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子宫腺肌病发病情况与其他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子宫腺肌病组发生情况及合并其他疾病情况。结果全子宫切除患者中,子宫腺肌病发病率42.19%,其中93.52%合并其他疾病。40~50岁的子宫腺肌病组和非子宫腺肌病组合并发生宫颈病变、子宫体病变及卵巢病变均存在差异(P0.05)。在60岁以上,非子宫腺肌病患者全子宫切除人数明显高于子宫腺肌病组。两组合并子宫体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合并宫颈及卵巢恶性肿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可能诱发卵巢良性病变,又可能是子宫体病变的保护性因素。因此,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对子宫腺肌病患者正确指导,消除患者对子宫腺肌病的恐惧心理,同时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3.
张静  洪宇 《当代医学》2014,(6):18-19
目的探讨并比较行全子宫切除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和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子宫腺肌病50例、子宫肌瘤55例。结果单变量分析显示,子宫腺肌病患者年龄较轻,子宫重量较轻,血清cA125水平较高,且具有较多的疾病特异性症状;多元L0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重量低、盆腔疼痛和至少1次分娩史与子宫腺肌症的患病概率密切相关。结论行金子宫切除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具有特异的临床特征,有助于术前与子宫肌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与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对照组只进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观察组在病灶切除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的第1~3d,于腹前壁,皮下注射3.75mg亮丙瑞林注射液(GnRH-α),每28d重复注射1次作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痛经VAS评分、月经量、复发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明显提高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文英  王晓萍  李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26-126,148
目的探讨年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40岁)保留子宫的手术方式。方法通过对78例子宫腺肌病病人进行荷包式缝合法子宫大部分切除子宫成形术(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因子宫腺肌病人院行全子宫切除术60例(对照组),比较术后患者对性生活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性生活改善有效率为97.4%,对照组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荷包式缝合法子宫大部切除术后子宫成形术,手术方法简单,止血效果可靠,重新成形的子宫能够保留子宫部分内膜和子宫动脉上行支,痛经完全缓解或基本缓解,术后仍有少量月经,保留宫颈及阴道穹窿部,明显改善及提高夫妻双方性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奉孝荣  李旭  郑蓉  陈莉 《西部医学》2013,25(1):107-108,113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子宫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005年3月~2009年3月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A组)、开腹子宫次全切(B组)、开腹子宫全切(C组)三种手术方式切除子宫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患者164例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1—2年,了解并发症情况,同时比较三组手术患者并发症的统计学差异性。结果164例患者中术后随访135例,随访率82.32%。近期并发症:尿潴留11例(8.15%),膀胱损伤3例(2.22%),输尿管损伤3例(2.22%),残端出血2例(1.50%)。远期并发症:潮热11例8.15%,继发子宫内膜异住6例(4.44%)。术后并发症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子宫腺肌病手术治疗有多种术式,应严格防止术中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术后继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加强随访,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接受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痛经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经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74.36%(29/3 9)],复发率[7.6 9%(3/3 9)]低于对照组[3 3.3 3%(1 3/3 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有效率高,治疗后痛经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复发率低,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及开腹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病病灶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行开腹及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2组患者术后痛经缓解有效率分别为93%和88%。63例经量过多患者术后经量均有明显减少,2组患者手术前后月经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及开腹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均为安全,是有效保留器官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痛经及经量过多。腹腔镜手术有创伤小,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方法:收集子宫腺肌症151例,均采用腹腔镜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结果:151例均治愈出院,1例术后1年持续腹痛,各种检查为发现异常,1年后疼痛缓解,住院天数6~13天,平均9.5天.结论: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而引起的子宫肌层增生性病变,发病率8.8%~31.0%[1],病变较局限者称子宫腺肌瘤。该病常见症状为痛经、经量增多继发贫血、不孕。该病最确切的治疗方法是切除子宫,但对于未生育、年龄较轻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难以接受此手术方式,故越  相似文献   

11.
陈丽玲 《当代医学》2014,(22):17-18
目的分析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4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行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观察组34例在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月经量、痛经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痛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月经量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经1年随访,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采取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联合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临床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子宫次全切除术与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比较。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并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子宫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6.7±8.9)min、(140.5±15.6)mL、(6.3±1.1)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99.4±12.3)min、(228.7±26.5)mL、(9.7±1.4)d,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症采取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时间少,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应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患者的痛经视觉模拟评分都有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评分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0%,较对照组36.7%的复发率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腺肌病应用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复发率低.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价值及术后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93例明确诊断为子宫腺肌病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因环境、家庭等原因按照采用的手术方法 分为腹腔镜次切组32例、开腹全切组30例和开腹次切组31例.对比三组患者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术后腹痛级别,尿潴留、输尿管损伤等近期并发症及潮热、继发子宫内膜异位等远期并发症.结果 腹腔镜次切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为6.43 d、2.06 d、15.67 d,出血量和住院费用平均为100.65 mL、4348.15元,均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开腹全切组和开腹次切组相比,以上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手术治疗2年后,腹腔镜次切组患者的轻度、中度疼痛比较常见,而开腹手术的重度疼痛最常见,三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镜次切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其他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22.58%,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疗效好、并发症少、明显减轻疼痛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汤丽荣  盛洁 《北京医学》2012,34(5):380-383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指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异位到子宫肌层并伴随周围肌层的增生。异位的腺体和间质超过子宫内膜与肌层交界(en-dometrium-muscular junction,EMI)下2.5mm。AM多发生于30~50岁的妇女,发病率8.8%~31.0%[1]。随着妇女生育年龄的推迟,AM合并不孕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并有增多趋势[2]。现就AM导致不孕的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3例子宫腺肌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予以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予以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失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用时)水平,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水平、前列腺素E2(PGE2)水平、生命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痛经程度[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PGE2、E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1/5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7%(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次全子宫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用时,降低血清ET、PGE2水平,提高生命质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分析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具有子宫腺肌症并且进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5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围术期的专组精心护理。对2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中显效的有21例,好转的有12例,无效的有2例;对照组患者中显效的有14例,好转的有10例,无效的有11例,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腺肌症全子宫切除的患者实行围术期护理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①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腺肌病灶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②方法对3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腺肌病灶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患者痛经、月经量及女性内分泌激素雌二醇、卵泡刺激素的变化。③结果 31例患者痛经全部缓解,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改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无变化。④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腺肌病灶切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患者选择子宫动脉栓塞,用平阳霉素超液态碘油乳化剂 明胶海绵颗粒(条)进行栓塞.结果:痛经减轻或消失27例,有效率90%,经血量减少30例,有效率100%,无并发症出现.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腺肌病,简单、安全、有效、对患者创伤小,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