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二次手术的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5年12月我科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接受二次手术的临床资料。3例第1次手术囊肿残留未处理,4例第1次手术行囊肿切除及胆肠吻合(其中1例囊肿部分残余伴结石,其余3例吻合口狭窄伴结石)。二次手术以囊肿完全切除、胆肠吻合口重建为首选手术方式,1例Ⅳ型囊肿加做左半肝切除。二次手术中1例选择腹腔镜手术。结果 7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03~466min,平均338.7 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178.6 ml;术后住院时间7~20 d,平均10.7 d。1例二次手术后34个月复发肝内胆管结石,局麻下行盲襻切开、胆道镜取石;其余6例术后恢复顺利,无结石及胆管炎复发。结论成人先天性胆总管囊肿二次手术以首次手术术式选择不当[单纯改道和(或)囊肿切除不全]、胆管结石、吻合口狭窄等为常见原因,再次治疗以囊肿完整切除和(或)肝脏部分切除、胆管(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手术为首选;对于合并肝内胆管结石复发患者,二次手术可皮下埋置空肠盲襻,便于再次处理复发的胆道结石。  相似文献   

2.
肝癌术后复发癌灶18例的再切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复发病人再次手术切除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从 1995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间肝癌手术后复发而再次手术的 18例共 2 7例次手术治疗前后的情况。结果本组 18例病人第 1次手术和第 2次手术的平均间隔为 (39± 14)个月 ,9例行第 3次手术的病人 ,第 3次手术与第 2次手术的平均间隔为 (2 1± 4)个月 (P <0 0 1) ,目前 18例病人仍存活 11例 ,已死亡的 7例均为已进行第 3次手术的病人 ,死亡时间距第 3次手术分别 9~ 13个月不等。 18例病人第 1次复发癌灶为 (1 9± 0 3)个 ,9例第 2次复发时平均癌灶为 (2 8± 0 6 )个 (P <0 0 5 )。结论 肝癌的复发癌灶再切除是延长肝癌病人生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肝包虫病术后复发及再手术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我院 1980~ 1999年间共收治包虫病 2 0 3例。原发性包虫病 185例 ,其中肝包虫病 16 1例 ,占原发的包虫病的 87%、肺包虫病 16例 (10 %)、脑包虫病 4例 (3%)、脾包虫病 2例 (1%)、大网膜包虫病 1例 (1%)、髂骨包虫病 1例(1%)。继发性包虫病 18例 ,均由肝包虫病手术后复发引起 ,占同期收治包虫病总数的 9%。本组 18例病人中男 4例 ,女 14例 ,年龄 2 0~ 6 7岁 ,平均39岁。接受手术 2次者 9例 ,3次者 6例 ,3次以上者 3例。第 1次手术后复发时间 4 2~ 19 4年 ,平均 8 2年。第 1次手术均为肝包虫囊肿内囊摘除术 ,手术切口…  相似文献   

4.
骶前肿瘤手术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骶前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骶前肿瘤患者27例,21例初发,6例为复发。均行肛指检查、CT和(/或)MRI作出诊断。肿瘤直径平均6.3(2.4~10.3)cm。单纯经腹手术2例,单纯经骶手术20例,经腹经骶联合手术5例。结果切口一期愈合21例。病理类型:皮样囊肿7例,表皮样囊肿6例,畸胎瘤4例(1例恶变),平滑肌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脂肪瘤1例,感染形成脓肿3例,皮脂腺囊肿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7~14个月。3例经骶手术复发,其中2例为皮样囊肿切除后引流不畅形成积液,再行手术切除引流治愈;1例畸胎瘤手术后复发,再行经骶切除后成功。1例感染形成的脓肿复发,经加强局部引流后愈合。结论骶前肿瘤诊断并不困难,CT等检查可指导手术方式。大多数肿瘤都可以采用经骶入路切除,手术后引流通畅是保障愈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额部良性肿物的临床效果.方法 19例临床诊断为额部体表良性肿物的患者,应用内镜技术切除肿物.结果 19处肿物均完整切除,切口Ⅰ期愈合.病理报告:脂肪瘤11例、表皮样囊肿及皮脂腺囊肿各3例、皮样囊肿2例.随访6个月至2年,未见肿物复发.术后局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凹陷,17例在半年内凹陷自然消失,2例未能完全恢复,经过1次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后凹陷消失.结论 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应用内镜辅助手术治疗额部良性肿物,切口小、恢复快、额部皮肤不留瘢痕,患者容易接受,在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睑黄色瘤位于眼睑部 ,常见于老年妇女 ,好发于上、下睑内眦部皮肤上 ,色黄 ,微隆起 ,与正常皮肤分界明显 ,有类脂样物质在皮肤组织中沉积 ,影响面部美容 ,可手术治疗 ,但复发率高。我们自 1998年 1月起在眼科门诊应用平阳霉素液局部注射治疗 2 0人次 ,效果满意 (图 1,2 )。现报告如下。图 1  注射药物前图 2  注射药物后     闭眼状态一、临床资料1.病例 :2 0例 2 6只眼 (其中 3例为手术后半年 )均为女性 ,最小 3 0岁 ,最大 60岁 ,平均 45岁 ,治疗次数最长 7次 ,最短 4次 ,随访时间 2个月~ 1年 ,均在门诊治疗。2 .治疗方法 :患处用 …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治疗肝囊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腹腔镜治疗肝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3例(7.1%、3/42)行肝囊肿切除,31例(73.8%、31/42)行肝囊肿开窗引流术,8例(19.1%、8/42)合并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联合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历时30—100min,平均48min,术中出血量5—65ml,平均20ml,术后住院6—9d,平均7.8d,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有3例使用止痛药,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病人40例,失访2例,随访率95.2%(40/42),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原症状均消失,随访病人中无肝囊肿复发。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囊肿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肝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并探讨7例膝关节十字韧带区囊肿病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膝关节十字韧带区囊肿患者7例,男5例,女2例;年龄17岁~46岁,平均34岁;左膝4例,右膝3例。所有患者均通过MR检查确诊,并行关节镜检查及治疗。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和手术后疗效评定的Glasgow评定法对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十字韧带区囊肿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26个月,平均13.6个月。7例患者均无复发,患者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无屈膝疼痛,均达到完全治愈。手术前Lysholm评分为(78.5±7.1)分,手术后3个月提高至(92±2.5)分(P〈0.01)。7例患者Glasgow疗效评定均为优。结论膝关节十字韧带区囊肿的典型特点:膝关节屈伸运动到某一固定角度突发膝关节疼痛。MR检查和关节镜检查对于诊断膝关节十字韧带区囊肿最具特异性。关节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并可同时镜下行手术切除治疗,首选治疗方式为关节镜下膝关节十字韧带区囊肿切除。  相似文献   

9.
腱鞘囊肿治疗无特殊可靠的方法,手术也不能根除。我院从1982—1990年底应用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的方法治疗腱鞘囊肿84例,效果满意。其中男31例,女53例;年龄25—50岁60例,10—20岁8例,50—60岁16例。部位:腕关节背侧部45例,腕关节掌侧部19例,踝关节腘窝部4例,最小为1×1cm,最大为5×5×5cm并尺神经受压2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关节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腘窝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0-12诊治的57例腘窝囊肿,25例采用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治疗(关节镜组),32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开放组)。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与Rauschning-Lindgren分级。结果 5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及血管损伤。关节镜组切口长度比开放组短,手术时间比开放组短,住院时间也明显短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4(3~12)个月。关节镜组随访期间无囊肿复发;开放组2例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出现囊肿复发,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术后未再复发。关节镜组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低于开放组,Rauschning-Lindgren分级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开放手术治疗腘窝囊肿,关节镜下双后内侧入路治疗腘窝囊肿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而且腘窝囊肿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1.
骨盆和骶骨骨巨细胞瘤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uo W  Tang XD  Li X  Ji T  Sun X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7):501-505
目的 探讨骨盆和骶骨骨巨细胞瘤(GCT)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局部复发率、并发症.方法 1997年12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收治骶骨、骨盆GCT 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17~64岁,平均32岁.骶骨GCT 24例、骨盆GCT 22例.骨盆Ⅰ区GCT(髂骨)8例,Ⅱ区(髋臼)10例,Ⅲ区(坐骨耻骨)4例.S1-5 GCT 2例,S1-4 4例,S1-3 12例,S1-2 5例,S3-5 1例.手术方法:行3次手术者2例,行2次手术者7例.骶骨GCT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19例患者进行了病灶内边缘切除术,2例患者同时进行了病灶内边缘切除术和放疗,3例患者进行了广泛边缘切除术.骨盆22例GCT患者中,除2例坐骨及1例髂骨GCT患者采用刮除术外,其余19例均行大块切除术.结果 1例患者在外院手术后复发,肿瘤巨大、表面溃烂,再次手术后2周死于严重感染.余45例患者,随访时间12个月至8年,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2例患者1年后死亡.1例骶骨GCT患者术后2年出现肺转移,化疗1周期,随访1年,肺部病灶无明显增大.1例髋臼部GCT患者刮除术后2年出现肺转移、局部复发,行肺部照射、髋臼部肿瘤广泛切除、人工半骨盆置换术,肺部病灶随访1年,控制良好.局部复发:骶骨:9/24(37.5%),其中复发2次的患者2例,复发1次的患者7例;骨盆:2/22(9.1%),2例坐骨GCT刮除后均局部复发;行大块切除的19例GCT均未复发.结论 对于骶骨GCT,由于刮除术后局部复发率高,治疗应该更具侵袭性.肿瘤广泛边缘切除术可能会引起骶神经损害,但由于局部复发率降低,所以仍为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李源  邢增修 《中国骨伤》2004,17(9):516-516
随访 1996 - 2 0 0 0年所收治的血管损伤病人 6例 ,经手术治疗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例均为男性 ;年龄 15~ 37岁 ,平均 2 6岁。均为车祸伤 ,受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 2h ,最长 10h ,平均 6h。其中开放性损伤 4例 ,闭合性损伤 2例 ;右膝 4例 ,左膝 2例 ;股骨干骨折 1例 ,股骨髁上骨折 2例 ,胫骨平台骨折 1例 ;全部合并血管完全断裂 ,其中动脉 6条 ,静脉 5条 ,缺损最短者2cm ,最长者 12cm ,平均 6cm。2 治疗方法本组血管损伤均做血管吻合。手术方法视血管情况酌情选择。如血管损伤断端整齐 ,并缺损在 3cm以内 ,行端…  相似文献   

13.
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的疗效。方法:19例骶管囊肿患者,男7例,女12例;年龄19—68岁,平均48.4岁;病程2周-7个月。囊肿部位9例在S1平面,4例在S1-S2平面,5例在S2平面,1例在S1-S3平面。11例采用囊肿壁大部切除,8例采用囊肿壁部分切除。之后均采用医用生物蛋白胶(FG胶)局部喷涂治疗。结果:19例平均随访21.3个月(13-30个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8例,1例术后仍有解尿无力,2周后恢复。术后12个月复查MRI均无复发。结论:医用生物蛋白胶治疗骶管囊肿,操作简单、安全,效果好。术后患者症状消失快、恢复快、效果满意,是治疗骶管囊肿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完整切除囊肿,修复腕背关节韧带治疗腕背腱鞘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3月-2007年1月,收治34例腕背腱鞘囊肿。男14例,女20例;年龄25~65岁,平均43岁。左侧22例,右侧12例。13例为术后复发患者,曾于局麻下行1~4次囊肿切除手术,末次术后至复发时间为14d~7年,中位时间17个月;21例为初次手术患者,诊断至手术时间为15d~8年,中位时间11个月。主要症状为腕背胀痛不适和无力。囊肿范围为1.5cm×1.2cm~4.5cm×4.0cm。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6例囊肿未见明显蒂部结构或蒂部浅在者,完整切除囊肿,术后不限制活动;28例囊肿蒂部累及腕背关节韧带者,囊肿切除后16例直接缝合修复腕背韧带,12例采用伸肌腱鞘管壁或邻近深筋膜组织缝合修复,术后腕关节背伸位外固定3周。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36个月,平均31.5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及1年复发,复发率为5.9%;余患者腕关节活动度正常,腕背症状缓解。末次随访时患者自评满意度评分为60~100分,平均83.8分;其中对腕关节活动度满意度最高(24.6分),对术后切口瘢痕满意度最低(16.7分)。结论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采用从蒂部完整切除囊肿并修复受累腕背韧带,术后外固定3周治疗腕背腱鞘囊肿,复发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能否通过手术切除联合使用平阳霉素和曲安奈德局部注射的方法达到增加手术治疗胸部瘢痕疙瘩的有效率以及显著降低胸部瘢痕疙瘩手术后复发率的目的。方法:37例患者,共计52个胸部瘢痕疙瘩,其中35个瘢痕疙瘩位于胸骨柄处,17个瘢痕疙瘩位于胸骨柄上下方及左右。病史0.5~10年。34例患者有明确胸部抓挠史。术前先于手术切口注射0.25mg/ml的平阳霉素与20mg曲安奈德混合液,然后手术切除胸部瘢痕疙瘩,恢复胸部皮肤平整的外观。手术后3~4周开始于手术切口愈合处再次注射0.25mg/ml的平阳霉素与20mg曲安奈德混合液,每4周复查及必要时注射一次,如果瘢痕稳定无复发,可以每2月复查及必要时注射一次。如果不需药物治疗半年以上无复发视为治愈,如果上次注射半年内需要再次注射者为有效。结果:2009年5月~2012年5月,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共治疗胸部瘢痕疙瘩患者37例,手术后注射治疗时间为2~5个月(平均3个月),不需药物治疗随访期3~24个月(平均10个月)。治愈32例(86.5%),有效5例(13.5%),总有效率100%。结论: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注射平阳霉素和曲安奈德混合液是治疗胸部瘢痕疙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院从1990年8月至1992年8月应用手指推压法治疗腱鞘囊肿24例,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其中手腕部21例、(月国)窝2例、足背1例。最小0.5×0.5cm、最大3×4×4cm。手术后复发2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椎管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其治疗效果,为椎管内蛛网膜囊肿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1例椎管内蛛网膜囊肿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术后效果,男9例,女12例;年龄21~55岁,平均36.15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6.2个月.21例椎管内蛛网膜囊肿中1例发生于颈段、1例发生于胸段、19例发生于骶部,表现为受累神经支配区的放射性疼痛、感觉异常、功能障碍.16例经CT结合椎管造影明确诊断,其余通过MRI明确诊断.8例采用囊肿切除、囊颈部结扎、硬膜重叠紧缩缝合手术;11例囊肿壁与神经难以分离,采用囊肿壁部分切除、交通口肌肉堵塞、硬膜紧缩缝合手术;2例串珠状囊肿,其交通口未能找到,采用囊肿开窗引流、囊壁部分切除、硬膜重叠紧缩缝合、游离肌肉压迫固定.结果:19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5年3个月,平均21.2个月.囊肿切除、囊颈部结扎手术组的优良为6例,囊肿壁部分切除、交通口肌肉堵塞组的优良为8例.结论:椎管内蛛网膜囊肿是蛛网膜的先天性畸形,以骶部椎管好发,大多数临床表现为受累神经的功能异常;具有手术指征的病例,术中应根据囊肿开口、囊肿壁是否能与神经分离等情况选择不同的囊肿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治疗骶前发育性囊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骶前发育性囊肿患者19例,均实施经骶尾部入路治疗,囊肿体积测量2cm×2cm~16cm×18cm,平均直径为(8.28±3.18)cm,其中11例实施改良Kraske术式,8例实施Mason术式,治疗后随访两年,观察复发情况,并统计患者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显示均为良性肿瘤,其中畸胎瘤11例,表皮样囊肿5例,皮样囊肿3例;改良Kraske术式手术时间121~163min,平均(136.93±24.29)min,术中出血量159~224mL,平均(186.29±35.12)mL,术后静脉出血1例(9.09%),切口感染1例(9.09%),并发症发生率18.18%;Mason术式手术时间92~125 min,平均(106.54±21.76)min,术中出血量135~171mL,平均(126.25±12.83)mL,术后切口感染1例(9.09%);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22.94±2.10)个月;1例患者出现复发,复发率5.26%,再次实施骶尾部入路手术治疗成功。结论经骶尾部入路治疗骶前发育性囊肿彻底、复发率低,同时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可优先选择此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脾良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6月~2014年6月,我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9例脾良性病变,其中12例行腹腔镜脾切除,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2例脾囊肿行脾下极部分切除,1例局限于脾上极的脾淋巴管瘤应用Habib 4X行腹腔镜脾上极切除术。结果 19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腹。12例行脾切除术,其中一级脾蒂法5例,手术时间60~115 min(平均85 min),术中出血30~300 ml(平均170 ml);二级脾蒂法7例,手术时间85~195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30~500 ml(平均240 ml)。4例脾囊肿行囊肿开窗术,手术时间55~70 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20~50 ml(平均30 ml)。3例行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分别为90、110、110 min,术中出血分别为40、60、100ml。1例由于术后短时间引流量多、引流液色红而再次行腹腔镜探查,发现取脾时意外撕裂大网膜导致出血,成功在腹腔镜下止血。术后住院4~11 d,平均6.0 d,无术后并发症。19例随访3~8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5个月,12例脾切除术无远期并发症发生,6例脾囊肿行开窗术或脾部分切除术未见囊肿复发,1例脾淋巴管瘤行脾上极切除术后无肿瘤残留、复发。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及部分切除术治疗脾良性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半面萎缩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对半面萎缩的治疗采用改良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技术,提高脂肪成活率,减少术后脂肪液化、坏死、吸收等并发症。方法1999年3月~2004年10月,治疗31例稳定期半面萎缩患者。男12例,女19例;年龄19~28岁,平均23.5岁。根据半面萎缩范围不同分成3型,轻度萎缩9例,中度萎缩19例,重度萎缩3例。根据以往研究结果和文献的总结分析,在脂肪的获取和移植上,采用低位供区、低压抽取、低速离心和多点、多隧道、多层面放射状注射移植。经术前、术后正位、侧位45°及90°照片比较,以及术后表情是否自然,局部有无硬块和囊肿,患者感觉舒适度等评价标准,并根据随访结果决定是否需再次手术。结果术后31例均达到面部外形基本对称。1次注射15例,2次13例,3次3例。第3次注射后较第2次效果好,第2次注射比第1次效果好,且注射量逐次减少。下颌部注射量8~14ml,平均11ml;颊部注射量15~25ml,平均20ml;颧部注射量5~10ml,平均7.5ml;额部注射量18~20ml,平均19ml。患者随访3~5年,未发现感染、硬结、皮下包块、囊肿或其他并发症。患侧皮肤色素增生明显减轻。结论与传统治疗方法比较,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能达满意面部对称,且无供区损伤及受区并发症,是治疗半面萎缩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