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形成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脑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小胶质细胞释放出多种多肽,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bFGF以及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的GMF均参与和调节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与此同时,脑源性抑制因子活性降低。反应性星形胶质化以细胞肥大为主,其GFAP含量增加。GFAP的生成,受到gfa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各种神经胶质细胞中数目最多、分布最广的星形细胞担负了神经胶质细胞的大部分功能。根据对两种神经组织标志物─GFAP、A-2B-5抗体的反应不同,将星形细胞分为1型(GFAP+A-2B-5-)和2型(GFAP+、A-2B-5+)。研究指出两型星细胞来源于不同祖细胞,而存在两个谱系,星形细胞胶质瘤与星形细胞具有同样的谱系源。对小胶质细胞在星形细胞发生和分化中的作用亦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吉宏龙  王天佑 《解剖学报》1995,26(1):67-70,T012
用荧光染色方法,观察了低温(2~22℃)对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微丝(MF)的影响。发现在低于22℃中处理后,GFAP束和MF束变细,MF数量减少。处理时间越长,变化越明显。形态分化良好的细胞的GFAP束耐低温能力提高。结果表明,低温时GFAP束间联结断裂,而其本身无解聚;MF束间联结断裂,MF本身出现解聚。  相似文献   

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自分泌与反应性星形细胞胶质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自分泌现象及其与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关系。方法在大鼠星形胶质细胞(AS)原代培养的机械损伤模型上,以免疫细胞化学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bFGF、PCNA、GFAP和GFAP-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1)损伤边缘的AS于伤后2小时起表达bFGF,12小时达高峰,2天后回落;(2)损伤边缘的AS于伤后6小时起表达GFAP-mRNA,1天达高峰,2天后回落;(3)伤后1天起,GFAP表达明显增强,AS胞体肥大并向损伤区伸出粗大突起,2天时GFAP表达至高峰;(4)损伤边缘的部分AS从伤后2小时起表达PCNA,1天时达到高峰。结论(1)受损的AS能自分泌bFGF,这是AS受损后的早期反应之一,具有促进反应性星形胶质化的作用;(2)反应性星形胶质化时,GFAP表达增强是转录水平上GFAP-mRNA增加的结果;(3)反应性星形胶质化以AS肥大为主,增生为辅。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胶细胞增生时结蛋白和肌球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鼠脑损务后,不同时间星形胶质细胞内结蛋白和肌球蛋白表达及意义,以及其与GFAP,vimentin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了大鼠脑基底节穿刺损伤后不同时间星形胶质细胞中结蛋白和肌球蛋白表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与缺血耐受性的关系。方法:钳夹沙土鼠的双侧颈总动脉制造脑缺血模型,尼氏染色及免疫荧光法染色,观察海马锥体细胞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及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的改变。结果:脑缺血组,CA1区锥体细胞几乎全产中丧失,只见很量少的细胞残存,零星散在分布;预缺血组,CA1区锥体细胞少部分丧失,大部分幸存。对照组有少量微弱的GFAP染色阳性细胞;脑缺血组有些GFAP染色  相似文献   

7.
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发育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晓林  蔡文琴 《解剖学报》1998,29(3):317-321,I020
为观察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发育。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1.以颈段脊髓,脑干,海马和小脑蚓部于胚胎25周其GFAP染色强度,细胞密度接近出生时水平。而此时期大脑皮层Ast密度约为出生时的四分之一。2.在同一胎龄CNS的不同部位,GFAP阳性Ast分布不均匀。3.Ast不仅在毛细胞血管周围,而且在小血管周围密度大染色深,环绕血管呈辐射状排列。  相似文献   

8.
人视网膜星形胶质细胞发育及与血管前体细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视网星菜胶质细胞的发育及与血管前体细胞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收集134例发育各期胎儿视网膜和4例成人视网膜、石蜡包埋切片整装铺片,四种抗体免疫组分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分为三种:(1)S-1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双极形星形胶质细胞,视盘进入视网膜,与跟随其后的纤连蛋白(Fn)(+)的血管前体细胞接触并相伴向锯齿缘迁移,足月后和成人此类星形胶质细胞主要  相似文献   

9.
应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 (RT -PCR)技术 ,观察缺氧和 /或谷氨酸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细胞色素P450 2c1 1mRNA的影响 ,探讨大脑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性脑血管扩张反应中的作用。实验用新生 2 - 3dWistar大鼠 ,取双侧大脑皮层组织进行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细胞长成单层后 ,传代 ,将第二代细胞经抗GFAP免疫组化鉴定后 ,随机分为 4组 :①对照组 ;②谷氨酸组 ;③缺氧组 ;④缺氧 谷氨酸组。每一组包括 5个时相点 :0h、3h、6h、1 2h、2 4h(以缺氧后开始记时 )。于②和④组加入 1 0 0 μ…  相似文献   

10.
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抗平滑肌的肌动蛋白(actin)、肌球蛋白(myosin)、S—100蛋白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对4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进行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研究。结果发现,该癌中肿瘤性肌上皮细胞对抗actin、myosin和S—100蛋白反应阳性,对抗GFAP反应阴性。这些细胞衬里在囊样腔隙周边、小导管外周或散在于上皮团块中;肿瘤性腺上皮细胞对上述抗体反应阴性。讨论了肿瘤性肌上皮细胞的分化趋向和免疫特性。  相似文献   

11.
星形细胞瘤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波形蛋白免疫组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25例Ⅱ-Ⅳ级星形细胞瘤进行GFAP,VIM免疫组织化学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5例星形细胞瘤全部呈GFAP,VIM阳性反应,GFAP,VIM免疫反应强度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的星形细胞瘤(Ⅱ级),GFAP反应强,VIM反尖弱,而低分化的星形细胞瘤(Ⅲ,Ⅳ级)中,VIM反应强,GFAP反应弱,即GFAP与肿瘤恶性度负相关;VIM与肿瘤组织恶性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枢神经系损伤后不同时期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神经毒6-羟多巴胺注入大鼠一侧中脑腹侧被盖区,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抗体对损伤鼠中脑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观察星形胶质细胞在受损伤1d至30d的不同时期的变化,术后1 ̄3d,针道所经处见到GFAP阳性反应的细胞纤维,其胞体增大,纤维短粗。术后1周,针道周围反应性胶质细胞增多,有些反应性胶质细胞发出长的突起横向延伸垂直于针道,损害区附近血管增生,紧贴血管外周的胶质细胞也出现反应性变化。术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白细胞介素与癫痫发病机理的关系,该研究应用脑电图仪记录了侧脑室内注射白细胞介素-2(IL-2)后,大鼠海马脑电图的变化。结果显示:侧脑室内注射IL-2后,大鼠海马脑电图出现阵发性痫性放电,表现为频发棘波;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AP法)和显微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到:侧脑室内注射IL-2后,大鼠海马回和齿状回内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反应的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胞体截面积增大、突起及其分支增多。对大鼠海马回CA1区GFAP免疫反应的胶质细胞进行显微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2组的细胞数量约增加0.48倍、胞体截面积约增加1.73倍、周长约增加1.09倍、平均光密度约增加0.20倍、积分光密度约增加2.31倍。统计结果表明: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上述结果提示:大鼠侧脑室内注射IL-2可促进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肥大和细胞突起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25例Ⅱ~Ⅳ级星形细胞瘤进行GFAP,VlM免疫组织化学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5例星形细胞瘤全部呈GFAP、VIM阳性反应,GFAP、VIM免疫反应强度与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高分化的星形细胞瘤(Ⅱ级),GFAP反应强,VIM反应弱,而低分化的星形细胞瘤(Ⅲ、Ⅳ级)中,VIM反应强,GFAP反应弱,即GFAP与肿瘤恶性度负相关;VIM与肿瘤组织恶性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AgNORs,p53癌基因蛋白在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p53蛋白在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化和形态半定量技术,对胶质细胞增生和星形细胞瘤分别标记AgNORs(37例),p53蛋白(33例)的表达。结果:AgNORs,p53蛋白在胶质细胞增生和Ⅰ级星形细胞瘤以及Ⅱ、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性,各组间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gNORs、p53蛋白可作为鉴别胶质细胞增生和Ⅰ级星形细胞瘤有用的参考指标,两者表达随着星形细胞瘤级别增加而增强,具有正相关性,能较好地反映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6.
黄其林  蔡文琴 《解剖学报》2000,31(2):102-107,I001
目的 构建反义GFAP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评价其对2正常及损僵星形胶质细胞(Ast)形态及GFAP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定向克隆,将1.1kb的GFAP基因片段反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获得重组体PLBskG,经病毒包装,抗性克隆筛选、滴度测定等,挑选滴度高的抗性克隆细胞株扩展培养,收获病毒上清液感染体外培养的Ast,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RT-PCR,Southern blot  相似文献   

17.
星形细胞瘤p16、Rb、cyclin D1、EGFR表达和DNA含量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p16、Rb、cyclin D1和EGFR在星形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即用型S-P法,用图像分析系统对80例星形细胞肿瘤瘤细胞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80例星形细胞肿瘤:p16、Rb、cyclin D1和EGFR的阳性率分别为43.8%、71.3%、55.0%和85.0%,4种蛋白阳性率及DNA含量与组织学分级均有统计学意义;p16、Rb、c  相似文献   

18.
AgNORs,p53癌基因蛋白在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瘤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p53蛋白在胶质细胞增生和胶质瘤中的表达。方法:运用免疫组化的形态半定量技术,对胶质细胞增生和星形细胞瘤分别标记AgNORs(37例)p53蛋白(33例)的表达,结果:AgNORsp53蛋白在胶质细胞增生和I级星形细胞瘤以及Ⅱ,Ⅲ,Ⅳ级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存在差异性,各组间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AgNORs,p53蛋白可作为鉴别胶质  相似文献   

19.
cAMP,cGMP在大鼠心肌细胞bFGF基因表达调节中的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AMP、cGMP在心肌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加入8-溴-cAMP的硝普钠,升高细胞内cAMP、cGMP浓度,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细胞内bFGF的表达,图象分析检测bFGF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培养中加8-溴-cAMP的心肌细胞,24h时bFGF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h、72h仍然较强表达  相似文献   

20.
将人HGF完整编码区cDNA片段插入MBP表达型pMAL-C2载体质粒中,构建了表达人HGF/MBP融合蛋白的pMAL-MBP/HGF重质粒。表达的HGF/MBPGE分析分子量约为110kD,Westernblotting表明能被兔抗MBP抗体和抗人HGFMcAb所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