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笔者在门诊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法与针刺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22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综合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21例用温针、正骨、硬膜外给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5.2%。结论:温针、正骨、硬膜外给药综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程短,疗效好。  相似文献   

3.
刘玉琛 《中医正骨》1999,11(6):55-56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神经卡压现象,腰椎管、神经根通道和椎间孔的任何类型的狭窄引起的临床症状均称为腰椎管狭窄症。病因上可分为发育性、退变性、创伤性、医源性椎管狭窄等几种类型。病理上可分为中央管、神经根管和侧隐窝狭窄三种类型。临床上可分为神经根型、马尾型、...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5):695-696
目的探讨高龄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效果。方法200例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肾阳虚衰型、肝肾阳虚四型,采用中医手法、中药内服、外用热敷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平均2.5年的随访,结果优116例(58.00%),良73例(36.50%),差11例(5.50%),优良率达94.50%。结论中医治疗的优点是简单、安全、疗效确切,无治疗风险,治疗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适合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相似文献   

5.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康 《湖北中医杂志》2004,26(10):49-49
1999年1月——2003年7月,笔应用综合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6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和普通针刺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疗效差异性,提倡临床运用针刺手法。方法 154例LS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77例)和治疗组(77例),在治疗前后采用LSS症状体征评分、脊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疗效、随访等方面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治疗LSS在症状体征评分、脊髓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疗效、随访等方面有差异(P〈0.05)。结论 两种针刺方法对LSS都有治疗作用,温通针法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方法,且疗效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84例。2组均给予缓慢脱水、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消炎止痛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正骨手法、中药湿敷、中药内服等中医综合疗法,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结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7.6%,对照组为81.0%,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自觉症状、临床检查、日常生活动作治疗前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骨手法、中药湿敷、中药内服等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腰椎管狭窄症治疗方法很多,但是单一的治疗方法疗效往往不理想,临床上常采取多种治疗方法联合治疗本病。本文就我院自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取得随访半年以上86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例,进行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综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3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疗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对 33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手法结合中药治疗 ,30天为 1疗程。结果 :治疗前后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体征及症状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治疗总有效率93.94%。结论 :综合疗法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督活血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105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祖国医学"腰痛"包括多种疾病,其中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临床腰痛及腰腿痛常见的病因之一.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所致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综合征.因骨性椎管或硬脊膜囊狭窄引起,但不包括单纯椎间盘突出、感染或新生物所致椎管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狭窄.如椎间盘突出与其他类型的狭窄同时存在,则也被视为本病病变的组成部分[2],本文采用名老中医李同生教授经验方通督活血汤为主,内外兼治,获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针刺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两组在治疗1个月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到73.0%,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安全可靠,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3.
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老年多见。它是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狭窄所致马尾和神经根的压迫综合征。因骨性椎管或硬脊膜囊狭窄引起,但不包括单纯椎间盘突出、感染或新生物所致椎管内占位病变所引起的狭窄。椎间盘突出如果与其他类型的狭窄同时存在,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特殊针刺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9年1月-2013年1月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纳入特殊针刺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k标准对每个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估。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其合并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结果:共纳入7个研究,合计799例患者。特殊针刺疗法与其他保守疗法或常规针刺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相比,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86,95%可信区间[1.44,2.39],P〈0.01;RR=1.75,95%可信区间[1.32,2.32],P〈0.01);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RR=1.08,95%可信区间[1.04,1.13],P〈0.01;RR=1.07,95%可信区间[1.02,1.12],P〈0.01)。结论:特殊针刺疗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结构的退变导致椎管内所容纳的神经根、马尾及血管等受压而出现临床症状,其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腰痛、单或双侧下肢痛及坐骨神经痛,根据临床症状及CT、MRI的辅助诊断可以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患者。  相似文献   

16.
谭红略  黄桂成 《中医正骨》2003,15(11):53-54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DegenerativeLumbarSpinalStenosis DLSS)是腰腿痛常见原因之一 ,多见于老年人 ,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 ,占椎管内疾病的第 2位。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属腰腿痛痹症范畴 ,病因与先天肾气不足、慢性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有关 ;病机是肾气不足、风寒湿邪阻络、气滞血瘀、营卫不通。长期以来 ,中医工作者从中医药辩证论治该病取得了较理想疗效 ,并从现代医学角度就其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 DLSS现代医学概念及其发病机理认识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神经根管、侧隐窝或椎…  相似文献   

17.
<正>腰椎管狭窄症是导致中老年人腰腿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该病属于中医"痹证"、"腰痛"范畴。由于本病采用手术治疗存在较大的风险,同时手术治疗效果难以预见,因而保守治疗仍是首选方案。目前西医保守治疗常用的方法包括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营养神经药及激素等,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这些治疗方法往往存  相似文献   

18.
针药按结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非手术方法治疗非外伤引起的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对88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推拿、口服中药、针灸和适当的锻炼结合治疗;对照组64饲患者,采用传统的西医保守治疗方法.由静脉给药为主。均两个疗程结束后随访,标准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结果:分别为治愈78(20)好转变10(28)无效0(16)总有效率100%(75%)。结论:针药按结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好于西药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临床上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在椎管疾患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占第2位。我们从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采用电动牵引、中药内服、手法按摩、中药熏蒸、骶管封闭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共69例,随访52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封闭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膜外封闭合中药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9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与腰椎管狭窄的患者随机分组为硬膜外封闭组50例,常规治疗组46例,治疗周期为4周,治疗后随访半年并采用疗效评定。结果:硬膜外封闭治疗对症状消除效果明显,治疗优良率及改善率均高于非封闭组。结论:硬膜外封闭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