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探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开展研究,采用单双序号法,划分对照组(34例,利巴韦林)和观察组(34例,银翘散+藿朴夏苓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疱疹、发热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应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临床疗效显著,患儿的疱疹、发热等症状在短时间内消退,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给予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案,观察组给予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联合方案,将两组临床效果及相关时间指标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发热消失(2.10±0.85)d、皮疹消退(4.02±0.92)d和住院时间(4.02±1.16)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给予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于2010年3月-2012年12月将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正恰中病机,并根据患儿病情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清解透表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解透表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6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少于对照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疱疹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清解透表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5.
银翘藿茵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68例总结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巧香 《湖南中医杂志》2006,22(3):31-31,37
目的:观察银翘藿茵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符合小儿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患儿按照完全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组口服银翘藿茵汤。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改善发热、消退疱疹的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银翘藿茵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翘散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两组均用干扰素治疗,实验组加用银翘散治疗。结果:实验组疾病疗效、发热症状消失时间、口腔疱疹消失时间、皮疹消失时间、手足口病症状积分、体温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翘散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儿给以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疗程结束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8.3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79.07% (P< 0.05);治疗组患儿发热、口腔溃疡消退、疱疹消退时间以及总病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能明显缩短发热、疱疹、口腔溃疡等症状消退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翘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6例。2组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银翘散,1剂/d。2组均以治疗5天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显效率对照组为32.6%,治疗组为54.3%,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4%,治疗组为91.2%,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发热及疱疹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疗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银翘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快地改善小儿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给予馥感啉口服液口服,对照组56例给予利巴韦林口服,观察比较两组疗效、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水平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结论:馥感啉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并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重型手足口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重型手足口病小儿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利巴韦林+炎琥灵+喜炎平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观察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药银翘散治疗,比较2组小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小儿退热、口腔溃疡愈合、疱疹消退、留观时间、临床疗效等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小儿重型手足口病,减少小儿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疱疹消退时间、留观时间等,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三豆银翘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尹蔚萍  夏杰 《光明中医》2009,24(1):55-56
观察三豆银翘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符合小儿手足口病诊断标准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组口服三豆银翘散.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4.1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退热、疱疹消退、痊愈时间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豆银翘散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满意,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清解透表汤联合针刺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小儿手足口病患儿1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84例采用清解透表汤治疗,观察组患儿84例采用清解透表汤联合针刺治疗,比较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儿IL-6、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温复常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疱疹愈合时间、精神状况改善时间、自我行为控制时间、情绪波动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解透表汤联合针刺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观察小儿手足口病中清解透表汤合银翘散加减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小儿手足口病患者100例,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西医临床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清解透表汤联合银翘散加减临床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时间、治疗总有效率等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4%,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疱疹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皮疹恢复时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进行的随访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自我行为控制时间、精神状况改善时间、情绪波动时间平均水平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解透表汤联合银翘散加减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有助于帮助患者恢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6月1日-2015年6月1日本院收治的1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儿单纯炎琥宁治疗,同时给予观察组患儿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手足口疱疹消退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促使其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市黄圃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78例手足口病患儿,依用药不同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安全性,患儿治愈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患儿2例,中性粒细胞 2.0 × 10~9·L~(-1)患儿5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7.9 %;观察组贴敷皮肤出现轻微瘙痒、红疹患儿2例,大便次数增多患儿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7.7 %,观察组用药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愈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疗效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84.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采用银翘蒿芩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进行治疗,用药安全性较高,口腔溃疡、皮疹、发热消退时间可显著缩短,临床疗效确切,加速患儿痊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2组患儿均给予相同西医治疗即对症支持治疗,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方药治疗,即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西医治疗,观察2组发热天数,皮疹消退、口腔疱疹消退的时间。结果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2组疗效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小儿手足口病有明显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加味泻黄散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疗效。方法:将129例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按小儿手足口病诊疗方案治疗;观察组67例加予自拟加味泻黄散,1剂/d,疗程7d,观察两组患儿发热、口腔溃疡、皮疹等病情变化及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泻黄散有助于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皮肤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抗病毒针剂治疗,另外试验组给予中药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煎剂取水外洗或药浴皮肤疱疹处。分别观察2组患儿住院期间每天的病情变化,选取第2天、第4天、第6天的体温、口腔疱疹疼痛变化及皮肤疱疹消退情况作为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住院治疗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足口病的发热、皮肤疱疹等症状消退时间快,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加快皮肤疱疹消退,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热败毒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2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颗粒,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口服给予清热败毒汤。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儿总病程,疱疹恢复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食欲恢复时间。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疱疹,发热,咽红,流涎及神情倦怠)。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含量,主要包括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两组患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变态反应、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头疼头晕及嗜睡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病程、疱疹恢复时间、口腔溃疡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食欲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疱疹,发热,咽红,流涎及神情倦怠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sICAM-1、hs-CRP、IFN-γ、IL-1β及TNF-α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变态反应、肝脏损伤、肾脏损伤、头疼头晕、嗜睡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败毒汤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较好,可有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缩短患儿患病时间,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患儿症状及体征变化。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70例手足口病患儿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利巴韦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4.29%,与对照组的77.14%比较显著更高(P0.05);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更短(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