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结合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腹部推拿结合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结合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腰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疾患疗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腰椎活动度进行记录及统计分析;同时还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显效率为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治疗后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第一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三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腰椎活动度均好于治疗前,并且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腹部推拿结合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确切的疗效,能迅速减轻急性腰扭伤患者腰部疼痛并改善腰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治疗组患者予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评分、腰椎活动度、软组织张力指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评分、腰椎活动度、软组织张力指数均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JOA评分中自觉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动作、膀胱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腰椎活动度中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软组织张力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疗效,可显著减轻急性腰扭伤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药消肿止痛胶囊联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腰扭伤的患者8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消肿止痛胶囊+斜扳法组)41例与对照组(美洛昔康+盐酸乙派立松组)40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总有效率、SF-12评分、腰椎活动度(ROM)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SF-12评分、VAS评分、ROM改善程度明显较治疗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消肿止痛胶囊联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恢复日常生活及工作,缓解疼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推拿定点斜扳法联合针刺远端腧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方法:96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推拿定点斜扳法联合针刺远端腧穴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推拿定点斜扳法治疗,观察两组疼痛程度、腰部活动功能、近期疗效、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程度、腰部活动度改善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腰部活动度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近期疗效、远期疗效观察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定点斜扳法联合针刺远端腧穴治疗急性腰扭伤能够缓解疼痛程度,提高腰部活动能力,且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柔筋汤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柔筋汤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口服治疗。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柔筋汤能明显降低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有效缓解腰痛症状、改善腰部活动障碍,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柔筋汤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手法配合斜搬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5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予以腹部手法配合斜搬法治疗;对照组单纯予以斜扳法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4例,好转9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8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68.8%。结论:腹部手法配合斜搬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其痛苦小,显效快,费用少,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药罐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08例急性腰扭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玻璃火罐治疗,治疗组予以药罐治疗,两组共治疗6次,前3次每日1次,后3次隔日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及腰部活动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下降及改善腰部活动度方面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药罐治疗急性腰扭伤操作简单、经济方便、疗效可靠、特色鲜明,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6.67%,对照组愈显率70.00%,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络放血结合腰椎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有效,其效果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俯卧后伸斜扳法治疗急性腰骶关节突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腰骶关节突关节紊乱患者进行俯卧后伸斜扳法治疗,并进行5 d的短期随访,对治疗前后的VAS(视觉模拟标尺法评分)及腰椎活动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例急性腰骶关节突关节紊乱患者的VAS、腰椎活动度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俯卧后伸斜扳法治疗急性腰骶关节突关节紊乱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6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治疗的急性腰扭伤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疼痛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的更明显,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可较好地缓解疼痛,是治疗急性腰扭伤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常氏卧位旋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常氏卧位旋转扳法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磁振热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氏卧位旋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椎斜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门诊治疗的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70例,依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腰椎斜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和对照组(腰椎斜扳法治疗)。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7 d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疗效优良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VAS评分和JOA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JOA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疗效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斜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和改善腰部功能状态,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腰痛穴指针配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招募42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腰部超短波治疗,观察组给予腰痛穴指针加腰部超短波治疗。治疗前、治疗1次后、治疗5次后,分别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Bathel指数观察疼痛缓解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次后和治疗5次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治疗1次后和治疗5次后的Bathel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VAS和Bathel指数基本正常,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过程中没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腰痛穴指针配合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委中穴配合外敷二黄新伤止痛软膏外治法对急性腰扭伤的疗效影响。方法:将符合急性腰扭伤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委中穴配合二黄新伤止痛软膏外敷,对照组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腰椎活动度(ROM)和总有效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后VAS评分和RO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委中穴配合外敷二黄新伤止痛软膏联合外治急性腰扭伤能迅速缓解腰部疼痛,明显改善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局部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107例急性腰扭伤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局部运动疗法治疗。治疗5次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次及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及RO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62.26%,高于对照组的38.89%(P0.01)。结论针刺联合局部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腰三针治疗急性腰扭伤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腰三针治疗)和对照组(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治疗),各20例,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活动度(Schober试验)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Schob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腰三针可有效改善急性腰扭伤患者腰椎活动度及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跌打七厘片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与对照组(42例),分别给服跌打七厘片与布洛芬缓释胶囊,疗程14d。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疗效、腰部活动障碍评分以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VAS疗效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的85.71%;治疗组腰部活动障碍评分总有效率90.57%,高于对照组的83.33%,治疗组总体疗效有效率94.33%,高于对照组的88.10%(均P〈0.05)。结论跌打七厘片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收治4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均采用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连续治疗7 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评定患者的腰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量表(Roland-Morris disability questionnaire,RMDQ)评分,并于治疗结束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标准评定总体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腰部疼痛VAS评分和RMDQ评分均降低[VAS评分:(7. 03±1. 03)分,(2. 18±0. 84)分,t=21. 271,P=0. 000; RMDQ评分:(13. 25±2. 85)分,(3. 48±1. 52)分,t=17. 532,P=0. 000]。治疗结束后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急性腰扭伤的疗效标准评定,治愈16例、好转22例、未愈2例。总体疗效评定为未愈的2例患者,卧床休息制动,同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分别治疗1周和2周后治愈。结论:肌内效贴贴扎联合耳穴贴压可有效缓解急性腰扭伤患者的腰痛症状,改善腰部功能,是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腰痛点结合推拿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患者按抓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8例,采用针刺腰痛点(EX-UE 7)及推拿斜扳法治疗;对照组82例,仅采用推拿斜扳法治疗。两组连续治疗3次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96例,好转2例;治愈率98.0%,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76例,好转4例,无效2例;治愈率92.7%,总有效率97.6%。两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第1次后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腰痛点结合推拿斜扳法与单纯推拿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相当,但前者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牛角罐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急性腰扭伤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急性腰扭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牛角罐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Barthel指数以及腰椎活动度判定,并分析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P 0.05)。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腰椎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腰椎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牛角罐能有效治疗急性腰扭伤,提高腰椎活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