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治疗及家庭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精神分裂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精神疾病,其病程迁延,复发率和病残率较高,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对来自外部环境刺激的易受伤害性,其中来自于家庭成员的情绪和行为表现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有文献报道,家庭教育和家庭干预足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的有效手段之一。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对入院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心理治疗及家庭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病程迁延,活动范围局限,长期脱离家庭和社会生活而导致了行为退缩[1]。对促进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减轻社会病残程度的研究已成为精神康复研究的核心课题[2]。我院2002-2004年对56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代币强化行  相似文献   

3.
全程综合性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类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方面尽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其在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和改善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方面仍欠理想。据报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社会心理干预,可延缓或减轻患者受损的社会功能和精神残疾程度,可使其重返社会,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1]。我们于2003年5月-2004年10月尝试性地探讨了全程综合性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所有病例均系我院2003年5月-2004年10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之诊断标准[2];(2)年龄18~60…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乡居民有线或无线通讯工具普及率的极大提高,对出院精神病患者持续进行疾病抗复发干预已十分方便和快捷。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科试行定期对311例出院男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随时接受患者电话咨询,与同期128例出院无通讯工具而采用信函联系的患者进行效果比较,以探求一条从精神病医院到家庭指导的新途径,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我科2002年6月-2004年6月共出院患者439例,均为男性,其中城镇户口163例,农村户口276例。家庭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手机(含亲属)者为311例,列为A组,无任何通讯工具者128例,列为B组。文…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经过住院治疗达到临床康复后,大多数回归家庭,仍由亲属照料,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家庭缺乏正确对待患者病态行为的应对方式,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来自外部环境的易伤害性,其中来自于家庭成员的情绪气氛和行为表现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1].为此,从2008年10月开始,本研究应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先后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专业性的家庭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有反复发作倾向的精神疾病。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年纪较轻、病程较短、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对较轻,生活方式没有形成刻板的固定模式,其康复效果对患者的预后有着深远影响[1]。有文献报道[2~4],护理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有促进作用。鉴此,笔者于2003年10月-2005年9月对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以系统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干预,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WTO倡导精神病患者的非住院化及以社区为基础的康复(CBR)[1]。为了探讨健康教育这一干预措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我们于2002年2月-2004年11月,在实施社区医疗服务(家庭病床)的同时,对入选的有能力接受教育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主要照料者)开展了有关精神卫生康复知识教育,以探讨健康教育这一干预措施在CBR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显示,患者社会功能残疾量表及复发率均显示较教育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且与家属的精神卫生康复知识水平呈正相关关系。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我们在实施社区医疗服务(家庭病…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和致残率很高的疾病,经过住院治疗达到临床康复后,大多数回归家庭,仍由亲属照料,但目前国内大部分家庭缺乏正确对待患者病态行为的应对方式,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着来自外部环境的易伤害性,其中来自于家庭成员的情绪气氛和行为表现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从2008年10月开始,本研究应用Friedman家庭评估模式先后对5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专业性的家庭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护理学家Roy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在特定时间内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受与信念,可引导个体的行为[1]。自我概念的水平受外界重要人物的评价、强化以及个体对自身行为归因风格的影响[2]。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的贫乏或支持缺失,致使患者的自我概念水平较低,极大地影响了个体维持健康的能力和患者康复的能力[3]。本研究对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4年2月-2005年10月入住本科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CCMD-3有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且排除智能障碍。将100例患…  相似文献   

10.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主要存在于大脑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是判断大脑神经元坏死的有效指标[1]。慢性精神分裂症大多有脑部结构的改变[2,3],甚至脑实质变性坏死[4],并出现血清NES含量的异常[5~7]。为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其与血清NES含量的关系,2003年12月-2005年11月,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106例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2003年12月1日-2005年11月30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病例组)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中国…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脑卒中是常见多发病之一(分为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三大亚类),其致残率、病死率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1]。根据国内外资料显示,脑卒中后患者因担忧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等预后情况而23%~75%有抑郁情绪,抑郁会加重诱发躯体疾病,削弱机体对疾病的抵御能力,延长病程[2]。2002年10月-2004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开展脑卒中抑郁情绪的临床研究,针对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神经内科2002~2004年脑卒中患者234例,其中男149例占63.7%,女84例占35.9%,平均年龄52岁。已…  相似文献   

12.
自我效能训练对住院恢复期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大部分患者存在社会功能缺陷[1],而功能的改善依赖于各种心理治疗和康复训练[2].在众多的预防和干预研究中,尤以技能训练和家庭干预治疗最引入瞩目[3].目前,以认知行为策略为手段的自我效能干预的正性作用已得到多数研究证实[4].为此,我们以自我效能理论为指导设计了自我效能训练(此训练的策略为认知行为干预[2]).2003年10月-2004年10月从我病区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中抽取了82例进行对照研究,以探讨该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全面康复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病人57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及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定期随访的方式进行家庭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进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量表(SQLS)评定,对照组不给予家庭干预。[结果]干预组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质量有明显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干预有利于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王荣会  张静  郭艳峤 《现代护理》2007,13(17):1653-1654
为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提高回归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再就业率,降低复发率[1],我们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家庭干预。收集了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66例,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现将研究情况汇报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4年6-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期开始对自己的现实情况及周围环境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能力,开始考虑较多的实际问题,受困情绪活跃,情绪波动较大,心理状态失去平衡,这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需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因此,为了改善该期精神病患者的受困情绪,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够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回归社会和家庭,笔者于2005年7-10月对30例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有焦虑抑郁情绪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了情感支持干预措施,收到了较为满意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来源于2005年7-10月在我院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  相似文献   

16.
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家庭问题。国内文献报道,老年痴呆患者90%在家庭由亲人看护或看护人照料,因照料负担所造成的心理障碍比例高达70%[1]。78.3%的照料者从没有参加过有关痴呆的学习班,缺乏相关的知识和应对策略[2]。能否满足痴呆患者的需求,与照料者本身的心理状况、应付方式有很大关系[3]。鉴于此,本研究对曾住本院和现住院的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料者共64人,进行针对性的家庭干预,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干预对象为2000年1月-2004年8月曾住本院和现仍住院的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料者,共64人。…  相似文献   

17.
2000年6月~2002年6月,我们对社区41例精神分裂症并发高血压患者进行针对性地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2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均符合CCMD-3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及国际高血压统一的诊断标准。干预组:男25例,女16例,38~74岁。对照组:男27例,女14例,35~72岁。两组患者均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75~525mg/d,降压药卡托普利50~200mg/d或复方降压片1~4片/d,时间为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氯氮平用量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1.2方法干预人员经统一培训,对照组不实施任…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乡居民有线或无线通讯工具普及率的极大提高,对出院精神病患者持续进行疾病抗复发干预已十分方便和快捷。2002年6月-2004年6月,我科试行定期对311例出院男性精神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并随时接受患者电话咨询,与同期128例出院无通讯工具而采用信函联系的患者进行效果比较,以探求一条从精神病医院到家庭指导的新途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给患者心理、生理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控制症状、预防复发是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宗旨。为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2003年6月-2004年6月,我科对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取契约式教育方法,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2003年6月-2004年6月入院的64例支气管哮  相似文献   

20.
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在社区和家庭中,家属既是监护者,又是照料者,目前关于精神疾病家属照料负担的研究国内已有很多报道[1] ,这种照料负担对家属来说已构成一定的应激,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本文对出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进行了为期1a的跟踪心理干预,探讨心理干预对缓解病人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取我院2 0 0 2年2月—6月期间出院的符合CCMD -3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属10 0例作为研究对象,只对每位病人的一名直系家属进行干预,1a后仍保持联系者92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