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动脉血气采集成功率及准确性。方法对采用普通注射器与一次性动脉血气采集针穿刺成功率,误入静脉率,凝血率进行比较。结果一次性动脉血气采集针穿刺成功率高于普通注射器;误入静脉率,凝血率低于普通注射器。结论一次性动脉血气采集针便于临床操作,可以提高动脉血气标本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与一次性注射器的效果。方法:观察组100例用预设型动脉采血器采集动脉血,对照组100例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动脉血,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采血时患者的疼痛程度、采血后穿刺压迫时间、两种采血器的价格及化验参数。结果:预设型动脉采血器采集的标本合格率高、患者疼痛程度较轻、穿刺处压迫时间短、检验结果较准确但价钱高。结论:经济条件允许下采集动脉血标本,应用预设型动脉采血器优于一次性注射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我院CCU80例患者使用一次性动脉血气采血针和2ml普通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进行血气采血比较。方法:从穿刺成功率、疼痛程度、采血时间、弃血情况、气泡混入、血气分析结果等方面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结果:在血气分析结果与2ml普通一次性塑料注射器采血方式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的情况下,可得采血成功率,采血时间,弃血情况,患者疼痛程度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可得一次性动脉血气采血针能保证检验结果相同的情况下,提高采血成功率,缩短采血时问,减少弃血情况,减少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4.
静脉采血是采集血液标本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采血拔针按压方式不当,常会导致拔针后穿刺部位皮肤出血、皮下瘀血、血肿、疼痛剧烈等不良反应。现就静脉采血拔针按压方式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输液针采血对新生儿的影响,为新生儿动脉采血选择合适的采血针。方法:将2017年6~11月新入院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7号输液针采血,对照组采用5.5号输液针采血,比较两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长、加压止血时间、哭声持续时间、标本合格率以及血肿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采血时长、加压止血时间及哭声持续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动脉采血可选用7号输液针采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改进足跟血的采集方法,从而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血采集的一次性成功率和血标本的合格率,减少采血给新生儿带来的痛苦。方法:选取新生儿1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600例。A组采用定位斜刺采血法和单手挤压法采集血样,B组采用传统的直刺采血法和双手挤压法采集血样。比较两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血标本的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结果:A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达99%(594/600),B组采血一次性成功率达87.5%(525/600)。A组血标本采集成功率显著高于B组,(P值0.01);A组血标本合格率高于B组(P值0.01)。结论;应用定位斜刺采血法和单手挤压法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速度快、血标本合格率高、减轻新生儿痛苦,减少新生儿皮肤受损,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及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傅莹  傅虹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0):179-180
目的:与传统注射器垂直穿刺法比较,评价负压真空采血法在手足口病患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与方法。方法:自2009年1月~2010年4月以来,我院对手足口病患儿采血共200例,按照住院号的不同,设单号为试验组,共100例,双号为对照组,共100例,试验组采用静脉采血针连接负压采血管斜角穿刺法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垂直穿刺法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两组护士操作时采血量,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的不同。结果:试验组采血量与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负压真空采血斜角进针法在手足口病患儿股静脉穿刺中可减少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患儿血液污染,较传统注射器采血法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对需要接受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负压技术进行颈外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对比两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穿刺时间、采血时间、完成静脉输液时间与静脉采血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8%,穿刺回血率95.6%,留置针采血成功率97.8%;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86.7%,穿刺回血率51.1%,留置针采血成功率55.6%。观察组穿刺成功率、穿刺回血成功率、留置针采血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穿刺时间、采血时间以及静脉输液与静脉采血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技术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成功率较高,穿刺时间短,留置针采血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股静脉一次性蝶翼采血针真空管采血法,简便、易行,有利于婴幼儿大量血液标本的采集,提高了采血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足跟采血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接受足跟采血的109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一次采血成功率、采血用时、血液标本合格率及新生儿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血液标本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采血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足跟采血中给予舒适护理,可有效减轻新生儿痛苦,缩短采血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经PICC导管采集血标本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PICC采集血标本结果的影响和并发症.方法 对36患者在置PICC的对侧肢体用普通法采血作为A组,在PICC未输液时采集的血标本为B组,在PICC输液时采集的血标本为C组.观察三组在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等指标上差异以及经PICC采血相关的并发症,其中包括标本溶血、标本凝血、导管阻塞和静脉炎等.结果 三组在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和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经在标本溶血、标本凝血、导管阻塞和静脉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ICC是临床上一种新采血办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实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为血常规标准化操作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检测血常规患者360例,同时采集静脉血和末梢血各两份,用迈瑞BC—518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静脉血和末梢血检测结果。结果:360例血常规标本用两种方法采血重复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采血重复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梢采血重复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有一定差异,采用末梢血做血常规重复性较差,不易控制检测质量,部分检验指标不及静脉血稳定。所以,血液分析仪做血常规检验时应首选静脉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防逆流留置针在两种穿刺方法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病人200例分为两组,试验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试验组采用防逆流留置针在血管上方35度至40度进针,留导管在外端0.01~0.02cm,对照组采用防逆流留置针15度至30度进针,导管全部刺入血管。留针时间4天,观察留置针穿刺点出血情况、发生血液逆流及堵管情况。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穿刺点出血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穿刺点出血明显较试验组少;血液逆流及堵管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防逆流留置针在穿刺过程中,35度至40度进针,留导管在外端0.01~0.02cm,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有效防止了穿刺点出血现象,减少了护士更换贴膜的频率,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改善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提高穿刺成功率,确保血标本的质量.方法:将300例足月新生儿分为150例观察组行股静脉斜穿刺采血,150例对照组行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结果:两种方法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经统计学处理X2=21.49,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股静脉斜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股静脉垂直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血常规检验中采用不同方法采取的血标本对于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门诊化验血常规健康人员18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人。观察组采取静脉采血方式,对照组采取末梢循环采血方式,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比较,观察组为(320.88±29.88)g/L,对照组为(323.54±29.09)g/L,两组无差异(P0.05)。但两组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浓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红细胞比容、血小板浓度和血红蛋白浓度均低于观察组。结论:采血方式不同,检测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会受到影响,在采集血标本时,应选择静脉采血方式,以提高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减少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小儿静脉采血的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将600例1岁以下的患儿及新生儿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的方法采血。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为83.6%,对照组为71.6%,而且实验组溶血及凝血的机会少。结论:采用新方法采集患儿血标本优于传统方法,值得推广,且提高了门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降低婴幼儿采集血标本的操作难度及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将323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137例行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组186例行头皮静脉采血。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为96.8%、对照组为83.9%,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16.4,P<0·01)。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0,对照组为16·8%,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33.6,P<0·01)。结论: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少浅静脉留置针贴膜(以下简称贴膜)更换次数,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方法.方法:将402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贴膜开窗组)和对照组(完整贴膜组).开窗组穿刺后将贴膜中间开一窗口贴于穿刺处,用一次性输液敷贴覆盖,每天消毒穿刺口,并更换输液敷贴,除贴膜与皮肤分离外,不更换贴膜;对照组每天及时更换贴膜.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留置针脱出率上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在局部的反应如穿刺点疼痛、红斑、肿胀、静脉条索状、穿刺点渗出等静脉炎发生率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能减少贴膜的更换次数,减少了留置针脱出率和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静脉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9.
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静脉采血拔针后两种按压方法对局部血肿和瘀血发生率的影响,以选择最佳按压方法。方法:实验组200例采血后采用棉签竖行同时按压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对照组200例采血后按传统方法只按压皮肤穿刺点。结果:实验组局部血肿或瘀血6例,占3.0%;对照组局部血肿或瘀血39例,占19.5%。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血后采用棉签竖行,同时按压皮肤穿刺点和血管穿刺点的按压方法,能有效地减少血肿或瘀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静脉采血与头皮静脉采血对婴幼儿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需采集血液标本的患儿采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行股静脉采血,观察组行头皮静脉采血,比较两组采血效果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采血整体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采血时行头皮静脉采血的效果优于股静脉采血,可减轻患儿疼痛,提高采血的有效性,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