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经文曰:“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指未病先防,对此代无异议,但其具体理解,则见仁见智,不尽相同。王冰从阴阳互根,举食寒食温以说明。张介宾也注曰:“圣人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而本文则另解谜面,认为春夏之“调神”措施即是养阳,秋冬之“调神”措施即为养阴。  相似文献   

2.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其中"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被视作中医季节养生的提纲圭臬,但对这八字的解读在内经研究中素有争议,其指导的季节养生方法也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3.
<正>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这一理论,各家注解纷云,意见也不甚统一,其具代表性的有: 一主阴阳有余说,以饮食之寒温泻其有余。王冰说:“春食凉,夏食寒,以养子阳;秋食温,冬食热,以养于阴。”二为阴阳不足说,主张适四时而补其不足。张介宾云:“圣人春夏则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则养阴,以为春夏之地。”姚止庵谓:“不知春夏者阳  相似文献   

4.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始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因为四季阴阳消长变化在万物中体现了生长化收藏的特点,而人体的阴阳也随着四时出现节律性的变化,因此便提出了四季起居具体的养生措施,这即是四季养生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曰:“夫阴阳四时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  相似文献   

6.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索问·四气调神大论),并在中医教材中阴阳学说章节有引用。对此,历代医家和近代文献解释不尽一致,在教学中也成为疑难问题之一。历代医家注释有以下几种:一是从人体四时阴阳的联系来解释。如扬上善调:“圣火与万物俱浮即春夏养阳也,与万物仅沉即秋冬养阴也。”高世村谓:“圣人春夏养阳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养阴养阳以从其根”。二是从保养体内阴阳之气立论。如张隐庵认为“春夏之时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秋冬之时阴盛于外而虚于内,故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从其…  相似文献   

7.
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语出《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阴阳之气随着四时季节的变化而消长,这也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圣人春夏养阳,以养阳  相似文献   

8.
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下称"《内经》")从天人关系角度提出的著名命题之一。本文拟对近30年国内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整合,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述评。1文献研究1.1句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载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  相似文献   

9.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语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说道:“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历代医家常视之为养生防病的基本法则。然到底应当如何  相似文献   

10.
魏勇军 《河北中医》2015,(2):265-267
<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源于《素问·四气调神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两千年来,作为重要的治未病思想原则,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指导正确养生、治疗起着积极作用,浅析如下。1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1.1历代医家不同解释1.1.1以阴阳生长收藏而论明代医家马莳及清代医家高士宗均从四时阴阳变化规律,顺养生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中医杂志》2016,(7):1367-1370
目的:挖掘在滋补肝肾、补益气血方剂中并具有养发育发功效的单味药及药物组配,便于临床指导用药和配伍。方法: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建中国方剂数据库,检索具有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和养发育发功效方剂共计370首。利用Excel 2010对方剂药物进行数据整理、频次统计、药对数据挖掘。结果:养发育发方剂单味药统计频次前10名,分别是生地黄、茯苓、熟地黄、何首乌、当归、牛膝、枸杞、人参、菟丝子、补骨脂。养发育发药物组前10名药对,分别为茯苓-生地黄、人参-茯苓、熟地黄-茯苓、熟地黄-生地黄、枸杞-茯苓、熟地黄-当归、牛膝-茯苓、当归-茯苓、当归-生地黄、菟丝子-牛膝。结论:具有滋补肝肾、补益气血功效治疗头发疾病方面的方剂,多以补阴药、补血药、补气药、补阳药之间配伍较多,兼以健脾祛湿和活血药物配伍。  相似文献   

12.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现实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黄帝内经》中提出的关于四时养生的指导原则,本文参考历代医家对“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养生上的见解,从情志、饮食、起居阐述笔者的观点,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以顺应阳气的生长收藏为本,注重修养心性,要有恬淡之性,饮食起居要效法天地、顺应四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养血和血法辨证治疗痛经的疗效。方法 :采用中药基础方 (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地龙、牛膝等 )辨证加减 ,治疗本病 62例。结果 :总治愈率 82 .3%。提示 :本方有养血和血。祛瘀通络的功效。  相似文献   

14.
郑贵良 《河南中医》2009,29(12):1155-1156
养阴法的理论依据源于《内经》,《伤寒杂病论》为养阴法的临床运用奠定了基础。元·朱丹溪重视护养阴精,明·张景岳进一步完善养阴理论.提出了命门真阴论。温病学说在清代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昊鞠通,为养阴学说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639-1640
《伤寒论》温阳治法备受医者尊崇,但其所彰显的养阴治法,同样具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且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文章从养阴清热、养阴降火、养阴利水、养阴润燥、养阴缓急、养阴反佐、养阴益气、养阴扶阳、养阴回阳、养阴通阳等十个方面,探析了《伤寒论》对养阴治法的具体运用,冀有利于学者全面掌握运用仲景治疗大法,进一步提高中医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内经》中提出的重要的养生原则,也是治未病原则的具体体现。强调顺应四时调节阴阳、养生防病外,还体现了融合调整机体,养生防病的理念。文章查阅历史文献,总结了各时期医家较为代表性的观点进行总结讨论。结合个人的学习体会进行探讨,试图探求《内经》中该理论的本质,并且举隅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以供学习交流。  相似文献   

17.
益气养阴法是中医针对气阴两虚病证而设定的补益法,即通过补益人体的气阴,以消除气阴不足证候,或扶正以祛邪,促使疾病向愈的治法.近年来,笔者对一些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气阴两虚证的病人,应用益气养阴法治疗,均收到良好效果,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肺纤维化的病机辨识从伏气致病理论出发,"伏气之病,以意候之",此中之"意"应为阴阳及虚实转化过程,识此则法出。此前作者从伏气致病角度探讨了肺纤维化的病因病机,认为肺纤维化亦因伏邪隐匿,或在气血分流连或由肺累及肝肾下焦,皆为气血所伤,又加实邪耗正,"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所凑之处,虚实夹杂,是为肺纤维化的伏气致病病机,以此提出其治法:益气养阴、祛痰化瘀,以期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9.
包陪荣教授认为妇女围绝经期不稳定型心绞痛当为本虚标实证并认为"肝肾阴虚"是形成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病机,采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绝经期综合征并提出应用滋养肝肾,清热养阴治疗围绝经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清代医家王清任 ,主倡瘀血学说 ,强调瘀血之症与元气有密切关系。其曰 :“元气虚 ,经络自然空虚。”“血无气载则必瘀凝。”此时徒化瘀则愈伤元气 ,徒补气则瘀难速解 ,唯益气与化瘀两法兼顾 ,方可中鹄。据此 ,王氏创补阳还五汤 ,验之临床 ,功德殊多 ,后学深受启迪。近年来 ,笔者研习王氏理论 ,于临证中 ,师其法 ,而不泥其方 ,引申运用 ,以益气化瘀为主 ,兼配其它治法 ,治疗一些疑难疾病 ,取得较好疗效 ,现择验案六则于下 ,以求教正。1 合利水通淋法排尿石张某某 ,男 ,2 9岁 ,农民。门诊日期 :1997年 12月 15日。于上月初 ,因劳作过度 ,而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