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蒙碧波  蒋宜颖 《临床荟萃》2005,20(5):292-29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预后差别很大,影响预后的因素很多,了解这些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对ACS的防治有重要意义。现就近年来这些因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的变化:病情和预后的一项评估指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及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132例患者的静息心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次/min)快于正常对照组(80&;#177;7和70&;#177;7,t=9.04,P&;lt;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静息心率快于正常对照组(87&;#177;6,79&;#177;8和70&;#177;7;t=11.10,6.46,P均&;lt;0.05);多支血管狭窄组静息心率快于单支血管狭窄组(83&;#177;9和74&;#177;9;t=4.64,P&;lt;0.05),也快于双支血管狭窄组(83&;#177;9和78&;#177;10;t=2.42,P&;lt;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85%者快于&;lt;85%者的静息心率(81&;#177;9和71&;#177;10;t=5.86,P&;lt;0.05)。以左主干或左前降支狭窄为主者静息心率快于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狭窄者(84&;#177;7和74&;#177;9;t=5.69,P&;lt;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静息心率与左前降支狭窄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486,P&;lt;0.01)。结论: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指标和介入康复干预指标。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近50%的冠心病患者在第1次发生心肌梗死前没有心脏病的征兆,因此尽早可靠地检测到冠心病、心肌缺血尤为重要.目的:采用心磁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复极时间变异进行测量,探讨无创的心磁图检查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作用.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德国埃森Philippustift医院心内科.对象:选择1998-03/2002-12在德国埃森Philippustift医院心内科住院,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52例,另选择10例确诊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以上患者均知情同意.对照组为32例年龄大于40岁的自愿参与观察的健康人.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普通12导联的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血生化检查及心磁图检查;对照组只行普通12导联心电图及心磁图检查,比较患者与对照组间心磁图、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异程度.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1支狭窄≥75%.对于心脏复极时间变异的指标,采用心磁图QT离散度及离散度均一性指数(每个心磁图探头信号与周围探头QT离散度的平均数)进行测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观察对象的心电图QT离散度、心磁图QT离散度及QT离散度均一性指数.结果: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5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组10例及对照组3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2组,冠心病组27例,无冠心病组25例.[1]心电图QT离散度的比较: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心磁图QT离散度的比较: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1.3&;#177;21.5,52.4&;#177;13.6(f=13.113,P<0.05)].[3]QT离散度均一性指数的比较:心肌梗死组与冠心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6&;#177;4.2,14.9&;#177;4.1,10.2&;#177;2.7(f=2.403,3.332,P<0.01)].结论:心磁图能更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心脏复极时间均一性的变异,优于普通心电图,而离散度均一性指数优于QT离散度.因为心磁图对心切线电流更为敏感,而当心肌缺血、梗死时心肌电流在心前区表现为切线电流.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a前,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组第3次指南提出糖尿病(DM)是冠心病(CHD)的“等危症”。伴有糖尿病及糖调节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更为常见。本文旨在探讨冠心病合并和不合并糖尿病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对冠心病患者病情变化及功能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132例患者的静息心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冠心病组静息心率(次/min)快于正常对照组(80±7和70±7,t=9.04,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静息心率快于正常对照组(87±6,79±8和70±7;t=11.10,6.46,P均<0.05);多支血管狭窄组静息心率快于单支血管狭窄组(83±9和74±9;t=4.64,P<0.05),也快于双支血管狭窄组(83±9和78±10;t=2.42,P<0.05);冠状动脉狭窄程度≥85%者快于<85%者的静息心率(81±9和71±10;t=5.86,P<0.05)。以左主干或左前降支狭窄为主者静息心率快于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狭窄者(84±7和74±9;t=5.69,P<0.0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静息心率与左前降支狭窄百分率呈显著正相关,(r=0.486,P<0.01)。结论:静息心率与冠心病的病情及预后有一定关系,可作为病情和预后的评估指标和介入康复干预指标。  相似文献   

6.
背景有近50%的冠心病患者在第1次发生心肌梗死前没有心脏病的征兆,因此尽早可靠地检测到冠心病、心肌缺血尤为重要.目的采用心磁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脏复极时间变异进行测量,探讨无创的心磁图检查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评估作用.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德国埃森Philippustift医院心内科.对象选择1998-03/2002-12在德国埃森Philippustift医院心内科住院,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52例,另选择10例确诊为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心肌梗死组,以上患者均知情同意.对照组为32例年龄大于40岁的自愿参与观察的健康人.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普通12导联的心电图、负荷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血生化检查及心磁图检查;对照组只行普通12导联心电图及心磁图检查,比较患者与对照组间心磁图、心电图QT离散度的变异程度.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冠状动脉有1支狭窄≥75%.对于心脏复极时间变异的指标,采用心磁图QT离散度及离散度均一性指数(每个心磁图探头信号与周围探头QT离散度的平均数)进行测量.主要观察指标各组观察对象的心电图QT离散度、心磁图QT离散度及QT离散度均一性指数.结果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5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组10例及对照组3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分为2组,冠心病组27例,无冠心病组25例.[1]心电图QT离散度的比较各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心磁图QT离散度的比较心肌梗死组显著高于对照组[81.3±21.5,52.4±13.6(f=13.113,P<0.05)].[3]QT离散度均一性指数的比较心肌梗死组与冠心病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6±4.2,14.9±4.1,10.2±2.7(f=2.403,3.332,P<0.01)].结论心磁图能更好地反映冠心病患者心脏复极时间均一性的变异,优于普通心电图,而离散度均一性指数优于QT离散度.因为心磁图对心切线电流更为敏感,而当心肌缺血、梗死时心肌电流在心前区表现为切线电流.  相似文献   

7.
中青年女性冠心病易患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收集了219例女性(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诊断的男性患者378例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临床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预后。方法入选2003年7月1日至2005年9月30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PCI或CABG)存活出院并完成随访的5461例患者,根据有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分无危险因素组376例,有危险因素组5085例。记录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随访期间死亡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发生。结果男性占76.9%(4199例),平均年龄(60.0±10.4)岁,平均随访549d。无危险因素患者年龄偏大、BMI低(P<0.000);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血管开口病变、LAD近端、左主干和慢性闭塞病变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危险因素组CABG患者多且完全血管重建率高(P=0.002)。随访2年,无事件生存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88%vs.87%,P=0.061)。随访期间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中,无危险因素患者β受体阻滞剂、ACEI和他汀类药物使用率显著低于有危险因素组患者。结论无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冠心病血管重建患者,尽管无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但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和程度与有危险因素者相同,一旦病变发展到需要做血运重建时,远期预后并不优于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而这些患者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不足,提示临床上对于无危险因素的冠心病患者应同样重视和加强二级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的患病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行为现状及异常患病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患病行为问卷"对97例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心理取向异常的患者占38.1%,疾病确信因子异常者占47.4%,疑病指数异常者占45.4%,影响患病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和自觉工作紧张程度.结论 护士应重视冠心病惠者的患病认知教育,正确处理与病感异常患者的关系,特别是做好年龄较大、文化程度较高、自觉工作紧张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0.
突发性聋(突聋)是常见的内耳疾病,突然发生,原因不明。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有调查表明老年住院患者突聋在耳病中占45.3%。在所有耳鼻咽喉疾病中占7.7%,老年人突聋的预后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为了探讨影响老年人突聋预后的相关因素,我们对60岁以上突聋32例,其不同的年龄、就诊时间、初诊时听力损失的程度、听力曲线类型及是否有伴发疾病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抑郁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抑郁症对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46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抑郁症组和非抑郁症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抑郁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心力衰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分别为75.6%、11.1%、17.8%、26.7%、12.2%、8.9%和7.8%,抑郁症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升高,且抑郁症为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人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分布状况。[方法]160例患者来自本院老年CHD住院患者,非CHD住院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高血压、吸烟史、体重指数、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血清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传统危险因素对老年患CHD的相对危险度。【结果】单因素显示吸烟史、体重指数、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TC、TG、HDL-C和LDL-C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吸烟史、血清胆固醇、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是老年患者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增加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老年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血清胆固醇、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和糖尿病。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可能有助于早期防治老年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许奕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6):1073-1074,107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10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设2型糖尿病未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的差异.并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冠心病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患者年龄较大(P<0.01...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用血液流变学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了68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伞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体外血栓形成指标变化;与68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人。体外血栓形成指标: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也明显大于健康人。结论血液粘度增高是冠心病的诱因,也是其结果;调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益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健康人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心血管患者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认识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姿  李亚洁 《中国康复》2002,17(3):139-140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对冠心病(CHD)危险因素的认识及健康教育状况。方法:对5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58例为确诊CHD而收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进行开放式问答调查,并分析了原因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结果:有54%的患者能说出3种危险因素(吸烟、饮食或胆固醇、高血压)中的1种,仅2%的患者能说出这3种危险因素;48%AMI和68%待诊CHD患者不能肯定自身带有CHD 的危险因素;大多数患者不能确切描述自身的危险因素或认为CHD是一种急性短期性疾病。结论:CHD的健康教育在人群中是相当不足的,要维持CHD平稳现状,应通过严密、科学的健康教育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静息心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本院2004年1月至2008年9月ACS(STEMI、NSTEMI、UA)患者265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静息心率(RHR)分为:RHR1组:60次/min≤RHR〈70次/min;RHR2组:70次/min≤RHR〈80次/min;RHR3组:80次/min≤RHR〈90次/min;RHR4组:RHR≥90次/min。以稳定性心绞痛(SAP)及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组,分析静息心率与ACS及合并症、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ACS组静息心率显著高于正常组[(82.66±8.34)次/minVS(71.48±8.49)次/min,P〈0.05],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的ACS患者平均心率快于无合并症者(P〈0.05)。ACS患者RHR≥90次/min,随着心率增快其发生再发心绞痛及复合心血管事件显著高于RHR〈90次/min患者(P〈0.05)。【结论】RHR增快与ACS病情及预后有关,可作为评估ACS病情及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自我概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概念水平。方法 :应用自我概念量表对 117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 74 4 %的冠心病患者为中度正性自我概念得分者 ,2 5 6 %为中度负性自我概念得分者。男性患者的自我概念水平高于女性 ,且有显著性差异 ,心肌梗塞型患者自我概念得分最低 ,心律失常型最高 ,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q =2 4 76 ,P <0 0 5 )。结论 :本次调查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概念处于中度水平 ,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单纯强化药物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强化药物治疗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160例年龄≥65岁、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为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单纯强化药物治疗组82例,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PCI+强化药物治疗组78例,在行PCI成功植入支架后,给予拜阿司匹林100 mg.d-1、氯吡格雷75 mg.d-1抗血小板聚集治疗。2组疗程为2年。记录2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和2年随访期间心绞痛症状缓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心源性死亡等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PCI+强化药物治疗组院内治疗期间心绞痛症状缓解率高于单纯强化药物治疗组(P〈0.05);2组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均获24~28(22.5±3.2)个月的随访,PCI+强化药物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率仍高于单纯强化药物治疗组(P〈0.05),2组患者心源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I+强化药物治疗,住院期间及术后2年心绞痛缓解率均高于单纯强化药物治疗,但2组患者2年后的临床预后类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分析影响其QOL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问卷对山西省太原市某社区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90例健康老年人进行调查,该问卷由健康调查问卷、西雅图心绞痛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和人口社会学资料组成。结果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简表评分在8个维度比健康老年人群低(P<0.05),其中生理职能维度下降最明显;影响QOL的因素有生理功能的改变、心理精神因素和社会支持。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老年人群,造成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QOL下降的主要因素是生理功能改变导致的日常生活受限,人口社会学因素对QOL的改变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跨理论模型,探讨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牡丹江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的160例中青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冠心病行为阶段问卷、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中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各阶段分布比例为前意向阶段11.9%,意向阶段24.4%,准备阶段33.1%,行动阶段13.1%,维持阶段17.5%;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69.51±12.06)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嗜好、一般生活、症状、疾病知识、情绪认知、治疗依从性管理、职业(退休)是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主要因素(P<0.01,P<0.05)。结论:大多数中青年冠心病患者处于行动前阶段,有待提高。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处于中低等水平,且受多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基于可干扰因素,抓住行为转变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患者不同行为阶段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