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32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后随访12~30个月,平均为22个月,观察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结果 32例患者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5.68±7.60)分提高到重建后随访时的((94.7±3.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异常(C级)18例、显著异常(D级)14例,改善为正常((A级)24例,接近正常(B级)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创伤小,生物力学性能好,且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2014年8月至2018年12月,对35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结合TightRope钢板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联合有限切开修复重建后内侧角或后外侧角,同时处理合并伤。随访期间,通过关节稳定性检查、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1个月。术中发生腘动脉外侧壁损伤1例,术中予以修补;合并半月板损伤10例,予以半月板成形术或缝合修复术;1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术中探查其神经连续性完整。术后1例外侧切口愈合不良,清创后愈合;其他患者均Ⅰ期愈合。末次随访,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与术前比较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一期修复重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具有微创便捷、固定牢固、住院周期短等优点,可较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采用胫骨双固定的方法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自体腘绳肌腱作为后交叉韧带替代物,关节镜下使用Endobutton钢板和羟基磷灰石可吸收螺钉将移植物固定,观察此固定方法的可靠性及临床疗效,运用Lysholm评分评价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56例,平均随访11...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对比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和髌腱移植2种不同手术方式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术后近、远期疗效。方法:在手术后第2、3、12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法分别进行评分,对2种术式进行比较,并对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第2月、第3月Lysholm膝关节评分腘绳肌腱组为62.14±11.61、72.18±9.91,髌腱组为63.45±6.41、87.59±11.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2月2组Lysholm评分髌腱组87.59±11.11,腘绳肌腱组86.37±10.7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切口:髌腱组9.50±2.01cm,腘绳肌腱组2.52±1.09cm,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者均为目前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主要方法,但患者腘绳肌重建术切口小外观美观,而且术后更能减轻患者伤肢痛苦利于关节早期功能锻炼,腘绳肌重建由于手术创伤小于髌腱重建,且更少破坏骨性结构,更适合青少年前交叉韧带重建,但如果复合内侧副韧带、鹅足腱等损伤出现关节内侧结构不稳,前后交叉同时断裂我们主张采用髌腱重建韧带重建交叉韧带。  相似文献   

5.
王威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10-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4股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其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14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经关节镜证实均为ACL断裂,采用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A-CL,生物可吸收螺钉解剖位固定,术后常规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3年随访,3例患者Lachman试验阴性,1例患者Lachman试验阳性,13例患者轴移试验阴性,1例患者轴移试验阳性。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从术前平均45.82±2.06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2.36±3.53分,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4股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ACL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的可靠方法,具有切口小,对伸膝装置无干扰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运用在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义煤集团责任有限公司总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自体腓骨长肌腱,而观察组则采用同种异体肌腱,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胫骨前移、后移距离、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以及Tegner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是两组间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的Lysholm等级、IKDC等级以及中立位前或后屉试验(ADT)试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与自体腓骨长肌腱的临床效果相近,均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9月在本院骨科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治疗和本体感觉训练。评定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量表、KT2000膝关节松弛度评定、VAS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观察本体感觉训练对于膝关节稳定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T2000膝关节松弛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AS视觉疼痛模拟评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有效增加膝关节稳定性,提高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联合塞来昔布对改善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均予前交叉韧带重建和术后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予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术后予六味地黄丸联合塞来昔布治疗,分析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3、6个月,观察组健、患侧大腿围度差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SS评分、Lysholm评分及IKDC主观评分(打软腿、主观功能、总分)高于对照组,IKDC主观评分(疼痛、肿胀、交锁、活动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塞来昔布可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健、患侧大腿围度差。  相似文献   

9.
王兴 《双足与保健》2017,(24):155-155
目的研究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不同手术时机的临床对比。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接受单侧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为早期重建组,实验组为晚期重建组,进行随访,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及关节活动度等临床指标。结果经过对应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为(62.30±11.32)分,实验组患者的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为(79.31±11.40)分,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IKDC评分为(58.32±12.43)分显著低于实验组评分为(77.30±1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3.23±30.88)与(119.20±3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重建与早期重建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均可得到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但晚期重建治疗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防治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伊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ACL断裂患者5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手术方式统一为关节镜下单隧道ACL重建,移植肌腱均为自体同侧半腱肌和股薄肌,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手术后,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后,治疗组Lysholm评分、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防治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辅助中药熏洗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疗效。方法:2006年3月-2008年5月,29例ACL断裂患者以自体四股腘绳肌腱进行关节镜下重建,术后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过7-22月(平均13月)的随访,Lachman试验除1例阳性外,其余均为阴性,所有患者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41.68±5.92)分提高至术后(90.73±10.26)分(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的优点,辅助中药熏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前交叉韧带断裂并进行自体肌腱重建的50例男性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脉冲电磁场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两组干预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测试受试者双侧腘绳肌等长肌力、EMD结果。结果:术后两组半腱肌EMD均较健侧增加,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增加显著较少(P<0.05),联合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ACL重建患者患侧股二头肌电机械延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频脉冲电磁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能够避免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的腘绳肌肌力下降以及电机械延迟情况,保证了膝关节的活动稳定性,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胫骨端两种固定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分为单纯固定组29例与联合固定组43例,两组患者均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单纯固定组术中单纯使用挤压螺钉固定,联合固定组使用挤压螺钉联合空心钉栓桩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单纯固定组总有效率为82.76%,联合固定组总有效率为97.67%,联合固定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固定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和Tegne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固定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IKDC评分高于单纯固定组(均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挤压螺钉联合空心钉栓桩固定前交叉韧带重建移植物胫骨端,可增强固定物的牢固程度,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应用横穿钉(Rigidfix)和可吸收界面螺钉(Biocryl)固定腘绳肌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疗效,探讨应用Rigidfix固定系统重建ACL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3月-2007年2月,对32例经关节镜检证实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人随机使用股骨端Rigidfix系统固定或者界面螺钉固定腘绳肌两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结果:2组病人术后无并发症发生,Rigidfix组获随访15~32个月,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85~93分(89.60±3.28)分;界面螺钉组获随访17~29个月,术后12个月Lysholm评分83~92分(88.80±2.92)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gidfix固定系统在股骨端固定腘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在近期的随访中临床疗效与界面螺钉固定的方法比较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大腿周径萎缩指数、股四头肌厚度及伸膝肌力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大腿周径萎缩指数、股四头肌厚度、伸膝肌力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 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ACL重建术后股四头肌萎缩,提高股四头肌厚度和肌力,增强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40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脱落12例)和对照组(65例,脱落5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电针治疗,穴取患侧风市、伏兔、足三里、上巨虚、丰隆、悬钟、地机、三阴交,疏密波(2Hz/100Hz),2~5mA。每次治疗20~30min,每日2次,共治疗7d。分别于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5个时间点观察两组患者患膝的肿胀值d、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主观膝关节评分表评分、Lysholm评分变化。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患膝肿胀值d、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1年两组患膝肿胀值d、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4个时间点膝关节ROM均大于对照组(P<0.05),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1年内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松弛断裂等相关并发症,轴移试验、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结论:电针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明显减轻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改善肿胀程度,增加患膝活动度,促进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28例关节镜下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情况。术后平均随访2年,按Lysholm评分评价疗效。结果:Lysholm关节评分由术前(47.25+1.1)分提高到术后86.96+3.6)分(P〈0.3),术后膝关节功能改善有显著差异,所有病例均无膝前区疼痛,3例体检仍出现阳性体征。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移稙物固定可靠等优点。可避免自体移植物取材后造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在膝关节损伤三联症中行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和关节稳定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68例膝关节损伤三联症患者,均予以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和关节稳定术,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68例患者经过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及关节稳定术后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治疗前先对比,其关节活动度、Lysholm评分和IKDC2000膝关节主观功能评分均有了显著性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损伤三联症患者予以膝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和关节稳定术效果显著,值得予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Rigidfix横穿钉固定移植肌腱胫骨端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9例采用自体腘绳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移植肌腱胫骨端采用Rigidfix横穿钉固定50例(横穿钉固定组)、采用Intrafix界面螺钉固定49例(界面螺钉固定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至完全负重行走时间、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膝关节评分、胫骨隧道内口扩大值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至完全负重行走时间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5.3±5.3)min,(53.5±4.3)min,t=1.891,P=0.062;(19.0±5.1)d,(18.3±3.8)d,t=0.741,P=0.46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35个月,中位数33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2组患者术后1年Lysholm评分、IKDC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0.4±1.7)分,(90.9±1.7)分,t=-1.575,P=0.118;(86.0±3.2)分,(86.1±2.9)分,t=-0.069,P=0.945]。胫骨隧道内口扩大值,横穿钉固定组低于界面螺钉固定组[(1.49±0.11)mm,(2.52±0.17)mm,t=-36.488,P=0.000]。横穿钉固定组2例出现横穿钉穿出骨皮质,界面螺钉固定组25例出现螺钉偏移骨隧道,均未做处理,随访期间未见异常。均无膝关节僵硬、神经血管损伤、膝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横穿钉固定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界面螺钉固定组(χ~2=27.585,P=0.000)。结论:采用自体肌腱重建ACL时,移植肌腱胫骨端采用Rigidfix横穿钉固定和Intrafix界面螺钉固定的短期临床疗效相当,但Rigidfix横穿钉固定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内外兼治”理论,大补阴丸结合针刺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48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并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随机分中药组、针刺组、混合组(中药+针刺组)及对照组,每组12例,分别采用口服大补阴丸、针刺疗法、口服大补阴丸联合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并于术后6周、3个月及6个月进行Lysholm评分、IKDC主观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行膝关节MRI,测量股骨及胫骨隧道距离关节腔出口1 cm处的矢状位及冠状位宽度,了解骨隊道变化情况。结果:混合组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主观评分以及与术前隧道宽度差值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补阴丸结合针刺疗法可有效促进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及腱骨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