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在促进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以2014年9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传统护理方法和强制性运动疗法,观察对比两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运动功能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运动功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增强患者的肢体功能,改善早期神经功能的缺损,使整体的干预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自2016年12月-2018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观察组(n=34),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训练,分析两组肌张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对比具有差异(P0.05);治疗后,肌张力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早期康复训练指导,既可提高患者肌张力评分,又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中西医结合进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将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同样治疗的情况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训练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卧位护理及早期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并同时进行穴位按摩。观察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结果:训练组在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较对照组高,无效率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异(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进行针对性卧位护理及早期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并结合中医穴位按摩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和探索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应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其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97例,将其分为探析组(n=51)和参照组(n=46),所有患者均接受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护理干预,探析组患者联合应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护理后,探析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应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能够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并提升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头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胫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BBS评分、FMA评分、MBI评分及胫前肌与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P <0.05),且观察组各评分及表面肌电均方根值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与下肢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肢体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增强胫前肌与腓肠肌肌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肌力和生活能力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4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常规康复训练干预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并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早期康复训练干预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运动肌力和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运动肌力(4.13±0.82)分高于对照组(3.42±0.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前生活能力评分为(56.49±9.83)分与对照组(57.81±10.23)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为(85.63±2.47)分高于对照组(72.60±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肌力,促进患者转归,进而提高其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偏瘫早期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2组(n=25),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FMA积分、FCA评分、下肢BRU分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偏瘫患者通过康复训练以及针灸使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科及神经内科会诊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通过康复训练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通过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FMA-L、AROM、F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方法治疗早期偏瘫患者,有益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12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另用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结果:实验组治疗后1、4个月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探讨康复训练以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入院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4例进行分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SIA评分对比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68,P0.05)。结论康复训练以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联合的恢复患者下肢功能,避免肢体肿胀、下肢肌肉萎缩的发生,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60例偏瘫早期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开展不同的治疗,即A组(230例,常规治疗)和B组(230例,康复训练+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均FCA评分、FMA评分、下肢brunnstrom分期均明显提高(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FCA评分、FMA评分、下肢brunnstrom分期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对偏瘫早期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80例偏瘫早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就诊顺序,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性治疗,观察组接受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其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偏瘫早期治疗的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及针灸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病患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86例首次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组平均于病后10 d开始早期康复训练,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早期康复组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卒中后运动系统上位中枢失去对下位中枢的控制,使得原始的、被抑制的原始反射释放,导致肌群协调和肌张力障碍[1],进而影响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急性卒中偏瘫患者发病后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早期康复训练能促进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减少残疾,改善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2010-06—2013-10,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康复训练治疗急性卒中偏瘫40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40例  相似文献   

15.
正脑梗死又称为脑卒中,由于脑部供血异常,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所致,引起的原因中过半数为脑血栓导致,其次还有脑栓死。该病以老年人较为多发,随着社会老龄化,脑梗死发生几率逐年上升,若不进行有效的治疗,后期致残率较高~([1])。笔者将2013年8月—2016年2月68例急性脑梗死伴有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在一般治疗措施中联合黄芪注射液,取得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双盲法将2014年8月-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5例。其中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比较两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活动度[(4.25±0.10)分]、畸形[(4.19±0.32)分]、疼痛[(4.22±0.25)分]、功能[(4.37±0.20)分]四项肢体功能得分都比对照组高,神经功能缺损得分[(10.56±1.15)分]低于对照组,睡眠[(8.31±0.26)分]、体力[(8.25±0.14)分]、精神[(8.33±0.10)分]、食欲[(8.51±0.24)分]四项生活质量项目得分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有助于高血压脑出血瘫痪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逐渐恢复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风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训练组60例除按常规护理外,从入院起即进入早期康复训练程序,对照组60例按传统护理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训练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改善症状体征及肢体活动能力等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促进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为重返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康复训练指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指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并给予神经内科一般常规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康复训练指导。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nhel指数评定)情况。结果:康复组在出院1、3个月Fugl~Meyer评分及Ban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康复训练指导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早期强化康复干预对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3月~2020年5月威海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早期强化康复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神...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分析康复训练及针灸对早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58例早期偏瘫患者,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方法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针灸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施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下肢评分(FMA-L)、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和行走功能评分(FCA)分别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康复训练及针灸方法有助于早期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