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后身痛是妇女产褥期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立足于妇女产后多虚多瘀特点,临床辨证施治多以血虚、风寒、血瘀为出发点。中医学认为妇女产后亡血伤津致虚,余血浊液或胞衣残留或感染邪毒致瘀,此皆致为该病。治疗上杜师强调扶正祛邪为大法,辨证与辨病结合,通补并用,同时辅以畅情志、运脾胃。用药上导师善用藤类、虫类药物疏经通络止痛,此有百脉通则病自除之意。作者从"虚""瘀"着手,探讨产后身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用药思路以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医药辨治原发性肝癌凸显出很大的优势,该文从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机、中医证型与临床检测指标的关系、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原发性肝癌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传兵从“脾病而四肢不用”“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等中医基础理论入手,根据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发病机制,结合痹证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脾虚致痹,不荣四末”是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的关键发病因素。实际临床实践表明,从脾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对缓解关节及关节外症状均具有良好效果,文章结合医案论述导师黄传兵关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前状态的经验与心得。  相似文献   

4.
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神经衰弱”(郁症)的病因病机及症侯特点和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5.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一种起病隐匿、病程较长、肾功能渐进性损伤的临床综合征,研究表明,中医在治疗CKD中有独特的优势,中药治疗在缓解CKD患者的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中有很大的潜力.作者通过对CKD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分析CKD各期临床特点,总结了CKD临床特征,以CKD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探讨中医在CKD的治疗思路,阐述治则治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治疗思路,以期提高临床疗效,延缓CKD进入终末期肾病的时间.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大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脑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异常和生化因素、内分泌因素、精神因素等有关。中医学则认为其发生与“风”、“痰”、“瘀”等有关。近几年运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该病取得了很大进展,笔即从该病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益气清毒法”是当代名老中医熊墨年教授集百家之所长,总结临床治疗肿瘤40余年经验所创立。益气强调从脾胃入手,以清补为主;清毒旨在清癌毒,祛六邪。对肿瘤的治疗辨证论治,提出“辨脏腑定病位,辨虚实定攻补,辨病因病机定治法”,用之肿瘤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以晚期结肠癌为例,从病因病机、治疗原则、遣方用药等方面来探析益气清毒法治疗结肠癌经验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旨在为临床上中医治疗结肠癌提供思路与研究指导。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治法,古今医家众说纷纭,立论多方。近年来,随着对中风病因病机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报道支持痰瘀互结是本病重要的病机特点之一的观点。本人结合临床实践,纵观中风病的发病全过程,认为痰瘀病机贯穿了中风病始终,治疗中风应注重痰  相似文献   

9.
目的:中风病的致病原因,历代多有争议,现在“风、火、痰、瘀、气、虚”6种病因被广大学者认同,但多强调气血逆乱,对于基本病机,有人认为气虚血瘀,有人认为升降逆乱,有人认为痰瘀互阻,为进一步探求中风病病因病机,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根据《中华医典》所收书籍,从《内经》起直至民国年代所有有关文献,依照时代先后,摘出对本病病因病机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思想,从而分析诸因素在历史上提出和确立时间,并总结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形成过程。结果:从《内经》起,就有两种认识,一方面认为气虚邪中,另一方面认为气血逆乱,各历史时期对这两方面有深入发展,不同医家强调各自观点,从而形成现代中风病病因病机学说。主要为5大理论,即①内虚邪中理论。②气血上冲,血菀于上理论。③心火、肝风、气虚、血虚有痰理论。④内虚、肝风、气逆、血瘀理论及其发展。⑤汇通学派中西结合理论,中风理论成熟。现代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病变过程会出现风、火、痰、瘀、气、虚6类病理因素,初期以风、火、痰、瘀为主,后期虚、瘀为主。结论:直至民国时期,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成熟完善,与现代中医认识以及临床发现基本一致。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发现中风病的发病大致有两种,一部分人以气血不足为因;另一部分以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为因。火热、痰浊、瘀血出现在病变过程,证明临床上部分患者并不出现风、火、痰证,而以虚证为主,确有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中医学病证特点及其辨证论治思路。方法:依据经典文献、我科既往研究和临床经验及1993年11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肝硬化中医辨证标准(外加热毒炽盛及痰瘀互结证),对我科62例肝硬化合并SBP住院患者进行病因病机分析、观察SBP初期及中后期证型分布和病性虚实变化。结果:①“腹满痛”、“结胸证”、“蓄血证”、“黄疸”、“阳明腑实证”、“血证”、“臌胀”等是肝硬化合并SBP患者中医学常见病证。②SBP初期病性以实证为主,SBP中后期和治疗后以虚实夹杂证及虚证多见。③临床多为相兼证型,SBP初期以瘀血、湿热、水湿、热毒等为最常见病因,分别为79%、38%、26%和18%,多见湿热内蕴兼血瘀证、水湿内停兼血瘀证、热毒炽盛证,阳明腑实证等证型;SBP中后期以瘀、虚、湿热、痰为最常见病因,分别为89%、51%、19%和11%,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等证型多见。④肝硬化合并SBP病因、病性及病机转化规律:初期病性多实,病机重点在邪气盛,表现为湿热内蕴、热毒炽盛、水湿内停等,中后期和治疗后病性多为虚实夹杂,病机关键为正虚邪恋,如肝肾阴虚、痰瘀互结、阴虚血瘀等。结论:经典理论对肝硬化合并SBP的辨证论治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清下消补四法二步治疗较好地吻合肝硬化合并SBP的中医学病因病性病机特点及其转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及历史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巧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7):131-133
目的:中风病的致病原因,历代多有争议,现在“风、火、痰、瘀、气、虚”6种病因被广大学者认同,但多强调气血逆乱,对于基本病机,有人认为气虚血瘀.有人认为升降逆乱,有人认为痰瘀互阻,为进一步探求中风病病因病机,整理、归纳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方法:根据《中华医典》所收书籍,从《内经》起直至民国年代所有有关文献,依照时代先后,摘出对本病病因病机有突出贡献的医家思想,从而分析诸因素在历史上提出和确立时间,并总结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形成过程。 结果:从《内经》起,就有两种认识,一方面认为气虚邪中,另一方面认为气血逆乱,各历史时期对这两方面有深入发展,不同医家强调各自观点,从而形成现代中风病病因病机学说。主要为5大理论,即①内虚邪中理论。②气血上冲,血菀于上理论。③心火、肝风、气虚、血虚有痰理论。④内虚、肝风、气逆、血瘀理论及其发展。⑤汇通学派中西结合理论,中风理论成熟。现代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因病机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及烟酒等诱因,引起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病变过程会出现风、火、痰、瘀、气、虚6类病理因素,初期以风、火、痰、瘀为主,后期虚、瘀为主。 结论:直至民国时期,中风病病因病机理论成熟完善,与现代中医认识以及临床发现基本一致。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发现中风病的发病大致有两种,一部分人以气血不足为因;另一部分以肝风内动,气血逆乱为因。火热、痰浊、瘀血出现在病变过程,证明临床上部分患者并不出现风、火、痰证.而以虚证为主.确有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痿证是指以四肢筋脉弛缓、肌肉痿软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不能随意运动的病症。可见于西医学的重症肌无力、肌营养不良、多发性末梢神经炎及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张虹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及针灸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在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张虹教授对于痿证的针灸治疗疗效显著,本文从病因病机、扶阳通督两方面总结张虹教授治疗痿证的临证思路。张虹教授通过多年对于痿证的临床临证治疗,基于五脏虚损均可致痿的病因病机,提出在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的病因基础上治以“扶阳通督”。扶阳、通督均重在补虚,使机体虚弱得补,气血得充则四肢得养,关节得利则痿废得健。张虹教授临床中在常规选穴针刺基础上,常采取华佗夹脊穴盘龙刺扶阳通督、循古重阳明,临证细酌斟、重灸扶正通络。临床疗效甚佳,对针灸治疗痿证具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成因复杂,病程长,缠绵难愈,对女性的生殖健康与正常生活都产生了严重影响。风药能祛除风疾并兼有风木属性,具有“升、行、透、窜、动”的特性,针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湿、瘀、郁、虚”的病因病机,能从“助运胜湿、活血化瘀、开散气结、补而不滞”四个方面发挥协同作用。文章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因病机出发,探讨了风药在本病治疗中的机理及应用,并附验案一则,为该病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等特点,其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重点,近年来中医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蔡妙珊教授(以下尊称“蔡老”)是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中医。蔡老基于张锡纯“脑病当从五脏论治”的思想,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经验,从脑卒中“风、火、痰、气、瘀、虚”六端病因病机中总结出“通补之法”治疗法则,强调通而不破、通而达补、补而不滞、补中有通、不偏不倚、以和为贵,以求在“和养”中建功,在“通补”中奏效。现对蔡老运用“通补之法”治疗脑卒中的学术思想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正>糖尿病证型复杂,迁延日久,并发症多。在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各有所侧重,病变亦可波及五脏,"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临床治疗消渴病时,应考虑肾虚这一关键,继而分别阴阳气血治疗,本文参阅了古代、现代中医典籍,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探讨从肾论治的病因病机、治疗特点、辨证方药,现简述之。1糖尿病从肾论治的病因病机中医论治消渴,虽然强调肺、脾胃、肾,但其病机  相似文献   

16.
回顾中医古籍文献基础上,结合眼底病的病变特点,初步探讨分析了络脉与目的关系、瞳神络病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归纳总结了不同证候的辨证、治法、用药要点,并对瞳神络病的现代研究提出一定思路等,以期深刻理解其理论意义及临床价值,从而提高中医治疗眼科疑难病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残留黄疸多出现于急慢性肝病的治疗后期,病机复杂,常规的退黄治疗效果欠佳,张老认为湿邪阻滞、瘀血内结是导致该病最基本的中医病因病机,其病位可涉及肝、脾、肾、胆、胃等,病性多属虚实夹杂,临床上表现为“湿—瘀—虚”的演变过程,但以湿邪、瘀血贯穿疾病始终。治疗当以清热利湿、活血退黄为基本原则,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自拟中药方剂金虎退黄汤治疗急慢性肝病后期残留黄疸,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中医古籍献基础上,结合眼底病的病变特点,初步探讨分析了络脉与目的关系、瞳神络病的临床特征、病因病机,归纳总结了不同证候的辨证、治法、用药要点,并对瞳神络病的现代研究提出一定思路等,以期深刻理解其理论意义及临床价值,从而提高中医治疗眼科疑难病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痰”既指一切水液代谢异常的产物,又是一种病理因素,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章试通过讨论中医“痰”络五脏致病的病因病机,以及对胃癌前病变(PLGC)的影响,从中医“痰”角度探讨PLGC,进一步阐述治“痰”在胃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对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指在正常静脉回流的情况下,心脏排出的血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1]。近年来的研究证明中医药可以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和体征。今就其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略述浅见。1中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机认识 充血性心力衰竭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可归于祖国医学的“心悸”、“怔忡”、“水肿”、“胸痹”等范畴。本病多因各种疾病迁延日久所致,其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为心、脾、肾阳气亏虚,标实主要为血脉瘀阻,水饮内停。心阳亏虚,不能帅血运动,则血脉瘀阻;或脾肾阳虚,不能蒸腾气化水液,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