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宇飚  李志远  俞火木 《光明中医》2014,29(11):2479-248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痉挛型双瘫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2~7岁具有站立(扶站或独站)功能但不能独立行走的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和单纯康复组,每组20例。针刺康复组及单纯康复组均接受以综合康复疗法为主的康复训练,针刺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针刺采用头针和体针相结合。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均为周一至周五每天一次,连续治疗半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半年后,采用GMFM-88中的D区(站立)及E区(走、跑、跳)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站立和走、跑、跳两大运动功能。结果针刺结合康复训练与单纯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双瘫儿童站立和走、跑、跳两大运动功能的提高均有效,前者优于后者,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脑瘫患儿按住院号随机分为治疗组(穴位埋线加综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分别进行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估。结果:穴位埋线观察组总有效率95%,明显优于对照组80%(P0.01)。观察组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促进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1), 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刀疗法能降低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肌张力,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常规康复疗法结合推拿疗法及单纯常规康复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对比分析,探讨推拿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推拿疗法。在治疗开始前和治疗3个疗程(1个月为1个疗程)结束后,分别对患儿的关节活动度、内收肌肌张力和粗大运动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内收肌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上述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关节活动度,降低肌张力,提高其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按摩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康复科行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4例,两组患儿均开展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按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儿童平衡量表评分(PB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GMFM)和内收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平衡功能量表评分、GMFM中D区和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内收肌和腓肠肌RM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平衡功能量表评分、GMFM中D区和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收肌和腓肠肌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摩疗法可以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和平衡功能,减轻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双下肢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商丘市妇幼保健院儿童脑康科收治的痉挛型双瘫患儿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15例。对照组予家庭康复训练,观察组予综合康复训练,应用Ashworth双下肢痉挛评分(改良)、踝关节活动度检查评价表(ROM)和粗大运动功能量(GMFM)分别对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儿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Ashworth、GMFM和ROM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GMFM和RO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缓解痉挛型双瘫患儿双下肢痉挛程度,促进患儿身体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针刺组采用头针、体针结合现代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现代康复训练,每周治疗5次,6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针刺组A~E区GMFM-88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配合体针能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刘氏小儿推拿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n=30)和刘氏推拿组(n=30),常规对照组仅采用以Bobath疗法为主的康复训练并辅以针灸、电疗,刘氏推拿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刘氏小儿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刘氏推拿组总有效率为86.7%,常规对照组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01),且刘氏推拿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儿改良Ashworth评分(MAS)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1),且刘氏推拿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刘氏小儿推拿能进一步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且其疗效优于以常规康复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9.
程红  程芳 《中医研究》2012,25(10):41-44
目的:观察中药酊剂蜡疗法对痉挛型脑瘫康复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本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按照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临床分型及运动能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给予功能训练、针灸、痉挛肌治疗仪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酊剂(伸筋草、透骨草、防风、红花、艾叶、鸡血藤、木瓜等)蜡疗法,每次30 min,每日1次.两组均以30 d为1个疗程,休息1周,再行下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肌张力方面,治疗组显效4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6.43%;对照组显效29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有效率占92.86%.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活动度方面,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17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6.43%;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28例,无效3例,有效率占94.64%.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酊剂蜡疗法能有效降低痉挛肌肌张力,增大关节活动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效缩短康复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温针灸对痉挛型双瘫儿童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痉挛型双瘫儿童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对照组各45例.温针灸组给予温针灸及康复功能常规训练,对照组给予普通针灸及常规康复功能训练,治疗时间为12周.在训练前及训练结束后分别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改良Ashworth...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对痉挛型双瘫脑瘫粗大运动功能(D区和E区)、肌张力及平衡功能的疗效。方法:将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给予肌内效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运动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D区(站立)及Berg平衡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粗大运动功能E区(行走、跑和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内效贴结合运动治疗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平衡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及肌张力情况,提高姿势稳定性和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头穴丛刺结合中药水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头穴丛刺结合传统水浴组(传统组)、头穴丛刺结合中药水浴组(结合组),每组30例,采用Peabody运动评定量表进行疗效评定,评价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peabody运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结合组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头穴丛刺结合中药水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有缓解、降低作用,能明显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9,(12):2629-2631
目的:探讨功能导向的"引带导督"推拿法结合运动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痉挛型脑瘫儿童,根据年龄及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MFCS)组间均衡的原则,配对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以旨在提高核心稳定性、促进脑功能重塑的收引带脉、点按腰部夹脊穴为主的推拿手法,联合抗重力姿势维持与运动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每日治疗1次,每次40 min,每周治疗5 d,共观察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前后两样本MAS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样本组间比较(P 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样本GMFM量表百分比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P 0. 001),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引带导督"推拿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在提高粗大运动功能方面疗效优于传统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4.
互动式头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互动式头针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34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按照年龄、瘫患部位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配对,治疗组采用互动式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头针加运动疗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GMFM总百分比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反映走、跑、跳能力的能区(E区)百分比分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与运动疗法结合可以改善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互动式头针在改善患者行走能力方面较常规头针加运动疗法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双下肢痉挛型小儿脑瘫的有效方案。方法将120例符合脑性瘫痪诊断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按摩疗法、Bobath手法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BTX-A肌肉注射联合针刺治疗。结果2组患儿分别在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治疗的1周、2周、1个月应用改良Ashworth分级、GMFM评分及iEMG进行评估,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A型肉毒毒素肌肉注射联合针刺治疗可有效改善双下肢痉挛型小儿脑瘫,且疗程短,见效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骨盆稳定性训练法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骨盆稳定性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GMFM-88、GMFM-D区、GMFM-E区)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MFM-88、GMFM-D区、GMFM-E区评分均较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GMFM-88、GMFM-D区、GMFM-E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实施基于悬吊运动系统的骨盆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能力,效果明显,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点穴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者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恢复痉挛型脑瘫患者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性别、脑瘫类型、GMFCS分级、年龄、病程指标随机分成采用点穴推拿治疗的点穴推拿组、采取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的运动治疗组以及采用点穴推拿结合运动疗法的联合组,各35例。比较三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功能、Ashworth和MDI评分和临床疗效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三组患儿治疗前后股角、足背屈角、腘角活动度、Ashworth评分、MDI评分差异显著(P 0. 05),治疗后联合组股角、腘角活动度、MDI评分显著高于点穴推拿组和运动治疗组,足背屈角活动度、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点穴推拿组和运动治疗组。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点穴推拿组和运动治疗组(P 0. 05)。结论采取点穴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治疗,可以有效的恢复患儿的肌张力和运动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刺运动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建立立位平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康复科门诊就诊的18~30个月,坐位平衡达Ⅲ级,双下肢肌力达4级,肌张力增高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2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44例,对照组38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联合给予针刺运动疗法。结果观察组的肌张力、粗大运动功能及立位平衡缓解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针刺运动疗法的痉挛型脑瘫患儿病例,双下肢肌力改善明显,达立位平衡病例数多,立位平衡达Ⅰ~Ⅱ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结合Myo Trac治疗仪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入组前均进行粗大运动功能88项测试量表(GMFM-88项)评定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分级。治疗组予靳三针疗法结合Myo Trac并辅以常规运动疗法;对照1组予靳三针疗法结合常规运动疗法;对照2组予Myo Trac结合常规运动疗法。患儿分组治疗4周后、8周后和12周后分别进行GMFM-88项评定。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评分(50.95±20.83)明显高于其入组评分(36.52±18.70)(P0.01),且疗效(50.95±20.83)明显优于对照1组(38.54±23.30)(P0.05)和对照2组(39.99±19.64)(P0.05)。此外,在治疗12周后GMFCS为Ⅱ级的患儿平均提高分明显高于Ⅳ级患儿(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Myo Trac与常规运动疗法相结合疗效确切。GMFCS分级为Ⅱ级的患儿在经过治疗干预后其粗大运动功能提高幅度高于Ⅳ级的患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将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头针配合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测定内收肌、腓肠肌和腘绳肌肌张力,采用粗大运动量表测量粗大运功功能,采用ADL评定量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肌张力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内收肌肌张力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腘绳肌及腓肠肌肌张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足背屈角及腘窝角度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股角度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足背屈角及腘窝角度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及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GMFM评分及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MOTOmed虚拟情景训练是一种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及ADL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