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给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饮用水水质的重视,紫外线、臭氧和二氧化氯等消毒技术在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消毒剂和生活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无机物反应可生成消毒副产物,例如亚氯酸盐、溴酸盐和氯酸盐。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分析污染较重的地面水(五类或劣五类)经深度处理后,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含量及其动态,探[讨深度处理后自来水水质的安全性。[方法]依据水厂生产工艺中使用的臭氧氧化、二氧化氯与氯化混合消毒可能产生的消毒副产物指标,进行两年定时、定点监测。[结果]三卤甲烷、卤代乙酸及亚氯酸盐、氯酸盐、溴酸盐等14项消毒副产物含量明显低于现行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结论]平湖市对污染较重的自来水源水所采用的深度处理工艺是有效的,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含量较低,对人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厦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九龙江水,经氯和二氧化氯消毒后产生消毒副产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九龙江原水进行2种不同消毒剂的模拟消毒,考察不同浓度消毒剂、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下,产生消毒副产物情况。结果氯消毒剂浓度增加,放置温度升高、时间增长,消毒副产物明显增多,而采用二氧化氯消毒,产生消毒副产物的量受这些条件影响较小。厦门市17家自来水厂的240份出厂水中三卤甲烷含量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结论针对厦门市主要饮用水水源九龙江原水,采用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主要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明显低于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剂更适用于厦门市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应鼓励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复合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产生的副产物含量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含量变化规律。方法对2008-2013年复合二氧化氯消毒的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亚氯酸盐、氯酸盐、三氯甲烷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各项检测指标合格率以及各消毒副产物的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氧化氯、耗氧量与消毒饮用水产生的副产物亚氯酸盐含量相关。结论复合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避免了有机副产物三卤甲烷污染的卫生问题,但还需提高二氧化氯转化率,并优化投加方式。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氯对饮用水的消毒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饮用水。1974年,Rook和Bell等首次报道从含氯消毒剂消毒过的饮用水中检出能诱导哺乳动物产生肿瘤的含氯消毒剂副产物[1]。从此,人们开始研究替代氯的消毒剂,其中除臭氧和氯胺外,二氧化氯(简写为ClO2,下同)是研究最多、也是公认的氯的替代消毒剂。有不少国家的水厂采用其消毒,如:美国有103个水厂、加拿大有10个水厂、欧洲有数千个水厂使用[2]。我站管辖的日处理水量达32 000吨的衡阳铁路水厂,于2000年10月由原来的液氯消毒改用全自动ClO2消毒。该消毒方法在湖南省的湘南地区和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属首次使用。为探讨二氧化氯对饮用水的消毒效果和消毒后的末梢水游离余氯变化规律,提高ClO2的消毒效果,特进行了本项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在农村饮用水消毒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地区主要使用的二氧化氯发生技术及其各自优缺点,比较了二氧化氯消毒与常用消毒方式的成本。结果: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在农村饮用水消毒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实地需求选择合适的发生器类型,严格控制操作条件,降低消毒副产物。结论:二氧化氯消毒技术具有明显的性价比优势,采用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应用正确适合的操作方法,将在农村饮用水消毒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氯(ClO)2作为一种新型杀菌消毒剂,在饮用水消毒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饮用水消毒用二氧化氯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二氧化氯消毒剂应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安全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对二氧化氯消毒饮水开展了广泛研究,发现其在消毒过程中同样会生成一些消毒副产物,对人体健康可能会存在潜在危害。该文就饮用水应用二氧化氯消毒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提出了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饮用水消毒是提高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方法,理想的饮用水消毒剂应具有杀菌广谱、杀菌力强、消毒效应持久、使用方便及对人体安全等特点。但当今没有一种饮用水消毒剂对人体是完全没有毒性的,除了消毒剂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外,消毒剂与水中其它物质反应产生的副产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和现场调查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研究涉及到消毒剂的毒性作用、消毒剂副产物的形成机制、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分离鉴定等许多领域[1]。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南平市市政供水水厂两种消毒方法(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和液氯消毒)的主要消毒副产物监测结果,提示存在的污染风险。方法 依据GB/T 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对南平市城区3个主要供水水厂的出厂水、末梢水的消毒副产物进行监测。结果 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法水样中的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均值低于液氯消毒法(t=2.81,P<0.01;t=2.13,P<0.05);副产物亚氯酸盐含量与二氧化氯含量呈正相关(r=0.42,P<0.01)。结论 采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法的水样中三氯甲烷、二氯一溴甲烷含量低于液氯消毒法,在控制有机消毒副产物方面有优势;可改进其消毒工艺,以控制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佩鲁贾大(University of Perugia)的学者建立了一种新的评价地表饮用水中化学物的化学毒性和遗传毒性的方法.用于评价用次氯酸钠、二氧化氯和过氧乙酸进行消毒处理的地表饮用水的化学毒性和遗传毒性。他们建立一个试验厂用于连续地向3个容器中未过滤的湖水中加入消毒剂,并进行了短期整体试验(用植物、鱼、软体动物)和体外试验(用细菌、真菌和人类细胞)以评价消毒副产物(disinfection by-products,DBPs)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中应用的日益广泛,关于二氧化氯及其消毒副产物分析方法的研究也逐步深入。本文就饮用水中二氧化氯及其主要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和氯酸盐)的分析方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饮用水的氯化消毒可能产生的副产物——卤代有机烃等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人们一直在寻求新的饮用水水质消毒的替代方法 ,如 :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等消毒方法。近年来 ,把二氧化钛光催化法应用到饮用水的消毒净化 ,以此达到氧化、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杀灭水中微生物细菌的研究工作引起广泛关注。目前 ,饮用水水质处理方面的专家利用二氧化钛在水中受光照射后产生大量的、具有极强氧化性的羟自由基的化学反应过程 ,构成二氧化钛光催化室与由传统的电解槽、电极与具有净化功能的填充颗粒材料组成的三维电极电催化室 ,有机地…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中亚氯酸盐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产生的亚氯酸盐(ClO2^-)污染现状,并探讨其成因和对策。[方法]选择2个自来水厂,其中水厂以受轻度有机物污染的地面水为水源,乙水厂以未受有机物污染的地下水为水源,两个水厂均使用二氧化氯发生器,主要原料甲厂为亚氯酸盐,乙厂为氯酸盐。采用电流滴定仪法测定这2个水厂出厂水中ClO2^-浓度。[结果]出厂水ClO2^-浓度:甲厂0.530-0.760mg/L,为标准值的2.6-3.8倍,超标率100%;乙厂0.100-0.733mg/L,其中超标浓度值范围0.257-0.733mg/L,为标准值的1.3-3.7倍,超标率83.3%。[结论]甲、乙自来水厂出厂水中由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14.
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是饮用水中新发现的消毒副产物,位居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总量第三,其生成与水中天然有机物和卤化物水平、饮用水处理工艺和消毒剂类型有关。新近研究显示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比饮用水中受控的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和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有更强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目前仅有少数国家和地区对饮用水中检出率高的三氯乙醛设定了限值,但日益积累的证据表明非受控的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对人群健康的潜在风险更高。本文综述了当前饮用水中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与转化、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卤乙醛类消毒副产物毒理学研究应关注的问题,以支撑科学的饮用水卫生标准研制。  相似文献   

15.
饮用水消毒是水处理工艺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氯化消毒应用最为广泛。近几年来,为减少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的产生,南京市多家集中式供水单位改为使用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为比较两种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笔者对2007—2010年南京市25家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出厂水消毒剂和菌落总数(氯消毒的出  相似文献   

16.
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是饮用水中新发现的含氮消毒副产物之一,其在极低剂量即比受控消毒副产物具有更高的毒性和健康风险,因此近年来受到高度关注。亚硝胺类中以N-亚硝基二甲胺在水中最常见且具代表性,故本文综述了饮用水中N-亚硝基二甲胺及其它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识别、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健康效应研究和水质卫生标准研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最佳投入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二氧化氯消毒生活饮用水的最佳投放量及其相关影响,以及二氧化氯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的残留情况.方法:选择不同水体水样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消毒前浑浊度、pH、耗氧量、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按9种不同用量投入二氧化氯后分别测定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二氧化氯和亚氯酸盐残留量.结果:对不同水体其耗氧量不同,所消耗的二氧化氯不同.当耗氧量<1.0mg/L时,二氧化氯投入量为0.25mg/L可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lO2残留量<0.2mg/L;当耗氧量>1.0mg/L时,二氧化氯投入量>0.5mg/L,ClO2-残留量>0.3mg/L.结论:对污染较严重的水源,不宜使用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其残留的ClO2-含量大大超过WHO所规定的0.2mg/L的标准.我国制定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时要特别注意二氧化氯投放量及亚氯酸盐残留量的限量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8.
溴酸盐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臭氧消毒饮用水副产物溴酸盐的遗传毒性。方法 采用Ames试验、UDS试验和微核试验,从基因水平、DNA水平和染色体水平对臭氧消毒副产物溴酸盐的遗传毒性进行研究。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副产物溴酸盐不能使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增加,但可使大鼠肝细胞程序外DNA合成增加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形成率增加。结论 臭氧消毒副产物溴酸盐可能具有DNA及染色体水平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四川省农村地区饮用水复合二氧化氯消毒实施效果,为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对四川省2014-2016年农村地区采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的822份监测水样微生物、消毒及消毒副产物指标进行评价和分析。 结果 监测水样总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87.7%和82.4%。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在供水规模(χ2=23.872,P<0.001)和水源类型(χ2=7.679,P=0.022)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型工程合格率高于小型,深井合格率高于水库、江河溪水;菌落总数合格率在水源类型(χ2=22.572,P<0.001)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江河溪水合格率高于深井、水库;二氧化氯合格率为85.8%,在供水规模(χ2=9.603,P=0.002)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型工程合格率高于小型;消毒副产物亚氯酸盐和氯酸盐合格率分别为99.0%和99.3%。 结论 四川省农村地区采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饮用水消毒效果较好,但未能达到较理想的状态,需进一步查找具体原因,提高农村饮用水水样的微生物指标合格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典型村镇水厂应用化学法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运行状况、消毒效果和消毒剂副产物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我国西南某地10座典型村镇水厂,采集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检测微生物指标、ClO_2和Cl_2余量、CHCl_3、CCl_4、ClO_3~-和ClO_2~-4种消毒副产物指标。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出厂水ClO_2余量浓度范围为0.13~0.7 mg/L,Cl_2为0.07~0.74 mg/L,ClO_2余量指标全部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出厂水ClO_3~-和ClO_2~-浓度范围分别为0.07~3.2和0.05~1.48 mg/L,超标率分别为60%和10%;调查的10台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中ClO_2/Cl_2指标合格的比例为70%,2台设备达到ClO_2转化率指标合格标准;不同品牌化学法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ClO_2转化率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学法复合二氧化氯发生器用于饮用水消毒时应优先关注的消毒副产物为ClO_3~-;ClO_2转化率低可能是消毒副产物ClO_3~-超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