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通脉汤联合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PFNA)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液凝血状态及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3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PFNA治疗,观察组采用通脉汤联合PFNA治疗。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及DVT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凝血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均有显著提高,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T、APT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FIB、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脉汤联合PFNA治疗可改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凝血指标及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掷硬币法将上蔡县人民医院2017年8月~2020年3月收治的8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观察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PT、APTT均上升,D-D均降低,观察组PT、APTT水平较对照组高,D-D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DVT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2周后,两组血浆黏度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改善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液流变学状态,降低DVT发生率,且药物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凝血功能情况。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24例AIDS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对照组,均在入院时抽取静脉血,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D二聚体(D-D)等项目。观察组86例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38例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上述凝血指标。根据患者是否栓塞分为栓塞组与未发生栓塞组,并比较栓塞组与未发生栓塞组治疗前与对照组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的PT、APTT、TT、FIB、PLT、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疗程后,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组的PT、APTT、TT、FIB、PLT、D-D明显高于未进行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栓塞组和未发生栓塞组治疗前PT、APTT、TT、FIB、PLT、D-D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栓塞组PT、APTT、TT、FIB、PLT、D-D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S患者凝血功能会出现异常,且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IDS患者,其血液会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凝血指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等外周血凝血指标,并对比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凝血指标。结果2组APTT、PT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T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IB、D-D、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中,男性TT及PLT均显著低于女性(P0.05),年轻患者FIB、D-D显著低于年老患者(P0.05),肿瘤侵犯较浅者FIB及PLT显著低于侵犯较深者(P0.01),分期较低者PT、FIB、D-D、PLT显著低于分期较高者(P0.01),分化较低者TT显著低于分化较高者(P0.05),PLT显著高于分化较高者(P0.05),无转移者D-D与PLT均显著低于有转移者(P0.05);化疗后胃癌患者FIB及PLT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且女性、老年、肿瘤侵犯较深、分期较高、分化较低、存在转移的患者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初次创伤骨折术后和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患者机体凝血状态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探讨骨折手术史对二次骨折患者机体凝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月龄为(4.5±0.5)个月的健康小白鼠,雌雄各5只。首先制作初次创伤骨折术后的模型,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5天分别采集鼠内静脉血样,对血浆凝血酶还原时间(PT)、活化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等五项指标进行测量。经过12周之后,制作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模型,按照之前的方法对5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二次创伤骨折术后第1天和第5天五项指标和初次骨折创伤术后对比,PT、APTT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TT、FIB和D-D均出现增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创伤骨折术后,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NBP)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90例AIS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NBP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疗程结束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 13%(41/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 45%(31/44)(P 0. 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 0. 05),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 0. 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较治疗前均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降低(P 0. 05),观察组PT、APTT明显长于对照组,FIB明显比对照组低(P 0. 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明显比对照组高(P 0. 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AIS患者中使用NBP联合巴曲酶效果显著,可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华法令治疗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观察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P选择素(P-selectio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7年7月由该院收治的144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2例和联合组7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给予华法令钠片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下肢周径、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术后出血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cy及P-selection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DVT发生率为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3,P=0.020);治疗后联合组PT、APTT显著长于对照组,D-D、FIB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下肢周径为(20.14±3.52)c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21.73±3.4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7,P=0.007);对照组术后出血事件发生率为4.17%,联合组为9.7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9,P=0.190);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Hcy和P-selectio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血清Hcy和Pselectio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华法令治疗对于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DVT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效果,其有利于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液流变性,减小下肢周径,降低患者术后血清Hcy和P-selection水平,而且不会增加抗凝治疗导致出血事件的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和凝血四项(FIB、PT、TT、APTT)检测在临产期孕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6例临产期孕妇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36例健康非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D-D、凝血四项指标水平;同时,根据临产期孕妇产后出血情况分为产后出血组、产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产前、产后血浆D-D、凝血四项指标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浆D-D、FIB水平较对照组高,PT、TT及APTT较对照组短(P<0.05)。产后出血组产后血浆D-D水平高于产前,FIB水平低于产前,PT、APTT长于产前(P<0.05);产后出血组产后血浆D-D水平高于产后未出血组,FIB水平低于产后未出血组,PT、APTT长于产后未出血组(P<0.05)。结论 对临产期孕妇进行D-D、凝血四项监测可及时发现其凝血功能变化,有助于预估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85例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玲  马芳芳  王厚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1928-1928,193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ILACL-TOP全自动血凝仪对85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T、APTT、FIB、TT及D-D的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PT、APTT、TT均延长,FIB减少,D-D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凝血指标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出血危险性及治疗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晚期孕妇凝血和纤溶功能变化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79例待产孕妇,检测其血浆凝血三项(APTT、PT、FIB)和D-二聚体水平,以71例非妊娠妇女作对照.结果 待产孕妇组APTT和PT明显低于非妊娠组,FIB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妊娠组(P〈0.01).而正常妊娠组与妊高征组PT、APTT、FIB和D-D比较,妊高征组PT、APTT时间明显缩短,FIB和D-D明显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产前凝血功能和纤溶指标的检测对预防产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髋部骨折患者采用七味三芎汤治疗,分析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某院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髋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七味三芎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凝血功能、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指标均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下降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5.13%(2/39)低于对照组的25.64%(10/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部骨折患者采用七味三芎汤可有效改善其凝血功能,降低DVT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在急性创伤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某院收治的需输血治疗的94例创伤性患者,根据输血量进行分组,其中48例需大量输血患者作为观察组,46例需少量输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凝血四项、D-D及FDP水平。结果输血前,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及FD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APTT、PT、TT、FIB、D-D及FDP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 d,观察组APTT、PT、TT、D-D及FDP均较输血前及对照组高,FIB较输血前及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 d,观察组APTT、PT、TT、D-D、FDP较输血后1 d降低,FIB较输血后1 d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 d,观察组APTT、PT、TT、FIB、D-D及FDP与输血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创伤大量输血可能导致患者凝血四项、D-D及FDP改变,可能造成患者凝血功能紊乱,输血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凝血状态,避免引发相关并发症,提升大量输血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04-1405
目的探究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0月我院救治的80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将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将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血栓通治疗的40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改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凝血指标,降低纤维蛋白原,从而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联合冰冻血浆对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四项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4月我院74例行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实验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输注冰冻血浆。对比两组输血前后凝血四项指标[FIB、TT、APTT、PT]。结果:两组术前1 h凝血四项指标FIB、TT、APTT、PT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第1 d,对照组FIB、TT、APTT、PT较术前1 h有所下降,而实验组FIB、TT、APTT、PT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术中行洗涤式自体血液回输过程中,及时输注冰冻血浆,可有效弥补血液中凝血因子不足状况,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阶梯式超前护理模式在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阶梯式超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大腿周径、小腿周径、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血浆黏度、D-二聚体(D-D)水平及DVT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大腿周径和小腿周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PT、TT、APTT均长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浆黏度、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梯式超前护理模式在预防老年长期卧床患者DVT中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凝血指标,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健康对照组)与初诊常见血液肿瘤患者170例(血液肿瘤组)为研究对象,检测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和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液肿瘤组PT、APTT、FIB、D-D明显升高,PL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监测血凝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比研究腹腔镜胃癌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镜胃癌手术(腔镜组)及开腹手术(开腹组)患者各15例.分别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及术后24 h采用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采用INR法计算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值(INR);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血浆中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腔镜组和开腹组手术结束及术后24 h APTT及INR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FIB及D-D于手术结束及术后24 h均显著升高,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PT于术后24 h亦明显降低,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手术及开腹手术均可使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增加术后血栓发生风险.且腹腔镜胃癌手术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更大.应在围手术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脑血栓患者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改变的特点,提示临床采取及时正确的干预措施,以期能更早预防脑血栓发生。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新入院的经颅脑CT、脑MRI及血液流变学、凝血系列、心肌酶学等检查确诊为脑血栓的63例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血流变学检查(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凝血功能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脑血栓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明显升高(P<0.01);PT、APTT值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可及早发现卒中先兆患者,预防脑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骨科下肢骨折术后DVT患者6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阻抗容积波图、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96.6%,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HBV、LBV、PV、FIB)及阻抗容积波图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APTT TT P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骨折术后下肢DVT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凝血与纤溶相关指标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探讨纤溶活性增强与COPD病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酉阳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320例COPD患者,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70例、COPD稳定期患者150例;另外同期选取酉阳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50例健康正常体检者。分别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1)COP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IB与D-D值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E-COPD组分别与COPD稳定组和对照组比较:PT、FIB、APTT、TT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COPD稳定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FIB和DD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和TT有较显著变化(P<0.05);而APTT值略有降低,但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监测COPD患者体内的PT、FIB、APTT、TT及D-D水平,为COPD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和原发性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早期预防血栓形成采取必要干预措施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