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常规西药与针灸治疗对面瘫患者临床症状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1—11月收治的95例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结果:相比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两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较高,且观察组提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药与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面瘫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面部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黄莺 《光明中医》2022,(16):2992-2994
目的 探讨牵正穴温针灸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药物联合针灸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联合牵正穴温针灸,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 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牵正穴温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改善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安全系数高,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采用田氏针灸联合桃红牵正散的治疗效果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接受田氏针灸治疗,观察组44例接受田氏针灸联合桃红牵正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面神经功能严重程度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DI评分高于对照组,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各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氏针灸联合桃红牵正散能显著缓解面神经炎患者症状,减轻面神经麻痹程度,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超短波电疗治疗,观察组采用分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优于超短波电疗,可显著改善面神经麻痹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对麦粒灸联合电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顽固性面瘫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麦粒灸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电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多伦多评价系统(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麻痹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较前增加,且治疗组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系统评分(78.96±8.96)分较对照组(69.65±9.02)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108,P=0.0002)。治疗后,两组患者麻痹程度较前减小,且治疗组麻痹程度(22.98±13.58)%较对照组(14.63±12.86)%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麦粒灸联合电针治疗顽固性面瘫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面部麻痹程度改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马钱子外敷对顽固性面瘫患者面神经麻痹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2020年1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60例在针刺基础上联合马钱子外敷治疗,2组均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症状(抬额受限、皱眉受限、闭眼异常、耸鼻受限、鼓腮受限、示齿受限、患侧面肌肌力障碍)、面部残疾程度[面部残疾指数(FDI),包括面部残疾躯体功能指数(FDIP)和社会生活功能(FDIS)]及面神经功能(H-B)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后,2组面神经麻痹症状各项积分和FDIS评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FDIP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55/60),对照组为76.7%(46/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马钱子外敷较单纯针刺治疗能更显著改善顽固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缓解患者面部麻痹症状和麻痹程度,能够有效促进疾病的预后转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面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对照组单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症候评分及H-B面神经功能评分,比较评分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及H-B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面瘫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神灯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中、重度面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针刺配合神灯患侧面部照射治疗,对照组仅予以针刺治疗。共治疗4周(1日1次,每周6次),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价,比较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差别。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显著提高面神经功能积分(P<0.01),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检验,其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神灯治疗面瘫(贝尔麻痹)具有协同作用,能显著改善中、重度面瘫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瘫55例分期针灸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针灸科治疗的5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分期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不同时期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的72%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面神经麻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的总有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总体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急性期及静止期治疗效果更佳,恢复期治疗效果一般,临床应根据病变分期分而治之,以促进面神经麻痹症状的快速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朱琏针灸配合揿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面部神经麻痹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朱琏针灸配合揿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级系统(H-B面神经功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黏度、红细胞积压、红细胞聚集指数)的水平差异。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分、IgA、IgG、IgM、血浆血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朱琏针灸配合揿针治疗可迅速缓解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面部神经功能,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缓解面部血液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运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治疗的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将采用针灸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的4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面神经机能积分,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疗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机能积分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低治疗疗程为1.2,最长为3.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3、4.9),观察组平均治疗疗程(2.43±0.33),显著低于对照组(3.65±0.76),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过程中,运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相较于单纯使用针灸治疗疗效更优,症状改善明显,治疗疗程缩短,是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三通四联"针灸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有效率、治疗前后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80.33%(22/30)(P<0.05);治疗后,治疗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17.18±2.50)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三通四联"针灸综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与拔罐联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拔罐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积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2. 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 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积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最短治疗1. 2个疗程,最长为3. 2个疗程,平均治疗疗程(2. 43±0. 33)个,对照组为(3. 65±0. 76)个,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针灸联合拔罐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预后时间减少,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牵正穴温针灸配合桂枝汤加味治疗风寒型面神经麻痹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来收治的84例风寒型面神经麻痹患者,按摸球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牵正穴温针灸治疗;观察组42例,给予牵正穴温针灸联合桂枝汤加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温针灸联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顽固性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联合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温针灸治疗。比较治疗效果、面部运动Portmann评分,检测面神经运动诱发动作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采用House-Brackmann 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面瘫程度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1.11%(P<0.05)。治疗7 d、14 d观察组患者的面部运动Portmann评分(10.44±0.88)分、(17.18±1.2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33±0.74)分、(11.04±1.05)分(P<0.05)。患者治疗后的面神经运动诱发动作电位的波幅有所升高,潜伏期有所缩短; 组间比较,以观察组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但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降低较对照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牵正散合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辨治利于改善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症状,促进患者面肌功能及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川芎茶调散加减方联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威海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川芎茶调散加减方口服联合针灸治疗。比较2组患者主要症状的改善时间、肌电图检查相关指标、面部神经功能分级的变化,测定血清中相关因子水平,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有效率92.59%、75.93%,以观察组临床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闭目、抬眉、鼓颊的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肌电图结果RI潜伏期低于对照组,CMAP波幅高于对照组,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17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GDN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茶调散加减方联合针灸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改善肌电图指标,促进面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推断其起效可能与通过调控血清中TNF-α、GDNF、IL-17等水平以减轻患者神经病变的炎性反应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134例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治疗)67例和对照组(药物治疗)67例,两组均治疗20d后统计疗效,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通过针灸调和面部经络,可明显改善面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牵正胶囊联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6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电针治疗,每日1次,连用15天;治疗组加用牵正胶囊中药治疗,连续治疗20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改良Portmann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H-B面神经功能分级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面部残疾指数(PDI)、躯体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6%,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胶囊联合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对面神经麻痹患者有较快、较好的促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功能重建仪在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良肢位摆放、肌肉按摩、针灸、肢体运动疗法),治疗组则结合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外,早期结合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肢肌力恢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短波联合靳三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及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在湛江市第二中医医院就诊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以盲选法作为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30例,应用超短波联合靳三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100.00%(30/3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3.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面部H–B评分为(4.71±1.34)分低于对照组患者的(7.57±2.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短波联合靳三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及面神经功能,预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