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在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2017—2018年的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患者50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现代康复治疗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均低于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治疗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联合现代康复在急性缺血性中风弛缓期瘫痪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优越,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西医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近况和研究成果。主要从辨证论治、专方专药、针灸治疗、康复治疗和综合治疗应用的临床研究或科研成果进行总结,为今后缺血性中风的治疗出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针灸及运动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早期的治疗效果,本文对近几年治疗中风后遗症早期的针灸及康复治疗方法、技术做了简要介绍、总结和初步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针灸及康复治疗对中风后遗症病人的早期恢复具有相当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平分为常规组和治疗组,常规组采用内科治疗及肢体康复功能训练,治疗组采用内科治疗及中医综合康复治疗(中药汤剂、针灸、推拿),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BI评分及Fugl-Meyer运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中药、针灸、推拿及肢体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我国中风人群以缺血性中风为主。相对于西医治疗中风的局限性,中医药治疗组中风更具有优势,历代医家不断完善发展中风治疗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本文参阅近年众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相关研究报道,从病因病机、中医治法和针灸治疗对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对中医学在这一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桑麻地黄汤加味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阴虚风动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阴虚风动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针灸、推拿、肢体语言训练康复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桑麻地黄汤加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桑麻地黄汤加味结合西医及针灸、推拿、肢体语言训练康复等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阴虚风动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所以对痉挛的研究已成为中风康复的重点。综合近5年来针灸在治疗本病中的运用情况,发现针灸包括毫针、电针、头针及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等综合疗法对本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并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是影响中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的不良因素,所以对痉挛的研究已成为中风康复的重点.综合近5年来针灸在治疗本病中的运用情况,发现针灸包括毫针、电针、头针及针灸结合现代康复疗法等综合疗法对本病均有良好的疗效;并指出针灸治疗本病研究方法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偏瘫120例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选取我科收治的120例缺血性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由于治疗方法存在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即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治疗,通络扶正汤每日内服两次,每日进行一次针灸治疗,最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1.60%,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中风后偏瘫进行临床治疗时,采取通络扶正汤配合针灸,临床效果比较理想,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前,针灸治疗中风已经普遍得到国际认可.大量临床研究发现,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39% ~41%的中风偏瘫患者的预后康复可以得益于针灸治疗[1].近年来,国内有不少学者运用随机对照试验对针灸治疗中风进行研究,本研究目的在于使用Meta分析对单一针灸方法治疗中风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以利于促进针灸临床研究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残疾程度的影响.方法:将123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病情稳定后48 h内)同时接受针灸及康复治疗,而对照组在发病后1周左右仅接受康复治疗.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及1个月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1个月时mRS评分的比较,以了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残疾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15天及1个月时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1个月时,治疗组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针灸加康复治疗的介入可明显促进急性缺血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残障率.  相似文献   

12.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探讨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7例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进行综合组(针灸配合促通技术组)与针灸组、促通组治疗进行疗效观察与分析。结果: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综合组明显优于针灸组和促通组,针灸组与促通组疗效差异性不显著。结论: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于中风患者促分离运动非常有利,运用康复理论指导针灸治疗,把中医针灸疗法与西医经典康复手段相结合,突出中医治疗在中风后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中的优势,为针灸临床康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风后失眠是中风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中风后合并失眠者高达56.5%,严重影响了中风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和康复,因此如何治疗中风后失眠已成为现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在对中风后失眠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发现采用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的治疗并改善中风后失眠症状,其中针灸治疗又细分为针刺治疗、艾灸治疗、耳穴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本文主要就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失眠的临床研究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针灸临床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选经用穴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方法:以CNKI、万方、Pub Med等数据库为资料源,收集近15年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文献,利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整理,SPSS 17.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Clementine 12.0软件分析相关性。结果:临床类研究论文每年发表数目大致相同,无明显差异;治疗方法中以普通针刺(占16.37%)常见,多用针药结合等综合疗法;使用频次居前三的腧穴分别为合谷(LI4)、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手阳明大肠经应用次数最多,而使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相关性分析可知腧穴配伍中合谷-足三里最常见;聚类分析研究显示腧穴按治则分为三类:阴经论治、阳经论治、辨证论治。结论: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常用腧穴有其独特的规律,可在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病因、病机及针灸治疗原则等方面讨论缺血性中风和督脉两者间的关系,总结分析缺血性中风使用针刺督脉治疗的理论基础及对改善吞咽困难、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的作用,为缺血性中风针刺督脉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30例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痉挛指数变化情况。结果: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后患者痉挛指数改善明显(P<0.05)。结论: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风的发病率高于大多数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而且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发病人数也越来越多.中风后会出现各种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属于医学康复的范畴,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的病残程度,针灸作为传统康复对中风急性期的康复有很好的疗效.笔者将近年来针灸治疗急性期中风的疗效和机制研究的文章进行总结,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风是我国居民常见的致残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中风约占全部中风患者的70%左右,其致残率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患者发病后的神经功能康复治疗不规范或不及时。目前,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治疗日益受到重视,中医学对于中风的认识也逐步深入,理论体系日益丰富。我们通过查阅大量古代及近年相关文献,并结合现代医学神经康复的观点,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康复从肾论治,并从医疗实践验证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康复从肾论治理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对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6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8.68%(37/76),采取康复治疗;观察组占51.32%(39/76),采取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以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Ashworth痉挛分级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评分、Barthel指数均高于或大于对照组,Ashworth痉挛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缓解关节痉挛密切相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中中风的治疗方法,探讨了针灸加康复疗法如何应用于中风治疗,认为这种治疗方法对于中风治疗中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本文立足文献,论述了针灸加康复疗法中风治疗的主要方法,提出了相关问题,并对这一治疗方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