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学习目标:在第二季度心血管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 1、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2、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及诊断; 3、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策略; 4、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2.
学习目标:在第二季度心血管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1、高血压的流行病学;2、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及诊断;3、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策略;4、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3.
一、血浆胆固醇靶水平: 1985年,美国国家健康研究(XIH)的分会,国家心、肺和血压研究(NHLBI)创立了国家胆固醇教育项目(NCEP).NCEP的目的是对卫生职业人员和公共人员进行关于调脂的得益教育.  相似文献   

4.
学习目标:在第二季度心血管科继续医学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1、高血压的流行病学;2、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分类及诊断;3、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策略;4、治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5.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至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病将占首位,而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迅速升高,因此提高临床医师对高血压流行病学、病理生理的认识及临床诊断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主要有六类,分别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在某些地区,利血平和甲基多巴也较为常用。目前尚无可靠证据证明不同种类药物之间降压效果存在实质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一、病史 必须全面询问患者病史,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cHD、中风或肾病家族史; 2、发现高血压的时间、既往血压水平,以及以往抗高血压治疗的结果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高血压病发病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 ,新的抗高血压药物的不断问世 ,人们对高血压治疗的策略和目标也不断更新。例如 2 0世纪 60年代主要是探讨哪些措施能降压 ,研制有效的降压药物 ;70年代侧重观察降压后能否改善高血压患者的预后 ;80年代侧重观察老年人群降压是否有益 ;90年代通过大规模临床试验 ,评价各                            表 1 HOT与利尿剂的疗效比较       ·10 - 3·a- 1总病死率心血管病病死率脑卒中事件心肌梗死事件HOT(平均 61a) 8.3 3 .64 .2 3 .0利尿剂  1990 (平均 5…  相似文献   

9.
学习目标:在第二季度内分泌继续教育课程中应当掌握:1、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理;2、糖尿病并发症的诊断方法;3、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措施;4、糖尿病并发症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820-3821
防治高血压是防治心血管病的关键,治疗高血压的目的不仅在于降低血压本身,还在于全面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文结合一些报告和临床结果,对高血压的治疗进行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对降压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将220例高血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为11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降压治疗,观察组采用心血管危险性层次指导下的降压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54%、81.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血管危险性层次指导降压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杨晓  苏华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3):168-171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影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预后最重要的因素。CKD患者心血管病死亡率占该类患者总死亡率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13.
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原发性高血压病都是一种高发疾病,又多发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的并发症,其中以心血管疾病最为常见。目的 筛选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因素,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随访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2001-2013年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人群,随访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2月。以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一般资料、病情病史特征、实验室指标、血管功能及心功能检查指标、中医证候等相关指标,以及心血管风险发生情况。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98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为(55.8±5.8)岁,病程(10.6±4.2)年,其中284例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COX回归单因素分析及共线性诊断提示:不同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BMI)、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情绪、饮食习惯、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Na+、平均踝-臂血压指数(ABI)、平均动脉压、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头痛、水肿、气虚血瘀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病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病程〔HR(95%CI)=1.282(1.131,1.322)〕、性别〔HR(95%CI)=2.719(1.619,4.566)〕、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HR(95%CI)=1.547(1.214,1.970)〕、BMI〔HR(95%CI)=1.023(1.003,1.993)〕、饮食习惯〔HR(95%CI)=1.625(1.160,2.278)〕、Hcy〔HR(95%CI)=1.022(1.008,1.037)〕、平均ABI〔HR(95%CI)=0.058(0.015,0.223)〕、平均动脉压〔HR(95%CI)=1.204(1.064,1.987)〕、FMD〔HR(95%CI)=0.959(0.909,0.994)〕、头痛〔HR(95%CI)=1.344(1.055,1.712)〕、水肿〔HR(95%CI)=39.079(4.716,323.841)〕、气虚血瘀证〔HR(95%CI)=1.327(1.171,1.870)〕、阴虚阳亢证〔HR(95%CI)=1.085(1.063,1.880)〕、肝肾阴虚证〔HR(95%CI)=1.172(1.086,1.595)〕、阴阳两虚证〔HR(95%CI)=1.204(1.143,2.439)〕与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关系密切(P<0.05)。结论 病程、性别、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BMI、饮食习惯、Hcy、平均ABI、平均动脉压、FMD、头痛、水肿、气虚血瘀证、阴虚阳亢证、肝肾阴虚证、阴阳两虚证为原发性高血压病心血管风险因素,临床上应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加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群心血管风险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中医体质分类方法,探讨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高危风险的特征,并寻找这些高危风险因素在遗传方面的生物标志。方法:纳入506例高血压病患者(痰湿质组261例,非痰湿质组245例),以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指标,对LVMI和颈动脉IMT与脂联素基因4个单核苷酸(SNP)多态性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痰湿质组高血压病患者的LVMI为(160.13±5.29)g/m2,非痰湿质组为(143.24±5.46)g/m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痰湿质组的颈动脉IMT为(0.66±0.01)mm,非痰湿质组为(0.63±0.01)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痰湿质组高血压病患者的LVMI在rs182052各型的水平分别为A型(141.87±14.21)g/m2、G型(188.17±10.65)g/m2、AG型(176.22±10.35)g/m2,表现出G型的LVMI最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结论:1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较非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左心室肥厚程度严重、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等靶器官损害的倾向;2脂联素基因rs182052 G型可能是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高危风险的遗传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方法:对我院6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120例进行心血疾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为观察组,未合并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并采取合理的预防干预措施。结果:高胆固醇、Hs-CRP≥3.0mg/L、糖代谢异常、肥胖(BMI≥25)、TG≥1.7mmoL/L、蔬菜摄入量过低(〈5餐/周)、靶器官损伤、心情抑郁、不幸事件发生(≥3)、HDL≤1.04mmoL/L、体育锻炼〈1次/周及烟酒史等因素都是促进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伴随其它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高危因素。经干预后,蔬菜摄入量过低(〈5餐/周)、吸烟、饮酒、体育锻炼〈1次/周、心情抑郁的比例较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采取有针对性的针对蓑略,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微炎症状态与心血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GFR(15—59)mL/(min·1.73m^2)的CKD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发生率。方法观察CKDⅢ-Ⅳ期患者36例,与29例健康对照者以及32例ESRD患者比较,分析其炎症指标血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Ⅱ(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结果CKDⅢ-Ⅳ期的患者与ESRD患者的IL-6、TNF-α、Hcy、hsCRP均较正常人群偏高(P〈0.05)。结论在CKDⅢ-Ⅳ期患者中已经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冠心病、脑卒中、外周血管病)是引起2型糖尿病(T2DM)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2型糖尿病患者显著高于非糖尿病人群。糖尿病患者的一个主要并发症就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Atherogenesis,AS)的发展。常见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不能解释这些大血管并发症危险性增加的原因。糖尿病本身尤其高血糖很可能是2型糖尿病病人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的原因。随着对AS这一复杂机制的深入认识,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也有了较大进展,对其特点有了比较多的认识,现综述如下。1脂类与脂蛋白不论是在糖尿病…  相似文献   

18.
19.
背景:有先兆偏头痛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以及伴随偏头痛特殊生理学改变而产生的促血栓物质相关,可增加血管事件的危险。虽然有先兆偏头痛与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增加相关,但是其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脉事件的相关性仍不清楚。 目的:评价有和无先兆的偏头痛与所有特定心血管疾病发生危险的相关性。 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于27840位美国女性中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参试者年龄≥45岁,均参加了女性健康研究(Women’s Health Study,WHS)。入选时(1992~1995年)无心血管疾病和心绞痛,有偏头痛和先兆症状自我报告资料以及血脂测量数据。随访至2004年3月31日。 主要观测指标:主要观测指标为重要心血管疾病复合终点事件(首次非致死性缺血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以及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其他指标为首次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心绞痛和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 结果:基线时,5125名女性(18.4%)报告有偏头痛病史,其中3610名有活动性偏头痛(1年内发生偏头痛),1434名(39.7%)有先兆症状。在平均10年的随访期间,580例发生重要心血管事件。经多变量校正后,与无先兆偏头痛女性相比,报告有先兆活动性偏头痛的女性发生重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为2.15(95%CI,1.58~2.92;P〈0.001),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比为1.91(95%CI,1.17~3.10;P=0.01),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为2.08(95%CI,1.30~1.31;P:0.002),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风险比为1.74(95%CI,1.23~2.46;P=0.02).心绞痛的风险比为1.71(95%CI,1.16~2.53;P=0.007),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的风险比为2.33(95%CI,1.21~4.51;P=0.01)。校正年龄后,每10000名女性每年有18例新发重要心血管事件可归因于有先兆偏头痛。报告无先兆活动性偏头痛的女性心血管病或心绞痛的危险并无增加。 结论:在本大规模前瞻性女性队列中,有先兆活动性偏头痛与女性发生重要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所致死亡以及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和心绞痛危险增加相关,无先兆活动性偏头痛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增加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