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化康复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探讨对于中风后遗症期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强化康复治疗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对照组31例(最终完成研究30例)。对照组给予家庭康复治疗,治疗组住院给予强化康复治疗,2组疗程均为40 d。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以及Barthel指数评定2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其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强化康复治疗可改善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在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结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改善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推拿用于中风后遗症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康复训练联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病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升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康复锻炼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76例。对照组采用康复锻炼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针灸配合康复锻炼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比较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康复锻炼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电动减重步态训练器SPT-JZQ-02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为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中风患者68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减重支持系统。比较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康复功能训练前两组Berg平衡量表(Berg)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 0.05),康复功能训练后两组Berg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康复功能训练后观察组最大步行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动减重步态训练器能明显提高中风患者各项运动功能指标,有效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醒脑开窍法联合靳三针对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43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法联合靳三针治疗组23例和传统针刺组20例,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和修订Barthel指数(MB I)对其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对照观察两组针刺法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醒脑开窍法联合靳三针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治疗前后FMA评分、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有助于中风后遗症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联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Barthel指数评分和药物安全性等,总结临床治疗经验。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适症状。结论:针灸联用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疗效确切,可解除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养心益肝汤对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清ET、NO含量的影响.方法:29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4例(用养心益肝汤和常规康复治疗)和对照组138例(用常规康复疗法),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NO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升高,ET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NO、ET含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心益肝汤可提高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O和ET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化瘀涤痰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及对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个体化基础性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化瘀涤痰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下肢功能Berg平衡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2、3、4周,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对照组(t=9.572,P0.01),观察组(t=15.373,P0.01);观察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307,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下肢FMA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043,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身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化瘀涤痰汤能够有效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下肢运动和平衡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拟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性,为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治疗寻找新方向,新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安慰剂联合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康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电透视下吞咽能力检查评分(VFSS)及生活质量评分(SWALQOL)。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SWAL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咽喉期、口腔期、误咽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咽喉期、口腔期、误咽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减联合康复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预后和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续命汤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最终完成研究31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西医内科治疗及家庭康复指导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小续命汤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统计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NIHSS评分及中医症状积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前后的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 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下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辨证基础上使用小续命汤能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减轻中风后神经缺损症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6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系统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I、MAS、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患肢功能的恢复,疗效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阴经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阴经穴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对中风偏瘫后遗症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中风偏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运动疗法,观察组给予推拿联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30 d后评价疗效,认知功能用MMSE法评估,改良波士顿汉语失语症测试,采用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析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改良波士顿汉语失语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下降(P 0.05),各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推拿联合运动疗法可提高中风偏瘫后遗症的认知能力,利于患者的语言康复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刃针疗法对中风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针刺常规穴位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刃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评分、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刃针治疗中风后遗症肢体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安全性好,实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改善中风偏瘫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偏瘫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现代康复疗法加分期针刺治疗,根据Brunnstrom分期法、Fugl-meyer(FMA)评分法于治疗前、治疗90天后评定并记录患者的运动功能状态,行组内及组间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得到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Brunnstrom分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明显提高;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代康复技术结合分期针刺可显著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影响。方法: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96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口服巴氯芬,观察组采用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68.75%)(P0.05);两组治疗2周和4周CSI评分、FMA评分和FAC评分降低,且治疗4周CSI评分、FMA评分和FAC评分低于治疗2周(P0.05);观察组治疗2周和4周CSI评分、FMA评分和FA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散刺联合抗痉挛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和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中风患者,依据护理干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非常大,患者的各项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运动功能恢复加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使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扶沟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中医症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进行比较,并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ADL评分比对照组高,且NIHSS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 %高于对照组的6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中风后遗症使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中风后遗症,促进生活自理,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3例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3例患者采用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差异。结果:经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和9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口眼歪斜、头晕目眩、偏身麻木、疼痛冷热感觉障碍)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Fugl-Meyer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FAC评分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风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呈上升趋势,组内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及随访至12周时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