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认为小儿面瘫多由气血未充、风邪乘虚侵袭筋脉而导致,故拟用地仓穴透刺疗法对34例小儿面瘫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34例,男11例,女23例;年龄27个月~12岁;病程1d~6个月。2 治疗方法 取穴:以地仓透四白、地仓透迎香、地仓透颊车为主,面瘫初起加风池或外关穴,病程较长者加足三里或曲池穴。用左手拇、食二指将地仓穴捏起,右手持3根32号2寸毫针同时刺入腧穴,再将毫针分别透刺向四白、迎香及颊车穴,以减少进针次数,减轻痛苦,有利于小儿接受。针刺时以出现感传为佳。依据病情的虚…  相似文献   

2.
针刺加TDP治疗面瘫510507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李惠珍面瘫治宜疏风散寒,通经活络。以疏通阳明、少阳经为主。方法是在病灶局部近取穴以及循经远取穴相结合针刺。与此同时TDP投照患侧面部以加促局部血液循环。针刺采取阳白透鱼腰、下关透颊车的双透穴法和地仓透巨...  相似文献   

3.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单纯的一侧面颊肌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与中枢性面瘫不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而以青中年多见。病虽小恙,但如拖延失治,则治疗较为困难,甚至不易恢复。笔者自2004年5月~2008年12月以间谷穴为主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00例,疗效显著,并与针刺加TDP治疗的10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刺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使用针刺方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近20年,现将治疗本病各期体会简述如下。1急性期一般在发病15d以内。发病初期邪气胜,正气充足,多属实证,治以泻法以祛外邪。常用穴位为地仓、颊车、四白、阳白、下关、迎香、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我们遇到口眼口呙斜症状的病人,主要病因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多因脑血管疾病和颅脑外伤所致,周围性面瘫多因外感风寒累及面神经受损引起。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面瘫临床运用非常普遍,书籍文献记载颇多,笔者在10年临床康复治疗中,同时应用地仓穴透刺颊车穴为主的针刺疗法,治疗105例不同病因所致的以口眼口呙斜症状明显的面瘫病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05例口眼口呙斜症状明显的面瘫患者,中枢性面瘫76例,周围性面瘫29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25例;年龄12~78岁,平均46.9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3…  相似文献   

6.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为主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属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失治、误治或患者正气亏虚易发展为顽固性面瘫。该文介绍运用倒马针法联合放血、探穴针刺、透刺、选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1则。  相似文献   

7.
中风所致的口眼歪斜,类似现代医学的面神经麻痹,此病用现代医学方法及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笔者用针灸点按法治疗,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针灸点按法,即针刺取穴,翳风、牵正,地仓,颊车四白、迎香、合谷、阳白、人中、手三里、鱼腰等穴。用毫针针刺,面瘫...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及其处方的优化。方法:在全面收集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文献基础上,构建古代面瘫针灸处方数据库,采用复杂网络二分网络社团结构划分的方法,分析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腧穴配伍规律特点,并对处方优化进行研究。结果: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核心穴位多以水沟、地仓、颊车、合谷、风池、足三里、内庭、听会、承浆、上关为主。核心穴对多以地仓、颊车、水沟、风池、内庭、合谷、足三里、列缺、上关、二间之间相互配伍。优化处方核心组成以听会、风池、风市、悬钟、地仓、颊车、足三里、大椎、百会、曲池、肩髃、发际为主,选穴分布多以胃经、大肠经、督脉为核心。头面部腧穴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选穴配伍多以特定穴为主,其中以交会穴使用最频繁。结论:局部选穴是古代针灸治疗面瘫的首选,特定穴是古代针灸治疗面瘫处方中的核心用穴。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1981年l2月以来,用针刺加近红外线照射方法治疗面瘫98例,有效率达98%。本组病例以阳白、下关、地仓、禾髎为主穴,翳风、合谷为配穴。针刺时病程短者以泻法为主,  相似文献   

10.
Subcutaneous Needling and Peripheral Facial Palsy: A Report of 30 Cas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例面瘫患者按临床辨证分为风寒型与风热型,以手足阳明经和面部穴位为主,主穴为阳白、攒竹、睛明、承泣、地仓、颊车、巨、合谷。采用直针刺法针刺。治愈率为91.4%。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 ,易发于冬春季。中医治疗面瘫有悠久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具有简便易行、疗效迅速、安全可靠等特点。笔者自 1995年开始使用针刺加牙皂鳝鱼血外敷周围性面瘫 ,收效甚佳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3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7例 ,女 6例 ;年龄 2 2岁~5 2岁 ;病程 2d~ 2个月不等。2 治疗方法2 1 主 穴 颊车、地仓。2 2 操作方法 用 4寸毫针 ,从患侧颊车穴进针 ,15°角左右 ,向地仓穴方向推进约 2寸~ 3寸 ,健侧地仓穴进针 ,15°角左右 ,向颊车穴方向推进约 2寸~ 3寸 ,手法先强刺激 ,后逐渐缓和捻针 5次~ 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用翳风穴刺络拔罐为主配合常规针刺、西药治疗急性期hunt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將符合诊断标准选用的急性期发作的hunt面瘫患者共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共20例,翳风穴刺络拔罐为主配合普通针刺及西药治疗,常规针刺配穴: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太冲等穴位。针刺时间日1次,每周连续治疗5日,休息2日,留针30 min;对照组患者20例,用常规针刺、西药治疗,取穴、针刺方法及治疗时间、常规西药方法与治疗组相同,无翳风穴点刺拔罐。治疗1个月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將疗效评定,后进行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2疗程,两组临床效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翳风穴刺络拔罐法配合普通针刺、西药治疗组治疗hunt面瘫临床效果满意,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针刺治疗面瘫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 《陕西中医》1994,15(8):372-372
取患侧阳白、四白,迎香、地仓、承浆等穴调整针刺方向治疗面瘫36例,全部有效,常规对照治疗20例,有效率95%。提示根据病情调整针刺方向疗效转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针刺,取穴解瘫穴,地仓透颊车,攒竹透鱼腰等。结果203例全部治愈。提示针刺取穴解瘫穴为特定有效穴位,又采取透刺方法,能有效改变缓急失衡,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齐刺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齐刺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采用针刺患侧阳白、地仓等穴,每日1次,共治疗20天。结果总有效率为96.7%,治愈率为73.3%。  相似文献   

16.
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在发病早期,采用针刺和药物等常规治疗多可痊愈.部分患者因失治误治,使病程延长,迁延难愈,成为顽固性面瘫.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  相似文献   

17.
针刺、药物配合高压氧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瘫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原小青 《陕西中医》2004,25(3):259-260
目的 :观察针刺、药物加高压氧治疗外伤性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 :采用针刺、药物加高压氧进行综合治疗 ,针刺取患侧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迎香透四白等穴 ;药物用维生素 B1、B12 常规量口服 ;高压氧给予压力 0 .2 Mpa。结果 :病程在两周以内者总有效率为 86.7%。提示 :针刺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 ,降低神经功能损害 ;高压氧能迅速改善神经供氧  相似文献   

18.
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4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针刺人迎穴为主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4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人迎穴为主配合气海、太溪、足三里、三阴交等补气益血之穴治疗气血两虚型面瘫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48例面瘫经2个疗程治疗后痊愈率在95.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针刺人迎穴对气血两虚型面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治疗一些顽固性面瘫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面瘫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表现为突然出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口角下垂歪向健侧,患侧不能皱眉、闭目、鼓气等。在临床中多使用神经营养药物、糖皮质激素或针灸理疗等方式进行治疗,然而激素治疗有不良反应,手术费用高且过程存在一定风险,故寻求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探究针刺对眶壁骨折术后迟发性面瘫的治疗效果,以求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接受针刺治疗后,其面部功能恢复正常,可见针刺治疗迟发性面瘫疗效显著。文章通过对于眶壁骨折术后迟发性面瘫可能存在的发病机制以及针刺治疗作用原理进行讨论,发现该病可能与面神经损伤、微循环障碍和神经营养因子有关,根据“证同则治同”的原则,选用针刺疗法,辨证治疗,恰当选穴,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旨在为该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胡汝云 《新中医》1995,27(1):33-34
药物注射翳风穴治疗周围性面瘫50例临床观察胡汝云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称“口眼歪斜”.笔者从1988年起选择了150例单纯周围性面瘫(即贝尔氏面瘫),分为药物穴位注射组(以下简称穴注组)、传统针刺组(以下称针刺组)和电针组3组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