艾盒灸神阙穴辅助治疗脾虚证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六炒散治疗脾虚型泄泻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112例脾虚型泄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法分成研究组(n=56)和对照组(n=56)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疗法,研究组则予以六炒散联合西药疗法,持续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记录其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每日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好转时间等指标变化差异。结果: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研究组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每日排便次数及大便性状好转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轻度便秘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六炒散联合常规西药疗法应用于脾虚型泄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有效促进其病情转归,缓解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福松联合灸法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的疗效。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治疗组用福松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单用艾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70.0%、治疗组9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松配合艾灸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疗效优于单用艾灸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