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改良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手术器械的改进与应用,提高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效率,总结手术配合的经验.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自2004年3月至2009年4月采用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288例,术前改进各种手术器械(单极电凝器、吸引器的形状和功用)并应用,总结分析手术的疗效.结果 本组垂体瘤全切除204例,次全切54例,大部分切除30例.手术时间最短30 min,术中无脑脊液漏患者手术时间平均70 min;术后并发脑脊液漏3例,鼻黏膜迟发性出血3例,经治疗后控制.结论 手术器械的改进与正确应用,加上默契的手术配合,可以提高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鼻中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结果肿瘤全切51例(87.9%),次全切除2例(3.5%),大部分切除5例(8.6%);手术时间1~2.5h,平均1.5h。术后平均住院7d。术后死亡1例。52例获得平均6个月的随访,9例视力受损病人中,4例恢复至正常水平,5例明显改善。46例激素水平明显增高病人中,40例降至正常。1例术后8个月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是一种有效的微侵袭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03~2008-01南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术的临床病例56例.结果 56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肿瘤术中有18例(32.1%)术后发生并发症:尿崩症5例(8.9%),脑脊液鼻漏3例(5.4%),电解质紊乱3例(5.4%),术后鼻出血3例(5.4%),垂体功能低下2例(3.6%),颅内出血1例(1.8%),视力减退1例(1.8%).结论 掌握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对手术要点恰当处理,对术后发症进行早预防、早发现并积极处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危害,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86年开始,在应用 Hardy 法和Tindall 法经口、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110例的基础上,从1990年开始应用单侧鼻孔、蝶  相似文献   

5.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手术室2006-10~2008-10选择适合经鼻蝶入路切除的垂体微腺瘤、垂体腺瘤以及侵犯蝶窦的肿瘤患者62例,进行微创手术切除,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2例,男36例,女26例,年龄26~58岁,平均42岁.主要表现为头痛、视力障碍、月经紊乱、停经、肢端肥大症等.入院后行头颅MRI或CT及内分泌实验室检查、视力视野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6.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目前已经成为治疗垂体腺瘤的首选入路之一。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和设备条件的日益完善,该技术在临床上日趋成熟,其操作相对简单,该入路具有创伤性小,术后病人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病死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对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相关解剖、手术方法、并发症处理等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已成为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手术方式,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4月对49例垂体腺瘤患者施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效果满意。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49例垂体腺瘤患者,男21例,女28例;年龄15~58岁,平均36.50岁。临床表现为视力、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卒中经蝶窦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总结2006年8月~2008年7月,19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卒中患者资料:男6例,女13例,年龄34~51岁,平均(44.2±2)岁;病程1天~4年;临床症状为头痛、意识丧失、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肌麻痹及内分泌紊乱;术前行内分泌学检查,CT、MRI检查及蝶窦断层X片。结果CT、MRI检查对垂体卒中的诊断率分别为100%和44%;肿瘤全切除15例(78.9%),大部分切除4例(21.1%),术中无脑脊液漏及动脉损伤;术后暂时性尿崩症3例,无永久性尿崩;随访1月~2年,平均(13±2)月,17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89.5%),复发2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可成为治疗垂体腺瘤卒中的主要方式;术中鞍底的定位及术者的手术技巧与肿瘤切除程度及降低手术并发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垂体腺瘤(PA)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院2012-04—2015-02收治的30例垂体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则于神经内镜下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指标、肿瘤切除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1.2±20.5)min、(45.5±11.6)mL、(8.6±2.7)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6.0±27.2)min、(73.2±22.0)mL、(14.5±3.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肿瘤全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P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经鼻蝶入路有被广泛应用和普及的趋势,其应用中又分为经鼻小柱中隔入路、经鼻前庭中隔入路、经单鼻孔中隔蝶窦入路和经单鼻孔直接蝶窦入路的不同方式[1~4]。我科自2003年11月至2004年4月,采用经单鼻孔中隔蝶窦入路对15例垂体腺瘤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中两种鞍底重建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显微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患者134例,采用带血管蒂的鼻中隔黏膜瓣技术进行鞍底重建69例(对照组),使用国产医用诱导骨基质为主要支撑材料的改良多重加固新技术重建65例(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中修补时间[(21.7±4.8)min]较对照组[(43.7±6.4)min]显著缩短(P〈0.05),术后住院时间[(6.8±2.3)d]较对照组[(10.1±3.7)d]显著缩短(P〈0.05)。结论以医用诱导骨基质为主体的鞍底重建新技术具有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特点,能够取得良好的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外科技术.方法 总结2003年9月至2006年3月100例内镜经鼻垂体腺瘤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微腺瘤30例,大腺瘤35例,巨大腺瘤35例.功能性腺瘤68例,无功能性腺瘤32例.头痛82例,视力减退伴视野缺损76例,失明3例,闭经、泌乳36例,肢端肥大26例,垂体功能低下15例,其他症状者6例.结果 术中内镜下肿瘤全部切除93例,大部切除7例,7例均为质地硬韧的纤维型腺瘤.术后短暂性尿崩症32例;脑脊液鼻漏5例.术后随访平均28个月,肿瘤残余者10例;12例肿瘤复发,10例再次行经蝶手术,2例行开颅手术;术后内分泌症状改善不明显者,有11例行溴隐亭治疗,18例病人行伽玛刀治疗.结论 内镜经鼻垂体腺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的临床体会。方法回顾分析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治疗的16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 16例患者均采用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其中13例(13/16)经首次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即成功,2例(2/16)经再次修补术成功,1例(1/16)改行开颅手术方修补成功。术后1例出现颅内感染,予头孢曲松后痊愈。平均随访12个月,无肿瘤和脑脊液鼻漏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治疗垂体腺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蝶显微镜下入路切除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行经鼻蝶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患者术后及各类并发症的处理。结果肿瘤全切93例,次全切20例,部分切除5例,术后临床效果满意。结论经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瘤手术,肿瘤全切除率高,症状改善明显,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单鼻孔直达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鞍底定位.方法 77例垂体瘤术前行蝶窦矢状位、冠状位CT扫描,并测量前颅底鞍底夹角(简称颅鞍角)、鞍底斜坡夹角(简称鞍斜角)的大小,前鼻棘到颅鞍角、鞍斜角的距离,在头颅MRI上测量颈内动脉海绵安段之间的最短距离;术中在正中矢状位先找到颅鞍角,向后下绕过鞍底找到鞍斜角,通过两个夹角,正确定位鞍底.结果 ≥90°颅鞍角61例,<90°颅鞍角16例,≥190°鞍斜角48例,<90°鞍斜角29例,前鼻棘到颅鞍角的平均距离(64.90±7.41)mm,前鼻棘到鞍斜角的平均距离(71.74±7.70)mm;所有患者都正确找到鞍底,切除肿瘤,手术顺利.结论 蝶窦欠状位、冠状位CT扫描可以正确了解蝶窦、鞍底的形态和位置;头颅正中矢状位上的前颅底鞍底夹角和鞍底斜坡夹角可直接应用于经鼻蝶安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鞍底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垂体腺瘤患者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中及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连续收治的11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术中、术后早期(术后≤7d)和术后晚期(术后〉7d)出现脑脊液漏的因素。结果112例患者中,33.0%(37/112)的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9.8%(11/112)术后早期出现脑脊液漏,6.3%(7/112)术后晚期出现脑脊液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OR=1.090,95%CI=1.027~1.156,P=0.004)是影响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麻醉分级(OR=4.920,95%CI:1.360~17.808,P=0.015)是影响患者术后早期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而带血管蒂皮瓣修补(OR=0.100,95%CI=0.012~0.841,P=0.034)是其保护因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OR=68.667,95%CI:8.848~532.925,P〈0.001)是影响患者术后晚期出现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肿瘤体积越大,越易发生术中脑脊液漏;麻醉分级越高,越易发生术后早期脑脊液漏,带血管蒂黏膜瓣修补能使术后早期脑脊液漏的危险性降低;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易发生术后晚期脑脊液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53例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后6例出血,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出血原因和处理方法。结果本组853例病例中出血6例。鼻腔出血2例,鞍内出血2例,鞍上出血l例,远隔部位出血1例。经过相应处理,无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局部解剖和肿瘤特点,提高诊疗经验和手术技巧,是可以减少经蝶窦垂体腺瘤手术出血的发生。出现出血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判断出血来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不当处置而加重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鞍结节脑膜瘤5例。脊索瘤4例,鞍上颅咽管瘤2例。均在神经导航定位下行扩大经鼻蝶窦入路,以内镜和显微镜结合切除鞍区病变。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其中5例鞍结节脑膜瘤均达SimpsonI级切除:次全切除2例,均为脊索瘤。术后3例发生脑脊液漏需二次手术修补。2例脊索瘤次全切除病人行常规放疗。随访6。58个月.3例脑脊液漏病人经再次手术修补均治愈;M对复查均未见肿瘤复发;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扩大经蝶窦入路切除鞍区非垂体腺瘤性病变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鞍底硬脑膜取检对垂体腺瘤侵袭性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蝶手术中鞍底硬脑膜取检对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意义。方法对40例大及巨大垂体腺瘤在经蝶手术中行鞍底硬膜取检.显微镜下观察是否有肿瘤细胞的侵袭,并与术前MRI和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三种诊断方法得出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鞍底硬脑膜取检对肿瘤侵袭的检出率要高于术前MRI和术中判断。结论硬脑膜取检诊断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相对客观:结合三种方法判断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经鼻-蝶鞍区病变手术安全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经鼻蝶鞍区病变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鼻蝶显微手术切除的196例鞍区病变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加以讨论。结果病变全切168例,次全切26例,2例未切除。术后永久性尿崩2例,术后出血3例,脑脊液鼻漏21例,脑膜炎8例。视力障碍加重5例。本组死亡5例(2.55%)。结论准确的术前诊断、细致的影像学资料分析、术中神经导航的应用、娴熟的显微手术技术以及术后并发症的积极防治可以大大提高经鼻蝶鞍区病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