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灯盏花素粉针剂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隽  王振军 《药学进展》2006,30(12):566-568
目的:考察灯盏花素粉针剂与4种临床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20℃)下,将灯盏花素粉针剂分别与10%和5%葡萄糖输液、葡萄糖氯化钠输液及0.9%氯化钠输液等4种输液配伍后,于8小时内观察其外观、pH值及其中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灯盏花素粉针剂与4种注射液配伍后8小时内,其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数也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灯盏花素粉针剂可与此4种输液于20℃下配伍,并在8小时内使用。  相似文献   

2.
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室温下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分别与5%、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于8h内的不同时间点观察其外观,测定其pH值、含量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含量和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改变。结论室温下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后,0~8h内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3.
胞二磷胆碱和葛根素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的配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胞二磷胆碱和葛根素注射液在0.9 % 氯化钠注射液和5% 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考察两药在两种输液中配伍后在室温(15 ℃~25 ℃)条件下,外观、pH 值、微粒的变化,并通过对照实验考察含量的变化。结果:胞二磷胆碱和葛根素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配伍后,外观、pH 值、微粒、含量基本不变。结论:胞二磷胆碱和葛根素注射液在两种输液中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甲硝唑与氨茶碱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甲硝唑与氨茶碱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双波长法考察甲硝唑与氨茶碱在0.9 % 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6 h 内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在室温条件下,0 ~6 h 内,其外观、pH 值没有明显变化,两者相对含量在配伍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甲硝唑与氨茶碱在0 .9% 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其含量变化在允许范围内( <5 %) 。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25℃温度条件下将注射用灯盏花素分别与5%葡萄糖注射液(5%GS)、10%葡萄糖注射液(10%GS)、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GNS)、0.9%氯化钠注射液(0.9%NS)配伍,于8h内的不同时间点观察其外观,并测定其pH值、含量和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注射用灯盏花素与4种输液在25℃温度条件下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含量均无明显改变,不溶性微粒的增加数也符合《中国药典》规定。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可与上述4种输液于25℃温度条件下配伍,0-8h内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6.
张隽  胡俊平  施建舫 《医药导报》2008,27(1):103-104
目的 考察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灯盏花素配伍的稳定性. 方法 在室温(20 ℃), 观察8 h内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灯盏花素配伍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及紫外光谱的变化, 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测定两种药物的含量. 结果 两药配伍后, 8 h内的含量、pH值、不溶性微粒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灯盏花素配伍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培氟沙星与5%葡萄糖、0.9%氯化钠、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在室温下配伍稳定,24h内pH值,量变化不大,说明它们混合静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甲磺酸非诺多泮注射液与3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室温24h内甲磺酸非诺多泮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磺酸非诺多泮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后,24h内非诺多泮的含量及有关物质,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结果:在室温条件下,甲磺酸非诺多泮与上述3种输液配伍24h后,外观、pH值、含量和有关物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甲磺酸非诺多沣注射液可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和复方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选择4种输液与氨茶碱注射液进行配伍。模拟临床使用浓度,分别在25℃、37℃时观察配伍药液从0~24h的外观性状、pH值、紫外光谱的改变及经时含量变化情况,经果表明:氨茶碱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24h内外观、pH值、紫外光谱及含量基本不变,配伍静滴可行;与葡萄糖氯化钠、5%葡萄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药液pH值略有下降、12h以后色泽有所加深,但24h内紫外光谱及含量基本未变,配伍静滴宜掌握在12h内用完,以上两种温度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氟氧头孢注射剂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室温下考察氟氧头孢注射剂在常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剂。方法:观察输液室温放置6小时后,外观和pH变化,测定输液中氟氧头孢的含量。结果:氟氧头孢注射剂与生理盐水配伍稳定性较好,亦可与5%,10%葡萄糖注射液及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结论:该品与输液配伍后室温保存不超过6小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考察了头孢美唑与维生素C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了头孢美唑和维生素C在配伍前后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在室温条件下,0~6h内,其外观、pH值没有明显变化。含量变化不大(<10%),但是维生素C在配伍体系中降解有加速趋势。按相应工作曲线项下所述方法测定相应的A值和ΔA值,计算得维生素C的回收率为101%(RSD=0.46%,n=5)和100.5%(RSD=0.21%,n=5);头孢美唑的回收率为99.8%(RSD=0.60%,n=5)和100%(RSD=0.23%,n=5)。结论:建议头孢美唑与维生素C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6h内使用完。本方法简单可靠,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2.
注射用灯盏花素与注射用转化糖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晖  钱斌  杨龙  李小军  李雪松 《中国药业》2013,22(10):17-18
目的考察注射用灯盏花素与注射用转化糖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并进行分析。方法观察并测定灯盏花素与转化糖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放置6 h内的微粒、外观及pH,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室温放置6 h内的含量变化。结果与配伍0 h比较,配伍液放置6 h内的外观、色泽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H略有变化,微粒不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配伍液中灯盏花乙素含量在6 h内保持在95%以上。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与注射用转化糖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宜配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不同温度下,注射用异环磷酰胺与头孢噻肟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异环磷酰胺与头孢内配伍后24h内各时间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两药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异环磷酰胺在不同温度下24h内的含量在97.48%以上。头孢噻肟钠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水解,呈一级反应规律0℃ ̄4℃,T0.9=76.85h,25℃T0.9=21.96  相似文献   

14.
β-七叶皂苷钠与3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β七叶皂苷钠在5 % 葡萄糖,10 % 葡萄糖,0 .9 % 氯化钠3 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β七叶皂苷钠的含量,并观察输液的外观、p H 及β七叶皂苷钠紫外光谱的变化。结果:β七叶皂苷钠在0 .9 % 氯化钠中1 h 内含量在98 % 以上,在10 % 葡萄糖中2 h 内含量在98 % 以上,在5 % 葡萄糖中6 h 内含量在98 % 以上。结论: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注射用兰索拉唑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法考察与4种输液按临床应用配伍,干室温条件下,考察12h内pH值,外观和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室温条件下,与生理氯化钠溶液配伍后,6h内基本稳定,与10%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和5%葡萄糖配伍后,随时间延长,含量分别降至97.5%,97.6%.98.0%。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可与生理氯化钠溶液配伍使用,但是应在4h内用完。  相似文献   

16.
香丹注射液在四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易生富  张静 《中国药业》2001,10(2):28-29
目的:考察香丹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丹参素的含量。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并测定pH值。结果:室温下6h内,香丹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输液的外观、pH值、紫外吸收图谱、含量均无显变化;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输液有显变化,结论:香丹注射液可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不能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头孢地嗪钠与5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选亮  陈碧 《中国药业》2008,17(12):22-23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在5种常用输液(灭菌注射用水、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输液中头孢地嗪钠的含量,考察混合液的外观性状和pH值变化。结果头孢地嗪钠和5种输液混合后,在室温4h内配伍溶液的外观性状、pH值无明显变化。头孢地嗪钠含量仅有微小变化。基本保持稳定。结论室温4h内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5种输液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7种中药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的各中药注射液的含量,观察配伍后输液的外观、紫外吸收及pH值的变化。结果在室温下4h内,香丹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均无显著变化;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输液显著变黄。灯盏花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与4种输液混合后,含量基本稳定。黄芪注射液的配伍液颜色逐渐加深、各中药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均在合适范围内。结论香丹注射液可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但能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可以和4种输液配伍至少4h,但黄芪注射液宜新鲜配制。  相似文献   

19.
胡琦 《海峡药学》2009,21(1):30-31
目的考察痰热清注射液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条件下,观察配伍液在8h内的外观、pH值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76±1m处测定配伍液的吸收度。结果痰热清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中,外观、pH值、含量以及紫外吸收光谱无显著变化。结论痰热清注射液与这4种常规输液配位稳定。  相似文献   

20.
几种中药注射剂与常用输液的配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介绍10种中药注射剂在输液配伍中的稳定性。方法:对近年来国内期刊有关文献检索,综述。结果:菌桅黄注射液在含氯化钠配伍液中含量下降;普乐林注射液与5%碳酸氢钠注射液配伍,8h内外观。pH值及含量均有变化;穿琥宁注射液与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中室温4h产生沉淀;双黄连粉针与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同瓶静滴产生沉淀。结论:某些中药注射剂与输液配伍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