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该文通过温习"络病"学说,结合男科"男胞络"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瘀毒久积、邪郁下焦是前列腺癌发病的根本.益肾通癃方正是从"络病"学说出发,提出前列腺癌治疗应以抗癌解毒、温肾助阳、化瘀通络止痛为基本治则,同时结合现代医学肿瘤微小血管及微循环生成机制,认为前列腺癌发病应归属"络病"范畴.益肾通癃方的通络治疗观念和现代医学治疗恶性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理念存在一致性,从而为中医学对前列腺癌发病的进一步认识以及从"络病"学说角度论治该病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络病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研究逐渐扩大了其指导临床治疗的领域。心肌纤维化是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重要过程,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本文旨在探讨络病理论下,心梗后心肌纤维化与心络的关系、疾病的病程、辨证论治各方面,总结出通络法是心梗后心肌纤维化治疗的重要治法,为医者提供通络法治疗心梗后心肌纤维化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病和外感重症的研究中,尤其是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络病学说被作为新的研究方向,将中医络病理论与西医肿瘤血管病变相结合,认为西医的肿瘤微循环血管与中医络病在病理过程和临床表现中极为相似;西医血管微循环的分布、走行及吻合等与中医中络脉的分布、走行及吻合等有着相似之处;同时,西医血管微循环的生理功能与中医络脉的渗灌气血、濡养组织以及营、血、津液的互渗互化作用相似。中医络脉与西医肿瘤微循环之间的互通关系,为络病理论探讨放射性心脏病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发展并丰富了对放射性心脏病的认识,文章通过回顾放射性心脏病与络病学说的学术发展,认为络病的致病特点为“久、瘀、顽、杂”,并进一步从病机演变、病程进展、病性和临床表现探讨络病理论与放射性心脏病的相关性,认为放射性心脏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同样具有“久、瘀、顽、杂”的致病特点;“正气亏虚、络脉受阻”是放射性心脏病的发病基础,热毒、血瘀、痰浊作为放射性心脏病的主要病理产物,同时也作为病理因素继发致病,并通过“络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为放射性心脏病的防治以及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依...  相似文献   

4.
中医的络病理论与通络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郁保生 《中国康复》2005,20(1):61-62
中医络病学说是中医学术体系的独特组成部分,是以络脉生理功能变化为基础的特殊病机学说。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大量关于络脉及络病的论述;《金匮要略》中记载了络病及虫药通络等治疗方法。许多疾病在病变过程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血淤络阻的现象,而且病程愈长愈明显。因此络病理论与通络法对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络病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血络学说与气络学说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胡国恒教授从事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诊治工作多年,临床经验丰富.胡教授认为络病理论可有效指导心脑血管疾病的辨证论治,并据此创制肾脑复元汤.该方取义益气补肾、通络活血,用于治疗因元气不足,络脉涩滞,脑神失用而导致的中风病,疗效颇佳,验证了络病辨证施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是在国内首先运用络病学说探讨血管病变病理机制及治疗研制的复方中药,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开创的心脑血管病治疗新途径一新药。本文旨在采用动态心电图定量评价它对ST段的改善作用,作为临床疗效的验证。  相似文献   

7.
通心络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脂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通心络是依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复方制剂,由人参、水蛭、土鳖虫、蝉蜕、全蝎、蜈蚣、赤芍、冰片等组成,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搜风解痉止痛的功效[1].本研究旨在观察通心络胶囊在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时对患者血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为依据,以燥气理论、络病理论为指导,归纳总结其中医病因病机,以掌握临床用药规律,指导预防护理措施,提高临床疗效。肺炎支原体肺炎病因主要为燥邪,本质属络病范畴,总的病机为“燥邪痹络”。防治要点包括润燥生津通络治法贯穿始终,调湿度,避风寒,忌食辛燥、煎烤,适当补充乳品蛋白,静养休息,忌熬夜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络病理论越来越受到中医界的重视,许多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疑难病运用各种通络之法,往往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黄帝内经》首次明确提出“络”的概念,并奠定了络脉与络病的理论基础。张师认为络脉是从经脉中分出的支络部分,在功能上,各种络脉组成的络系统是在人体营卫、气血、津液等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环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篇》则进一步明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故也。”即明确指出血脉瘀阻之先导是阳气不足,阴邪乘虚占居阳位,胸络痹阻,闭塞不通,不通则痛,而成胸痹。故络病是指各…  相似文献   

10.
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死亡率高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首.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预防、干预恶性肿瘤转移,中西医结合治疗卵巢癌可显著提高其疗效.通过探讨卵巢癌的病因病机,阐明血瘀证与卵巢癌的关系,并从中药方剂、单味药、中药提取物3个方面对活血化瘀中药治疗血瘀证卵巢癌的概况进行综述,为中医药治疗卵巢癌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心络胶囊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它具有通络活血、解痉止痛及益气养阴之功效。我们用通心络胶囊对8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将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头痛与病络关系密切,头痛是典型的病络机制引起的临床病证之一。就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病络机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择药。强调头痛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无论病程之长短,除循经辨证引经用药外,应及时恰当的从络论治,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通心络胶囊系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吴以岭教授发明的中药新药,他巧妙运用了中医络病理论,针对心脑血管病提出元气亏虚、络脉瘀阻、绌急而痛的病机新认识,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原则,选用益气药和虫类入络药,遣药组方精辟,尤其是五虫并用,在心脑血管病的治疗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透脓散出自《外科正宗》,具有透脓托毒之功效。原方用于治疗痈疽诸毒,内脓已成,不易外溃者。笔者根据多发性疖病缠绵难愈的特点,依据久病人络多瘀的理论,在本方的基础上重用活血化瘀,临床用于治疗多发性疖病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心络胶囊是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而成的中药复方制剂,它具有通络活血、解痉止痛及益气养阴之功效。我们用通心绢胶囊对7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乌梅丸自古以来作为厥阴病主方,主要用于治疗蛔厥之证。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乌梅丸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杂病的治疗。近年来,乌梅丸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疗效确切,本文现对乌梅丸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恶性肿瘤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王保国  曹奕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045-1046
目的:了解刺络结合针刺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105例分为刺络结合针刺组、单纯针刺组、药物组,3组在基础病常规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刺络结合针刺组患者采用大椎、耳尖穴刺络放血,单纯针刺组予以常规针刺,刺络结合针刺组和单纯针刺组14d为1个疗程,药物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常规治疗,3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刺络结合针刺组对各观察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单纯针刺组和药物组(P<0.05)。结论:刺络结合针刺能改善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可用于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  相似文献   

18.
头痛病络证治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与病络关系密切,头痛是典型的病络机制引起的临床病证之一。就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的病络机制进行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择药。强调头痛无论外感还是内伤,无论病程之长短,除循经辨证引经用药外,应及时恰当的从络论治,往往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观察及作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并对其作用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治疗试验组(43)和对照组(43),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mESS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I)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通心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从入院至病后90天系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并检测外周血IL-1水平。结果:通心络治疗组病后14、30、60、90d的神经功能缺损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减少值:mESSS,4.24,8.32,10.68,13.02,VS2.65,4.07,5.34,6.25);病后60、90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通心络治疗组病比对照组高(BI:86.55,90.83,VS71.58,75.12);病后14d时通心络治疗组外周血IL-1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明显(11.75ng/ml,VS7.83ng/ml),结论:通心络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在运用草木类药物资源的同时,对虫类药物的应用也相当广泛.由于草木类药物对于病久入络、瘀滞不宣、久治不愈证,因病邪留伏较深,已属顽症痼疾,非一般植物通络药能够胜任.而虫类通络药性善走窜,剔邪搜络,则是中医治疗络病功能独特的一类药物.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首倡虫药通络,其大黄蟅虫丸治"五劳虚极赢瘦,腹满不能食……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方中集中应用了虻虫、水蛭、蛴螬、蠊虫多种虫类药化瘀通络,祛瘀生新.鳖甲煎丸治疗疟疾日久不愈,"结为瘢瘕,名曰疟母",于益气清热、理气通腑,祛痰散结中配用蠊虫、蜂窝、鼠妇、蜣螂等虫类药搜剔络瘀,从而开虫类药治疗络病之先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