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SCID小鼠模型和流式细胞术体内评估血小板制品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血小板制品体内质量评价的动物实验方法。方法用带有超细针头的胰导素注射器将人血小板经尾静脉注入BALB/c、FVB、SCID小鼠体内,于30min及2、4、6、8、12和24h采集小鼠全血,肝素抗凝,用CD61-PE标记后,流式细胞术计数人血小板,以30min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人血小板的存活率。结果新鲜人血小板在SCID小鼠体内的存活时间与BALB/c、FVB相比明显延长,其输注4h血小板存活率:BALB/c为29.9%±6.5%(n=8)、FVB为28.1%±5.5%(n=8)、SCID为68.6%±8.1%(n=10);推算半寿期(T1/2)分别为2.5、2、8h。由化学药物及不正确储存所致损伤的血小板在SCID小鼠体内的存活时间明显缩短。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人血小板在SCID小鼠模型中的存活率可以评价血小板制品体内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和比较人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常温保存后在动物体内生存力的变化。方法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各10(人)份,22℃振荡保存,在保存0—7 d内的不同时间分别取样1 ml,并将样品浓缩10倍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入80只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体内,在注入30 min和4 h时经尾尖采集小鼠全血30μl/只,肝素抗凝,用CD61-PE标记后,流式细胞术计数其中的人血小板数,以30 min时的人血小板计数为100%,计算输注4 h时的人血小板存活率。结果保存0、3、5、7 d时,单采血小板和浓缩血小板在输入SCID小鼠体内4 h时的血小板存活率分别为(70.5±7.5)%、(69.8±8.0)%、(67.5±8.4)%、(55.6±4.7)%和(68.7±8.1)%、(71.2±8.9)%、(70.2±7.8)%、(58.1±5.4)%,在相同保存期内,2种血小板制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7 d时,2种血小板的体内存活率均明显降低,与0 d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2℃振荡保存5 d内,血小板在SCID小鼠体内生存力无明显变化,保存7 d时存活率降低;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常温保存3天后再进行-80℃冰箱内冷冻保存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对当天冷冻和保存3天后再冷冻血小板进行了计数,并检测聚集力、黏附力以及CD62p的表达,并通过可对比性病例观察保存3天后再冷冻与当天冷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保存期3天之内血小板数量、低渗性休克反应、黏附功能无显著差异性改变(P〉0.05),但聚集功能和CD62p的表达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天保存并冷冻的血小板与保存3天后再冷冻的血小板各项指标的变化都无显著性差异。CD62p的再表达率(CD62p凝血酶激活后阳性率-CD62p激活前的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分别是51.1±4.5和51.1±4.4(P〉0.05)。临床应用当天冷冻和保存3天后再冷冻血小板的CCI值分别是48%和4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保存3天后可以再-80℃冷冻保存,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当天冷冻血小板比较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抑制小鼠对输入的人血小板的快速吞噬清除,建立适合于评价人血小板体内活力的小鼠实验动物模型。方法对4周龄雄性昆明鼠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地塞米松(DEX),用碳粒廓清试验检测小鼠巨噬细胞抑制效果。分别给DEX鼠和对照鼠尾静脉输注新鲜的人血小板,用小鼠抗人CD41-FITC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全血中的人血小板数,比较人血小板在小鼠体内的回收率和生存时间的差异。给DEX鼠分别输注22℃保存5d或4℃保存1d的人血小板,观察血小板体内活力的差异。结果碳粒廓清试验显示,注射高、低两种剂量地塞米松(30mg、60mg/kg体重)的小鼠吞噬指数分别为2.90±0.69和3.84±0.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5,P〉0.05);而与对照鼠6.69±1.3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低剂量DEX建立小鼠模型,输注新鲜人血小板,24h回收率和生存时间与对照鼠相比分别为(36.62±13.90)%,(25.92±9.66)hvs(0.96±0.61)%,(5.10±0.58)h,明显高于对照鼠(n=6,P〈0.05)。用DEX鼠检测22℃保存5d或4℃保存1d的人血小板与22℃保存1d的血小板相比,24h回收率和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有效地延长了人血小板在小鼠体内的生存时间。该小鼠模型可检测22℃或4℃保存的血小板体内活力的差异,有望用于评价人血小板的体内活力。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建立人-小鼠异种移植模型中提高人红细胞产生效率的条件。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条件优化:①受体免疫缺陷小鼠品系选择,分别对NOD/SCID和NOD/SCID/IL2rγnull两种小鼠品系进行移植,考察移植后不同品系小鼠嵌合率和人红细胞发育情况;②考察照射剂量和照射方法对小鼠生存率的影响;③优化人造血干细胞培养条件及感染方法,检测重建率及红细胞产生率。结果表明,移植后4周检测小鼠骨髓细胞显示,NOD/SCID/IL2rγnull小鼠人CD45比例可达(51.4±13.9)%,并能检测到人红细胞(5.98±3.46)%;利用x射线分2次对小鼠进行总剂量2.5Gy的照射,照射后小鼠生存率可以达到100%;利用新鲜脐带血分离的CD34+细胞,不经过冻融和分选过程,在分离后72h内完成转染和移植过程,移植后嵌合率可达(51.4±13.9)%,并且人红细胞产生的效率为(5.98±3.46)%。结论:利用x射线分两次照射NOD/SCID/IL2rγnull小鼠后通过尾静脉注射2×10^5个细胞,新鲜分离的人脐带血CD34+细胞在移植前缩短体外培养时间(≤72h),有利于提高免疫缺陷小鼠体内人红细胞产生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淋巴瘤患者输注冷冻自体血小板的效果。方法选择6例行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使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自体血小板13次。在血小板中加入终浓度5%DMSO,于-80℃保存。当患者血小板小于20×10^9/L时,于37℃水浴箱快速解冻复苏后输注。分别测定冷冻前后血小板回收率以及22℃保存5d血小板的CD42b、CD62p及输注后1h血小板校正增加值(CCI)。结果血小板复苏后回收率为58%~85%,平均回收率为72.5%土8.2%。血小板CD42b由冷冻前的93.2%±6.0%下降到复苏后的80.1%±4.6%,CD62p由冷冻前的1.9oA±0.9%上升到18.1%土10.1%(P〈0.05),但与22℃保存5d的血小板CD42b、CD62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可接受的范围内。13例次的血小板输注中,11次1hCCI〉7.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注自体血小板是安全且可行的,可替代异体血小板输注,有助于节约血源、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及减少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  相似文献   

7.
第二信使调节剂和2%二甲亚砜对血小板冻存后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信使调节剂混合物(thrombosol:阿米洛利、硝普钠、腺苷)各组成成分及其浓度变化对血小板冻存后计数的影响。方法第一阶段将新鲜浓缩血小板分为6组,分别应用2%DMSO、6%DMSO、2%DMSO+thrombosol和2%DMS0+thrombosol中1种组分为低温保护剂;第二阶段将新鲜浓缩血小板分为10组,分别应用2%DMS0、6%DMSO、2%DMSO+thrombosol和2%DMSO+不同浓度组合阿米洛利和硝普钠为低温保护剂。各组分于-80℃保存1周和1月后,复温血小板并计数。结果第一阶段:2%DMSO+腺苷组血小板冻存后计数与2%DMSO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4组(P〈0.05或P〈0.01);第二阶段:2%DMSO+1/2thrombosol中浓度(阿米洛利+硝普钠)组血小板冻存后计数显著高于2%DMSO组(P〈0.01),与6%DMSO组和2%DMSO+thrombosol组相当(P〉0.05)。结论就保护血小板冻存后计数降低而言,2%DMSO+1/2thrombosol中浓度(阿米洛利+硝普钠)作为低温保护剂的效果与6%DMSO或2%DMSO+thrombosol的相当,优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不同来源的人造血干/祖细胞在NOD/SCID小鼠体内归巢能力的差异性,并探讨其体内归巢能力与膜表面归巢相关分子CXCR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新鲜脐血、冻存脐血、动员后外周血(mPB)及骨髓来源的CD34^+细胞表面CXCR4表达水平;将荧光染料CFSE标记的人CD34^+细胞移植人接受照射的NOD/SCID小鼠,移植后20小时检测已归巢于NOD/SCID小鼠骨髓及脾脏中不同来源的人CD34^+细胞,计算其相应的骨髓及脾脏归巢效率;并将小鼠股骨制成组织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人CD34^+细胞在小鼠骨髓腔内的分布。结果 新鲜脐血、冻存脐血、mPB和骨髓CD34^+细胞膜表面CXCR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9.52±1.12)%。(46.12±2.29)%,(48.50±2.48)%和(65.39±1.27)%,CD34^+细胞在NOD/SCID小鼠骨髓的归巢效率分别为(3.00±0.44)%,(2.84±0.46)%,(4.06±0.70)%及(5.76±0.52)%;在脾脏的归巢率分别为(1.88±0.12)%,(1.80±0.15)%,(1.90±0.22)%,(2.16±0.34)%。归巢的CD34^+细胞主要分布于小鼠股骨的骨内膜区域。结论 脐血CD34^+细胞膜表面CXCR4水平低于mPB和骨髓。经冻存复苏后脐血CD34^+细胞膜表面CXCR4水平略有下调。脐血CD34^+细胞在照射NOD/SCID小鼠的骨髓归巢效率低于mPB和骨髓。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手工法制备的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后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方法 采用富血小板血浆法(PRP法),以400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将7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测定过滤前后的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pH值、血小板CD62p阳性表达率、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的抗低渗休克反应(hypotonicshock response,HSR)等指标.结果 血小板去白过滤后,血小板回收率为(87.46士3.56)%,白细胞去除率(98.61±1.03)%.CD62p+过滤前后分别为(9.63±3.86)%和(9.72士3.91)%(P>0.05),最大聚集过滤前后分别为(57.44±12.58)%和(59.28±15.23)% (P>0.05),HSR过滤前后分别为(75.83±8.67)%和(73.42±7.24)%(P>0.05).结论 去白细胞滤器过滤浓缩血小板未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及抗低渗休克能力无明显影响,血小板回收率及剩余白细胞数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采用5%或6%二甲基亚砜(DMSO)冷冻保存血小板是浓缩血小板(PC)长期保存的最佳方法,这个浓度的DMSO对血小板没有毒性。虽然冷冻和融化过程由于血小板膜完整性丧失,引起血小板激活和细胞溶解,但冷冻保存血小板能被安全地输注,其止血功能优于22C保存5天的PC,且回收率相似。  相似文献   

11.
采用5%或6%二甲基亚砜(DMSO)冷冻保存血小板是浓缩血小板(PC)长期保存的最佳方法,这个浓度的DMSO对血小板没有毒性。虽然冷冻和融化过程由于血小板膜完整性丧失,引起血小板激活和细胞溶解,但冷冻保存血小板能被安全地输注,其止血功能优于22C保存5天的PC,且回收率相似。  相似文献   

12.
王刚 《中国综合临床》2013,(12):1301-1304
目的探讨新鲜血小板联合血凝酶对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预防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3例)、单纯治疗组(23例),将同期符合标准的未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18例)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均急症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前、术中、术后给予血凝酶治疗。联合治疗组术前、术后给予新鲜血小板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残余血肿量、引流量、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黏附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治疗前患者血肿量:联合治疗组为(53±11)ml,单纯治疗组为(51±13)ml,对照组为(50±15)m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P〉0.05);联合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43.6±6.2)%]、血小板黏附率[(41.6±8.5)%]与单纯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43.1±5.0)%]、血小板黏附率[(42.7±8.9)%]明显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65.2±6.1)%]、血小板黏附率[(64.3±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2.93、40.93,P均〈0.05)。治疗后1d,联合治疗组残余血肿量[(7±4)m1]、引流量[(301±21)m1]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残余血肿量[(19±5)m1]、引流量[(413±26)m1](P均〈0.05);联合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64.8±5.7)%]、血小板黏附率[(63.3±6.6)%],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51.6±3.7)%]、血小板黏附率[(50.3±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68.1±5.9)%]、血小板黏附率[(67.4±9.5)%]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新鲜血小板联合血凝酶可以明显改善口服阿司匹林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鼠、猕猴、猪和人的修饰与未修饰自体和异体红细胞(RBC)并给小鼠和猕猴实施输注,观察回输体内RBC24小时存活率的变化和差异。结果发现:未修饰小鼠RBC在小鼠体内24小时存活率为74%,2.0mmol/Lm PEG—SPA修饰的小鼠RBC在小鼠体内24小时存活率为45%,两者间有显著差异;未修饰人RBC在小鼠体内24小时存活率为8%,2.0mm01/Lm PEG—SPA修饰人RBC在小鼠体内24小时存活率为5%,两者间无显著差异,修饰的猕猴RBC自体回输后24小时的存活率大于90%,而修饰的人RBC和猪RBC在给称猴回输后2小时其存活率已降至零。结论:RBC标记方法及不同种实验小鼠的选择对小鼠实验结果影响不大,但mPEG种类和浓度对鼠RBC寿命的有一定程度影响。用鼠RBC做自体回输来评价mPEG修饰人RBC的中mPEG是否影响人红细胞的寿命是不可靠的,修饰人RBC回输给小鼠可以作为评价修饰人RBC寿命和安全性的动物模型, 大哺乳动物异种RBC输注很难观察到修饰RBC的存活率和寿命长短。适合评价修饰人RBC寿命和安全性的大动物模型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吴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6):2882-2883
目的:探讨-80℃冰冻保存机采浓缩血小板的功能及止血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冰冻保存3个月之内、3~6个月之间、6~9个月之间的冰冻血小板样品于42℃解冻后进行相关实验,比较不同保存时期冰冻血小板的功能及回收率;分血液病组和非血液病组观察患者输注冰冻血小板24h后出血症状的控制及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结果:冻存3个月内、3~6个月的两组冰冻血小板的黏附功能、聚集功能与新鲜机采血小板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冻存6~9个月的冰冻血小板的黏附功能与新鲜机采血小板相比则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3组冰冻血小板的第Ⅲ因子活性测定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均在正常范围,平均回收率为85.2%。两组患者在输注冰冻血小板24h后能有效控制出血症状的比率平均为93、3%;而CCI值≥10000/μL的比率,非血液病组显著高于血液病组。结论:5%二甲基亚砜-80℃冰冻保存半年以内的机采浓缩血小板具有良好的止血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讨抗小鼠CD122抗体促进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的重建能力。对NOD/SCID小鼠进行半致死剂量γ射线照射,照射后腹腔注射200μg同型对照抗体或者抗小鼠CD122抗体,6-8 h后经尾静脉注射人脐血CD34^+细胞或者注入PBS作为对照。处理后第2、3、4周取仅注射抗小鼠CD122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的小鼠外周血,动态监测小鼠NK细胞比例变化。在经过脐血CD34^+细胞移植的小鼠中,利用流式细胞术对移植后小鼠骨髓中人CD45^+比例以及CD45^+细胞亚群中人CD34,CD19和CD33比例进行分析,观察抗小鼠CD122抗体对人造血干细胞在小鼠体内重建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抗CD122抗体处理后2周和3周时,小鼠外周血中NK细胞比例分别为(4.6±0.6)%和(5.7±1.7)%,与注射同型对照抗体的NOD/SCID小鼠(12.2±1.4)%和(13.3±1.2)%相比下降约60%。在移植了人脐血CD34^+细胞的小鼠中,同时用CD122抗体处理组在移植后6周和8周时小鼠骨髓中h CD45^+比例分别为(63.0±12.2)%和(53.2±16.3)%,明显高于同型对照抗体组中h CD45^+比例(7.7±3.6)%和(6.1±2.4)%。此外,经过抗CD122抗体处理组的小鼠移植8周后骨髓中仍能够明显的检测到人CD34^+细胞的存在。结论:抗小鼠CD122抗体通过降低NOD/SCID小鼠的NK细胞的比例,大大促进了人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在免疫缺陷小鼠体内的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兔动物模型研究了糖基化对4℃冷藏保存人血小板体内生存的影响。静脉输注棕榈酸乙酯(0.75g/kg)抑制兔网状内皮系统以建立兔动物模型;应用核素标记法检测血小板生存时间;取浓缩人血小板悬液(2×1012/L),添加5g/L的尿嘧啶二磷酸半乳糖(UDGGal),置4℃冰箱冷藏保存,尔后测定输入兔模型体内的冷藏人血小板的生存率。结果表明:添加UDGGal的人血小板,冷藏保存10天后输入兔模型体内的生存时间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而与新鲜血小板对照组相近(P>0.05);输注兔模型体内2小时时的血小板生存率在新鲜血小板对照组、冷藏糖基化血小板组和冷藏空白对照组分别为(68.9±8.5)%、(65.4±8.0)%和(5.0±2.6)%。结论:尿嘧啶二磷酸半乳糖能保护冷藏保存的人血小板,延长冷藏人血小板在兔模型体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的冷冻方法对卵子复苏币口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将获得的未受精卵分为两组,Ⅰ组消化去除冠-丘细胞及粘液团冷冻,Ⅱ组带冠-丘细胞冷冻。Ⅰ组按照冷冻保护剂中蔗糖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0.1M)和B组(0.2M),再根据冷冻时植冰的温度分为A1、B1组(-6℃植冰)和A2、B2组(-8℃植冰)。对复苏后不同成熟期的卵子进行体外培养、受精,比较存活率、受精率等各项指标,观察发育潜能。【结果】Ⅰ组与Ⅱ组的存活率分别是48.61%和27.59%(P〈O.01)。A组与B组的存活率分别为36.92%和58.23%(P〈0.05)。B1组与B2组的存活率分别为44.44%和69.77%(P〈0.05)。冷冻复苏后卵子与同期不孕症患者的新鲜卵子分别行ICSI体外受精后,正常受精率分别为60.47%和94.48%(P〈o.01)。【结论】①去除冠一丘细胞冷冻可提高卵子冷冻后的存活率。②0.2M较0.1M的蔗糖有利于卵子的冷冻。⑧0.2M的蔗糖中,-8℃较-6℃植冰更适合卵子的冷冻。④冷冻可以引起卵子正常受精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8.
背景:异体骨软骨移植是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方法,然而由于移植物体外有效保存时间短,限制了临床应用以及移植物的利用效率。目的:观察梯度降温冷冻保存同种异体关节软骨的保存效果。方法:将关节软骨块经体积分数10%二甲基亚砜预处理后,应用程序冷冻仪以-1℃/min行梯度降温至-4℃,-10℃,-20℃,-40℃各30min,最后至-80℃冷冻保存。结果与结论:保存1,3,6个月及1年后检测发现,与新鲜组相比,冷冻后软骨细胞存活率、细胞活性以及浅、中、深层的蛋白多糖水平下降(P〈0.05),且软骨细胞存活率、细胞活性以及浅、中、深层的蛋白多糖水平随冷冻保存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提示冷冻保存可有效地延长骨软骨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观察二甲亚砜(DMSO)与海藻糖联用对冷冻保存血小板的保护效果。实验分设空白组、海藻糖组、DMSO组、5%DMs0加海藻糖联用组、2.5%DMSO加海藻糖联用组。各组血小板置-80℃冰箱保存,37℃水浴融化。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回收率和MPV值、电子显微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变化和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的CD41、CD42b、CD61及CD62p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海藻糖单独应用对提高回收率的保护作用不强,但海藻糖处理后冷冻保存的血小板的形态接近正常。DMSO在保证冷冻保存血小板的回收率和血小板整体完好性方面作用较为突出,但其血小板形态偏向于肿胀,仍有部分血小板呈异形性改变。DMSO和海藻糖合用对维持血小扳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接近正常稳态方面具有保护作用,同时保证冷冻保存血小板具有理想的回收率和较高的CD41、CD42b、CD61、CD62p表达水平。结论:DMSO和海藻糖联合应用对冷冻保存血小板具有协同保护作用,但DMSO和海藻糖单用或合用都较难抑制冷冻保存血小板的活化,两者合用作为血小板冷冻保护剂有望促使冷冻保存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自动和手工两种方法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200冽献血者(献血前72小时内未服用过阿斯匹林类药物,采血顺畅)随机分为两组:自动分离制备组和手工分离制备组。采用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混入量,进行血小板质量评价。结果手工分离制备组制备的血小板计数:(5.31±0.20)×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血小板计数为7.57±0.20×10^10/L;手工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2.50±0.293)×10^10/L,自动分离制备组红细胞混入量为(1.07±0.03×10^10/L。经统计学分析,自动与手工制备组两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自动分离组和手工分离组单袋体积分别为49.55±0.45ml和51.85±0.71ml。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动分离制备组所制备浓缩血小板与手工组比较.无论是血小板数量还是红细胞混入量.自动分离制备组的效果相对比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