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观察了3种细胞因子和顺式维甲酸(c-RA)在体外对U_(937)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rhTNF-α、PHA-LCM和c-RA均能抑制U_(937)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向成熟细胞分化,作用方式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而且rhTNF-α和c-RA合用后作用增强。rhIL-1-α单独对U_(937)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没有影响,但可增强c-RA的诱导分化作用。[~3H]-TdR掺入实验表明,rhTNF-α、PHA-LCM和c-RA通过抑制U_(937)细胞合成DNA而使其增殖停滞。结果揭示:合理联合应用分化诱导剂能互相增强作用,对进一步提高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效应以及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体外实验已证实维生素A酸(RA)可以诱导HL-60,u_(937)等白血病细胞系分化成熟,三尖杉酯碱(Harr)也能在体外诱导HL-60细胞系向粒或单核细胞分化。目前,有关RA和Harr对原代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作用的研究尚不多。本文观察RA和Harr对急非淋白血病(ANLL)和慢粒白血病(CM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为这两种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白血病细胞的特点是具有无限制增殖的能力,不能分化成为有功能的成熟血细胞,造成大量异常幼稚细胞的堆积。过去认为白血病细胞的恶变是不可逆的,但近年的研究表明,白血病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具有向正常血细胞“逆转”分化的潜能。分化诱导因子(DIF)可以诱导HL—60细胞及粒系原代白血病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方向分化成熟,与维甲酸合用可增强对U_(937)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机理不明。研究发现,正常机体细胞的增殖分化是由特殊物质调控的,已证实体内存在生长因子(GF)和分化因子(DF),分别诱导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说明正常及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可被某些生理的或非生理的物质所调控的。本文拟就环核苷酸在细胞增殖分化及白血病细胞分化诱导过程中的作用简要概述。一、环核苷酸在正常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的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CD44 mRNA表达和黏附功能的变化。方法应用豆蔻佛波醇乙酯(PMA)诱导单核细胞系U937向巨噬细胞分化;应用RT-PCR分析U937细胞CD44 mRNA表达变化,并以β-actin作为内参进行半定量评价,并对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应用荧光染料BCECF/AM作为探针,测定黏附于激活的内皮细胞上的U937细胞数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MA诱导的U937细胞CD44 mRNA总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037),异构体/标准CD44比例显著上升(P=0.0005551),测序结果显示PMA刺激后显著增加的是947 bp(V8 V9 V10)和1208 bp(V7 V8 V9 V10)CD44异构体。同时,PMA刺激后U937细胞黏附功能显著增加(P=0.0029)。结论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CD44 mRNA,特别是947bp(V8 V9 V10)和1208 bp(V7 V8 V9 V10)CD44异构体的表达显著增加,可能与细胞黏附功能的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CD44 mRNA表达和黏附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豆蔻佛波醇乙酯(PMA)诱导单核细胞系U937向巨噬细胞分化;应用RT-PCR分析U937细胞CD44 mRNA表达变化,并以β-actin作为内参进行半定量评价,并对主要条带进行测序;应用荧光染料BCECF/AM作为探针,测定黏附于激活的内皮细胞上的U937细胞数目.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MA诱导的U937细胞CD44 mRNA总体表达显著增加(P=0.01037),异构体/标准CD44比例显著上升(P=0.0005551),测序结果显示PMA刺激后显著增加的是947 bp(V8+V9+V10)和1 208 bp(V7+V8+V9+V10)CD44异构体.同时.PMA刺激后U937细胞黏附功能显著增加(P=0.0029).结论 单核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CD44 mRNA,特别是947bp(V8+V9+V10)和1 208 bp(V7+V8+V9+V10)CD44异构体的表达显著增加,可能与细胞黏附功能的增强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 Tan ⅡA)对原代培养的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将5例APL患者白血病细胞分别与0.5μg/ml Tan ⅡA在体外共同培养7天,而后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测定药物作用前后细胞的四唑氮蓝(NBT)还原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DNA周期、CD33及CD11b的表达.结果显示:0.5μg/ml Tan ⅡA可诱导82.5%±4.8%的APL细胞向终末细胞分化,并使细胞生长明显受抑,NBT还原能力显著增强;CD33表达下降,CD11b表达升高,与全反式维甲酸的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Tan ⅡA将APL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Tan ⅡA在体外能诱导APL细胞向终末分化,其作用与全反式维甲酸相当,进一步开发它将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NAS-2在硫化砷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NB4细胞在10 mg/L硫化砷作用前后的基因表达改变,RT-PCR方法验证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和检测白血病原代细胞中PNAS-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 mg/L硫化砷作用后的NB4细胞中,PNAS-2基因表达特异性下调,且呈时间依赖性,类似变化在K562和U937细胞中未见;10 mg/L硫化砷作用后2例M3患者的原代细胞PNAS-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1例M4患者原代细胞该基因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PNAS-2基因可能是硫化砷抗APL的靶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青蒿素对人白血病U937细胞凋亡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青蒿素对经典人白血病细胞系U937的作用研究,探索青蒿素治疗白血病的可能.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四唑盐比色试验(MTT)、细胞形态学、DNA电泳及NBT还原试验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青蒿素促进U937细胞凋亡及诱导分化作用.结果:青蒿素在浓度>6 μmol/L时可显著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P<0.01);在诱导分化浓度下,青蒿素可促进U937细胞向成熟粒细胞分化(P<0.01).结论:青蒿素对白血病细胞U937的选择性促凋亡作用以及诱导分化效应表明其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高效低毒抗白血病药物,有望进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凋亡相关基因PNAS-2参与硫化砷抗APL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PNAS-2在硫化砷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NB4细胞在10mg/L硫化砷作用前后的基因表达改变,RT-PCR方法验证基因表达谱芯片结果和检测白血病原代细胞中PNAS-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0mg/L硫化砷作用后的NB4细胞中,PNAS-2基因表达特异性下调,且呈时间依赖性,类似变化在K562和U937细胞中未见;10mg/L硫化砷作用后2例M2患者的原代细胞PNAS-2基因表达明显下调,1例M4患者原代细胞该基因表达未见明显改变。结论PNAS-2基因可能是硫化砷抗APL的靶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情况。方法取引产胎儿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诱导培养向成骨细胞分化,诱导后进行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ALP)染色与生长曲线测定。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生长密度为80.0%左右时分为转染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不进行转染,转染组常规进行转染。结果原代细胞生长2 h开始贴壁,培养4 d左右胞体逐渐变得粗大。经成骨诱导后细胞形态由长梭形逐渐变为多边形,形成细胞结节甚至团块状。转染组的胎儿骨髓间质干细胞和未转染对照组的生长状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细胞与未转染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23±4)h和(25±4)h。转染组在转染后第3、6、9、12日的ALP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12±0.02)%比(0.10±0.02)%,(0.16±0.02)%比(0.12±0.02)%,(0.20±0.03)%比(0.13±0.02)%,(0.23±0.04)%比(0.14±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成骨细胞分化转染的诱导下可促进向成骨细胞进行定向分化,为胎儿间质干细胞分化调控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赵淑清  李军民  周励  邬维礼  沈志祥  胡炯 《上海医学》2007,30(11):847-851,F0003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钠(VPA)诱导髓系白血病细胞体外分化和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增殖抑制实验和锥虫蓝拒染法检测VP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表达和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组蛋白H3的9位赖氨酸残基(H3-Ac-lys9)的乙酰化水平变化。结果VPA抑制U937和K562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剂量依赖效应。在VPA较低浓度下(0.5~1mmol/L)作用6d后,VPA诱导U937细胞分化,其细胞表面髓系分化抗原CD11b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形态呈终末分化改变。VPA与全反式维甲酸和(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诱导分化作用更为显著。在VPA较高浓度下(2mmol/L),VPA诱导U937细胞磷脂结合蛋白结合力明显上升,细胞呈现凋亡状态。而同样条件下VPA不能诱导K562细胞出现显著的分化和凋亡。U937和K562细胞在H3-Ac-lys9的乙酰化水平存在差异。VPA能够上调U937细胞H3-Ac-Lys9乙酰化,而K562细胞未观察到类似调变作用。结论VPA诱导U937细胞分化和凋亡,其作用与U937细胞的H3-Ac-lys9乙酰化水平及其对VPA处理后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TRA)和三氧化二砷 (As2 O3)在体内外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APL)细胞组织因子 (TF)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复钙时间测定、ELISA和RT PCR等方法 ,分别检测了ATRA和As2 O3 治疗前后AP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的促凝活性、TF抗原及其mRNA的转录水平 ,同时还检测了使用ATRA和As2 O3 处理APL细胞株NB4细胞和NB4 R1细胞以及转染PML RARa融合基因的U937细胞的促凝活性、TF抗原及其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ATRA和As2 O3 在体内和体外均可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下调NB4细胞的促凝活性、TF抗原水平以及TFmRNA的转录。转染PML RARa融合基因的U937细胞与仅转染逆病毒载体的U937细胞相比 ,其TF表达水平显著升高 ;使用ATRA或As2 O3 分别处理转染PML RARa和转染逆病毒载体的U937细胞 ,其TF抗原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 ATRA和As2 O3均可下调APL细胞TF的表达并降低其PCA ,As2 O3在诱导APL细胞凋亡的同时有可能通过下调APL细胞TF的表达而改善APL患者与DIC相关的出血症状。结果还提示APL细胞染色体易位产生的融合蛋白PML RARa可能对TF的异常表达有一定的影响 ,而ATRA和As2 O3对TF的下调作用可能不依赖于对融合蛋白PML RARa的降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淋巴毒素β受体(LTβR)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同时探索能够影响其表达的因素?方法:分离SLE患者及正常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LTβR分子在单核细胞上的表达,免疫磁珠法分选出单核细胞,RT-PCR方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同时在体外培养细胞的U937和THP1中观察脂多糖(LPS)?佛波酯(PMA)及地塞米松(DEX)对LTβR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出现LTβR分子的异常高表达,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没有表达;体外细胞培养发现,地塞米松对U937细胞上的LTβR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而对THP1细胞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没有上调LTβR的表达;PMA可使U937和THP1细胞膜上LTβR出现一过性的降低,但不影响其mRNA水平,对正常人单核细胞无影响;LPS对U937和THP1细胞及正常人单核细胞的LTβR表达均无影响?结论:LTβR分子在SLE患者来源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具有异常的表达,该分子的表达可能不是仅仅由于单核细胞活化或应用激素类药物引起的;但地塞米松可能对发育早期的单核细胞的LTβR表达具有一定的上调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三氧化二砷或ATRA对原代APL细胞或HL-60细胞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吡霜)或ATRA对原代APL细胞或HL-60细胞影响,同时分析三氧化二砷与ATRA之间的交叉耐药性。方法:MTT测定HL-60细胞或APL细胞的增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类细胞的凋亡性,NBT法用于测定HL-60细胞或原代APL细胞的分化性。结果:三氧化二砷与ATRA均能明显抑制APL细胞或HL-60细胞的体外增殖,它们作用机制分别为诱导明显的凋亡或分化。体外三氧化二砷对ATRA耐药HL-60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并诱导其凋亡发生。结论:三氧化二砷与ATRA无交叉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ATRA诱导的高白细胞征并非归因于分化大于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ASK1 和PRKCD在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索其在门静脉高压症(PH)脾亢脾脏巨噬细胞
(MΦ)功能变化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佛波酯诱导U937 分化成为巨噬细胞样细胞,q-PCR 检测不同分化阶段ASK1 和
PRKCD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诱导前后ASK1和PRKCD蛋白表达水平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分化过程中与吞噬
功能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和TNF-α的分泌情况,鸡红细胞吞噬试验鉴定诱导后细胞功能。结果随着PMA诱导U937细胞时
间延长,ASK1和PRKCD基因表达水平下降,TNF-α的分泌量逐渐增加,而IL-10在诱导后24 h达到最大分泌量,随后又呈下降
趋势;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ASK1及p-ASK1蛋白表达水平较诱导前均显著上升,PRKCD及p-PRKCD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
降;吞噬实验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具有一定的吞噬功能。结论在PMA诱导的U937细胞向单核细胞分化过程中,ASK1蛋
白表达上调,PRKCD蛋白表达下调,与脾亢脾Mφ一致,并导致Mφ活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脐血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脐血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的可行性研究。方法 分离脐血中单核细胞经1×10 -8mol/L 1,2 5 (OH) 2 D3 诱导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组化染色和吸收陷窝观察技术分析细胞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acidphosphatase ,TRAP)表达和骨吸收活性。结果 脐血单核细胞在1,2 5 (OH) 2 D3 作用下分化加速,表现为长梭形和类圆形细胞的增多、增大,体外诱导培养13d ,有多核TRAP阳性细胞产生,但未表现出骨吸收功能。结论 脐血单核细胞经1,2 5 (OH) 2 D3 体外诱导培养后可表现骨细胞的早期特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21/waf1/cip1在U937细胞分化中表达情况.方法:用佛波脂(PMA)诱导U937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分化,经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P21/waf1/cip1基因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分化的形态学变化.结果:U937细胞向单核-巨噬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由分散和悬浮转变为粘附和贴壁,呈现了P21/waf1/cip1高度表达,同时细胞周期停滞于G1和G2/M期,无细胞凋亡. 结论:P21/waf1/cip1在U937细胞分化过程中有高表达,并伴随细胞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硫化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RT PCR技术,检测硫化砷作用前后NB4细胞、APL原代细胞PNAS-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显示,硫化砷作用于NB4细胞后,PNAS-2基因表达下调;RT PCR结果发现,NB4细胞在硫化砷作用后PNAS-2表达有明显下调,并呈时间依赖性;APL原代细胞经硫化砷作用后,PNAS-2表达也呈下降趋势.结论硫化砷能够下调PNAS-2基因在NB4细胞株和APL原代细胞中的表达,推测PNAS-2基因可能是硫化砷治疗APL的靶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白血病导向治疗过程中,作者获得一组抗髓系单克隆抗体(McAb),分别命名为HIM又名(HI98),HIM_4、HIM_5、HI_115、HI_117和HI_43。 HIM_1、HIM_4和HIM_5是一组髓系特异性McAb,仅与粒、单细胞系(HL_60、K_562、U_937和KG_1)反应,可与80%外周血和50%骨髓中的粒和单核细胞反应;但不与淋巴细胞系、外周血淋巴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反应。三种McAb与骨髓不同分化阶段的髓系细胞的反应模式不同,其相应抗原在急  相似文献   

20.
硫化砷对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PNAS-2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硫化砷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RT-PCR技术,检测硫化砷作用前后NB4细胞、APL原代细胞PNAS-2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基因表达谱芯片杂交显示,硫化砷作用于NB4细胞后,PNAS-2基因表达下调;RT-PCR结果发现,NB4细胞在硫化砷作用后PNAS-2表达有明显下调,并呈时间依赖性;APL原代细胞经硫化砷作用后,PNAS-2表达也呈下降趋势。结论硫化砷能够下调PNAS-2基因在NB4细胞株和APL原代细胞中的表达,推测PNAS-2基因可能是硫化砷治疗APL的靶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