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行标准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27例,运动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标准化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临床特征、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血浆N末端脑钠肽、生存质量评分及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训练12个月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生存质量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疗法与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较低是再住院和死亡的保护因素;室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伴有慢性肺疾病是再住院和死亡事件发生的促进因素。结论运动疗法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明显降低死亡及再住院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辽宁省鞍山市肿瘤医院2013-03—2015-08就诊的8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83例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观察指标:1心衰缓解率。2治疗过程不良用药现象。3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6 min步行距离、LAVI、N端脑钠肽激素原、E/A的差异。结果 1观察组心衰缓解率95.24%对比对照组75.61%更高,P0.05。2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8%、4.88%,均无严重不良用药现象,P0.05。3干预前两组6 min步行距离、LAVI、N端脑钠肽激素原、E/A相似,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比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LAVI、N端脑钠肽激素原、E/A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作用安全,是慢性心力衰竭的理想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4136-4137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饮证患者72例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在常规西药规范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新生脉散原方治疗,观察组应用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分级临床疗效、生存质量改善情况、安全性等。观察组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与对照组心功能分级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处理,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生存质量评分、6min步行距离予以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统计比较结果显示,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新生脉散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水饮证的临床效果优于新生脉散原方,安全有效,可显著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该治疗方案值得临床优先选择和积极使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及血肌酐水平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102例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的患者入院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肌酐(SCr)水平,行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行6 min步行试验(6MWT),检验不同证型与心功能分级、NT-proBNP、LVEF、SCr及6MWT的关系。结果:心肺气虚证心功能Ⅱ级占比最高(59.26%),气虚血瘀证心功能Ⅲ级占比最高(64.52%),而心阳虚衰证心功能Ⅳ级居多(79.55%)。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按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衰证顺序升高,NT-proBNP水平与中医证型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682(P0.05)。LVEF、SCr、6MWT在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与心阳虚衰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LVEF、SCr、6MWT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随着心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心阳虚衰证转化,心功能呈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中医健身操训练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指导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心功能Ⅲ级和Ⅳ级患者进行六字诀呼吸操训练,心功能Ⅰ级和Ⅱ级患者进行八段锦训练,并在出院后对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和指导,鼓励患者坚持六字诀呼吸操和八段锦练习。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跟踪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T)、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脑钠肽水平的变化,统计1年内因心力衰竭住院的次数及医疗费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经过中医健身操训练1年后,6MWT步行距离增长,心功能分级及脑钠肽水平降低,1年内因为心力衰竭再次住院的次数较少,因为心力衰竭住院的总费用降低。结论中医健身操训练能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通脉汤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及对左室功能、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符合冠心病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通脉汤口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的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心脏超声指标和NT-proBNP水平变化,评估其有效性。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左室功能并延长6min步行距离(P<0.05),显著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P<0.05)。结论:益气通脉汤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存质量,改善心室重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磷酸肌酸钠对慢性心力衰竭部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磷酸肌酸钠,观察两组疗效、超声心动图、6min步行距离、Cg A(嗜铬粒蛋白A)、BNP(血浆脑钠肽)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83.64%明显高于对照组51.55%,6 ̄MWT(425±26m)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g A(96±5ng/ml)、BNP(220±2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来说磷酸肌酸钠有助于改善心功能,增加6min步行距离,还能降低Cg A和BN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 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采用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足浴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脑钠肽(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6 min WD)、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结果观察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为95.2%(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7%(32/44)(P0.01)。治疗后,对照组BNP、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6 min WD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LVEF、6 min WD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心率、BNP、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各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足浴辅助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的症状及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脑钠肽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脑钠肽作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89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NYHA心功能分级并测定血脑钠肽水平,分析血脑钠肽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不同心功能分级、不同中医证型之间血脑钠肽水平不同,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浓度随中医证型和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升高.结论:血脑钠肽水平可能成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 2017 年 9 月 ~2020 年 1 月收治的慢性心力 衰竭患者 94 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7 例。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济生肾 气丸合真武汤。 对比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 6%min 步行试验距离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 、 N- 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 结 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高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 6%min 步行试验距离大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 、 N- 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 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辅助西医常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降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9 、 N- 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改善心功能 及运动耐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性肺动脉高压(COPD-PAH)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COPD-PAH患者52例,心功能NYHA分级为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6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指南规定治疗(包括吸入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吸入糖皮质激素、氧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40mg·d-1,14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rog呼吸困难评分、6min步行距离、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气分析、脑钠肽(BNP)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6min步行距离明显改善(t=2.235,P=0.030),肺动脉收缩压(PASP)明显下降(t=2.618,P=0.045),脑钠肽水平明显下降(t=0.636,P=0.041)。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改善COPD-PAH患者的6min步行距离,降低肺动脉收缩压及脑钠肽水平,有可能延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进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许入方 《全科护理》2015,(5):418-420
[目的]探讨运动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心功能Ⅱ级~Ⅲ级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按照所属2个不同病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入院24h内行6min步行距离、左室射血分数(LEVF)测定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病人生活质量量表(MHL)评分,然后两组均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但干预组每天行2次6min步行运动训练,4周后重复测量上述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的6min步行距离、LEVF及MH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心功能Ⅱ级病人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LEVF、MH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心功能Ⅲ级病人干预后6min步行距离、MH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耐量、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8例CHF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运动疗法,并与27例非康复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观察一年以后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量、生存质量、6min步行距离、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结果:一年后,康复组和对照组比较,心功能改善(P〈0.05);运动耐量、生存质量、6min步行距离显著改善(P〈0.01);再住院率降低(P〈0.05);死亡率未降低(P〉0.05)。结论:运动疗法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存质量,降低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训练对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各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出院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A峰E峰流速比值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径、左房内径、心胸比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试验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结果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训练方便易行、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可以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降低再住院率,达到了早期康复、恢复劳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颖  白引珠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8):2683-2686
目的研究分级运动康复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1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级运动康复干预;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及心功能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运动耐力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6MWD)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级运动康复干预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与运动耐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广泛用于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训练中。  相似文献   

16.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研究   总被引:6,自引:9,他引:6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探讨血浆脑钠肽在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组,NYHA心功能Ⅱ~Ⅳ级)及102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脑钠肽水平,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并将CHF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CHF组血浆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F组血浆脑钠肽水平随NYHA心功能分级程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1),其与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呈负相关(P〈0.05)。CHF组患者经正规治疗后,随着心功能改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P〈0.05);NYHA心功能无改善的患者出院时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至少改善一级的患者(P〈0.01)。结论:血浆脑钠肽水平能较好地反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功能状态,其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病情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就2组患者在不同护理干预前后的心功能状况、生活质量水平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护理干预前,2组在6 min步行距离、HR、LVDED、LVEF及E/A比值等心功能指标以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2组的6 min步行距离、LVEF及E/A比值均有所上升,其HR及LVDED水平均有所下降,2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下降显著,而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以及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的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其心功能状况及生活质量均能够得到明显提升,对于延缓病情发展、促进患者康复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建中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加建中强心汤。治疗4周后,比较2组心功能改善效果、中医证候疗效、6 min步行试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心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NT-proBNP水平、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 05),且治疗组6 min步行试验、NT-proBNP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无患者死亡。结论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建中强心汤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参芪补肺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芪补肺方,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及6 min步行距离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补肺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兼血瘀证)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肺功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益心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76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益心膏,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试验(6-MWT)。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及6-MW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心膏辅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