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能否减轻高糖诱导足细胞的凋亡。【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足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高渗组、高糖组、高糖+叔丁基对苯二酚( tBHQ),高糖+N-乙酰半胱氨酸(NA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和凋亡;Western blot 及real time- PCR检测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HO-1)的表达;检测足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及过氧化氢酶(CAT)。【结果】 高糖组足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及细胞MDA高于对照组(P < 0.05),而该组足细胞SOD、GSH及CAT低于对照组(P < 0.05);高糖+NAC组的足细胞凋亡率、活性氧及细胞内丙二醛低于高糖组(P < 0.05);高糖+tBHQ组足细胞的总Nrf2及核Nrf2、 HO-1、NQO1的表达高于高糖组(P < 0.05),细胞内SOD、GSH及CAT高于高糖组(P < 0.05),高糖+tBHQ组足细胞的凋亡率、活性氧及细胞内丙二醛低于高糖组(P < 0.05)。【结论】 激活 Nrf2通路降低高糖诱导足细胞的氧化应激,减轻足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阈下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失血性休克代偿期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硬膜外麻醉下36例无失血性休克表现的外伤性脾破裂,异丙嗪0.5mgkg-1,哌替啶1mgkg-1静脉滴注后随机分成2组,Ⅰ组(n=17),切皮前氨胺酮0.5mgkg-1静脉滴注;Ⅱ组(n=19),不加氯胺酮进行对照。连续监测麻醉前后SBP、DBP、MAP、HR、SPO2、ECG。结果:Ⅱ组SBP、DBP、MAP下降显著(P<0.01),HR代偿性增加(P<0.05)。Ⅰ组BP、HR变化不大。组间对照,术中BP两组差异性极显著(P<0.01),HR无差异性(P>0.05)。结论:提示阈下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能产生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可用于休克代偿期的病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氧化镁对高血压病人血压、胰岛素抗性及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病人服用同剂量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缓释片降血压,治疗组加服氧化镁粉;对照组不服氧化镁。观察3个月。实验前1d及实验结束之次日分别测血压、抽空腹血查血清葡萄糖(SG)、血浆胰岛素(INS)、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HDL),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观察实验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治疗组实验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INS,TG及TC降低,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ISI及HDL升高,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SG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②对照组实验后SBP,DBP降低,与实验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INS,SG,TG,TC,HDL及ISI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别(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实验后SBP及DBP降低明显(P<0.05);INS,TG,及TC降低(P<0.01,0.05);ISI及HDL升高(P<0.01);结论 氧化镁可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其血清T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 观察氧化镁对高血压病人血压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②方法 将60 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加服氧化镁粉。治疗90d,观察血压、血清葡萄糖(SG)、胰岛素(INS)及C肽(CP)变化,并计算CP/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③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INS及CP降低,ISI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 4.11~17.58,P均< 0.001);SG,CP/IN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 0.78,1.37,P> 0.05)。对照组治疗后SBP,DBP降低(t= 17.50,12.70,P<0.001);INS,CP,ISI,SG及CP/INS均无显著变化(t= 0.78~1.59,P 均> 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SBP,DBP,INS,CP降低及ISI增高更显著(t= 2.09~8.86,P< 0.05,0.01);SG,CP/INS差异无显著性(t= 1.19,0.52,P> 0.05)。④结论 氧化镁可有效降低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对荷人肺腺癌(SPC-A-1)、肉瘤(S180)BALB/C小鼠采用扶正保真汤加环磷酰胺化疗合并治疗,与单用化疗组相比较。结果表明:扶正保真汤加化疗组抑瘤率较高(P<0.01);且能升高瘤组织内cAMP水平,提高cAMP/cGMP值(P<0.05);增加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P<0.05);降低血清TNF-α水平及MDA含量(P<0.01);提高T-SOD活力(P<0.01)。提示扶正保真汤能增加化疗疗效  相似文献   

6.
21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巨脾型患者(巨脾组)和24例切脾患者(切脾组)、20例正常人(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表明:晚血患者两组CD_3~+、CD_4~+细胞百分率及CD_4~+/CD_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巨脾组与切脾组CD_3~+、CD_4~+、CD_8~+细胞百分率和CD_4~+/CD_8~+比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晚血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巨脾切除未使之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7.
以118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小肝细胞癌(SHCC)作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分析。增强前(NC)的敏感性(62.2%)低于增强后(+C)(78.1%),低于进床式动态团注增强CT(DIB-CT)(84.6%),P<0.01、P<0.05,但与4h延迟CT(D-CT)(78.5%)相比P>0.05。动脉造影CT(CTA)、经动脉门脉造影CT(CTAP)的敏感性显著高于NC(P<0.05)。B超(US)的敏感性显著低于+C、CTA和CTAP(P<0.05)。同位素(PMT)检查的敏感性均低于其他各种影象学方法(P<0.01)。对≤1cm的SHCC,以CTA(71.4%)和CTAP(100%)的敏感性为最高,与US(3.0%)和+C(15.2%)相比P<0.01。对SHCC的定性诊断,以CTA和DIB-CT最佳。以CTA和CTAP敏感性最高,DIB-CT和D-CT次之,常规CT优于US。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病人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血清 CD4+ / CD8+ 水平的 影响。方法:选取2016-10~ 2017-12 期间我院80 例高龄股骨近端骨折病人,按照麻醉方式分组,各40 例。全麻 组实施全身麻醉,腰-硬联合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麻醉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麻醉前、麻醉后 5 min、10 min、30 min 应激反应[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 )]、麻醉前、术后 24 h、48 h 血清 CD4+ 、CD8+ 、CD4+ / CD8+ 水平。结果:腰-硬联合组麻醉优良率95.00%(38 / 40)较全麻组77.50%(31 / 40)高(P< 0.05);麻醉后 5 min、麻醉后10 min 腰-硬联合组 HR、SBP、SPO2 较全麻组高(P<0.05),腰-硬联合组 HR、SBP 波 动较全麻组小;术后 24 h 腰-硬联合组血清 CD4+ 、CD4+ / CD8+ 水平较全麻组高,CD8+ 水平较全麻组低(P< 0.05);腰-硬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7.50%(3 / 40)较全麻组25.00%(10 / 40)低(P<0.05)。结论:在高龄股骨近端 骨折病人手术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效果良好,可减轻病人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免疫功能抑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自体脾移植术对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0 例外伤性脾破裂分为脾移植术和全脾切除术组,各20 例。对照组10 例。结果:术后1 周,全脾切除术组和自体脾移植组,与对照组相比,CD+3 、CD+4 、CD+8 、CD+4 /CD+8 降低,sIL-2R、TNF皆升高(P< 0.05)。术后3 个月,自体脾移植组CD+3 、CD+4 、CD+8 、CD+4 /CD+8升高,sIL-2R、TNF降低(P>0.05) 。而脾切除组,术后CD+3 、CD+4 、CD+8 、CD+4 /CD+8 持续下降,sIL- 2R、TNF持续升高( P< 0.05)。结论:自体脾移植对维持机体的T细胞水平和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有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和评估老中青人群肾功能各参数现状与相关性。方法:对1 743 例不同年龄(20 ~85 岁) 人群分成A,B,C,D,E 和F 组,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Alb)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渗透压和血清尿素氮(BUN) 、血尿酸(UA) 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等肾功能参数。结果:尿NAG 和尿RBP 两参数在A,B(20 ~40 岁) 两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 P > 0 .05) ;而A 组分别与C,D,E 和F 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 P < 0 .05 或P < 0 .01) ;尿Alb ,A 组与各组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性( 均P < 0 .01) ;E 和F 两组比较差别无 显著性( P > 0 .05) ;Ccr 在B,C,D,E,F 组分别比A 组下降8-5 % ,17-8 % ,29-9 % ,42-9 % 和56-3 % ;尿渗透压和血Cr,BUN,UA 在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 均P > 0 .05) 。结论:Ccr 各年龄段都存在不同程度下降,以50 岁后下降明显,肾小管功能损害在40 岁以前不明显,50 岁后NAG,RBP 显著增高;70 岁后趋向稳定;故41 ~70 岁之间是肾功能下降明显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