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我国儿科用药呈现出儿童专属药物缺乏、种类、规格、剂型和给药装置较少的特点,近年来吸入制剂、直肠给药和经皮给药系统等依从性更好的新剂型在儿科用药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儿童用药群体具有脏腑娇嫩、吞咽能力差异等生理特点和恐惧疼痛、厌恶苦味等心理特点,所以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合的给药途径及给药装置显得尤为重要。传统中药与创新中药借助特殊给药装置可以实现相应药物按照预期设计的途径进行给药,并且可以确保剂量精准与提升顺应性,达到有效、安全给药的目的,并实现传统中药再创新。该文对常见给药途径和新型给药途径所用的给药装置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同时结合儿童的特殊需求提出儿童用给药装置的创新设计思路,指出目前发展中存在的给药装置相容性等问题,对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增材制造技术在给药装置创新中的应用提出展望,为研发适宜儿童多维度用药需要的创新药物与给药装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向燕  龙宇  谭裕君  李楠 《中成药》2020,(4):991-995
近年来,脑部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庭生活质量。传统给药途径因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肝首过效应等障碍的存在,药物难以到达脑部发挥疗效。鼻腔和脑位置的特殊性,以及鼻腔内丰富的鼻黏膜都为药物经鼻入脑发挥作用奠定基础,但鼻腔体积有限,为了使药物可靶向脑部发挥作用,新技术和新剂型可发挥其独特优势。中药在治疗脑部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故本文基于国内外文献,对可应用于鼻脑靶向给药的中药有效成分进行概述,以期为脑部疾病相关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鼻用制剂具有独特的给药优势,在局部和全身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广泛。我国中医药鼻腔给药治疗历史悠久,近年来,中药鼻用制剂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数据库、药智网及中国知网近30年收载的中药鼻用制剂相关信息,笔者对现代中药鼻用制剂的剂型、上市产品、常用中药、辅料、临床应用及安全性研究方面进行了梳理,围绕中药鼻用制剂发展中面临的部分产品剂量不准确、辅料质量标准体系不齐全、安全性评价建设不完善、鼻腔给药装置研发较为缺乏等诸多问题,从中药提取分离工艺的优化、辅料的质量控制与使用、新剂型的开发、中药鼻腔给药的安全性评价、鼻腔给药装置的设计研发等方面提出了可能的解决对策和展望,以期为中药鼻用制剂的开发提供思路,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论述了中药剂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应达到的要求,接着探讨了中药剂型改革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认为当前有代表性的思路是①单味中药剂型改革;②开辟新的给药途径,研制新的中药剂型;③中药剂型改革品种系列化。  相似文献   

5.
新型载体经皮凝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对几种新型载体在经皮凝胶剂中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文献整理和归纳。方法:通过查阅近20年经皮凝胶剂的相关文献,阐述几种新型载体的含义、特点及其凝胶剂经皮给药的实验性研究,比较它们与其他剂型经皮吸收的效果,归纳总结了几种新型载体凝胶经皮给药的研究近况,并提出了其在中药复方凝胶剂中的应用思路。结果:新型载体凝胶剂相对于普通凝胶剂及其他经皮给药剂型,有更强的渗透皮肤能力,能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具有缓释性和靶向性。结论:目前,新型药物载体在经皮凝胶剂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几种常用载体和治疗皮肤疾病的药物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必将拓宽到更多的新型药物载体和治疗非皮肤疾病的药物。新型载体凝胶剂给改善中药复方外用制剂带来启发和思考并有望在中药复方新剂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查阅近几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白发症的病因病机、乌须发的药物、作用机制、给药途径及剂型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探究乌须发制剂的研究现况,总结近年来乌须发制剂在各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乌须发制剂的研究提供思路。目前乌须发制剂在白发症的病变机理和病因、药物的种类及各类型药物的作用机制、给药途径、口服给药制剂的剂型种类等方面研究比较全面,但在化学药物的安全性研究、生物制剂的应用研究、中药外用制剂的新剂型研究、制剂功效的规范性评价、评价方法、评价指标研究等方面报道较少。  相似文献   

7.
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辅料与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中药缓释和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胃肠道定位给药系统和透皮给药系统。目前束缚其发展的瓶颈主要可概括为两点:(1)缺乏适用于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研究的剂型设计理论、制备技术平台和质量评价方法;(2)制剂处方设计前的基础研究薄弱。今后可考虑借鉴"丸剂缓释"理论,同时加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重视中药提取精制物的理化性质、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研究,为中药现代给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鼻腔给药与中医急症的中药剂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国振 《中药材》1990,13(6):43-44
中药鼻腔给药治疗急症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急症剂改应当继承和发扬该给药途径,并注意对处方进行简化、开展实验、剂型及鼻腔吸收促进剂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药物在经历了传统给药途径与剂型后,发展到了现代药物的长效和缓释制剂、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阶段,现又进入了智能给药系统阶段。随着人们对药物制剂的理解和认识,药物制剂不再仅仅是一个具有一定剂型的药物“配方”,而是一个输送和传递药物的“装置”,这给传统中药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其制剂目前还刚刚走出常规制剂阶段,如何解决中药现存不足,纳米技术的出现为我们研究中药纳米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胃漂浮片又称胃内滞留片、漂浮给药系统或水动力平衡系统,足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原理设计制作,口服后在胃液中呈漂浮状态的一种特殊缓释制剂[1].开展中药缓释制剂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中药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改变中药传统剂型落后的特点,有利于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和新药物载体在中药中的应用,为中药新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途径,有利于中药的创新和提高中药研发水平.因此,中药缓控释制剂研究已成为当前中药制剂研究的前沿和热点[2].  相似文献   

11.
对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病的药物制剂进行综述。介绍了老年黄斑变性病国内外发病的情况,治疗所使用的药物的剂型情况以及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病的药物未来研究开发的方向。老年黄斑变性病是全球第三大致盲性疾病,其发病增长率为6.62%。传统药物多是口服而起到全身作用的制剂,新型药物多为局部给药制剂。中医药在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病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如能与新型制剂技术相结合开发一些局部给药制剂,未来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2.
中药和天然药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靶向制剂可以提高靶组织的药理作用强度和降低全身的不良反应 ,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给药方式 ,为第四代的药物剂型。采用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是研究的重点 ,磁靶向 ,酶靶向制剂也是研究热点。此外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 (OCDDS)也是靶向制剂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是经口服将药物运送到回盲肠后释放并发挥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中药靶向制剂的研究在我国还仅处于试探阶段 ,目前中药和天然药物的靶向制剂的研究大多数是以天然单一有效成分为原料药物 ,而用中药有效部位研制的靶向制剂屈指可数 ,这与制定中药有效部位的质量标准及制剂工艺难度大有关。中药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开展是中药国际化的关键 ,需要有组织地开展多学科合作 ,靶向制剂是中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药制剂现代化发展,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已成为当前中药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中药多成分复杂性、物质基础不明确等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中药现代剂型研究系统思路。现代中药制剂必然要考虑中药多组分的性质和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作用特点。作者提出针对中药组分的性质和作用特点,采用多元化的制剂技术和层次化的释药方式构建中药多元释药系统。该文深入阐述了中药多元释药系统构建思路、理论依据、制备技术和评价体系以及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期构建以提高中药组分生物利用度为核心的中药多元释药系统理论与技术平台,为中药制剂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与发生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魏戌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48-2751
不良反应是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研究的重点,目前文献研究中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尚未明确,发生机制研究相对较少,合格药品和正常用法用量是不良反应判断的前提条件。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过敏体质或药物过敏史是常见的影响因素,而溶媒种类、药物浓度、药液配制后的存放时间、给药速度、与临床常用药品的配伍禁忌是不良反应主要研究的影响因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需结合临床前研究、临床表现、药物流行病学试验结果来判断。为正确判断与研究不良反应,提出应明确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反应影响因素,完善中药注射剂药品说明书,重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机制,推进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  相似文献   

15.
微球载体材料研究概况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回顾近10年微球制剂的研究,对常见的载体材料,新型载体材料进行了介绍,其中常见的载体材料包括蛋白类、多糖类、聚酯类、聚多元醇类等;新型载体材料包括聚氰基丙烯酸二乙酯聚合物、药物缓释星型聚合物、修饰的壳聚糖等,并总结目前微球制备存在的问题。微球制剂具有缓释、靶向作用,在化药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而对于中药目前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该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取得较大发展,利用载体材料的特性,将现代技术与中医药理论结合,研究制备中药微球制剂,可改善传统剂型的不足,扩大中药临床应用,有利于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曹明  柯刚  钟钰  胡鹏翼  温晓  胡慧璇  刘豫  郑琴 《中草药》2024,55(12):4272-4286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是一种高度侵袭性和破坏性的脑肿瘤,但单一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多、易产生耐药性,临床预后不良,复发率高。研究表明,中药单体联合化学药在治疗 GBM 中能提高药物疗效、减少化学药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显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中药单体与化学药联用治疗 GBM 的给药途径涵盖口服、鼻腔给药、注射等多种途径,剂型涉及脂质体、纳米粒、纳米胶束等多种纳米制剂形式。总结了中药单体联合化药抗 GBM 的给药途径和纳米制剂的类型,以期为中药单体联合化药抗 GBM 的纳米制剂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药新药研究包括新药创制与二次开发2个重要方向,名优中药的二次开发既要重视中医药理论指导,又要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目前名优中药的二次开发重在工艺改造、质量标准控制、有效物质基础探寻和临床定位研究等方面,缺乏安全性的系统管理和评价,尚未针对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安全性建立相关评价体系。该文从中药大品种安全性问题的产生原因、产生中药安全性隐患的主要大品种及毒性靶器官、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安全性评价的薄弱环节、二次开发安全性评价的思路和必要性等方面进行概述;同时提出安全性研究既要重视符合GLP要求的规范性评价,更应充分考虑中药大品种综合作用的自身特点,而将安全性研究贯穿于新药研发中的整个过程。以期引起人们对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安全性研究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中药经鼻腔给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主要对中药经鼻腔给药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研究表明,中药经鼻腔给药可以在鼻腔起局部治疗作用,或经鼻吸收后向脑内递药发挥中枢治疗作用,还可以起到治疗全身性疾病的作用。综述了近年来中药经鼻腔给药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主要包括鼻用制剂国内现状、中药经鼻腔给药基础实验研究(给药途径的选择、剂型的选择、辅料的选择、体外释药评价、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学研究、脑靶向性、安全评价)、中药鼻用制剂的临床观察实例研究,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中药经鼻腔给药临床疾病治疗应用和中药鼻用制剂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西药耐药性不断涌现,临床一线药物的重复给药变得更加严峻。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引发因素很多,故解决问题的难度很大。近年来中药在MDR领域中不断得到应用,有关宿主机体转运蛋白关联耐药性及中药干预的研究方向已逐渐成为热点。因此,为了进一步探讨耐药性、转运蛋白和中药干预三者的相互关系,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的研究进展,梳理现阶段此研究的成就及局限性。该文最后提出了中药干预宿主转运蛋白与胃肠道菌群影响的机体ADME的研究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新的设想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凭借整体观和两千多年来临床使用天然药物的实践经验,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有独特优势.中医药诊疗思想和丰富临床经验中的"整体"特色孕育了以"网络"和"系统"为特色的新一代研究模式.该模式在生物医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领域——"网络药理学"为人工智能与中西医学交叉研究、分析海量生物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