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维举 《山东医药》2000,40(23):22-23
胰胆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早期常见而又凶险的并发症。1987~1999年,我院共实施PD41例,术后均无胰胆瘘发生。现结合临床资料,对PD后胰胆瘘的预防措施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41例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36~68岁、平均52岁。其中胰头癌22例,壶腹癌14例,胆总管下段神经纤维瘤1例,胃窦癌胰头转移1例,慢性胰腺炎3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1.2 手术方法 34例参考Whipple切除范围,行半胃切除、肝总管横断加胆囊切除,胰腺于门静脉干、肠系膜上静脉左侧1~2cm处切断(术中均彻底切除钩突部胰腺),距屈氏韧带15cm处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胰瘘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并发胰瘘4例(4/25),其中行胰空肠端侧吻合3例(3/8),空肠套入捆绑式吻合1例(1/17)。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与手术方式相关,捆绑式胰肠吻合发生胰瘘的几率较小。胰管内放置引流管能减少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郝全  阮长乐 《山东医药》1992,32(9):21-21
我院1986~1991年5月应用TPN(完全胃肠外营养)和TEN(胃肠内营养)治疗9例胰瘘病人,效果满意。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27~66岁。其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  相似文献   

4.
1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8月 ,我院对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32例患者术后常规应用乌司他丁预防胰瘘 ,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实验组 32例 ,男 17例 ,女 15例 ;年龄 31~ 71岁 ,平均 (4 7.5± 12 .1)岁。壶腹癌 15例 ,十二肠乳头癌 4例 ,胰腺癌 13例。有梗阻性黄疽者共 2 8例 ,合并十二指肠梗阻 3例 ,糖尿病 2例 ,胆囊结石 1例。对照组 4 5例 ,其临床资料同实验组。手术方法 :实验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均采用 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胰腺自胰颈最细处横断 ,出血点以“8”字缝合彻底止血 ,仔细暴露主胰管并向胰头剥离 5 m m后横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352例因癌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发生胰瘘将患者分为胰瘘组和非胰瘘组进行对列研究.对围手术期可能影响术后发生胰瘘的多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49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胰瘘发生率为13.9% (49/352).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术后胰瘘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和年龄、糖尿病病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血管切除重建、胰管是否留置支撑管、胰肠吻合时间、消化道重建方式等均无关;而胰腺质地脆、胰管直径<3 mm、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 171 μmol/L、术前黄疸持续时间超过8周、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是影响术后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 胰腺质地、胰管直径、术前黄疸程度、黄疸持续时间及低蛋白血症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至2005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胰瘘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胰瘘发生率为12.94%(11/85),其中胰管外引流者1例,内引流者10例;胰瘘的发生与吻合技术、残胰断面的处理以及胰实质的坚硬度、胰管的直径有关;胰管内引流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结论胰管内引流和良好的胰切面血供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通畅引流与肠内营养对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至2005年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胰瘘的预防与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胰瘘发生率为12.94%(11/85),其中胰管外引流者1例,内引流者10例;胰瘘的发生与吻合技术、残胰断面的处理以及胰实质的坚硬度、胰管的直径有关;胰管内引流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结论 胰管内引流和良好的胰切面血供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关键.通畅引流与肠内营养对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现结合3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简要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我院1958~1979年共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0例。年龄26~62岁,40岁以上26例。病理证实壶腹癌15例,胰头癌9例,十二指肠癌4例,十二指肠神经纤维肉瘤1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十二指肠第二段溃疡穿透  相似文献   

9.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沂水中心医院(276400)临沂市胸科医院高发会李玉舟曹相勋谭志霞1986~1995年,我们施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36例,其中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现对其防治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本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32~67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胰肠吻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近期完成的6例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分析采取双荷包缝合法的胰肠吻合方法在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317 min(260~370 min),其中胰肠吻合时间31 min(25~39 min),术中出血量125 ml(50~350 ml)。术后无出血,仅2例发生胰瘘,其中1例为A级胰瘘,自行愈合;1例为B级胰瘘,经治疗痊愈。结论双荷包缝合法的胰肠吻合方法可作为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安全、有效、快捷的胰肠吻合方式。  相似文献   

11.
曾庆东  李占元 《山东医药》2002,42(24):51-5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 ,年龄>65岁 ,胆红素血症 (>10 2 .6umol/ L ) ,急症手术 ,术中失血多 ,胰腺断面及胰肠吻合的处理不当 ,胰酶的激活等 ,均为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胰瘘的发生与胰腺的外分泌功能密切有关。胰腺质硬 ,纤维化明显者常伴有主胰管扩张 ,其外分泌功能降低 ,术后的胰瘘的发生率较低。Ham anaka等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胰腺残端的质地分为 3级 (一级正常 ,二级中度硬化 ,三级重度硬化 ) ,结果术后 5~ 10天第三级胰腺的胰液外引流量明显少于一、二级 (P <0 .0 0 1)。第一级的主胰管直径明显小于二、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防治PD术后胰瘘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行PD治疗的75例患者临床资料,对胰瘘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腹腔镜PD与开腹PD术后胰瘘发生率。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75例患者中21例(28%)发生胰瘘,A级胰瘘7例,B级胰瘘11例,C级胰瘘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有无胰管扩张及术后第1天引流液淀粉酶水平是术后胰瘘发生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6.868、12.990、4.383,P值分别为0.009、0.001、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5岁(95%可信区间:2.551~187.550)、胰管不扩张(95%可信区间:5.210~487.321)是PD术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05、0.001)。术后第1天腹腔引流管淀粉酶水平≥5000 U/L对术后胰瘘发生有一定预测作用。腹腔镜PD胰瘘发生率与开腹P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8%vs 30.5%,P0.05)。结论对于年龄≥65岁、胰管不扩张及术后第1天引流液淀粉酶水平≥5000 U/L的患者,应尽早采取临床相关措施,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成功率已有极大提高,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已降至5%以下。但由于PD操作复杂,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仍较高。其中胰瘘是PD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5%~25%。1993年2月至2003年12月我们共完成PD108例,其中15例发生胰瘘。现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胰瘘发生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及胰瘘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9-03/2005-11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3例,均作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结果: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发生胰瘘1例,占1.9%,腹腔出血3例,占5.7%,无胆瘘发生,全组无手术死亡,有并发症的5例,均治愈.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胆瘘及胰瘘的防治在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及胰肠吻合、胆肠吻合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指征,提高手术切除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2010年间我院收治的36例≥65岁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闭锁式胰腺套入吻合Child术式进行手术,使用术前"减黄"等措施减少手术并发症。结果 3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全部为恶性。胰瘘发生率为2.7%,36例患者中35例痊愈,死亡1例(死于肝衰竭)。结论可靠的诊断及合适的探查和适应证的严格把控能提高手术切除率。对老年人而言,完善的围手术期准备和精湛的手术技巧对提高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乳糜漏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乳糜瘘的报道较少,我院曾确诊3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006年7月~2008年6月本院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7例,术后出现乳糜漏3例,男2例、女1例,年龄51—62岁。胰头癌1例,胆管癌2例。均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扩大清扫淋巴结。切除范围包括胆囊、胆总管、胃远端、十二直肠、胰头、空肠上端。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胰十二指肠前方和后方的淋巴结、幽门淋巴结、胆管淋巴结、胰头上方和下方淋巴结、胰体淋巴结。吻合顺序为胰肠、胆肠、空肠侧侧、胃肠吻合。腹腔内常规放置2根引流管(放置于胆肠吻合口和胰肠吻合口附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病例以减少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986年1月~2001年6月6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中,发生胰肠吻合口瘘9例,发生率14.5%,其中1986年1月~1991年12月发生胰肠吻合口瘘5例,发生率62.5%(5/8);1992年1月~2001年6月发生胰肠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7.4%(4/54).围手术期死亡2例,死亡率3.2%,占胰瘘的22.2%.死因为胰瘘致全身衰竭.结论要降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重点在于手术技巧及方式的改进.手术前后的支持治疗、应用生长抑素、控制感染、有效的胃肠减压是必须的.一旦发生胰瘘,若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综合治疗,可以使绝大部分的胰肠吻合口瘘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们实行胰十二肠切除术治疗胰腺癌14例。现将围术期护理方法与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0例,女4例;年龄45~76岁,平均65岁。其中胰头癌9例,壶腹部癌5例。术后并发胰瘘1例,无1例死亡。  相似文献   

1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为3.6%~18.5%。1997年以来,我院应用乌司他丁及奥曲肽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47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常见原因和探讨降低其死亡率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1年6月至2002年6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死亡病例资料.结果共有307例患者施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有2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8%.以1986年为界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分为2个阶段,手术死亡率第1阶段为14.7%(11/75),第2阶段为4.3%(10/232)(P<0.01).死亡原因为消化道出血 (5例)、腹腔内出血(5例)、胰瘘(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 (3例),ARDS(2例),腹腔感染(1例)及胆瘘 (1例).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消化道或腹腔内出血、胰瘘、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前进行重要脏器功能的合理评估,配备具有丰富经验的专科医生和完善外科操作技术,提高严重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可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