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上对脑炎、脑水肿、脑出血及脑外伤等引起的高热患者 ,除药物治疗外 ,在高热 (T >39℃ )的紧急情况下需迅速降低体温时 ,常使用降温毯控制体温 ,以此方法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 ,保护脑组织[1 ] 。本组 15例患者 ,使用降温毯控制体温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我科用降温毯控制体温  相似文献   

2.
龙江珍 《内科》2012,7(3):285-286
目的观察两种冷敷方法在鼻出血行鼻腔填塞后患者前额及鼻部肿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鼻出血行鼻腔填塞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后给予降温贴贴敷鼻部及前额皮肤,每8 h更换1次,连续使用6次;对照组采用冰袋敷鼻部及前额皮肤。结果应用实验组患者鼻部及前额肿胀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降温贴可缓解鼻出血行鼻腔填塞患者前额及鼻部皮肤肿胀,减轻痛苦,使患者更舒适。  相似文献   

3.
张桂芝  玄桂凤 《山东医药》2000,40(13):61-62
传染病患者临床出现超高热(体温在41℃以上),如治疗措施不当或延误治疗,易造成超高热持续不降或骤降,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现将我们对此类患者的处理体会介绍如下。对传染病引起超高热的处理,必须针对原发病,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需快速应用足量的青霉素;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快速补液,纠正血容量不足等。在实施降温的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每05~1小时测体温1次,以判断措施是否得当;同时注意患者的神志、血压、呼吸及原发病症状变化。降温方法有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表降温及血管内降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表降温组(A组,n=15)和血管内降温组(B组,n=15),对比两组患者达到目标降温温度时间、偏离目标温度1℃发生率、患者出现低血压、心率失常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达到目标复温温度时间。结果两组达到目标降温温度时间、达到目标复温温度时间及偏离目标温度1℃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低血压、心率失常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降温具有降温速度快、维持目标体温平稳、复温简单平稳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温控制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内皮素1(ET-1)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治疗组用亚低温治疗仪将患者急性期7 d内的肛温持续控制在36-37℃;对照组未控制体温,当体温超过38℃时予常规方法降温。收集两组入院后第1、3、7天的血清标本,用放免法检测NSE和ET-1水平。结果治疗组第3、7天的NSE和ET-1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根据伤后3-6个月的GOS评分,治疗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温控制在36-37℃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的NSE、ET-1浓度,降低其预后不良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持续低温灌注体外循环(CPB)不降温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心脏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常温组和低温组各30例,对比研究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体温、多巴胺使用情况、血尿、心包纵隔总引流量、血细胞水平等检测指标间的差别。结果常温组CPB时间较低温组短(P〈0.05),术后总引流量、使用多巴胺的量和时间以及血尿的发生较低温组低(P〈0.05),手术时间较低温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心脏持续低温自体氧合血灌注体外循环不降温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心肌保护良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低温脑保护的降温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亚低温治疗对脑部疾病具有肯定的疗效。对亚低温脑保护的降温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不同部位的脑组织之间存在温度梯度,不同深度的脑实质对脑表面温度变化的敏感性也不一致,而且脑实质与躯体核心温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这给亚低温治疗的降温方法和温度监测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寻找一种操作简单和降温迅速的亚低温治疗方法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温对肠缺血再灌注(IIR)所致急性肺损伤(ALI)肺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肛温37.0~38.0℃)、缺血对照组(肛温37.0~38.0℃)、浅低温组(肛温32.0~35.0℃)、中低温组(肛温28.0~31.9℃)。实验组采用完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开放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IIR致ALI模型。采用体表降温的方法控制实验动物体温。实验过程中监测动物平均动脉压;再灌注前、后2、4、6 h行动脉血气分析;再灌注6 h后处死动物取肺组织标本,测定肺组织丙二醛(MDA)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实验组动物出现IIR所致ALI。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PaO2降低,MDA水平升高,SOD活性降低。实施低温治疗后与缺血对照组相比,上述肺损伤的表现得到了改善,同时发现浅低温同中低温的治疗效果类似。结论浅低温和中低温可以有效改善IIR导致ALI动物模型的早期低氧血症,减轻肺组织脂质过氧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凶险,需及时正确的救护。我们配合治疗,对206例HFRS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治愈率达99.4%。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高热的护理:应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9℃以下时,主要靠输液降温,不做特殊处理。如体温超过39.5℃,物理降温是安全有效的措施。可给予温水擦浴,暴露四肢,调节室内温度,将安宫牛黄丸研碎灌肠或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禁用酒精擦浴降温。忌用解热镇痛药(安痛定等),因其有加重出血、休克及肾功能衰竭之嫌。疼痛的护理:HFRS患者临床常表现剧烈腹痛、肩背及四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对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颅内高压合并脑病患者的脑保护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静脉窦血栓形成颅内高压合并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了静脉窦内接触性溶栓结合机械碎栓治疗,同时采用脱水、降颅压等多种药物治疗.对发生脑庙后的6例患者,行开颅清除血肿和(或)单纯去骨瓣减压术.对7例患者(亚低温组)采用亚低温辅助治疗的方法,控制目标肛温在35℃,平均持续(4 ±2)d;对另外7例(非亚低温组)常规控制目标肛温〈 38℃.比较两组患者短期和长期神经系统功能的情况、疾病转归和预后.结果 ①降温24 h时,亚低温组的肛温平均为(35.2±0.9)℃,非亚低温组为(37.1±0.5)℃.②亚低温组3例患者存活且恢复良好,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为(27±2.1)分,死亡4例;非亚低温组死亡6例,存活1例,GOS为4分.亚低温组死亡比例为4/7,非亚低温组为6/7,P=0.559.结论 重症静脉窦血栓形成导致颅内高压合并脑病患者的病死率高,亚低温辅助治疗可能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