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肝病实脾病案2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案举例案1某男,56岁,2001年10月16日初诊。患慢性肝炎10余年,肝功能经常反复,1周前在合肥105医院检查,B超示:①肝硬化门脉高压、脾肿大;②胆囊炎症样改变;③腹水。化验室检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增高,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症见身体消瘦,面色黯黄无华,巩膜黄染,腹部膨隆,自觉腹胀,夜晚尤甚,右胁胀痛,食欲差,大便溏,小便短,两下肢凹陷性浮肿,舌红,苔腻薄黄,脉弦细微涩。证属肝脾肾三脏虚损,湿热,气滞,瘀阻,法当三阴同治,攻补兼施。方药:煲白术30g,党参10g,茯苓10g,甘草6…  相似文献   

2.
腹痛为小儿常见的临床证候,以腹部胃脘以下,脐两旁及耻骨以上部位发生疼痛者,均统称为腹痛。小儿脾胃薄弱,经脉未盛,易为内,外因素所干扰,小儿腹痛以虚寒腹痛为主要原因,因素体阳虚,或病后体弱,脏腑虚冷,中阳不足,脾不运化,以致寒湿内停,气机失畅,血脉凝滞,出现绵绵不休之虚寒腹痛,近年笔者用小建中汤加减治疗该型腹痛,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建中汤源于《伤寒论》由桂枝、甘草、白芍药、大枣、生姜、饴糖6味药组成,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功能。主治脾胃虚寒而致的脘腹挛痛,喜温喜按或虚劳发热或心悸虚烦等症。田螺:中药名出自《药性论》为田螺科动物中国圆田螺,或其同属动物全体,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味咸、甘,性寒;入膀胱、大肠、胃经,具有清热、利水功能。近年来每至暮春市上均有卤制田螺供世人品尝,但中毒者甚少,笔者仅以此1例推出,与同道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建中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恶病质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7年8月就诊于我院的恶性肿瘤恶液质患者7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醋酸甲地孕酮分散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小建中汤,观察4周后进行疗效判定,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症状积分、体重变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8.94%,高于对照组62.85%(P<0.05);观察组可明显改善患者厌食、乏力等症状(P<0.01);增加体重,纠正贫血,且无明显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小建中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恶病质状态,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小建中汤治疗小儿反复性腹痛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穗清 《实用医学杂志》1999,15(10):838-839
儿科临床常见的反复性腹痛,发病率颇高,常影响小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笔者近年用小建中汤治疗36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诊断标准 (1)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至少经过3个月以上,反复发作3次以上的脐周疼痛;(2)腹痛时体查腹软,无明显阳性体征并排除外科情况;(3)大便检查排除肠内寄生虫,脑电图检查排除腹型癫痫。12 一般资料 36例为门诊专科患儿,男20例,女16例,其中3~6岁16例,~10岁14例,>10岁6例,病程3~6个月28例,~1年6例,>1年2例。13 临床表现 36例患儿均有3次以上反复发作的脐周疼痛,呈隐痛或痉挛痛,每次持续时间不…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多从虚实两端辨证论治.因病机复杂,病情轻重缓急不一,其中急发者多为实,缓发者多为虚,特别是为虚者缠绵难愈,治疗棘手.吾师王道坤教授临证中对于眩晕辨证为虚者,认为多为脾肾亏虚,精髓不足,气血乏源,不能上充脑府,故而眩晕复作,治法多遵循温补脾肾,填精益髓,益火助阳之法,运用自拟温补脾肾汤,治疗此类眩晕常取卓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迁延性腹泻(PD)患儿应用小建中汤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8例PD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建中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0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免疫功能、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主症及次症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及腹痛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PD患儿的基础上联用小建中汤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正>宋明锁(1954-)主任医师,任职于山西省中医院,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其临床经验丰富,治疗小儿内伤杂病,多从脾胃论治,总结了儿科调脾系列方剂,临床应用广泛。调脾和中汤(由广藿香、栀子、竹茹、苍术、陈皮、苏子、枳壳、胡黄连、佛手、桃仁、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焦槟榔、茯苓、甘草等药组成)是导师宋明锁先生总结创制的治疗小儿脾胃失调,虚实夹杂证的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疏肝和中汤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南京市中医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符合肝郁脾虚证IBS-D诊断标准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疏肝和中汤)和对照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每组32例.治疗4周后,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主要症状积分、次要症状积分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主要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个单项症状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腹痛、大便性状、急躁易怒、胸闷喜叹息、腹胀单项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和中汤能有效缓解肝郁脾虚证IBS-D患者胃肠道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儿科名家宋明锁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他初步创立了"从脾论治小儿杂病"的学术体系,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渐总结、订立儿科调脾系列方剂8首。调脾和中汤为上述调脾8方中和法方剂的代表,此方主治脾胃失调、虚实夹杂之证,临床应用广泛。此方不仅可治疗小儿脾胃系统疾病,适当化  相似文献   

11.
小建中汤系《伤寒论》方,主治由于上焦营血虚寒所致的腹部挛痛,按之则减,不思饮食或心悸虚烦等症。几年来,笔者运用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腹痛,获效甚佳,兹举验案数例如下。验案举隅1上腹疼痛某男,40岁,2005年6月9日就诊。患者上腹部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肝肝硬化代偿肝郁脾虚夹瘀证应用通络消癥汤治疗的效果与预后。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代偿肝郁脾虚夹瘀证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通络消癥汤治疗。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肝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中医症状评分及AS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LT、ALB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代偿肝郁脾虚夹瘀证患者在西医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通络消癥汤治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指标,提高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脑-肠轴角度分析疏肝理脾汤联合穴位埋线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的8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予疏肝理脾汤口服以及穴位埋线治疗)与对照组40例(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黏膜愈合率、中医证候评分、改良Mayo评分、脑肠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黏膜愈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改良Mayo评分均较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5-HT、SP均较前显著降低、VIP较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疏肝理脾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UC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脑肠肽指标,减轻黏膜病变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脾主运化是人体"后天之本"的功能物质基础,与机体消化系统的关系密切.胃癌发病病因多由脾失运化、湿浊痰瘀损伤胃络、聚而成毒.故脾主运化功能失司、气机失调是胃癌前病变(PLGC)的重要病机,湿、痰、瘀是PLGC重要病理因素,而脾虚则贯穿PLGC发病的全过程.临床辨治重视健脾理气法的运用,从"脾主运化"角度论治PLGC,对胃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气实脾法对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的干预效果及其对中医辨证分型的影响。方法:9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在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基础上,加用补气实脾法组方的中药颗粒剂,每日1剂,对照组56例给予常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均为48周。观察病毒学应答指标、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医辨证分型变化规律。结果:观察组可提高延迟病毒学应答(DVR)率,改善白细胞下降水平,减轻神疲、乏力等临床症状;选择补气实脾法干扰,可使慢性丙型肝炎出现的症状或不良反应出现的症状减少/减轻;中医证型并未影响慢性丙肝早期治疗结果,特别是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未受影响。结论:抗HCV治疗的药物不良反应如神疲、乏力、白细胞减少等,可以归纳为中医气虚证;补气实脾法可减少/减轻慢性丙肝抗病毒药治疗不良反应,提高DVR,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丙肝提供了有益方法;补气实脾法可明显使慢性丙肝其他中医证型症状减少/减轻,向无证可辨型转变,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针对肝郁脾虚型脾胃病患者治疗中疏肝健脾方剂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延庆区城区社区中心中医科全科门诊收集的患者6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观察组用西药加用疏肝健脾方剂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胃黏膜修复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7.
背景: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脾亢相关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方法,行肝移植过程中保留脾脏,是否会出现移植后脾功能亢进相关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脾功能亢进相关终末期肝病移植后脾功能的恢复过程。方法:纳入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63例,按有无脾功能亢进分为脾亢组和非脾亢组。比较两组移植后血小板计数、彩超测定脾脏上下径、厚度、门静脉直径及随访15个月的结果。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63例,死亡8例,55例进入结果分析。其中,肝移植并行切脾者4例,仅1例存活。脾亢组移植手术结束时血小板较移植前明显降低,移植后3d降至最低,而后逐渐上升,移植后7d明显增加(P〈0.05),稳定至15个月;非脾亢组血小板移植后5d降至最低,17d达到移植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7d脾脏上下径及厚度开始明显减小(P〈0.05),3个月脾静脉直径明显减小(P〈0.05),至15个月稳定,患者均无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史。说明肝移植过程中若无绝对切除脾脏的适应症,应尽量保留脾脏。  相似文献   

18.
背景:肝移植已成为治疗脾亢相关终末期肝病最理想的方法,行肝移植过程中保留脾脏,是否会出现移植后脾功能亢进相关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脾功能亢进相关终末期肝病移植后脾功能的恢复过程。方法:纳入肝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患者63例,按有无脾功能亢进分为脾亢组和非脾亢组。比较两组移植后血小板计数、彩超测定脾脏上下径、厚度、门静脉直径及随访15个月的结果。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63例,死亡8例,55例进入结果分析。其中,肝移植并行切脾者4例,仅1例存活。脾亢组移植手术结束时血小板较移植前明显降低,移植后3d降至最低,而后逐渐上升,移植后7d明显增加(P<0.05),稳定至15个月;非脾亢组血小板移植后5d降至最低,17d达到移植前水平,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移植后7d脾脏上下径及厚度开始明显减小(P<0.05),3个月脾静脉直径明显减小(P<0.05),至15个月稳定,患者均无门静脉高压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史。说明肝移植过程中若无绝对切除脾脏的适应症,应尽量保留脾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主方治疗痰湿中阻证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痰湿中阻证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在氟桂利嗪治疗基础上加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口服治疗,日1剂,水煎分服,7d为1个疗程,观察1个月内两组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46例,治愈8例,好转34例,总有效率为91.3%;而对照组30例,治愈3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能提高痰湿中阻证眩晕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