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7 毫秒
1.
目的:检测食管癌组织中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胸苷酸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MRP)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食管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食管癌患者58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食管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TP、GST-π、MRP蛋白的表达情况;行双铂方案新辅助化疗,分析化疗疗效与PgP、TP、GST-π、MRP蛋白表达差异的关系.结果:PgP阳性颗粒分布于胞膜和胞浆;TP阳性颗粒分布于细胞胞浆和胞核;GST-π阳性颗粒分布于胞浆;MRP阳性颗粒分布于胞膜和胞浆,他们在食管癌组织中都存在一定的表达率,表达率分别为41.37%、32.76%、20.69%和37.93%.化疗有效组患者与化疗无效组患者相比较,食管癌组织中PgP、GSH和MRP的阳性表达率低,TP阳性表达率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癌组织中PgP、TP、GST-π、MRP存在一定的表达率;PgP、GST-π、MRP表达率低而TP表达率高,化疗治疗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P-糖蛋白(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及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10例癌周正常乳腺组织中GST-π、P-gp、Topo-Ⅱ、MRP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GST-π、P-gp、Topo-Ⅱ、在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未检测到,而在浸润性导管癌中,MRP、GST-π、P-gp、Topo-Ⅱ的表达状态明显高于正常组,并且GST-π和P-gp的表达呈正相关,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gp和Topo-Ⅱ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乳腺癌组织的耐药机制与GST-π、P-gp、Topo-Ⅱ相关,化疗前检测耐药基因对乳腺癌个性化的化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 (MRP1)、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基因表达和肺癌药物敏感试验相关性.方法 药物敏感试验采用MTT比色法,MRP1、P-gp、GST-π及TopoⅡ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MRP1、P-gp、GST-c及TopoⅡ在肺癌中总的阳性率分别为72.5%、67.5%、57.5%、50.0%.在鳞癌和腺癌中,这四种因子其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gp、GST-π在鳞癌或腺癌中与在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P-gp和GST-π表达与顺铂、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紫杉醇耐药性呈正相关(P<0.05),与异环磷酰胺的耐药性无相关性(P >0.05);MRP1的表达与顺铂、吉西他滨、长春瑞滨的耐药性均呈正相关(P<0.05),其表达与紫杉醇、异环磷酰胺的耐药性无相关性(P>0.05);TopoⅡ的表达与顺铂、吉西他滨、紫杉醇、异环磷酰胺的耐药性均呈正相关(P<0.05),其表达与长春瑞滨的耐药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 MRP1、P-gp和GST-π的高表达及TopoⅡ的低表达共同介导参与了肺癌耐药的机制,且与检测的化疗药物耐药性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多药耐药(MDR1)、谷胱甘肽转移酶(GST-π)、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表达和肿瘤药物敏感试验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48例NSCLC(可手术)进入研究,药敏方法采用磷脂结合蛋白V(Annexin V)联合碘化丙啶(PI)双参数法,耐药基因MDR1、GST-π、MRP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结果抗癌药物检测显示紫杉醇(商品名泰素)、顺铂、去甲长春花碱、丝裂霉素、鬼臼乙叉甙、双氟胞苷、长春碱酰胺、长春新碱的平均抑瘤率分别为(15.7±21.8)%, (20.7±22.2)%,(7.9±16.2)%,(10.3±17.1)%,(9.7±20.1)%,(11.2±13.8)%,(5.6±14.9)%,(4.7 ±8.7)%.耐药基因MDR1、MRP、GST-π阳性率分别为67%(32/48),42%(20/48),48%(23/48).耐药基因MRP、GST-π阳性及阴性表达与病理类型之间未见明显相关;而在MDR1组中鳞癌及腺癌的MDR1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NSCLC各期别中MDR1、MRP、GST-π阳性表达统计学上未见明显差异.在所检测的所有抗癌药物与MDR1耐药基因阳性与阴性表达未见相关性.MRP表达阳性者对去甲长春花碱、长春碱酰胺、长春新碱和丝裂霉素的肿瘤抑制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而MRP表达与顺铂、鬼臼乙叉甙、紫杉醇肿瘤药敏未见明显相关.耐药基因GST-π阳性表达者对顺铂、去甲长春花碱、丝裂霉素的抑瘤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肺癌耐药基因GST-π、MRP表达与部分化疗药物肿瘤药敏存在相关性,耐药基因检测对指导临床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5-氟尿嘧啶代谢酶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二氢嘧啶脱氢酶(dihydropyrimidine dehydrogenase,DPD)、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和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在胃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方法:42例胃癌患者于根治术后分别施以5-氟尿嘧啶(5-FU)为主的辅助化疗,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DPD、TS和TP的表达,比较上述代谢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DPD在肠型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弥漫型(65%比25%,P=0.025),TS和TP倾向高表达于分期较晚的胃癌患者中(P0.05)。结论:在接受5-FU为主的辅助化疗胃癌患者中,DPD表达有可能成为重要的预后指标;而TS和TP表达则与肿瘤进展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p53基因突变与肿瘤耐药基因表达状况及肺癌耐药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6例肺癌及其癌旁组织的突变型P53蛋白及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31例肺癌及其癌旁组织应用聚合酶链测定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银染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测定(RTPCR)法检测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情况及各种耐药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12例应用三磷酸腺苷肿瘤化疗敏感实验(ATPTCA)检测肺癌细胞对诺维本、卡铂、依托泊苷、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博莱霉素的敏感性。结果突变型P53蛋白与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表达状况存在着相关性(r分别为047、033、044,P均<005);ATPTCA结果显示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状况及其与Pgp、MRP的共表达均和诺维本及卡铂的耐药相关(P均<005)。结论肺癌组织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与p53基因突变有关,突变型P53蛋白的检出可以预示内源性耐药的存在,恢复野生型P53蛋白的功能可能有助于逆转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S)阳性表达情况及其与氟尿嘧啶(5-Fu)敏感性、副反应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接受5-Fu方案化疗且病理明确的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及癌旁(距病灶边缘5 cm)的正常大肠组织中TS表达情况。同时分析TS对5-Fu化疗敏感性、毒副作用及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S阳性表达率〔74.36%(58/78)〕显著高于正常癌旁组织〔10.26%(8/78)〕(P0.05)。TS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数、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有关(P0.05)。TS阳性表达患者恶心呕吐、骨髓抑制、腹泻、口腔黏膜炎化疗毒副反应率显著高于TS阴性患者(P0.05)。结论 TS高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发生及病情进展具有密切的关系。结直肠癌组织中TS表达可作为患者化疗敏感性、化疗副反应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鼻咽部瘤内注射前后的鼻咽癌原发灶中胸苷酸合成酶(TS)、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肿瘤组织中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情况。结果常规放化疗组在治疗后其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明显升高(P分别为0.01、0.01、0.00),基因治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其治疗后TS、GST-π和TopoⅡ的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三组间的复发率和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疗前GST-π阴性患者其复发率和转移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8.93%vs54.17%,P=0.00)。结论 GST-π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晚期鼻咽癌治疗后复发转移有关。基因治疗晚期鼻咽癌可能通过抑制TS、GST-π、TopoⅡ蛋白表达进而逆转鼻咽癌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肿瘤耐药相关基因MRP3、GST-π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MRP3、GST-π的表达,同时回顾性研究这些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浸润及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RP3在不同临床分期、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在不同临床分期、不同浸润深度组之间阳性表达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MRP3、GST-π阳性表达组的生存率虽低于阴性表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临床分期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检测MRP3、GST-π的表达对食管鳞状细胞癌化疗方案的制定、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耐药相关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 90例肺癌组织标本中 P-糖蛋白 (P- 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肺耐药蛋白 (L RP)、谷胱苷肽 S转移酶 (GST- π)、DNA拓扑异构酶 (Topo- )蛋白的表达 ;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癌组织增值指数 (PI)、DNA指数 (DI)及细胞周期各时相分布。结果 非小细胞癌 (NSCL C组 ) P- gp、L RP表达明显高于小细胞癌 (SCL C)组 (P <0 .0 5 ) ,MRP+L RP共表达者高于 SCL C组 (P <0 .0 5 ) ;中、高分化癌组 P- gp、L RP表达高于 SCL C组 (P <0 .0 5 ) ,MRP表达高于低分化癌组 (P <0 .0 5 ) ;腺癌组 MRP、L RP、MRP+L RP、MRP+L RP+GST- π、MRP+L RP+P- gp+GST-π表达高于鳞癌组、SCL C组、低分化癌组 (P <0 .0 5 ) ,MRP+GST- π共表达者高于鳞癌组、低分化癌组 (P <0 .0 1)。P- gp与 Topo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MRP与肺癌组织增殖指数 (PI)、G2 / M期细胞比例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 G0 / G1 期细胞比例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联检肺癌组织中耐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化疗疗效及预后。 P- gp、L RP、MRP、GST-π可作为判断肺癌细胞原发性耐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胸苷酸合成酶(TS)、错配修复(MMR)蛋白(PMS2、MLH1、MSH2、MSH6)在老年Ⅲ、Ⅳ期胃癌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情况,探讨TS、ERCC1和微卫星(MS)状态与老年Ⅲ、Ⅳ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之间的关系。方法老年Ⅲ、Ⅳ期胃癌患者66例,应用FOLFOX6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后给予手术治疗,分别检测活检组织和手术标本中上述蛋白的表达,分析TS、ERCC1的表达情况和MS状态对新辅助化疗的影响,并分析TS、ERCC1和MS状态在化疗前后变化的关系。结果 TS和ERCC1在化疗后表达下降(P0.001,P=0.024)。化疗前与MS稳定(MSS)患者相比,MS不稳定性(MSI)患者化疗有效率升高(P=0.007)。结论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中MSI预示着较好的新辅助化疗疗效,MS状态可作为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苷酸合成酶(TS)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101例晚期NSCLC患者采用顺铂或卡铂为主的方案化疗,2~3个周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应用PCR方法分析患者TS 5′-非翻译区(UTR)基因多态性,以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101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30.7%。携带TS 5′-UTR 2R等位基因患者的化疗敏感性是携带TS 5′-UTR 3R/3R基因型患者的1.54倍(95%CI=0.65~3.68,P=0.331),但无统计学差异。携带3R/3R基因型患者粒细胞减少和恶心、呕吐的化疗毒性反应程度低于3R/2R和2R/2R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 TS 5′-UTR基因可能不是NSCLC铂类药物化疗的独立敏感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硫氨酸硫酸亚胺(BSO)逆转人结肠癌LoVo/Adr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可行性,并初步探讨其逆转机制。方法MTT法检测BSO对多药耐药LoVo/Adr细胞抗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RT-PCR法检测细胞中多药耐药1(mdr1)基因及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πmRNA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检测GST-π蛋白水平;1氯-2,4-二硝基苯法测定GST活性。结果BSO作用后亲本LoVo细胞中阿霉素、丝裂霉素的IC50无显著变化,而在LoVo/Adr细胞中,阿霉素的IC50由(3.08±0.84)mg/L降至(1.31±0.53)mg/L(t=3.09,P<0.05),丝裂霉素的IC50由(1.24±0.45)mg/L降至(0.54±0.32)mg/L(t=165.50,P<0.01);BSO对mdr1基因mRNA水平无影响,BSO作用前后GST-πmRNA表达量分别为1.75±0.24和0.84±0.19(t=5.11,P<0.05),BSO作用后LoVo/Adr细胞GST-π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处理前;BSO处理前后LoVo/Adr细胞GST活性分别为(144.26±50.13)和(129.58±41.36)U/mg(t=0,57,P>0.05)。结论BSO可有效增强人结肠癌耐药细胞LoVo/Adr对阿霉素、丝裂霉素的敏感性,具有逆转作用,其机制与mdr1基因无关,但与GST-π基因下调有关,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GST-π含量,增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特点及其对大肠癌化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2007-05/2009-05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性手术的大肠癌患者56例组成试验组, 选取在消化内科门诊健康体检行肠镜活检患者10例组成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标本中GST-π、P-gp、Topo-Ⅱ、TS和MRP的表达, 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ST-π、P-gp 、Topo-Ⅱ、TS和MR P在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或<0.05), GST-π、P-gp、Topo-Ⅱ、TS 和MRP在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73.2%(41/56)、66.1%(37/56)、48.2%(27/56)、41.1%(23/56)和37.5%(21/56).他们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大小、侵袭深度和转移与否均无关, 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结论: GST-π、P-gp、Topo-Ⅱ、TS和MRP在大肠癌表达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其高表达是大肠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的表达与患者铂类化疗耐药及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术后卵巢癌组织中GST-π蛋白的表达水平,所有患者术后接受6~8个疗程的铂类药物化疗,观察GST-π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铂类耐药的关系。结果化疗耐药组GST-π蛋白阳性表达率(89.58%)显著高于化疗敏感型组(59.09%,P0.05);不同年龄、FIGO分期、病理学分级、病理学类型、发生大网膜转移、淋巴结转移、腹水量的患者GST-π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GST-π蛋白阳性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无显著性关系,与患者铂类药物化疗耐药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5种多药耐药基因产物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其对胃癌化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联合检测48例胃癌组织和10例正常胃黏膜中胎盘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P-糖蛋白(P-gp)、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胸苷酸合成酶(TS)、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并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GST-π、P-gp、Topo-Ⅱ、TS、MRP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72.9%(35/48)、56.3%(27/48)、83.3%(40/48)、41.7%(20/48)和39.6%(19/48),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差异显著。其表达与病人的性别、年龄和肿瘤的部位、大小、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均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结论GST-π、P-gp、Topo-Ⅱ、TS、MRP的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多药耐药产生的基础。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胃癌病人的预后;也对化疗方案的制定和药物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患者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60例胃癌患者均接受2个周期DDP/5-Fu化疗。DDP15-20 mg/(m^2·d)静脉滴注d1-5;5-Fu 375-500 mg/(m^2·d)静脉滴注8 h,d1-5,休息4周后,进行第2个周期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SP法)检测60例胃癌胃黏膜石蜡标本中TS的表达情况。[结果]60例胃癌标本中TS蛋白高表达者29例(48.3%),低表达者31例(51.7%);TS低表达患者的化疗有效率(64.5%)明显高于TS高表达者(34.5%)(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TS蛋白表达水平对应用DDP/5-Fu治疗胃癌的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凋亡因子( Caspase-3)、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GST-π)、耐药基因蛋白( Pgp)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50例,观察组)、大肠正常黏膜(50例,对照组) Caspase-3、GST-π、Pgp,并分析两指标间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aspase-3、GST-π、Pgp阳性率分别为42.00%、76.00%、80.00%,对照组分别为92.00%、48.00%、38.00%,两组比较,P均<0.05。 Caspase-3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GST-π、Pgp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有关( P均<0.05)。 Caspase-3表达与GST-π表达呈负相关(r=-0.421,P<0.01),与Pgp表达亦呈负相关(r=-0.441,P<0.01)。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Caspase-3表达降低,GST-π、Pgp表达升高,GST-π、Pgp不仅可作为一种多药耐药的标志物,还可以作为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标志物;而 Caspase-3表达与 GST-π、Pgp 呈负相关,推断Caspase-3在结直肠癌的多药耐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软组织肉瘤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与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MDR1、GST-π的表达;采用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肿瘤组织对阿奇霉素(ADM)、顺铂(DDP)、5-氟尿嘧啶(FU)、丝裂霉素(MCC)、长春新碱(VCR)及甲氨蝶呤(MTX)的敏感性。结果软骨肉瘤组织对于ADM,DDP,5-FU,MMC,VCR,MTX的敏感率分别为53.2%,77.2%,51.4%,51%,34.6%,48.1%。瘤体的P-gp与GST-π的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1.55和2.48。P-gp的表达同ADM耐药性,GST-π的表达同ADM,DDP,MMC耐药性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MDR1同GST-π的表达同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相关性。术前,化疗患者GST-π于升高,术前升高的患者术后复发显著高于术前表达较低的患者。结论骨软组织肉瘤患者MDR1、GST-π表达对化疗的敏感性有个体差异,化疗可导致GST-π升高,GST-π高表达与骨软组织肉瘤耐药有直接关系,且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耐药相关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四唑蓝快速比色法(MTT法)分别检测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蛋白(LRP)、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蛋白在87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10种抗癌药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P-gp、MRP、GST-π阳性表达及高表达者中,腺癌组药物敏感数明显低于鳞癌组(P<0.05),LRP阳性表达者中NSCLC组药物敏感数明显低于LRP阴性表达者(P<0.05)。LRP与MMC、5-FU、VP-16、VCR均呈负相关(P<0.05或0.01)。P-gp与顺铂(CDDP)呈负相关(P<0.05)。GST-π与MTX、HCPT呈正相关(P<0.05行)。结论P-gp、MRP、LRP、GST-π的蛋白表达及共表达与体外药敏试验存在较好相关性,可作为监测肺癌细胞原发性耐药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