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论述视网膜缺血性损伤中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和拮抗剂的基础研究。方法:阅读关于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和兴奋性氨基酸方面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视网膜缺血时兴奋性氨基酸过度释放导致神经元死亡。结论: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介导视网膜缺血性损伤,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对视网膜神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Sigma-1受体(σ1R)是一种定位于内质网膜、线粒体膜相关区域的多功能受体蛋白。作为一种受体型分子伴侣,近年来由于其独特的药理学性质和对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广泛研究。σ1R具有调节离子通道、谷氨酸受体、神经递质等作用,对于维持细胞兴奋性具有重要作用。近期研究发现,σ1R的这些作用与神经细胞保护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σ1R可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离子稳态、内质网应激反应、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来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3.
Ca2 + 作为细胞内一种重要的第二信使 ,参与神经细胞的一系列活动 ,对神经细胞的代谢和功能产生广泛的影响 ,细胞内钙超载被称为细胞损伤的“最后共同通路”。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含量最多的兴奋性氨基酸 ,有神经兴奋毒性 ,它作用于NMDA受体 ,引起钙内流 ,在神经细胞的继发性损害中谷氨酸释放占重要地位[1 ,2 ] 。PC12细胞是一种从鼠嗜铬细胞瘤分离的克隆细胞 ,因其在神经生长因子 (Nervegrowthfactor ,NGF)存在下 ,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皆类似于交感神经细胞 ,因而成为近年来神经科学工作者研究神经细胞递…  相似文献   

4.
马超  宫子木  李烨 《医学综述》2011,17(18):2738-2740
长期饮酒可以导致神经细胞凋亡,进而产生(如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慢性乙醇暴露可以导致神经细胞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处于超兴奋状态,增强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进而造成细胞内钙超载,最终诱导细胞凋亡。乙醇还可以作用于Bcl-2家族蛋白,通过控制以Bcl-2为主的凋亡抑制因子及以Bax为主的凋亡促进因子的表达,调控细胞凋亡。另外,乙醇的细胞毒性和神经兴奋毒性亦可对线粒体造成损伤,导致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谷氨酸作为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正常生理状态下有重要作用,但在脑缺血等多种病理状态下,谷氨酸在脑内大量释放和堆积,导致对神经元的过度刺激,引起兴奋性毒性,并成为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主要诱发因素。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主要通过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Na+和Ca2+增加。胞内Ca2+浓度增加会引起线粒体功能异常、蛋白酶激活、活性氧增加及NO的释放,从而引起神经元的死亡;胞内Na+增加将引起过量水分进入细胞,造成神经细胞毒性水肿和细胞死亡。因此,深入了解脑缺血后上述谷氨酸通路的调控机制,并针对该通路的不同环节进行干预,将为阻止或减轻缺血性神经元损伤提供有效途径。多种针对谷氨酸通路的脑缺血治疗策略正在积极探索中,如抑制谷氨酸合成或释放、增加谷氨酸清除、阻断谷氨酸受体或抑制细胞内Ca2+浓度增加等。本文将对缺血性脑中风后,谷氨酸引起兴奋性毒性的机制以及该系统的调控机制、相应干预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刘建 《河北医学》2001,7(11):1041-1042
离子流动不仅参与神经细胞正常的生理活动,在大脑缺血性损伤时,离子的流动也是脑细胞是否会发生损伤的决定性因素.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在许多神经细胞缺血性损伤中的一个主要的介质.谷氨酸受体是一种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其主要作用是完成兴奋性的神经传递,是一个主要的离子进入细胞内的通道.谷氨酸受体并非单独介导缺血性损伤,电压敏感式离子通道以及离子交换器在缺血时引起的离子流动亦可导致神经细胞损伤,这些离子流动即可直接引起损伤,又能导致谷按酸的释放,间接导致损伤.实验显示用药物阻滞其它离子通道和使用谷氨酸受体损坏抗剂对缺血性损伤所起到的保护作用是相同的.但关于受体拮抗剂,如CNS-1102[1]等在动物实验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临床上的研究尚未成功.因此,用药物阻滞其它离子通道可能在减轻损伤方面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促红细胞生成素与脑损伤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由肾脏分泌的内源性细胞因子。各种脑细胞均有EPO及EPO受体(EPOR)的表达。EPO可作为神经保护因子,通过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抗细胞凋亡、增加细胞钙内流、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等作用实现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作者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以了解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产生、结构及其在脑损伤中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氧化应激与缺血性脑损伤有关,氧化剂在脑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些在氧化应激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剂直接参与细胞大分子(例如脂质、蛋白和核苷酸)的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许多研究显示,丙泊酚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异丙酚可通过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和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兴奋性毒性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时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围生期窒息造成永久性神经损伤的疾病。HIE后的神经细胞损伤包括二个阶段,即早期的脑组织梗死与晚期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HIE早期的脑组织梗死是由于脑组织缺氧缺血,发生急性能量衰竭导致细胞内外离子平衡失调,细胞内钠、钙积聚,发生渗透性细胞水肿,严重者导致细胞溶解坏死。同时,兴奋性氨基酸与自由基等因素可加重这一损伤,造成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死亡。一般于缺血后1天内发生,3天时达到高峰[1]。第二阶段的细胞死亡通常发生于数小时之后,仅涉及神经元,即选择性神经元损伤。因其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李氏5号水提液在兴奋性氨基酸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干扰因素作用下细胞成活率和用Hoechest333258染色法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的比例;借助共聚焦显微镜钙成像和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测细胞内钙浓度。结果 300μmol/LNMDA+5μmol/L甘氨酸作用10min后换正常培养液培养18h,细胞死亡率比正常对照组高(54.64±5.76)%;用李氏5号水提液(终浓度为0.5mg/ml)预处理3h后,加300μmol/LNMDA+5μmol/L甘氨酸作用10min,换正常培养液同时加李氏5号水提液继续培养18h,细胞死亡率明显降低。10μmol/LNMDA可明显增加海马神经元胞质游离钙浓度。李氏5号水提液本身可轻度增加胞质游离钙浓度(与正常组比较差异不显著),但明显抑制NMDA导致的胞质游离钙浓度的升高;NMDA阻断剂MK-801明显拮抗NMDA导致胞质游离钙升高的效应,但李氏5号水提液预处理后,MK-801拮抗NMDA的效应显著降低。结论 李氏5号水提液可能通过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所致的细胞内钙超载而明显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保护剂cocktail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殿卿  李志梅 《医学综述》2003,9(6):344-345
神经保护剂的主要目的是干预缺血半暗带发生的病理生化级联反应 ,防止或延迟细胞死亡。随着对缺血性脑损伤病理生理机制如细胞内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等研究的不断深入 ,神经保护剂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尽管神经保护剂种类繁多 ,发现的药物数以百计 ,但几乎所有的神经保护剂都是动物实验有效 ,临床无效或效果很差 ,而有些药物因严重副作用 ,限制了临床应用[1 ] 。进一步研究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寻求解决方法成为神经保护剂研究的重点。目前有关不同种类神经保护剂联合应用的神经保护剂cocktail疗法的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梗死缺血缺氧 5~ 1 0 min内 ,缺血中心区发生急性神经元坏死 ,随着血流再灌注 ,缺血半暗带发生一系列迟发性神经元损伤 ( DND) ,终至细胞不可逆死亡。对 DND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学的探讨 ,是当今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前沿课题。国外学者初步提出兴奋性氨基酸受体 ( NMDA受体 )过度刺激 ,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和自由基损伤等与 DND之间有一定关系。目前有关神经保护剂的研究尚未有突破性进展 ,开发利用中药无疑将为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文试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以综述。1 DND发生机制从 1 92 5年 Spielmeyer…  相似文献   

13.
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 EAA)是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主要包括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受体可分为离子型和代谢型两类。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是离子型受体的一种亚型。NMDA受体可介导Ca2+内流,增强突触可塑性,参与学习记忆及神经系统发育。另一方面,机体兴奋性氨基酸剧增时,通过激动NMDA受体引起大量的Ca2+内流,细胞内Ca2+超载,进一步激活一系列胞内机制而导致细胞死亡。所以NMDA受体历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NMDA受体活性调节的失衡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癫痫及缺血性脑损伤等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基础。本文重点就NMDA受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缺血性脑损伤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措施是当今基础及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脑缺血时缺血神经元大量释放谷氨酸引起兴奋性神经毒性损伤以及蛋白激酶C(PKC)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普遍关注。谷氨酸大量释放和蛋白激酶C的移位激活是导致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本文对其参与神经元缺血损伤的可能机制和一些相关的中药制剂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脑缺血与谷氨酸及抗谷氨酸兴奋和氧化神经毒性研究1984年,Kirino通过沙土鼠所做的实验,首次提出了“迟发性神经元坏死”(delayedneuronaldeath ,DND)。以往人们在研究脑缺血时,多把重点集中在脑血流和能量代谢上,但近年来,人们将注意力逐渐转变到脑实质,即神经细胞本身。现已公认,一些因素确实和DND的发生有关。例如,兴奋性氨基酸(EAA)过度释放所致的神经毒作用;细胞内的钙超载;毒性自由基的产生;酸中毒;花生四烯酸的产生;单胺类神经介质代谢失衡等。谷氨酸可通过激活氨基-3 -羟基-5 -甲基-4 -异口恶唑丙酸受体(AMPA)、海人藻酸受体(KA)和N -甲基-D -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产生兴奋性毒性。特别是对NMDA...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的治疗,分为超早期(发病1~6h),急性期(发病48h)和恢复期三个阶段。治疗原则:①要特别重视超早期和急性期的处理。②要尽早地改善脑部供血,及时而有效地抢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最大限度缩小梗死灶。③尽早应用细胞保护剂,包括钙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和其它脑代谢药物。④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⑥预防复发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参首乌方(RSSW)降低缺血性脑损伤、保护神经元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皮质神经元,Na2 S2 O4造成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依达拉奉阳性药组、RSSW高、中、低剂量组,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生化测定细胞内内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线粒体膜电位(MMP)及细胞培养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水平,ELISA检测细胞内凋亡蛋白Caspase-3,9的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其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结果 RSSW能升高细胞SOD活性,提高GSH及MMP水平,减少细胞内ROS、MDA生成和LDH漏出,抑制Caspase-3,9的活性,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剂量依赖性抑制神经细胞元凋亡.结论 RSSW对氧化应激损伤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细胞内源性抗氧化剂、改善Bcl-2蛋白的表达及抑制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7.
Mg~(2+)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Mg2 + 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查阅近 2 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 ,Mg2 + 有减轻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阻断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改善脑供血、维持能量代谢、抗细胞凋亡、抗氧化等作用。结果 Mg2 + 通过多种机制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且保护作用与用药时间、剂量有关。结论 Mg2 + 是一种防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水平胆红素脑病发生机制与防治措施。方法 制作胆红素脑病动物模型基础上,在体脑内微透析提取兴奋性氨基酸(EAA)神经递质,HPLC检测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甘氨酸(Gly),并给予模型动物NMDA受体拮抗剂GAPA干预,电镜检测脑组织超微结构,荧光检测脑组织ATP与细胞内Ca2+含量。结果 胆红素毒性脑组织ATP含量显著降低,细胞外Gly与细胞内Ca2+显著升高;GAPA不影响胆红素毒性脑组织ATP含量,但可显著降低细胞内Ca2+,减轻胆红素毒性脑水肿。结论 NMDA受体过度活化致细胞内Ca2+超载参与介导胆红素神经毒性,NMDA受体拮抗剂可望成为胆红素神经毒性防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血管保护——脑梗死治疗的新靶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以岭 《疑难病杂志》2006,5(5):356-358
脑梗死以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溶栓和神经保护治疗是脑梗死两大干预策略。溶栓治疗因时间窗的限制、治疗率过低、出血并发症以及难以惠及多数患者等因素使之陷入了窘境。针对脑血流中断造成的能量代谢衰竭,细胞内Ca^2+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自由基、炎症损害以及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级联损伤所采取的神经保护剂治疗因其作用单一,迄今没有公认的具有显著临床疗效的神经保护剂,这就迫使我们在脑梗死的治疗策略中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胆囊收缩素、胃泌素对胆管癌细胞细胞内钙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胃泌素(Gastrin)对胆管癌细胞细胞内钙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内钙测定技术,检测了CCK、Gastrin及其受体拮抗剂对胆管癌细胞株QBC939细胞(简称QB细胞)细胞内钙的影响。结果:CCK-8Sulfated(CCK-8S)、Gastrin-17(G-17)明显促进了QB细胞内钙的释放;CCK-A受体拮抗剂L364,718(L18)明显抑制了CCK-8S对细胞内钙的激活,CCK-B/Gastrin及受体拮抗剂L365,260(L60)抑制了G-17激发的细胞内钙释放。结论:细胞内钙参与了CCK、Gastrin对胆管癌细胞增殖影响的细胞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