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食品中产单核李斯特菌PCR检测灵敏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PCR检测不同食品中产单核李斯特菌(Lm)的灵敏度。方法:从市场采集牛奶和火腿,向其中以及作为对照的生理盐水中添加不同量的Lm,直接检测或经过高温处理后检测Lm。结果:添加Lm的牛奶、火腿和生理盐水样品,未经高温、经100℃10 m in、经121℃15 m in处理后,PCR检测灵敏度分别为未经高温26.5、265、2.65×103cfu/m l;265、2.65×104、2.65×104cfu/m l;2.65×105、2.65×108、2.65×108cfu/m l。结论:不同食品中Lm PCR检测灵敏度不同,高温处理影响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能力验证是对实验室检测能力和管理状况进行客观检验的有效方法[1],能力验证活动对完善和强化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增强和提高实验室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方法 GB4789.3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结果 mini VIDAS检测、荧光PCR检测结果阳性,API、溶血试验等鉴定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结论CNAS对该实验室检测样品能力验证试验结果结论为满意。 相似文献
4.
应用PCR技术快速检测市售猪肉中产单核李斯特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安徽省产单核李斯特菌对动物性食品的污染状况。方法:采集合肥农贸市场生猪肉样品,通过李斯特菌富集培养基培养16h,应用PCR技术进行产单核李斯特菌的检测。结果:从120份猪肉样品中分离出2株产单核李斯特菌,阳性检出率为1.7%。结论:表明安徽省市售猪肉中有不同程度产单核李斯特菌的污染,且存在李斯特菌病的可能性。整个检测过程只需24h,显示PCR技术对产单核李斯特菌的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和易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李斯特氏菌分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是一种能引起人畜共患疾病菌。现在我国尚未建立从食品小分离、鉴定该菌的方法。本研究比较了国际间有关的分离、鉴定方法,建立了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技术研究所的方法,简称CCITI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在样品中加入已知菌进行分离、鉴定,其灵敏度高于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1987年颁布的方法;检出时间为6~7天,比FDA方法减少了4天。使用CCITI方法,在水产品、奶和奶制品中分离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氏菌和英诺克李氏菌,并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6.
李斯特菌有6个种:分别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英诺克李斯特菌、西尔李斯特菌、威尔斯李斯特菌、绵羊李斯特菌和格氏李斯特菌。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是人畜致病菌,而绵羊李斯特菌是动物致病菌,其余无致病性。近年来国外报道的因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污染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且临床死亡率较高。不少国家在修订食品安全法规时, 相似文献
7.
产单核李斯特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产单核李斯特菌属于典型的胞内寄生菌,是一种可引起全世界范围内人畜共患和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文章从该菌的生物学特性、毒力因子、与动物性食品污染的关系以及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李斯特氏菌的分离培养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制的李斯特氏菌鉴别用培养基(PTB)经与TSA-YE,PAL,CAM培养基比较,细菌繁殖快,菌落易识别,成分来源方便,制作简便。配合25℃环境培养,可在基层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衙州市食品中产单核李斯特菌污染状况.方法:按GB/T4789.30-2003方法分离单增生李斯特菌.结果:2005~2007年从323份食品中共分离产单核李斯特菌27株,总污染率为8.36%(27/323).生肉类、水产品的污染率分别为14.55%、7.32%;熟肉、生食果蔬类及其制品中未检出.结论:我市存在发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0.
2000~2004年浙江省食品中产单核李斯特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掌握浙江省食品中产单核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以及内化素基因(Inl)和李氏溶血素O(Hly)两种致病基因携带情况。方法:按GB4789.30方法分离单增生李斯特菌,采用PCR技术检测李斯特菌的两种致病基因。结果:2000~2004年从2282份食品中共分离产单核李斯特菌163株,总污染率为7.14%(163/2282)。生肉类、熟肉及水产品的污染率分别为12.80%、7.67%和2.24%;114份生食蔬菜中1份标本分离到产单核李斯特菌;285份乳及乳制品、59份冰激凌均未分离到产单核李斯特菌;163株产单核李斯特菌有155株同时检测到内化素基因和李氏溶血素O基因。结论:我省存在发生李斯特菌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1.
12.
13.
<正> 李斯特氏菌病是由李斯特氏菌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人和动物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自发现以来已从人和40多种动物的粪便中以及土壤、蔬菜、污水和环境标本中分离到了该菌。该菌生存力较强,可在1—45℃的条件下生长,能抵抗25%的Nacl。并能在原虫体内生存和繁殖。野生和家养的动物被认为是该菌的携带者。10~2——10~3个细菌即可感染人类,尤其是对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其死亡率为30%左右。由于分离污染较重的标本和慢性感染的标本较为困难。因此许多 相似文献
14.
田富贵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1994,17(4):246-251
近年来李斯特氏菌感染症在世界各国有很多报导,也引起食品卫生界的广范重视,为了探讨李斯特氏菌在食品卫生上的意义及危害程度,在我国饮食条件下造成重大危害的可能性,提出防止大规模感染症发生的措施,本文对近年来李斯特氏菌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等综述介绍。 相似文献
15.
16.
食品中分离的李斯特氏菌的致病基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6—1997年作者对全国12个省市的7类食品共3746份进行了李斯特氏菌的污染调查,共分离出李斯特氏菌165株。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中李斯特氏菌的2种主要致病因子李氏溶血素O和内化素的基因进行了检测,其中57株仅有内化素基因,27株同时具有内化素基因和李氏溶血素O基因。两种致病基因均未检出的共有81株。本研究说明判断单增李氏菌的主要指标是小鼠毒力试验阳性而不是其溶血反应,同时检测溶血素O和内化素2种基因对单增李氏菌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斯特氏菌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L.monocyto-genes在病原学上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菌已得到世界范围普遍的关注和公认。1926年Marray等首先在患病和未感染的健康的实验豚鼠和兔子中成功地分离到本菌,明确地描述了与动物流行病有关;1929年Nyfeldt首例报导了人类作为传播媒介的 相似文献
18.
市售生牛肉中检出单核李斯特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核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且易污染肉制品。2004年7月,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根据江苏省食品污染物监测计划,采用国标方法增菌、分离、鉴定,从20份市售生牛肉中检出2株单核李斯特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6-1997年我们对我省的七类食品共300份进行了李斯特氏菌的污染调查,用GB4789.30-94的方法并分离出李斯特氏菌6株,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中李斯特氏菌的两种主要致病因子李氏溶血素 O(Listeriolysin O, Hly)和内化素基因 相似文献
20.
李斯特氏菌是近年来报道较多的引起食源性疾患的病原菌之一。在欧美国家食源性李斯特氏菌病暴发的报道日渐增多,如1985年美国加洲发生了一起因食用被污染的墨西哥式奶酪而引起的李斯氏菌病爆发,181人发病,50余人死亡。法国1984-1986年李斯特氏菌病发病率由11.3/百万上升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