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疑似感染性疾病患儿115例,诊断后分为细菌感染组64例、非细菌感染组51例,另选取同期正常儿童35例为对照组,检测以上儿童PCT、白细胞计数(WBC)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及非细菌感染组患儿WBC及CRP检测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PCT高于对照组(P0.05),非细菌感染组患者PCT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细菌感染组患儿PCT、WBC及CRP水平高于非细菌感染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PCT阳性率为79.69%,非细菌感染组患儿PCT阳性率为13.73%(P0.05)。结论:PCT可作为儿科感染的治疗效果及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且对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白细胞(WBC)与感染性疾病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正骨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将本院同期接诊的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取免疫浊度法和免疫色谱法对两组研究对象的CRP水平与血清PCT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外周血WBC计数进行检测。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非细菌性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与WBC计数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非细菌性感染组的CRP水平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细菌性感染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CRP水平与WBC计数均比非细菌性感染组和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检测血清PCT水平、CRP水平与WBC计数,能够为感染性疾病尤其是细菌性感染疾病的诊断、抗菌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与病情评估提供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一般人群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一般人群感染性疾病80例患者,根据感染情况分为细菌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各40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检测,观察并比较三组观察对象的的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病毒组、细菌组的WBC、CRP、PCT检测指标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WBC、CRP、PC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WBC、CRP、PCT单项检测高,且细菌组WBC、CRP、PC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病毒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组WBC、CRP、PCT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一般人群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WBC、CRP、PCT联合检测能够明显提升诊断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比较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常规炎性标志物红细胞沉降率(ESR)以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及诊断意义。方法收集26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呼吸道感染组,根据出院时的诊断结果将其分为细菌性感染组128例和病毒性感染者组141例,并将135例健康体检儿作为对照组,同时检测3组PCT、hs-CRP、ESR、WBC水平,比较细菌感染组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Youden指数。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hs-CRP、ESR、WB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但病毒性感染组患儿的PCT、hs-CRP较对照组无明显升高(P均0.05),细菌性感染组血清PCT、hs-CR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明显高于ESR、WBC(P均0.05),四项炎性标志物的约登指数(youden)比较PCThs-CRPESRWBC。结论血清PCT、hsCRP对小儿细菌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ESR、WBC,联合检测血清PCT、hs-CRP、ESR、WBC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类型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研究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血清降钙素原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93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感染组及非细菌性感染组,并随机选取同时期至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46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增强比浊法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验。结果:三组PCT检测结果显示,细菌性感染组PCT为4.2±1.5mg/L,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的0.6±0.1mg/L(P0.05);同时,细菌感染组PCT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0.1mg/L(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验应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治疗中可有效辨别患者是否为细菌性感染,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在早期识别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89例感染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3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30例和病毒感染组27例。患儿入院后,于次日清晨取静脉血进行血清CRP、WBC、PCT检测。观察三组患儿血清CRP、WBC、PCT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CRP、WBC、PCT水平高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组CRP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WBC、PCT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WBC、PCT在早期识别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有一定的价值,尤其是PCT,在辅助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患儿方面,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早期鉴别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台山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270例病毒性感染患者作为病毒性感染组、150例细菌性感染患者作为细菌性感染组和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三组均采取酶联免疫荧光法,测定受检者PCT水平,对三组血清PCT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组PCT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感染组PC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在早期病毒性和细菌感染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对于诊断小儿急性期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就诊的患儿98例进行血清学检测,将符合标准的急性期感染患儿8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感染因素分为细菌感染组42例、病毒感染组38例,对照组为同期的40例健康体检儿童。将各组受检对象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SAA、CRP、PCT、SAA/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与病毒感染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病毒感染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细菌感染组单一检测、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比对照组、病毒感染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感染组的阳性率虽然稍稍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SAA、CRP和PCT联合检测可较好地鉴别诊断小儿急性期感染的影响因素,临床阳性率高,可为临床合理用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科感染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于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82例儿科感染患者资料,分为细菌感染组(151例)与非细菌感染组(131例),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单独予以胶体金定量法、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及两者联合检测,比较三组血清PCT与CRP水平及阳性率。结果:与对照组CRP、PCT比较,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均显著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PCT水平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CRP检测阳性率14.17%比较,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91.39%、94.66%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菌感染组PCT检测阳性率92.72%比较,非细菌感染组与对照组的6.11%、4.17%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与CRP联合应用可提高小儿感染疾病诊断灵敏度,为小儿感染性疾病临床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感染新生儿和非感染新生儿血清前白蛋白(P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胆碱酯酶(ChE)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探讨以上各项检测指标在新生儿感染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择发生不同程度感染的新生儿12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出院诊断为败血症60例作为败血症组,出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泌尿道感染、感染性肠炎者60例作为其他感染组;另选择同期收治的60例非感染新生儿作为非感染组。采集所有受检者静脉血进行CRP、PCT、PA、ChE、血常规检测,同时送检细菌培养。恢复期再次取患儿静脉血复查血常规、CRP、PCT、PA、ChE。比较各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败血症组、其他感染组及非感染组间血清PA、CRP、PCT、ChE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败血症组血清PA水平明显低于其他感染组与非感染组(P均0.05);败血症组和其他感染组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均0.05);败血症组和其他感染组血清ChE水平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均0.05)。败血症组治疗后血清PA、ChE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CRP、PCT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败血症组早产儿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足月儿(P0.05)。PA、CRP、PCT、ChE、WBC计数均为诊断新生儿感染的敏感指标,但ChE、WBC计数的特异度均偏低。结论血清PA、CRP、PCT、ChE及WBC计数是诊断新生儿感染和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ChE及WBC计数单独检测时特异性低,PA的阴性预测值较低。血清PA、PCT、ChE及WBC计数在诊断败血症时不受胎龄影响,CRP受胎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24例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再将其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78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6例),另选择64例进行体检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治疗前血液中PCT和白细胞(WBC)水平,并测定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液中PCT和WBC水平;对比PCT和WBC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PCT和WBC显著高于对照组受试者(P0.05),PCT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患者(P0.05),而WBC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细菌感染组患者PCT和WBC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受试者(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细菌感染组患者PCT水平逐步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WBC水平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还是维持较高水平,其回落速度慢于PCT。PCT监测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WBC监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测定可以有效分别感染类型,监测感染患者病情变化,可操作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总数(WBC)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定量的电化学发光法测定58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及42例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PCT,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的CRP,并同时检测患者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结果 58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CRP及WBC均显著升高(P0.01)。PCT及WBC在两组间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对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3.1%、72.4%和63.8%;特异性分别为85.7%、59.5%、71.4%。对细菌感染的诊断PCT比CRP及WBC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P0.01)。结论血清PCT检测优于血清CRP和WBC检测,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在丰顺县中医院确诊为感染性腹泻的患儿120例,经过病理学诊断分为病毒性感染组(n=72)、细菌性感染组(n=48),选择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PCT、IL–6及CRP联合检测的结果。结果:细菌性感染组患儿PCT、IL–6及CRP水平均高于病毒性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性感染组患儿PCT、IL–6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感染性腹泻的灵敏度为PCT 66.89%,IL–6 79.08%,CRP 61.33%;特异度为PCT 70.89%,IL–6 82.35%,CRP 72.83%。结论:PCT、IL–6及CRP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腹泻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在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治疗前后血浆中降钙素原(PCT)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探讨PCT在CAP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对指导治疗的意义。方法选取73例CAP患者,并选取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CAP患者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的PCT水平、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并比较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患者间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在入院后各项指标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AP患者治疗后PCT、CRP显著下降(P均<0.05),且与临床症状一致。细菌感染组PCT诊断CAP敏感性(92.9%)高于CRP(88.1%)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78.6%)。结论 PCT、CRP与WBC对CAP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PCT具有早期、快速、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动态检测血清PCT、CRP、WBC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价值,PCT水平能更好地反应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有益于判断预后及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及细菌性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各40例作为病毒组及细菌组,并选取同期40例健康新生儿为健康组,比较其治疗前后三组新生儿PCT、CRP及WBC水平。结果:细菌组PCT、CRP及WBC水平均较高,且与病毒组及健康组新生儿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毒组患儿相应检测结果也高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病毒组与细菌组患儿PCT、CRP及WBC水平稍高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新生儿PCT、CRP及WBC水平进行检测,能够有效帮助医务人员对其病情进行诊断,使其尽早得到有效治疗,并可通过再次检测判断其治疗效果,为其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老年肺部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感染组)、75例老年非感染疾病患者(非感染组)及70例健康体检组(健康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观察患者预后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PCT浓度、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及健康组(P均<0.05)。3组WB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死亡组PCT浓度明显高于好转组及痊愈组(P均<0.01),好转组PCT明显高于痊愈组(P<0.01);死亡组CRP高于好转组及痊愈组(P均<0.05),好转组CRP与痊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组、好转组及痊愈组WBC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PCT≥10.0 ng/L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PCT≥0.5 ng/L组及PCT≥2.0 ng/L组。结论血清PCT是诊断老年肺部感染的重要指标,PCT≥10.0 ng/L对患者的预后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实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重庆市涪陵区妇幼保健院接受诊治的肺炎患儿4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PCT、CRP及WBC的水平。结果:观察组中PCT、CRP、WBC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2.5%、47.5%、40.0%,P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RP、WB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中PCT、CRP及WBC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CT、CRP及WBC有助于小儿肺炎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在社区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惠州市惠城区水口人民医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89例,按照是否为细菌性感染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为45例细菌性感染患者,对照组为44例病毒性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免疫比浊法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白细胞(WBC)及血清CRP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的WBC水平低于10×10~9·L~(-1)(阴性),血清CRP水平高于8.0 mg·L~(-1)(阳性),观察组的WBC及血清CRP水平均超过正常水平,均为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WBC和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WBC阳性检出率为77.78%以及CRP阳性检出率为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WBC阳性检出率22.73%以及CRP阳性检出率34.0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社区呼吸道感染患者给予血常规与CRP联合检测有助于分辨出患者是否为细菌性感染,便于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联合C反应蛋白(CRP)在发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发热患者84例,其中细菌感染51例,非细菌感染33例,分析2组血清PCT与CRP水平。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PCT与CRP水平均比非细菌感染组显著升高(P均0.05)。PCT与CRP联合检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显著高于PCT与CRP单独检验(P均0.05)。结论在临床症状为发热的患者临床诊断中,CRP与PCT联合诊断能够有效提高细菌感染的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在婴幼儿腹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阳春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90例腹泻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大便培养及大便常规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483例和非细菌感染组407例,分别检测两组婴幼儿的PCT水平,比较两组婴幼儿的检测结果。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PCT检测结果(50.65±6.25)ng/m L以及CRP检测结果(4.05±1.05)mg/L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水平在细菌性感染与非细菌性感染腹泻患儿中有显著性差异,可作为二者鉴别诊断的标志,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