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 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A.I.L)是近十年来新认识的免疫功能异常的淋巴组织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特点是急性起病,发热,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多株性高免疫球蛋白血症及有特殊组织学改变。本文就有关资料作一概述。病因和发病机理一.病因:A.I.L的病因不明,有认为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药物过敏:本病约有27%患者存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6岁,因间断性出现全身红色皮疹、全身水肿50天而于1984年4月8日入院,住院号59041.自述入院前2个月因感冒服解热镇痛药(药名不详)而出现风团样红色皮疹、瘙痒.在本地治疗后又反复发作,并出现水肿.近10天来发冷发热,无规律,体温波动在37.5~39℃之间,伴恶心呕吐.即往体健,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男,65岁,工程师。住院号:1829。1979年9月27日入院。入院前一周发现颈部有黄豆大之包块数个。入院前三天出现发冷、发烧,周身不适,关节酸痛,皮肤瘙痒,食欲减少,夜间盗汗。颈部包块很快肿至桃核大小,并感疼痛。腋窝、腹股沟亦发现包块数个。曾用青、链霉素治疗三天,无效。既往无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药物过敏等病史。体检:体温38.5℃,脉搏102次/分,血压100/70mmHg。精神倦怠,巩膜不黄,全身皮肤无皮疹。心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触不清。脾  相似文献   

4.
病例摘要翟××,女,61岁。以不规则发烧、头晕、乏力伴两侧腋下肿块1月余,于1984年9月6日入院。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达39℃  相似文献   

5.
尧鸿辉 《江西医药》2004,39(3):232-233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AILD)多发生在老年人,临床具有发热、贫血、多克隆性丙种球蛋白血症及全身肝、脾淋巴结肿大和皮疹。去年10月份我院收治1例,结合本例。将AILD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目前治疗方法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6.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又称为类何杰金氏病,较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女性,18岁,住院号116408。患者以间歇性发热、咽痛,伴左颈部、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月余而入院。一年前曾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等疾病。体检:急性病容,体温38.4℃。咽部明显充血,两侧扁桃体Ⅱ°肿大。心肺(-)。肝于右肋下可触及,剑突下约2cm,无压痛。脾于侧卧位可触及。左  相似文献   

7.
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ALBI),文献上又称淋巴肉芽肿病X(LX)、免疫母细胞淋巴腺病(IBL)、血管免疫母细胞淋巴腺病伴异常蛋白血症(AILD)或免疫异常和假淋巴瘤性淋巴腺病(ADPL)。1963年,Lukes在研究何杰金氏病过程中,发现一种类似...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2岁。于1991年3月1日4以双侧颈部出现肿物3个月为主诉住我院。当时无畏冷、发热、咳嗽、咯血、鼻衄、盗汗等。体检:双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多个肿大淋巴结,约2.0×1.0cm,无粘连,无触痛。腋下腹股沟淋巴结亦有肿大。肝脾未触及。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胸片无结核病灶和占位病变。OT(1:10000) 阴性,SR22mm/h。鼻咽部多次活检仅示淋巴组织增生,颈部淋巴结活检示反应性增生和慢性炎症性改变。试行抗炎治疗,经利福平、丁胺卡那治疗后肿物缩小而出院。一年后双侧颈部肿物再度增大伴发热,于1992年7月4日再次住院。检查发现双  相似文献   

9.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lo-immunoblastic Iymphadcnopathy,简称AIBL),是一种免疫功能异常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最早于1974年由Frizzera,Iukcs报告。查阅文献,我国自1978年廖氏报告1例,其后约有50余例报道,属少见病种。本院收治1例,现报告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病例介绍:患者,男性,32岁,持续发烧、淋巴结肿大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发烧,腋下,腹股沟及颈部淋巴结相继肿大。曾在其他医院静点  相似文献   

10.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ngio-immuno-blastic lymphadenopathy.AIBL)是一种免疫功能异常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74年由Frizzera、Lukes首先报告。我国自1978年廖氏始报告1例,属少见病。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男性,32岁,因持续发烧、淋巴结肿大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发烧,腋下、腹股沟及颈部淋巴结相继肿大。曾在外院静点青霉素、红霉  相似文献   

11.
病历摘要患者男,57岁,1989年4月15日入院。患者诉于15个月前无明显原因发热,伴畏寒及轻咳,在当地医院就诊用红霉素,白霉素,先锋Ⅴ号静滴及口服麦迪霉素交替,效果不佳。用地塞米松静脉或肌肉注射后体温可降至正常,停药后短期内再度上升。后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曾到两所医院作过骨髓穿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6岁。因咳嗽1月余,伴发热1周,于1997年11月12日入院。患者10月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白色泡沫痰,伴四肢关节疼痛、无红肿。间断服用感冒药,症状无好转,11月初出现寒战,体温39℃,夜间盗汗,有尿频、尿急。经门诊静滴青霉素治疗,症状无好转收住院。查体:急性热病容,颈部、腋下、腹股沟可触及多个0.5cm~2cm淋巴结,活动差,质稍硬,有触痛,皮肤无异常。右下肺可闻少许细湿罗音,右下腹轻压  相似文献   

13.
该病在临床上少见,笔者曾见1例,报告如下: 女患52岁,因腹胀、纳差1月、咳嗽、咯痰10天,发热4天入院。体检:体温38.0℃,轻度贫血貌,颈部、躯干、四肢遍布淡红色点片状斑丘疹。颌下、锁骨上、腋窝、腹股沟区均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少许融合、无触压痛。双肺呼吸音粗糙,右下肺闻及细湿罗音。心脏无异常发现。腹稍膨隆,触及肝肋缘下  相似文献   

14.
李永丽  李荣华 《河北医药》2003,25(6):467-467
患者 ,男 ,60岁。间断发热伴咳嗽 2个月 ,腹胀 ,发现颈部肿物 1个月于 2 0 0 2年 8月 11日入院。 2个月前着凉后出现咳嗽 ,咯黄粘痰 ,伴发热 ,体温 3 7.8℃ ,流涕 ,按“感冒”治疗后好转。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 ,体温波动于 3 6.5~ 3 8.9℃。 1个月前无诱因出现腹胀 ,左上腹明显 ,进食后为著 ,食量明显减少 ,体重下降 5kg左右。发现颈部多发肿物 ,颈部变粗。腹部CT示 :( 1)肝脾肿大 ,左肾囊肿。 ( 2 )胆囊炎 ,腹腔淋巴结肿大 ,胸腹腔积液。胸片 :左侧胸膜炎。抗炎及对症治疗 ,效果差 ,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查体T 3 7.5℃ ,BP 14 0 70mmHg。…  相似文献   

15.
16.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的主要特点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发烧、出汗,贫血及高球蛋白血症,我院收治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51岁,1978年6月7日入院,入院前10余日突发热达40℃,无寒战但有大量出汗,周身皮肤出现米粒大小红色皮疹,颈部出现肿物,红枣大小,无疼痛,曾接受青、链霉素治疗无效,此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70岁。因发热咳嗽1周于1996年6月20日来我院就诊。肺CT检查未发现异常,门诊给予青霉素600万U/日静脉滴注。当天晚间患者体温39.4℃,再次来院急诊,给予双黄连注射液60ml/日静滴,约2小时后,病人感全身皮肤骚痒,继而出现斑丘疹。3天后病人仍发热,咳嗽,伴全身皮疹,门诊拟诊为:支气管感染、药物性皮疹。于1996年6月23日收入院。体检:体温38.7℃,一般情况好,全身皮肤  相似文献   

18.
丛琳  周传能  孙永华  肖静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71-2771
将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AILD)近年来研究概况,包括对该病的概念、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体及基因分析等,以便对该病有一个更新的认识。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属少见病,迄今全国仅报告100多例,现就本院1例报告如下。男性,56岁。因咳嗽、高热、盗汗伴四肢关节疼痛及尿频、尿急1月余入院。查体发现多部位浅表淋巴结肿大约05~2cm,触痛。右下肺可闻少许湿罗音,右下腹轻压痛。余(-)。初诊:何杰金氏病,经血涂片,骨穿等检查,排除该病。胸片示,右中肺结核?左侧陈旧性胸膜炎,抗结核抗体( ),PPD( ),诊为肺结核。抗痨治疗半月,病症未好,又出现全身皮肤红色丘疹,心包、双侧胸腔积液,肝脾肿大,双下肢浮肿。拟诊结缔组织病变,进行相关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仍考虑肺结核,淋巴结结核,…  相似文献   

20.
患儿、女10岁。因发热,皮疹20余天入院。发现颈、颌下淋巴结肿大,全身皮疹在外院使用抗菌素及抗过敏药物治疗无效,体检:体温37.2℃、精神差、全身皮肤散在充血性皮疹,浅表淋巴结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