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方法在脑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1例有适应证者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脑血管病作出明确病因诊断;对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3例脑AVM、40例脑动脉瘤)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依据临床表现及造影结果,全面评估后行药物治疗或支架置入术。结果:40例脑动脉瘤31例获得治愈,7例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2例死亡;3例脑AVM畸形团近完全栓塞;11例颈动脉狭窄经血管内及药物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成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血管内治疗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为其提供了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新方法,并逐渐成为某些脑血管病(如脑动脉瘤、颈椎动脉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治疗观念的改进、新型设备材料的研制和核心技术的普及,血管内治疗必将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3年4月19日至21日,第九届中国西部卒中介入论坛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西部分会在美丽的山城重庆隆重召开。据记者了解,出任本届大会执行主席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陈康宁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提到:“在全国广大神经内科同行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工作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治水平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许多神经内科医生不断加入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治的行列中来。介入诊断的开展使我们对脑血管疾病有了更新的认识,树立了关注‘脑血管病’血管病变的理念:介入诊治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脑血管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网膜移植术近年来已开始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Goldsmith等经过动物实验,于1979年报道了应用带蒂大网膜脑移植术治疗三例严重半球卒中后的病人,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国内已开始陆续有所报道。我们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于1980年8月为2例脑血管闭塞的病人施行了带蒂大网膜脑移植术,此后,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吻合血管进行游离大网膜脑移植治疗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微创外科学使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掀开了新一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2):2233-2233
目前,脑血管疾病高居人口死因首位,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相比,脑血管疾病存活患者的致残率较高。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高达250/10万,居世界第二位。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循证医学研究,一直被国家列为疾病研究重大攻关课题。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是神经外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在今年6月召开的第13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13th World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ry)的1000多篇论文中,涉及脑血管外科领域的论文大约占1/5,大会组织了十几个专题报告,分别在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高血压脑出血以及脑血管介入治疗等领域展开了深入讨论。我国自“七五”攻关以来在脑血管疾病外科诊治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果,降低了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疾病与冠心病都是严重危及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相互关系密切。急性脑血管病时,由于脑血环球障碍,对心血管系统尤其是心脏产生一定的影响,出现心脏活动的改变,称为脑一心综合征。一、脑血管意外与冠心病的并发率由于脑血管疾病与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为动脉硬化,故两者常可并存。Aschcubrenner等早在1983年已提出脑部病变可以伴有心电图异常。Ait等发现约25—50%脑血管疾患合并心肌梗塞。Baker随访430例局部缺血性脑卒中后存活患者,发现心肌梗塞的有120例。二、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表现急性脑血管病时或并发心律不齐,主要是期外收缩。Meallen等述及一过性脑缺  相似文献   

6.
世界卫生组织在1966年统计的对个国家中,脑血管疾病(CVD)被列为第三位死因(恶性肿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多年来,它仍以发病、死亡、致残与复发率高而极大地危害着人类健康。无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共同结果均造成原先正常脑细胞的缺血、缺氧,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而危及生命。缺血性脑水肿是脑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它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1]。本文就近年来对缺血性脑水肿的产生机制及治疗对策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脑水肿分为血管源性脑水肿、细胞毒性脑水肿和间质性脑水肿。缺血性脑水肿通…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是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发生后最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延长住院时长、妨碍回归社会及家庭、降低生活质量,还可增加脑血管疾病再发的风险。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目前发病机制不明确,诊断不及时,治疗效果不明显。为早期诊断、有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需更详细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寻找新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血管疾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脑动脉系统疾病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脑梗死占全部脑血管病的59.2%~85%[1].因此用动物制作最接近人类脑缺血的模型来模拟人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并对之进行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常用动物制作脑缺血模型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青海医药杂志》2008,38(10):75-75
2008年8月3日—2008年8月6日,由青海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为主承办了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高原脑血管疾病进展”学习班。本次继续医学教育就脑卒中最新进展、神经康复治疗、后循环缺血、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高原脑血管疾病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的研究、脑缺血二级预防指南、早期缺血性脑中风影像诊断策略、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TIA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0.
王庆松 《西部医学》2017,29(6):741-744+748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长,增龄性相关线粒体老化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生理性线粒体老化是缺血性脑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而脑缺血又可加速病理性线粒体老化的进程,二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对缺血性脑损害及其相关卒中后认知功能受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针对缺血性脑损害线粒体老化现象,揭示可能的脑血管病相关致病机制和探寻卒中防治策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