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43-144
选取收治的100例老年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收治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8%、并发症发生率为10%,与对照组的64%、24%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等特点,治疗老年胆囊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借鉴资料。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急性胆囊炎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患者共136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术组(A组)7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B组)60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的术后住院时间较开腹胆囊切除术组明显缩短(P<0.05),且术后并发症较开腹胆囊切除术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安全有效,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术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结石性胆囊炎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10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86例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组97例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两组在观察内容比较P〈0.05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切口感染情况、进食时间、诱发原发疾病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上明显优于开腹胆囊切除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在手术病例上能够慎重选择,手术过程中认真细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抗生素应用少、并发症合并症少、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钱世云 《全科护理》2012,10(19):1790-1790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结石性胆囊炎等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病变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在多数大中型医疗机构内成熟开展并代替了传统的开放胆囊切除术。但在基层、小型医疗机构内还是以开放胆囊切除术为主。与腹腔镜手术比较,开放手术对病人创伤较大。病人术前要经历以焦虑为主的心理应激时期;术后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体能、精神方面的恢复过程。因此,在围术期对病人实施精心、细致的  相似文献   

5.
王洋  王啸飞  窦剑  高庆军  曹经琳  赵鑫  任贵军  曾强 《临床荟萃》2009,24(24):2154-2155
已有报道表明,胆囊切除术后常有腹泻发生[1-5],但未见有确切发病率的报道;且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我们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胆外科近3年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和前瞻性调查研究,对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可能有关的影响因素,如术前胆囊功能状态、胆囊切除术后饮食以及不同术式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研究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发病机制及寻求有效治疗方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72-173
本组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对胆囊进行切除,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明显更具优势,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对照组28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23%,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给予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开腹胆囊切除术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腔镜胆囊切除术组疗效显著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胆囊切除术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胆囊切除术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的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不仅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效果,且创伤小、恢复快,还可以降低病发率,是临床中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体会。88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4例,对照组常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试验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并对手术安全性进行评析。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试验组无中转开腹病例,且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P0.05)。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坏疽性胆囊炎效果确切,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术式,值得临床借鉴采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 9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 926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60例,中转开腹率2.01%。术后发生胆总管损伤5例,肝总管损伤3例;1例术后胆管损伤并肠瘘转外院治疗,余7例对症治疗后均痊愈,胆管损伤发生率0.27%;术后随访2 a未发生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较高,规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技术,遵循操作原则,掌握手术适应证可预防和减少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10例需手术治疗的胆囊疾病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LC组)120例和小切VI胆囊切除术组(MC组)90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胆管、血管、周围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LC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MC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野广、恢复快、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及并发症少的优势,在医疗条件与技术许可的前提下,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胁痛为肝胆类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病症,其病位虽在肝胆,但与脾、胃、肾密切相关。西医对符合非手术指征的肝胆性疾病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且中医目前对于此类疾病引起的胁痛无较全面的认识及治疗。薛敬东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胁痛在临床上常见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切除术后、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其主要病机为肝郁气滞,湿热为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薛敬东教授通过临床辨证,以疏肝健脾、清热利胆为总则,不忘滋养肝肾、活血化瘀治疗胁痛,疗效显著。本文对薛教授辨治胁痛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胁痛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方连 《临床医学》2013,33(7):71-7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的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防治措施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7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因及措施。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0.92%(30/3278),29例经过中药活血化瘀或抗凝等治疗症状很快消失,并痊愈出院。1例出现病情恶化,转院治疗。结论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是特殊体位以及腹腔镜手术的气腹、麻醉及患者自身的高危因素等,严重者可导致肺栓塞。  相似文献   

14.
任治国 《临床医学》2012,32(9):40-41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动脉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濮阳市中医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患者2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 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且发生胆囊动脉出血的患者经积极治疗后有9例患者通过钛夹夹闭止血,3例患者通过术中电凝止血,8例患者通过中转开腹治疗止血。采用术中止血的患者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等症状。经腹腔镜下探查,主要原因为胆囊动脉钛夹松脱,经再次止血术后恢复顺利。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胆道及大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胆囊动脉出血应及时处理,需要遵循压迫止血、吸尽积血后再钳夹、电凝处理,及时适时中转开腹。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重症感染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分析11例胆囊切除术后重症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高热休克为主,经胆汁及引流液细菌培养、药敏指导抗感染,针对病因抗休克,患者逐渐恢复。结论11例重症感染原因,主要为术前隐蔽原发病灶,未能及时发现,术前准备不足。治疗上以有效抗感染,抗休克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 9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26 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60例,中转开腹率2.01%.术后发生胆总管损伤5例,肝总管损伤3例;1例术后胆管损伤并肠瘘转外院治疗,余7例对症治疗后均痊愈,胆管损伤发生率0.27%;术后随访2a未发生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发生率较高,规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操作技术,遵循操作原则,掌握手术适应证可预防和减少胆菅损伤.  相似文献   

17.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5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结石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胆囊切除术仍是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方法。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发生也较常见,Konsten报道为1.5%。本院1998-2008年共收治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54例,均经EST或手术治疗,将其发生胆总管结石成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9):2056-2057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3例早期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将其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所得到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后出院;对两组患者过程中手术情况进行观察,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均较少;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对照组中出现并发症例数为10例,观察组中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数为3例。利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早期急性胆囊炎进行治疗均能够使患者痊愈,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质量要高于小切口切除术,并且该手术方法安全性较高,所发生并发症少,在临床上尽可能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顺逆结合行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干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间来我院进行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腹腔镜下顺逆结合行胆囊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指标,评价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顺逆结合行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迅速、术后恢复快、创伤面积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报告2009年5月~2009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胆道血管外科施行的30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建立腹腔镜操作通道并维持气腹完成胆囊切除,其中前10例采用Covidien公司的SILSTM套件完成,后20例采用传统腹腔镜器械完成.结果 3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传统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为20~65 min,平均35.0 min.术后无出血、胆汁漏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良好,治疗及美容效果满意,术后平均住院日为3 d.结论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且具有明显的美容优势,但较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而言其操作难度增加,近远期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