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联合作用与中老年人群的糖尿病发病风险,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糖尿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选用2011至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将研究对象根据体重和代谢状态分为代谢正常非超重/肥胖组、代谢正常超重/肥胖组、代谢异常/非超重肥胖组和代谢异常超重肥胖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肥胖、代谢综合征以及两者联合作用与糖尿病发病的关联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 233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8.94±8.76)岁;在为期4年的随访中,共有502人(11.86%)发生糖尿病。在调整性别、年龄、学历等混杂因素后,与代谢正常非超重/肥胖组相比,代谢异常超重/肥胖组显著增加了发生糖尿病风险(OR=4.15,95%CI 3.24~5.30)。结论:超重/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联合作用会显著增加中老年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和肥胖关系密切,超重或肥胖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者中,超重或肥胖又增加其大血管、微血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有效的体重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手段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虽然新型降糖药及减肥药给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体育疗法控制飞行员体重超重的原则、方法及意义。方法:采用有氧耐力及肌肉力量运动,对体重超重或肥胖的98名飞行员进行训练。结果:65名体重超重者训练后较训练前体重下降31.6%;33名肥胖者训练后较训练前下降16.4%;血脂升高发病率减少8.2%。结论:体育运动是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的有效方法,既可增加能量消耗以降低体重,又可防止胆固醇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不同亲子对类型、不同年龄段,父母体重状况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上海市浦东新区3个有区域代表性的社区,2021年36月在读幼儿园儿童,测量儿童身高、体重,并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父母身高和体重数据、人口学特征、家庭社会经济水平信息。共募集5 129名儿童及家庭,按儿童体重状态分为超重/肥胖组和非超重组。以儿童超重/肥胖和非超重为二分类因变量,按年龄段分层和亲子队类型分层,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体重状况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的关联性。结果 5 129名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21.4%,父亲超重/肥胖检出率52.1%,母亲超重/肥胖检出率17.5%。调整儿童出生情况、运动时间、饮食习惯、母孕情况、父母年龄、社会经济水平后,与父母双方非超重相比,父母亲双方超重/肥胖所生女儿和儿子的超重/肥胖风险OR(95%CI)值为分别为3.69(2.645.15,P<0.001)、2.80(2.093.76,P<0.001)。在不同的年龄段中,父母双方超重/肥胖时3 4岁儿童超重/肥胖风险最高,OR(95%CI)值为4.18(1.6510.57,P=0.003)。母亲超重/肥胖时3 4岁儿童超重/肥胖风险最高,OR(95%CI)值为2.66(1.275.57,P=0.01),随着年龄增加,母亲与子代关联性趋于平稳,父亲与子代的关联性变得更强。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是儿童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父母双方超重/肥胖或母亲超重/肥胖对34岁儿童影响最大。父母体重状态与子代超重/肥胖风险关联性因父母体重状况、亲子对类型、儿童性别、年龄而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对于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是否能够减少胰岛素用量。方法:将28名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继续调整胰岛素用量基础上加用格列美脲2mg,B组单纯调整胰岛素的剂量,均维持治疗12周,GHbAIC≤7.0%,比较两组胰岛素用量及体重变化。结果:在治疗达标12周后,B组胰岛素用量较A组多(P〈0.05),体重在两组之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但B组体重增加较A组略明显。结论:对于超重患者,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不但可以使胰岛素增加剂量的幅度减少,而且对控制体重起到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南加州大学的Frank D.Gilliland教授及其同事指出,学龄儿童的体重超重与新发作的哮喘病的风险增加有关。研究人员对肥胖与新的哮喘发作间的联系进行了一项纵向分析研究。 Gilliland等人在“儿童健康研究”中对基线无哮喘症状的3792名儿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并对1993~1998年间发现的哮喘新病例、身高、体重、肺功能以及哮喘的风险因素加以评估。288例哮喘新病例在随访期间被确诊。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哮喘新发作的风险较高,相对危险(RR)分别为1.52和1.6。男童超重引起的哮喘发作风险(RR=2.06)的增加高于女童(RR=1.25)。非过敏体质  相似文献   

7.
虽然肥胖有增加发生Ⅱ型糖尿病的危险性,但内分泌学家很少能找到解释这一原因的线索。一项对中年人的研究说明超重的人们,随着体重的增加,骨骼肌不如正常体重的人那样致密。因为骨骼肌中与肥胖有关的一种对胰岛素的抵抗是成年人发生糖尿病的一个特点,弄清这种密度差别可能最终使科学家们了解超重如何造成这种致残性疾病。为了研究肌肉,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们招募了10名健康人与10名Ⅱ型糖  相似文献   

8.
超重及肥胖与血脂、血压、血糖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农村居民中超重与肥胖同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关系,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3763名参加体检的人员进行身高、体重、血糖、血脂、血压测量。结果:体重升高与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结论:控制体重是预防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茯苓颗粒对超重糖尿病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将经胰岛素治疗后体重仍增加的超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茯苓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生活方式干预,给予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茯苓组加用茯苓免煎颗粒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FBG、HbAlC以及二甲双胍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茯苓组患者体重、BMI、腰围、胰岛素用量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单味中药茯苓可减少超重糖尿病患者的体重。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达0.67%、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发病率与体重有显著相关,超重10%者发病率为正常体重的1.5倍;超重20%者为3.2倍;超重25%者为8.3倍。营养过度、热量摄入过高、体力活动减少是NIDDM发生的重要因素。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三大营养素、选择脂肪种类及妥善安排进食时间等,是基本治疗措施。我院于1982年在门诊组织糖尿病治疗小组,重点是饮食指导,对30例作了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1.
2004年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现状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西安市11~17岁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6城区30所中学1 804名学生(11~17岁),测量其身高、体重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用2000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低体重标准及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推荐的超重和肥胖判定标准计算低体重率、超重和肥胖率.出生体重、家庭住址、经济状况、家长学历、职业和身高、体重等信息通过家长填写问卷采集.结果 西安市青少年总超重肥胖率为17.4%(超重率11.2%、肥胖率6.2%),其中男性总超重肥胖率为20.2%,女性为14.4%.低体重率为2.7%.多元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年龄、家庭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体重与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显著相关(P<0.05).经性别、年龄调整后,城区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风险是郊区的2.7倍(95%可信区间1.8~4.0);家庭富裕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风险是不富裕家庭的1.6倍(95%可信区间1.04~2.5);父母超重或肥胖的青少年超重肥胖发病风险是父母体重正常的1.8倍(95%可信区间1.3~2.5).结论 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影响西安市青少年健康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多发于城区、经济富裕或父母肥胖的家庭,以男性居多.  相似文献   

12.
苏莉  陈娜萦  杨虹  黄佟  黄颖  韦元元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2):1545-1546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现患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采取随机抽取法对南宁市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问卷调查。结果共抽查627名医务人员,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现患率分别为11.00%、2.07%和27.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超重/肥胖均进入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回归模型。结论超重肥胖是医务人员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共同危险因素,控制体重是预防慢性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升高?超重肥胖及其交互作用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 400名40岁以上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收集基本信息?生活资料?疾病史?家族史等信息;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和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CRP和空腹血糖等生化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RP?超重肥胖水平与糖尿病的关系,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并分别利用乘法模型和加法模型计算交互作用?结果:实际参与调查人数为1 899例,应答率为79.13%,共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238例?与正常水平(CRP≤3 mg/L)相比,CRP升高者(CRP> 3 mg/L)调整OR值为1.74 (95%CI:1.24~2.45);WC升高?体质指数(BMI)达到超重与肥胖者,调整OR值分别为1.41 (95%CI:1.06~1.89)?1.70 (95%CI:1.12~2.44)和2.22 (95%CI:1.39~3.54)?同时具有CRP升高?BMI或腰围升高者2型糖尿病患病的风险最高,但没有发现明显的交互作用?结论:CRP升高?超重肥胖均可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干预降低CRP?BMI与WC水平将有助于延缓或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妇女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体内性激素紊乱,脂肪代谢障碍而迅速出现体重增加形体肥胖,而形体的肥胖又是导致各种隐患的祸根,给很多疾病埋下伏笔.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甚至有些癌症与肥胖症有关.标准的体重是测量健康状况的一个方面,人在正常体重情况下,疾病的风险较小,而肥胖超重的疾病风险就会大  相似文献   

15.
杉菜 《国外医学情报》2006,27(10):44-44
来自于德国柏林Vivantes医疗中心的Ute M.Schaeffer—Graf博士及其同事在近期的《糖尿病治疗》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妊娠糖尿病妇女实施母乳喂养可减少其孩子在儿童早期发生超重的风险;相反,母亲肥胖可增加婴儿肥胖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前体质量指数(BMI)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3月—2018年6月间在本院试产的足月、头先露、单胎孕妇863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过程中行紧急剖宫产术61例为研究组,阴道分娩802例为对照组;根据WHO标准将不同孕前BMI的孕妇分为:低体重、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分析不同孕前BMI对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时年龄、孕前体重、孕前超重/肥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研究组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大于胎龄儿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率分别为:孕前低体重组4. 00%(6/150)、正常体重组7. 00%(44/629)、超重/肥胖组13. 10%(11/84),三组孕妇紧急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率随着孕前BMI增加明显提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紧急剖宫产风险明显增高,低体重组紧急剖宫产风险明显降低。结论:孕前BMI与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发生风险明显相关,孕期前超重/肥胖可明显提升阴道分娩过程中紧急剖宫产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市区中老年人群营养摄入情况及其与健康和疾病关系进行较全面调查研究,为指导该人群科学合理膳食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801名市区在职和部分退休公务员,其中40岁以下62名,40~60岁942名,60岁以上797名,研究指标包括问卷调查、营养体格测量、临床医疗体检、实验室生化测定等。结果(1)膳食食物构成种类较多,食物来源多样化;(2)超重/肥胖50.5%、营养不良发病率较低;(3)体重超重/肥胖者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和胆结石发生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体重正常者,超重/肥胖和经常饮酒者脂肪肝发病率较高;(4)鸡蛋摄入、经常饮酒、鱼肉摄入等饮食因素明显影响血脂水平或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结论重庆市中老年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营养过剩是主要的营养问题。在人群中开展营养科普知识宣教、指导人们合理膳食,对减少营养相关性疾病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成人肥胖特点,探索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取等比例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北京市海淀区9个街道18个功能单位9个生活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总共2706人进行询问和问卷式调查。筛查出体重指数≥24的超重人群和体重指数≥28的肥胖人群。结果海淀区超重患病率为33.26%,肥胖患病率为15.92%;超重、肥胖成人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超重成人在45—59岁的年龄段患病所占比例最大;肥胖成人患病数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60岁以上的年龄段患病所占比例最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与超重、肥胖成人差异均有显著性。超重人群锻炼率为71.96%,肥胖人群锻炼率为74.79%;女性超重、肥胖人群锻炼率高于男性。随着体重指数(BMI)的增加,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的患病率均显著上升。结论超重、肥胖是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适量运动、合理膳食、控制体重、保持情绪稳定等健康的行为方式对于减少疾病、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提示在社区实施防治肥胖的干预措施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体重管理模式对糖尿病超重及肥胖者的体重控制效果,同时观察体重变化对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体成分等相关并发症风险因素的影响。方法:对2015年3-7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磐松楼体检中心体检人员中检出的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群进行筛选,采用自愿报名、严格筛选的方法选择其中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传统健康教育、开展为期16周的疾病管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由健康管理医生按照流程化阶段管理模式进行个性化动态饮食、运动处方干预健康管理。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管理前后的体重、体成分、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四项等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并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40例患者全部完成观察,对照组有7例未能完成试验观察。经过16周不同干预方式的体重管理后,两组各项观察指标较干预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干预后的肌肉含量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后的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指标的改善值二分类比较显示除收缩压和胆固醇外,其他各项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超重和肥胖者实施除药物治疗和传统健康教育外的个性化动态饮食、运动处方生活方式干预,跟踪指导进行体重管理能更有效控制体重,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法国巴黎预防和临床研究中心(IPC)的Dr. Athanase Benetos及其同事认为,肥胖和超重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仍有争论。他们的研究显示,没有高血压的超重或肥胖患者,其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增加并不明显,这一研究发表于Hypertension 杂志。研究者研究了年龄为18-95岁、于1972-1988 年间在IPC进行标准健康检查,并被平均随访14年的240 000多名法国男子和妇女在存在或缺乏相关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时,超重对心血管死亡(致命性心梗或卒中)的影响。42%的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