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强烈地震能造成大量房屋损坏和人员伤亡,破坏城镇公用设施和自来水管网及整个生态环境,灾区面临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分析抗震救灾防疫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探讨解决地震灾区需开展的防疫工作内容和方法。灾区应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有饮水卫生、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等;应急救援队伍平时要准备充分以备应急,及时开展灾后公共卫生和防疫需求快速评估;灾区防疫工作应根据当地的具体灾情有重点地开展。  相似文献   

2.
浅谈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同时损坏房屋,破坏城市公用设施和自来水管网,破坏整个生态环境,灾区因此面临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分析这次援川抗震救灾防疫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探讨解决地震灾区公共卫生问题时需开展的防疫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我们认为在灾区应重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有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等;应急救援队伍应及时总结经验,平时就要准备充分以备应急;灾区防疫工作应根据当地的具体灾情而分段有重点地展开.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江油市西山大道灾民安置点公共卫生现况,并对公共卫生现况开展评估及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实地调查西山大道灾民安置点,应用现场制作的<疾病主动监测调查表>和<公共卫生评估表>开展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评估.结果西山大道灾民安置点的医疗点平均每日约有100人次就诊,病例主动搜索共调查25个帐篷,涉及203人,出现不适症状患者25例,发生率为12.32%.集体食堂简陋,存在食物中毒风险;饮水卫生质量较为保障;厕所、垃圾点、外环境和帐篷内每天2次由专人进行消毒,但未开展杀虫工作;安置点内居民被蚊虫叮咬情况严重. 结论 该安置点存在一定的公共卫生风险,应控制关键环节,减少风险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后病媒生物危害风险快速评估与应急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快速评估掌握地震灾后病媒生物危害风险,确定首要控制对象与应急控制措施,预防病媒传染病流行.方法 于2008年5月17日(震后第6天)起对四川平武县南坝镇采用目测观察法、人物访谈法和病症主动监测法等方法进行病媒生物危害风险快速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因地制宜采取环境综合治理和杀虫药物控制措施.结果南坝镇8个监测点平均蝇密度为40只/m2,粪便与垃圾百米路径指数分别为25和15,未发现蚊与鼠的侵害,确定了蝇类为首要控制对象.通过采取环境卫生治理、垃圾收集与集中处理、人畜粪便和尸体卫生处理、重点环境滞留喷洒与空间喷雾消毒杀虫、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使震区与安置区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1周后蝇密度明显下降,为0.5 4只/ m2,粪便与垃圾百米路径指数分别下降至0和5;灾后16 d内腹泻病例维持在较低水平,5月18-28日灾民的腹泻罹患率为3.61‰ 11.22‰. 结论 通过病媒生物危害快速评估,确定重点控制对象,因地制宜采取综合和应急控制措施,尤其采用重点环境滞留喷洒消毒杀虫,能有效预防与控制病媒传染病流行.  相似文献   

5.
“5·12”地震灾后卫生防疫救援工作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参加"5·12"地震灾后的卫生救援工作,得到一些体会:在卫生救援工作中对灾后的卫生资源和卫生状况进行快速评估非常重要;卫生救援队伍应配备良好的卫生资源,以保证救援工作质量;消杀工作应做到恰到好处,防止过度消杀对环境造成破坏;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灾民的卫生防病意识,对保证震后无大疫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有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严重。2010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7844人,紧急转移安置1858.4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742.6万公顷;  相似文献   

7.
李秋良  张晓林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2):1508-1509
目的 了解地震灾后学校卫生工作重建及运行状况,为提高灾后学校卫生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四川地震灾区50所中小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学校卫生工作现状进行调查,包括卫生管理机构、学校卫生室建设、卫生技术人员、健康档案建设、疾病预防、学校卫生保健与健康教育等方面.结果 灾后学校卫生管理机构呈现出校长、教务处、政教处与体育卫生室负责制多样化的状态;78.93%的高中、68.45%的初中和59.48%的小学设立卫生工作室;专业卫生技术人员配备比例不到50%,以女性居多;学校卫生保健工作发展不均衡,总体合格率为93.0%;13.25%的高中、28.48%的初中和39.75%的小学没有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结论 灾后学校重建在卫生硬件条件设施上得到了超前发展,但在软件管理及卫生专业人员配备上存在一定问题.应注重灾后学校卫生工作的常态化监督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参加“5&#183;12”地震灾后的卫生救援工作,得到一些体会:在卫生救援工作中对灾后的卫生资源和卫生状况进行快速评估非常重要;卫生救援队伍应配备良好的卫生资源,以保证救援工作质量;消杀工作应做到恰到好处,防止过度消杀对环境造成破坏;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增强灾民的卫生防病意识,对保证震后无大疫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福建省卫生防疫队提出了建立“葛仙山卫生防疫管理模式”,有效动员了当地各项资源,在传染病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0.
江油市402名地震灾后帐篷临时居住者焦虑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四川"5·12"大地震1个月后帐篷临时居住者焦虑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江油市4个乡镇13个安置点临时居住于帐篷内的18岁以上居民,每个帐篷或家庭不超过1名.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成功调查402名,比较不同人群SAS标准分的差别,运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地震灾后焦虑人群相对非焦虑人群更特异的症状特征.结果 地震灾后帐篷居住者焦虑率为22.1%(89/402).较大年龄组比较小年龄组焦虑程度高(F=7.03,P<0.01),其中50岁以上(42.85±11.15)分,40~49岁(41.57±10.30)分,30~39岁(37.99±9.66)分,18~29岁(36.62±9.92)分.女性[(43.13±10.45)分]比男性[(36.80±9.88)分]焦虑程度较高(t=-6.09,P<0.01).SAS量表中较为常见的症状是焦虑感受(79.4%,319/402)、乏力(68.2%,274/402)、惊恐(65.7%,264/402)、睡眠障碍(65.4%,263/402)、不幸感(65.2%,262/402)、不能静坐(59.7%,240/402)、害怕(58.2%,234/402).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发疯感(t=5.37,P<0.01)、手足颤抖(t=5.33.P<0.01)、呼吸困难(t=4.28,P<0.01)、不幸感(t=3.87,P<0.01)、头痛(t=3.85,P<0.01)、面部潮红(t=3.48,P<0.01)、乏力(t=3.27,P<0.01)、头晕(t=2.79,P<0.01)、尿意频数(t=2.41,P<0.05)、静坐不能(t=2.31,P<0.05)等10项症状焦虑人群比非焦虑人群高.结论 地震后帐篷临时居住者焦虑率高于一般人群.须特别关注年龄大、女性和出现发疯感、手足颤抖、呼吸困难等10项特异症状的人群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地震后跨省跨地域公共卫生应急救援行动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导致了人员大量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成为最严重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广东省卫生厅于第一时间派出医疗和卫生防疫队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行动.在灾情最为严重的平武县南坝镇,广东省卫生防疫队在当地指挥部的组织领导下,开展快速评估,确定了灾区面临的主要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威胁,提出公共卫生需求和计划优先的现场干预措施,明确了3个重点场所:灾民集中安置区、救援人员集中生活区、可能掩埋人或动物的废墟,以及6个关键环节:生活饮用水供水点、集中供餐点、垃圾堆放点、临时厕所点、人畜尸体掩埋点、家畜动物圈养点,按照"把握重点,控制关键环节"的工作策略,开展了环境卫生控制、饮用水卫生控制、饮食卫生控制、人畜粪便处理、人畜尸体处理、病媒控制、疾病监测、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当地医疗机构(点)的卫生防疫工作指导、入村入户开展卫生防疫等10个方面的控制工作,使灾区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病媒孳生地得到控制,病媒密度显著下降,未发现食物中毒和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和暴发,实现了灾后无大疫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安县震后散居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评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安县散居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下一步心理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包括身体及情绪反应、缓解和调节方法、希望得到的社会支持3个部分,采用二阶段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从安县散居居民总人口(约44万名)中抽出2184名,对其进行人户调查,在统计描述的基础上比较不同特征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震后散居居民2184名的情绪及身体反应中,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O)3个主要症状平均得分(11.23±3.44)分,高于2003年湖南某市103名火灾灾民的(10.06±3.26)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三因子平均得分(5.76±1.74)分,高于1998年修正常模(23 891名)的(4.72±1.44)分;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77,P<0.05;t=706.04,P<0.05).不同特征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的差异部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次地震引起的情绪及身体反应较普遍,老年人、女性、初中及以下组是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在针对重点人群及时实施心理咨询与救助的同时,应对居民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安县的卫生状况及需求,为下一步高效、有序地开展卫生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69个100人以上的集中安置点全部调查,用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从44万散居人口中抽取687户共2200人进行调杳.调查内容包括饮用水、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计划免疫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疾病监测等.运用SPSS 16.0分析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描述.结果 集中安置点中90.9%(60/66)居住方式为帐篷,活动板房仪占7.6%(5/66),分散户中93.3%(621/666)居住在帐篷中,其中71.9%(446/621)属于自建帐篷;集中安置点和分散户的饮用水消毒的比率分别达97.1%(66/68)和94.6%(650/687);分散户中12.8%食品供应来源中曾有霉变或过期;50%(34/68)集中安置点养有动物;43.6%(17/39)医疗点末开展疫苗接种医疗服务;66.7%(10/15)的安置点缺乏充足的消毒设施;症状和(或)传染病的登记率为50.0%(33/66)、上报率为56.1%(37/66).结论 安县仍存在一定的传染病(肠道和媒介生物传播疾病为主)传播风险,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定期开展卫生状况调查和需求评估工作,为不同阶段的工作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了解和探究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流行现状, 为现阶段防控策略与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深入剖析疫情变化, 明晰现状。 结果  四川省COVID-19病例主要集中于20~59岁人群, 男性占比略高于女性, 四个时期中有武汉/湖北暴露史病例者占比分别达到52.91%、21.97%、16.67%和0.00%。截至3月16日, 新增确诊病例与现有疑似病例均为0, 累计确诊病例达539例, 累计治愈病例为520例, 累计死亡病例3例。累计确诊病例在全省21个市州均有所分布, 成都居首位(144例, 26.72%)。除成都市武侯区外, 余下182个县(市、区)已无现症病例。 结论  当前四川省COVID-19疫情形势逐渐趋好, 但输入型感染风险仍然存在, 应持续加强防控力度, 深化分区分类防控, 精准科学施策。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对中国卫生防疫救援应急队伍的挑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强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一场自然灾害,地震造成近10万人遇难和37万余人受伤.人们在为逝者哀痛、为生者欣慰、为救援者感动的同时,也在思考这场巨大救援对卫生防疫救援应急队伍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后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地震后急性应激障碍(ASD)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ASD结构式访谈问卷对四川地震灾区891名群众进行ASD症状(包括:一般症状群、分离性症状群、再体验症状群、焦虑.警觉性增高症状群和回避症状)评估,并记录一般人口学资料.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的精神神经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进行ASD诊断,最后完成评估诊断和干预共874名.结果 ASD的发生率为12.59%(110/874),其中男性为9.52%(38/399)、女性为15.16%(72/475).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x2=6.2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方程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有性别(β=0.58,P=0.01,OR=1.79)、亲属伤亡(β=0.60,P=0.01,OR=1.82)和重度财产损失(β=1.02,P=0.01,OR=2.76),女性、有亲属伤亡、存在重度财产损失的个体ASD危险性高.结论地震对灾区群众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灾后减少伤亡、降低灾区群众财产损失有助于降低ASD的发生率.灾害后心理行为反应的性别差异的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学会 《职业与健康》2011,27(14):1666-1667
目的了解武鸣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流行病学特征,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武鸣县2005—2010年所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武鸣县2005—2010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28起,发病1 511例,死亡2例,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为主,分别占64.29%和17.86%。事件发生以农村居多,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以学生为主的事件居多,共17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根据武鸣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应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农村、建筑工地的卫生监督和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及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