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桔梗中总皂苷及桔梗皂苷D的含量差异,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与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桔梗总皂苷含量,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桔梗皂苷D的含量,对36批桔梗药材总皂苷及桔梗皂苷D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赤峰产区10批样品总皂苷质量分数在5.02%~9.20%,桔梗皂苷D质量分数在0.1%~0.175%,二者含量分布较窄。其他产区桔梗药材含量分布较宽,与内蒙古桔梗药材品质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各产地桔梗的质量总体较好,但不同产地间及同产地各桔梗样品间的质量及其稳定性存在较大差异,浙江产桔梗的桔梗皂苷D和总皂苷含量均较高,而赤峰产桔梗品质稳定性较好;从整体质量评价角度看,桔梗质量标准中宜增加总皂苷含量的限量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有效成分及效应组分含量层面探讨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的药剂学环节变化,为体内药动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建立芍药甘草复方中有效成分及效应组分含量测定方法,包括采用HPLC法同步测定芍药甘草复方合煎液和单煎合并液中有效成分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铵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煎煮液中效应组分芍药总苷、甘草总黄酮、甘草总皂苷含量。结果:各有效成分与效应组分含量差异均5%,说明配伍前后从有效成分层面到效应组分层面均无差异。结论:芍药甘草复方相使配伍体外主要成分的药剂学环节无变化,为相使配伍体内药动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玲玲  侯晓敏  胡正海 《中草药》2015,46(11):1682-1684
目的建立测定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的测定方法,并准确测定我国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的量。方法采用超声波甲醇提取法,称重法测定桔梗总皂苷量;采用HPLC法测定桔梗皂苷D量,色谱条件:Waters Symmetry-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22∶78),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10 nm,柱温为30℃。结果不同产地的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量差别较大。在所测的桔梗药材中,浙江产桔梗总皂苷量最高,为12.03%;黑龙江、辽宁、安徽、山东、江西产桔梗总皂苷量均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的6%;而其余各省的量均低于6%,最低的为河南,其量仅为1.57%。对于桔梗皂苷D来说,云南产桔梗的量最高,为0.654%;河北产桔梗的量最低,为0.017%。结论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量的测定。在我国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总皂苷和桔梗皂苷D的量存在差异。同一药材中桔梗总皂苷与桔梗皂苷D的量,未显示出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五种中药与附子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与附子各炮制品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芍药苷、人参皂苷、辣椒素、甘草酸单铵盐、大黄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对比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与附子配伍前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后诸药有效成分含量明显低于药材单煎液。结论:附子与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配伍后,附子毒性降低,与其配伍的五味中药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亦有变化。  相似文献   

5.
五种中药与附子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与附予各炮制品配伍前后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方法:以芍药苷、人参皂苷、辣椒素、甘草酸单铵盐、大黄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测定,对比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与附子配伍前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配伍后诸药有效成分含量明显低于药材单煎液。结论:附子与白芍、人参、干姜、甘草、大黄配伍后,附子毒性降低,与其配伍的五味中药药材中的有效成分亦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皂苷D的含量。方法:HPLC分析采用Phenomenex LunaC18色谱柱,以0.1%磷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5mL/min,检测波长210nm。结果:桔梗皂苷D分离良好,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重现性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9%,13批不同产地桔梗药材中桔梗皂苷D占药材量的平均含量为0.210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HPLC方法稳定可靠,简便易行,可用于桔梗中桔梗皂苷D的定量.为桔梗的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与其生长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甘草中甘草酸、甘草苷的含量与其生长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HPLC测定新疆不同产地甘草中有效成分甘草酸及甘草苷的含量,并以二者为参数,对不同产地甘草药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对甘草生长土壤中养分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利用SPSS统计软件计算各土壤养分及微量元素与甘草中甘草酸及甘草苷的含量进行偏相关分析,计算其偏相关系数,建立甘草有效成分含量与土壤养分因子及微量元素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结论:揭示甘草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其生长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价甘草质量及其规范化种植与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黄芩与甘草不同配伍比例对黄芩中黄芩苷成分溶出的影响。方法:在单因素考察浸泡时间的基础上,采用HPLC法测定黄芩-甘草不同配伍后黄芩苷、甘草酸的含量变化,采用wilhelmy吊片法测定不同配伍比例样液的表面张力。结果:黄芩苷、甘草酸的溶出率、固含物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黄芩-甘草1∶1~1∶6之间,黄芩苷的相对溶出率随着甘草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黄芩-甘草3∶1时,甘草酸的浓度最高为0.193mg/mL,表面张力最小为49.33 mN/m。此时黄芩苷的相对溶出率最大为86.06%。结论:浸泡时间为0h,黄芩-甘草的最佳配伍比例为3∶1,此时表面张力最小,黄芩苷相对溶出率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对不同产地与年限的桔梗药材中总皂苷含量进行测定,为桔梗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桔梗皂苷D为指标性成分,采用超声提取—香草醛比色法。结果:吉林产桔梗中总皂苷含量最高;不同采集时期以春季采收的桔梗中总皂苷含量为高;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2%,RSD=1.8%。结论:此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便于对桔梗药材进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马超 《中医研究》2011,24(10):16-17
目的:研究苦杏仁单煎及与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共煎时汤液中苦杏仁苷含量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HPLC测定苦杏仁单煎及其与不同比例甘草配伍共煎时汤液中苦杏仁苷含量。结果:苦杏仁单煎有效成分苦杏仁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与甘草共煎(3∶4)时苦杏仁苷含量降低最多。结论:苦杏仁长时间煎煮可降低汤液中的苦杏仁苷含量;甘草能降低苦杏仁汤液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红木香药材的ITS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2)条形码序列,探讨木香类药材鉴定新方法。对60份样品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ITS2序列并进行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采用 MEGA5.0 软件进行序列比对,计算种内和种间遗传距离(K2P),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g tree,NJ Tree)。结果表明,无论是菊科的木香、川木香、土木香,还是马兜铃科的青木香和五味子科的红木香,ITS2序列种内变异均小于种间变异,ITS2序列所有单倍型比对后长度为272 bp,变异位点达到162个;遗传距离显示物种种内平均K2P远远小于种间平均K2P;NJ树结果显示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和红木香药材可明显区分,且能鉴别川木香的2个基原物种。因此,ITS2序列可用于鉴定木香、川木香、土木香、青木香、红木香药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考察黄芪、丹参、三七醇提药渣中粗多糖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不同溶剂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多糖得率的影响,优选提取工艺;考察采用不同药液浓度、醇沉液浓度、沉淀时间所得多糖总量与纯度,优选沉淀工艺。结果优选出的多糖提取工艺为以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 h;优选出的沉淀工艺为药液浓度为1 g原药材/mL,醇沉浓度为80%,沉淀时间为4 h。结论优选出的工艺比较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具体的工艺技术参数将在中试研究中确定。  相似文献   

13.
紫草根     
本品为紫草科(Boraginaceae)植物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et Z.)的干燥根部。本植物分布我国、朝鲜及日本。我国主产于新疆及东北诸省及华北地区。辽宁以盖平、海城所出为佳。原植物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或上部分歧,高约30—60厘米,全体被毛。叶互生,无柄,广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先端尖,叶基楔形,长5—7厘米,宽  相似文献   

14.
人参和西洋参的红外光谱鉴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田进国  王健 《中药材》1996,19(2):70-72
对人参和西洋参的石油醚、乙醚和水提取物进行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人参和西洋参分别具有独特而稳定的红外光谱特征,根据其光谱特征可准确地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15.
甘草与附子配伍煎液的甘草黄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张爱华  彭国平 《中成药》1999,21(4):196-198
以甘草素与异甘草素为对照品,建立了HPLC法测定甘草黄酮含量的方法,并对甘草与附子配伍前后水煎液中甘草酮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甘草与附子配伍煎煮的黄酮含量明显高于甘草单煎液。单煎液含量为1.18%,配伍液含量为1.85%。  相似文献   

16.
人参与西洋参的皂甙成分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人参及14个产地(包括美国、加拿大)的15批西洋参样品进行了皂甙类成分薄层定性分析、总皂甙含量比色测定及人参皂甙Rb1,Rg1,的薄层扫描测定。  相似文献   

17.
白芍与赤芍均来源于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通常认为加工方法是导致2种药材功效差异的本质原因,仅根据加工方法而不考虑药材种质,就会出现药材的性状、活性成分含量不能很好吻合药材的质量标准。芍药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白芍和赤芍的本草考证、种质差异及药材化学成分差异的影响3个方面阐明了白芍和赤芍药材的种质存在的差异,白芍应为古人从野生芍药中选育出的栽培品种P.lactiflora ′Baishao′。白芍与赤芍基原问题的澄清可为优质药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芪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黄芪的功效、炮帛春临床应用等问题,在古今文献论述相左的基础上作一探讨。认为黄芪用于保健,功效不逊于诸参膏滋,且价廉物美;用于治疡,但取温托,未可概谓之圣药,配伍防风,则有功无制。对宋代以来,诸家黄芪生,炙异用情况,主张通过现代科学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国内当归、黄芪和党参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研究的基本现状,揭示其文献和研究内容等方面的特征,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借助计算机的分类、统计功能,按成果的基本情况、成果的研究内容、成果的评价与应用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甘肃、河北、山东等地排在前列,成果主要由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部门承担,成果课题的来源主要为地方计划和自选课题,成果研究内容主要分布在药物疗效、药物制剂、栽培、贮藏加工等领域。结论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知网版)中,3种中药国家科技成果增幅缓慢,成果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成果转化率低,数据库中一些成果项目的数据缺失较严重。  相似文献   

20.
人参,附子与参附汤的免疫调节作用机理初探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陈玉春 《中成药》1994,16(8):30-31
参附汤(人参0.3g/ml,附子0.15g/ml)能显著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P<0.001)。人参和附子二者也能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IL-2(P<0.005,P<0.001)。提示人参,附子与参附汤三者均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