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例,治疗组28例,对照组28例.参照改良的爱丁堡与斯堪的纳维亚研究组标准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针康法治疗后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的2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针康法治疗后,肢体肌力总积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康法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提高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针康法结合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试验组、单纯针康组、单纯浮针组各20例.3组患者均按照神经内科诊疗规范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应用针康法以及浮针疗法(头穴丛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8例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康法,两组患者参照ICARS及FI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共济失调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改善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外洗结合针康法对脑卒中后痉挛状态的作用。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肢体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药外洗结合针康法治疗组)和对照组(针康法治疗组)。用改良Ashworth法评定肌张力的程度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肌张力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洗结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效果优于单纯应用针康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体针与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谭吉林  李国辉 《中国针灸》2004,24(6):371-373
目的:观察体针分期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和头针组,治疗28天.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和FIM评分增高有显著意义;体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FIM分值改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体针分期针刺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同时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实际完成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如何提高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改善中风病人的生活质量,是当前中风康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头针疗法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头针疗法具有取穴精,易于操作,疗效确切的特点.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头针疗法能改善缺血性中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笔者于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选取我科40名住院患者,施予头针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针灸治疗中风疗效满意,已得到公认。为探讨治疗脑中风的有效途径,推广应用头针国际标准化方案,笔者选取46例缺血性中风病例,进行自身对照设计,比较头针治疗前后患者  相似文献   

8.
9.
刘波  刘颖  王涤  邢学良 《吉林中医药》2020,40(2):267-271
目的观察针康法对缺氧缺血性新生大鼠大脑皮质内细胞凋亡诱导因子及死亡基因受体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实验用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康组,又将各组于12、24、48、72 h分为4个亚组(n=8)。后应用Rice-Vannucci法建立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其中假手术组不予任何治疗;模型组在造模成功后只予以同等条件抓取;针刺组进行头穴丛刺,留针2 h;康复组进行转笼转棒训练,每日10 min;针康组针刺方案同针刺组,康复方案同康复组。结果与假手术相比,其余各组的AIF、FasmRNA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康组在各时间点的AIF、Fas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康组与针刺组及康复组比较,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针刺组、康复组、针康组在各时间点内的细胞凋亡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康复组、针康组在各时间点与模型组相比,其细胞凋亡数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电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新霞  焦伟  朱超英 《陕西中医》2004,25(10):921-922
目的 :观察比较电头针与常规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治疗组 60例 (采用电头针疗法 ) ,对照组 38例 (采用常规头针疗法 ) ,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两组相同。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 93% ,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 )。提示 :在头针的基础上改为电头针 ,有促进气血运行之功用 ,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1.
CT定位电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颅脑CT定位,在对应于缺血性中风病灶的头皮区实施电针治疗,并对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进行检测。结果观测组的疗效、脑血流及血液流变学改变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定位电头针是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中风避免复发中医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是以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为特点的疾病。中风存活者的最大危险在于复发。中风病的复发是增加死亡率、再次住院、长期残疾、痴呆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统计数据表明:中风现已成为人类的第二号杀手,每年要夺去500多万条生命,因中风致残者超过1500万人。即便在致残者和康复者中,还会有1/5的人在5年内会再次复发中风或发作心脏病。瑞士洛桑卒中登记处对2738例病人的调查发现,首次缺血中风的早期(最初30天)复发率是4.4%,  相似文献   

13.
缺血性中风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其后遗症、致残率亦较高.为了提高本病的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减轻患者的痛苦,笔者自2000年以来采用巨针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5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就近年来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研究进行总结,认为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头针改善脑循环,促进脑能量代谢,调节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降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调节脑血管炎性反应,抗自由基损伤,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但尚缺乏上述机制的分子调节研究。因此,今后需多学科交叉,从分子调节角度深入研究,可望能深刻阐释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中风是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而引起的脑组织坏死软化症,约占脑血管意外的75%,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中药及针灸在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针药结合治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现将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探讨针刺缺血性中风的最佳治疗时间。方法:将确诊为脑血栓形成住院的31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120例)、B组(100例),C组(90例),A组在发病后3天内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B组采用头体针治疗、C组采用体针治疗,且B、C组分别在2周后进行治疗。2个疗程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84.0%,65.6%。A、B组差异比较P<0.01,B、C组差异比较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优于体针治疗,且早期治疗可缓解中风患者病情发展,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治疗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76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38例,脱落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康法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康法联合芒针透刺治疗,1次/d,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上肢简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脑卒中专门化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评分及GAB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FMA评分、MBI评分、SS-QOL评分及GABA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对各项评分及血清学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愈显率为75.68%(28/37)、总有效率为97.30%(36/37),明显优于对照组愈显率45.95%(17/37)及总有效率86.49%(3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透刺联合针康法能有效降低中风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肌张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从中医体质与缺血性中风发病、复发、康复三方面对目前中医体质与缺血性中风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当前研究结果认为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偏实证者以痰湿质、血瘀质为主,偏虚证者以气虚质、阴虚质为主。而在中医体质与缺血性中风复发、康复及发生机制关系方面,相关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研究结论存在差异,原因可能与研究地点对体质的影响及体质的可变性有关,今后仍有较大探索空间。参考文献36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针康法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的影响.方法: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结合康复组(针康组)、头针组、康复组和对照组.采用SIAS运动功能评分法、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等方法综合评定患者的运动和神经功能.结果:在对脑卒中患肢运动功能的影响上,针康组、头针组、康复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疗效上针康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头针组、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康法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对异常模式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宋坚  倪光夏 《吉林中医药》2010,30(3):239-240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及复发率高,而针药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已取得相关疗效。对比不同时期单纯药物治疗、针刺治疗及针药结合治疗,在脑梗死的超早期以溶栓治疗为主,急性期以神经保护剂和针刺治疗,恢复期以针刺治疗为主,中药结合治疗为辅,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