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例1患者男,81岁.因双眼逐渐视物模糊1年余来我院就诊.既往无其他眼科疾病史及眼外伤病史;有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0.1,均不能矫正.双眼眼压正常.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晶状体核呈棕色混浊,皮质呈白色楔形混浊,后囊膜不清.  相似文献   

2.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结果,手术方式的改进、人工晶状体的改良、术后炎症反应的控制都可以减少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设计对后囊膜混浊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研究方法及细胞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引起视力下降的常见,有多种方法用于研究后囊膜混浊,但各有利弊.细胞调节系统在后囊膜混浊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后囊膜混浊的不同研究方法及与后囊膜混浊有关的细胞生物学调节方式进行综述,展望防治PCO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运用抛光器行后囊膜抛光,对减少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49例189眼白内障手术患者,其中82例104眼白内障患者在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运用抛光器进行后囊膜抛光处理,选择同期67例85眼未行后囊膜抛光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术后6mo,抛光组后囊膜混浊发生11眼(10.6%),对照组后囊膜混浊发生23眼(27.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术后12mo,抛光组后囊膜抛光组混浊发生17眼(16.3%),而对照组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31眼(36.5%)。对照组显著高于抛光组。术后抛光组和未抛光组视力检查发现,1wk时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而术后6mo和12mo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使用抛光器行后囊膜抛光安全有效,明显减少术后后囊膜混浊,能更好的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5.
囊袋张力环抑制后囊膜混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可有效降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本文就囊袋张力环的发展、囊袋张力环对后囊膜混浊的作用机制、张力环使用的局限性及其改良、术中张力环的使用技巧及注意事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预防后囊膜混浊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而术中植入囊袋张力环可有效地降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 ,我们就囊袋张力环在白内障术中的应用及发展情况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兔眼后囊膜混浊模型建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及注意事项。

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10只,每只兔选取右眼进行超声乳化晶状体摘除术,对手术中的乳化功率、时间等参数进行统计。术后共随访3mo,观察术后并发症和后囊膜混浊的形成情况,按Odrich后囊膜混浊分级系统对术眼后囊膜混浊情况进行分级。

结果:10只兔中有1只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1只于术后1wk死亡,其余8例术后1mo开始出现后囊膜混浊,术后2mo,后囊膜混浊的范围扩大并快速发展,术后3mo,形成致密纤维化层。术后3mo表现为致密的纤维化层和较厚的纤维化层,可见明显的后囊膜混浊。

结论:利用兔眼透明晶状体行超声乳化手术可作为研究后囊膜混浊的理想动物模型,但要注意手术操作,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选择理想的人工晶状体可以明显降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 ,本文就人工晶状体的材料、设计、光学直径大小等与后囊膜混浊的关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导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并发症之一。选择理想的人工晶状体可以明显降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本就人工晶状体的材料、设计、光学直径大小等与后囊膜混浊的关系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白内障的残膜处理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伤性白内障的残膜处理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丁璐琪黄立羽彬马世英外伤性白内障是眼外伤的主要并发症。如晶体悬韧带及后囊膜全部或大部完好,可直接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但有些外伤性白内障情况比较复杂,难于形成人工晶体的依托或残膜坚硬混浊,故...  相似文献   

11.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前,有时可发现后囊膜钙化样混浊,此时对不能被抛光移除的混浊,是即行后囊膜截开或待以后行Nd:YAG激光治疗,手术医生需作出及时的选择。现将本院1993年4月~1998年4月收治的12例术中发现后囊膜钙样混浊,并先行后囊膜截开再植入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2.
张琪  姚克 《国际眼科纵览》2007,31(5):293-299
为了对晶状体后囊膜混浊进行科学定量分析,已开发了多种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分析评估系统,包括裂隙灯或眼底镜检查的主观观察法、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率、视功能检查方法、计算机后囊膜混浊分析系统、数码照片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系统等,但尚未能确立一个金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一种微创、安全、有效、快速的兔晶状体超声乳化后囊膜混浊模型,为更高要求的实验作准备.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11只(22只眼),行双眼超声乳化术,分别于术后1 d、3 d、1周、2周和术后1、2、3个月对术眼进行裂隙灯显微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兔眼前、后节反应,后囊膜混浊形成时间、部位、发展过程及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后囊膜混浊由周边部向中央区发展,伴Elschnig小体和晶状体纤维生成,其程度随时间推移日渐加重;术后3个月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后囊膜混浊.结论 成功建立兔晶状体超声乳化后囊膜混浊模型,可为更高要求研究后囊膜混浊的实验做准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术后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发生率。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07-2008年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同一医师施行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2069眼。其中,单纯老年性白内障15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305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165眼,陈旧性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25眼。方法 于术后2年进行视力、裂隙灯、眼底检查,观察记录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程度,并根据Hayashi方法进行混浊分级。主要指标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发生率。结果 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组后囊膜混浊128眼(8.13%),糖尿病性白内障组39眼(12.79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组4眼(16.00%),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组36眼(21.82%)。4个组比较,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77,P=0.000)。1级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各组相近:单纯老年组60眼(3.81%),糖尿病组6眼(1.97%),葡萄膜炎组1眼(4.00%),高度近视组5眼(3.03%);2级后囊膜混浊发生率糖尿病组较高,20眼(6.56%);3级后囊膜混浊发生率高度近视组较高,24眼(14.55%)。4组患者后囊膜混浊程度之间比较有显著差异(χ2=105.55,P=0.000)。结论 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率较低,高度近视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较高,混浊程度较重。(眼科, 2014, 23: 91-93)  相似文献   

15.
苏拉明抑制兔后发性白内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试验观察苏拉明对各组织是否具有毒性作用及对后囊膜混浊的防治作用,为该药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作角膜毒性实验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用不同浓度的苏拉明溶液进行囊袋内灌注,术后观察眼压,眼前段反应及后囊膜混浊情况.结果苏拉明可明显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发生,对眼内组织无毒性作用.结论本实验证实了苏拉明囊袋内灌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该药可能成为防治后囊膜混浊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超声乳化术中前囊膜抛光预防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马伊  史建生  罗维彬 《眼科》2001,10(4):207-209
目的探讨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前囊膜抛光处理减少后发障发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78例(235只眼)白内障患者在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进行前囊膜抛光,术后对其视力、眼前节反应及后囊膜情况进行临床观察,随访1个月~1年,选择同期未行前囊膜抛光者220例(230只眼),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术中无并发症发生;(2)术后视力恢复快而良好;(3)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8只眼(3.5%),均为轻度纤维型混浊,对视力无显著影响,而对照组术后后囊膜混浊发生23只眼(10.2%).对照组显著高于抛光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行前囊膜抛光处理可以减少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作用机制可能是前囊膜抛光可大幅度地减少残留于前囊下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数量,阻止了上皮细胞的增殖及化生的来源,从而起到防止后囊膜混浊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后囊膜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术中的连续线形撕后囊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后囊膜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囊膜处理方法。方法在32只眼后囊膜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中,摘除白内障及植入人工晶体后于后囊膜的旁中心作一穿刺孔,然后向后囊膜与玻璃体前界膜的间隙注入Healon,再沿后囊膜穿刺孔边缘线形撕开一个直径约4mm的圆孔。结果全部术眼后囊膜中央有一透明裂孔,2只眼玻璃体溢出,术后未见人工晶体移位。结论连续线形撕后囊术可使后囊膜混浊的先天性白内障获得视轴透明区,并保持周边囊袋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情况。方法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于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62例(145只眼)。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0例(120只眼)为A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2例(125只眼)为B组。随访时间3~36个月,比较两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后囊膜混浊程度及YAG激光后囊切开百分率。结果A组、B组后囊膜混浊百分率分别为50.00%、26.04%;YAG激光后囊切开百分率分别为20.00%、6.04%,两种百分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两组后囊膜混浊程度分级后行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是影响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染料木黄酮对实验性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对兔眼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24眼兔眼白内障术后模型,分为对照组12眼和实验组12眼,实验组术中灌注液加入染料木黄酮。观察术后兔眼角膜、前房、后囊膜情况,术后2个月处死实验动物.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裂隙灯下角膜、虹膜等组织无明显差异,术后2个月对照组6只兔眼出现不同程度周边部后囊膜混浊,3只兔眼出现瞳孔中央部后囊膜混浊;实验组2只兔眼出现周边部后囊膜混浊,2只兔眼出现瞳孔中央部后囊膜混浊。后囊膜PCNA染色阳性率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t=3.5,P〈0.01)。结论染料木黄酮对兔眼白内障术后后发障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囊膜混早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卢奕  金怡萍  陆国生 《眼科研究》2001,19(2):170-172
目的:研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后囊膜混浊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对可能引起后囊膜混浊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105例经过6-18个月临床随访的患者中,发现与后囊膜混浊的相关因素是术后第1天前房反应及人工晶状体类型,其它因素包括病人性别、年龄、白内障类型、核硬度、眼轴长度、术中超声时间等均与后囊膜混浊无关。结论:减轻术后第1天前房反应及选用丙烯酸酯类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有助于减少后发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