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优选强脊壮督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淫羊藿苷含量为指标,以醇质量分数、醇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筛选强脊壮督颗粒的最佳醇提取工艺条件;以出膏率为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筛选强脊壮督颗粒的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醇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药材量6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0倍药材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2h。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吴静鸣  黄晓青  曹阳  黄顺旺 《安徽医药》2020,24(11):2139-2142
目的优选参白散结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党参等九味药材合煎,分别采用正交设计,以浸膏得率和芍药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水提工艺条件。结果参白散结颗粒水提最佳工艺条件:党参等九味药材加入 10倍量水,煎煮 3次,每次 2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稳定,主要有效成分转移率高,为参白散结颗粒的生产工艺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晓频 《海峡药学》2006,18(3):34-35
为优选感通灵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以浸膏得率和葛根素的含量作用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感通灵颗粒水煎煮最佳提取工艺,并结合实际的工业生产条件,最终选定其提取工艺为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2倍量的水,浸泡1h后,煎煮2h,滤过,取药渣再加10倍量的水,煎煮1h,滤过,合并两次滤液,浓缩到所需的浓度,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有利于控制感通灵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优选定眩饮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芍药苷提取量和干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选取煎煮次数、加水倍数、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药材提取工艺;以颗粒的成形率、休止角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定眩饮颗粒成型工艺。结果: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芍药苷平均提取量为135.69 mg,干浸膏平均得率为32.22%;成型工艺中浸膏与辅料最佳比例为1∶2,辅料糊精与蔗糖的最佳比例为1∶1。结论:优选的定眩饮颗粒药材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所制颗粒成型性和溶化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消炎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以干浸膏得率和秦皮乙素含量为考察指标,烘干法测定干浸膏得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秦皮乙素含量。结果:加8倍量水,煎煮1.5 h,煎煮3次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正交试验法筛选消炎颗粒的提取工艺可行、方法简便,制备的颗粒质量合格稳定。  相似文献   

6.
孟娟  李小云  邓亚平 《中国药业》2008,17(23):40-41
目的研究宫康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提高产品收率。方法以君药小蓟中蒙花苷含量为考察指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水提工艺的加水量、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结果确定最佳水提条件为10倍量水煎煮3次,第1次煎煮2h,第2次及第3次均煎煮1.5h。结论正交试验优选出的宫康颗粒提取工艺简便、合理。  相似文献   

7.
施忠  陈霞  盛国荣 《中国药业》2008,17(23):38-39
目的优选祛疣洗剂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不同提取工艺制备的祛疣洗剂中苦参碱的含量,依据试验数据设计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加水量、煎煮时间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10倍量、药材浸泡1h、煎煮2次、每次煎煮1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经济、简便,提取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吴义香  张新军  马玲  陈师农 《安徽医药》2009,13(12):1468-1471
目的优选清热利湿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水提取工艺以黄柏单煎,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浸膏得率和盐酸小檗碱含量为考察指标;赤芍等8味药材合煎,采用正交设计法以浸膏得率和芍药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清热利湿颗粒最佳工艺条件:黄柏单煎加入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5 h;赤芍等药材加入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结论优选出的提取条件科学合理,提取工艺经验证,重现性较好,有效成分转移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固本祛风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芪甲苷含量、干膏得率为指标,考察水的用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3个因素对固本祛风颗粒提取效果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煎煮1 h,煎煮3次。结论该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并能较好地保证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选复方消痤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得膏率和芍药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以加水倍数、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提取工艺。结果复方消痤颗粒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煎煮1 h。结论本实验优选出的工艺稳定,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1.
涂瑶生  朱颖  张建军 《中国药房》2013,(47):4451-4454
目的:优选八宝通脉颗粒制备工艺。方法:以提取次数、加水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得率和得膏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水提取工艺;以颗粒收率、溶解率、吸湿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填充剂种类进行考察,并测定颗粒的流动性和临界相对湿度。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的水提取3次,每次1h;最优填充剂为麦芽糊精,颗粒的流动性较好,其临界相对湿度为59.07%。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八宝通脉颗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12.
刘弘  王俊杰 《中国药房》2014,(11):1014-1016
目的:优选通心舒颗粒中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加水倍数、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提取液中丹酚酸B转移率、芍药苷转移率及干膏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工艺。结果:最优提取工艺为加9倍量的水,浸泡20min,提取3次,每次105 min。结论:优选的工艺简便、易行,稳定性好,可用于通心舒颗粒中药材的提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选祛风胜湿颗粒最佳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异欧前胡素含量及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祛风胜湿颗粒的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以甘草酸单铵盐含量及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祛风胜湿颗粒的水提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防风、川芎、藁本和蔓荆子4味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 优选的祛风胜湿颗粒醇提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h;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水提取4h;水提最佳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1h.结论 优选的生产工艺合理、可靠,适合现代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严群  李成网  韩露 《安徽医药》2013,17(11):1847-1848
目的优选七味养血止痒颗粒的最佳水提工艺参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因素,芍药苷的转移率为指标对七味养血止痒颗粒的水提工艺参数进行优选。结果七味养血止痒颗粒水提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2h。结论该文优选的工艺简便、易行,可作为工业化生产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任荣  金津  王彦  孟冲  李正翔 《中国药房》2014,(47):4444-4447
目的:优选复方红藤颗粒的制备工艺,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以总固体量、绿原酸含量、大黄素含量、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复方红藤颗粒的制备工艺。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绿原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绿原酸和大黄素的含量。结果:筛选的最优提取方案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2 h;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绿原酸、大黄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1034.120、0.0404.120、0.0400.520μg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均为0.999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平均加样回收率试验的RSD均小于2%。结论:该试验科学地筛选了复方红藤颗粒提取工艺,所建立的质控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以作为复方红藤颗粒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6.
正交试验优选荆防止痒颗粒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荆防止痒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干膏率及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转移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以饮片投料,加12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2h为最佳工艺。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可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顺旺  陈师农 《安徽医药》2011,15(8):949-950
目的优选功血宁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黄芪甲苷为指标,选择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三个因素,考察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组合确定为A3B2C2,即黄芪等八味药材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2 h。结论优选出的提取工艺为功血宁颗粒的制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选莲子心的提取工艺。方法:以莲心碱提取率为指标,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80%,乙醇用量为4倍莲子心药材量,提取次数2次,每次1 h。结论:该工艺是在模拟生产条件下优选出的,对指导生产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侯林中  张熙洁  王玉  刘晓红 《中国药房》2010,(47):4447-4448
目的:优选宽心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干浸膏得率及丹参中的丹参素钠含量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选取最佳工艺。结果: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提取2h。结论:优化的工艺简单、可行,适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