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忠德平调五脏法治疗虚劳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德教授对虚劳病的中医认识,着重从五脏虚损入手,认为虚劳病核心病机为五脏虚损,尤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以五脏辨证调治为总则,立平调五脏之法,有"健脾调营、醒脾疏肝、补脾宁心、补脾通络"的治脾法,调肾法及调肺法。  相似文献   

2.
浅论通法在虚劳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劳 ,又称虚损 ,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虚损性、消耗性、进行性证候的总称 ,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中晚期。虚劳作为中医病名首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该篇提出补益脾肾的治疗大法 ,为后世医家治疗虚劳奠定了基础。然而后人只知补阴、补阳、补气、补血 ,一味滥补 ,不知补中应有通 ,有悖于仲景之原意。本文从虚劳的成因及治疗两方面 ,探讨通法在虚劳治疗中的应用。1 虚劳病的成因乃虚实夹杂历代医家对虚劳的成因众说纷纭 ,如《巢氏病源》认为 :“夫虚劳者 ,五劳、六…  相似文献   

3.
何流  刘鹏  邱模炎 《中医杂志》2018,(10):890-892
虚劳是以气血阴阳虚损为主要病机的慢性虚弱性病证,张仲景治疗虚劳病以补益脾胃、调理中焦为主,而甘味药入中焦脾胃,性味平和,具有补脾缓脾、调和阴阳、延长功效的作用,同时合于性味又有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及甘温益气、甘寒养阴的功效,在虚劳病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属于慢性消耗性疾病,发展至中晚期时多表现以虚为主,虚中夹实,在症状与病机上同《金匮要略》虚劳病有诸多相似之处,根据"异病同治"理论,可按虚劳病进行辨治.针对其五脏阴阳气血俱损,脾肾尤甚的核心病机,治疗上重在补虚,补脾肾,益精血,中晚期肿瘤虽以虚损为主,但癌毒实邪等贯穿肿瘤发生发展的始终,故补虚不忘祛邪,宜扶正祛...  相似文献   

5.
《金匮》辨治虚劳病探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刘读文 《河南中医》1997,17(5):267-267,269
本文从察病因,劳由七伤;抓主证,治调阴阳;重正气,而补脾肾;瘀当攻,宜“缓中补虚”四个方面探析了《金匮》辨治虚劳病的方法、特点。明确指出七伤是病因,五脏阴阳虚损是病机,调补阴阳为治法,补脾肾是特点,虚劳有瘀血不峻攻,宜“缓中补虚”。  相似文献   

6.
戴梦  刘杰  盛昭园 《环球中医药》2021,14(4):627-630
虚劳涉及的内容广泛,历代医籍对其论述甚多,本文基于中国历代医家各家学说,对虚劳病的概念及诊治方法进行溯源分析。虚劳的产生可追溯至《内经》,病名源自《金匮要略》。对于虚劳病的论治,从脏腑及阴阳虚损的主要病机出发,归纳历代各家尊于经典从肾、心与肾、脾与肾、脾与胃等五脏虚损的角度,以及从阴虚、阳虚、阴阳并重等阴阳虚损的经验推陈出新,为虚劳病的辨证施治提供有力的佐证。近现代医家在继承前人治疗虚劳病的经验上,进一步扩大虚劳的范围,认为凡是慢性虚衰性病证,以脏腑元气亏损、阴阳失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皆可归属为虚劳。对于骨结核、恶性肿瘤以及重症肌无力等现代疾病,皆可以虚劳辨治,为虚劳病的传承与发展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虚劳为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慎柔之前,医家皆"侗言之",慎柔分虚劳为虚损、痨瘵两门;认为损病发热多为气虚,治疗多从温补入手,反对过服寒凉;五行制化则生我者为母,克母者为父;指出虚损日久皆属脾胃,不但重视脾阳,亦有补脾阴之法;其用药平和,但药物炮制、煎煮、服用多有讲究。文章浅析慎柔辨治虚劳的学术思想,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以脏腑亏虚、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证候的总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诸病源候论>日:"夫虚劳者,五劳六极七伤是也."关于虚劳病因,<理虚元鉴>提出:"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诸因导致气、血、阴、阳的亏耗,其病位主要在五脏.所以<证治汇补>云:"虚者,血气之空虚也;损者,脏腑之损坏也."因此,补益为治疗虚劳的基本大法,所谓"虚者补之".  相似文献   

9.
风为百病之长,五脏虚损与风相关。一是虚劳不足易受风邪侵袭,二是虚劳不足之证最易生风,三是风气不足宜用风药以鼓舞之。探讨五脏虚损与风的关系,对丰富虚劳病机理论和指导临床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关于虚劳病治脾,明代汪绮石倡导脾为百骸之母,提出“阳虚之治统于脾”,寄补肾于补脾之中,以急补中气为先,偏于治脾阳,用药如人参、黄芪、白术等。然并未注意到虚损之人脾薄胃弱,恐对上述药物纳而不运,或有过补伤阴的弊端。而清代吴澄创造性地指出脾虚应分阴阳,并点明脾阳虚和脾阴虚的主要症状和治法,如阳虚宜温补,阴虚宜清补。同时,吴澄也注意到了虚劳之人虚不受补的情况,创立了内损“理脾阴”之说,即以气味芳香甘淡、药性平和之品清补脾阴,并自制理脾阴九方,如中和理阴汤、理脾阴正方、资成汤、升补中和汤等,且用药谨守小剂缓投、有情之品迅补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其对阴阳、五行生克原理的灵活权变,如注重脾胃,培中土以生肺金,泄肝木以充脾土。吴澄对虚劳病的系统性论述对后世论治虚损类疾病影响深远,如程云文选用理脾阴正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赵怀琮化裁中和理阴汤治疗失眠。关于虚劳治脾之法,吴澄的理法方药更为精准且临床实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病机为脾肾两虚,《金匮要略》虚劳病机为气血阴阳俱虚,虚实寒热错杂,二者病机相似,故RSA可从虚劳论治。虚劳以虚为本,故补益脾肾为其基本治则,但虚劳又有夹瘀、夹痰、虚寒、虚热的不同,治疗时张仲景遵循"补不足,损有余"的原则,采用薯蓣丸补益气血,大黄■虫丸活血祛瘀,瘀祛生新,则胞宫得养;酸枣仁汤清热养血,热清血和胎自安;辅以祛风邪之品治疗虚劳风气百疾。正虚为主者扶正为主,佐以祛邪,正复邪自祛;以邪实为主者以祛邪为主,佐以扶正,邪祛则正自复。  相似文献   

12.
《血证论》重脾阴的思想以血病津伤累气为理论基础,应用甘淡养阴滋脾益气为治疗大法,固护脏腑津液,并结合清心宁血、心脾兼治、培土疏木、抑火生血、宁血止血的治疗法则,达到滋阴生血益气的治疗效果。《血证论》甘淡滋脾治疗贫血的理论,摆脱了现代医学对中医思路的限制,以中医传统阴阳气血水火理论为基础,顾及到血虚患者津伤病气,同时容易发生火性炎上、肝郁不疏、心血不宁的病理表现。为中医治疗贫血提供有益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6):498-500
以温病学的三焦辨证理论为基础,探讨三焦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的关系,并从上、中、下焦相关脏腑角度辨证论治CTD-ILD:以上焦心、肺症状为主的CTD-ILD可归属于心肺气虚血瘀型,治疗以补益心肺为重点;伴有中焦脾、胃、大肠相关症状的CTD-ILD,在治疗肺系疾患的基础上,应兼顾健脾益气、益胃和中、润肠导滞;出现下焦肾系症状的CTD-ILD,调补肺肾治法应贯穿病程始终。  相似文献   

14.
孙建芝辨治风湿性心脏病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孙建芝教授诊治风湿性心脏病经验。认为本病病机特点在于心阳虚、痰瘀水饮内停,治疗重点是补虚和活血化瘀通络。提出在辨病基础上辨证以及无证从病等学术观点。  相似文献   

15.
AnothernameofBaihuipointisSanyang-wuhui.ItislocatedonthesitewherethethreeYangMeridiansofHandandFoot,theDumaiandthe-JueyinMeridiansofFootconverge.AlsoBaihuiisapointontheDumai,whichistheseaofYangMeridians.ThereforeBaihuipointcantreatmanydiseases.Theauthorshavetreatedsomedifficu1tandcomplicatedmiscellaneousdis-easesoftenmainlyusingBaihuipointcombinedwithotherpoints,achievingbettertherapeuticeffects.EXAMPLESOFCASES1.EpilepsyMs.Wang,female,a22-years-oldworker,visitedfirstonJuly4th,199…  相似文献   

16.
介绍王霞芳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认为其病因为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肺脾肾不足,分别以调和营卫、健脾益肺、补肾壮骨、益气养阴法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7.
晁恩祥教授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注重抓主症,抓共性,抓主要病机,注重疾病演变规律,注重"风邪"在肺系疾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肺间质纤维化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诊疗思路。对支气管哮喘采用"疏风解痉法",讲究"疏风宣肺,解痉平喘";从风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提出了"疏风宣肺、缓急解痉、利咽止咳"为主的治法,并设立专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则根究标本缓急,调整应用疏风宣肺及调补肺肾等法;提出肺纤维化按中医肺痿论治的观点,治疗采用养阴益气、调补肺肾、纳气平喘,间以疏风宣肺、止咳化痰、祛瘀通络。  相似文献   

18.
郑素心 《天津中医药》2004,21(6):520-521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灸甘草、人参、白术、当归、升麻、柴胡组成,源于李东垣之《脾胃论》。李东垣通过对补中益气汤化裁加减,将其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思想。综述补中益气汤在内科胃下垂、慢性肝炎、血尿、高血压、喘息性支气管炎、神经性耳鸣及美尼尔氏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重在预防,固元培本为中医治疗之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洪新  彭勃 《河南中医》2009,29(4):336-338
疫毒致元气损伤是艾滋病重要病机,而精气亏虚、元气不足是史滋病发病的内因。治疗艾滋病应突出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其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培元固本贯穿其中,为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蛋白尿是各类肾小球疾病的典型表现,同时也能加重肾脏病理损害,既是治疗的重点也是难点。詹华奎教授认为其中医核心病机为脾肾两虚、风瘀互患,临床运用补脾肾活血祛风法治疗,效果显著。笔者将詹教授从虚-瘀-风论治肾炎蛋白尿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