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该院介入放射科主任郭卫平教授,采用国际上先进的微创技术,为一位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成功实施了低温射频髓核成型术,整个手术不足1小时,实际操作仅10分钟。病人无痛苦,术后即可下地。休息一周后,症状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2.
高达40%的卒中病人发作后的头一个周内可出现后果严重的脑出血。一项新的研究提出,通过确定病人过去是否发生过微出血可评估这些卒中病人发生脑出血的危险度。法国一家医院的课题负责人Nighoghossian认为,原有的微出血史似乎表明小血管有病变,并且预示缺血性卒中后可能会发生较严重的脑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初发或复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人口学及临床基线资料,纳入患者均入院3 d内完成头颅MRI检查,根据脑微出血位置将患者分为脑叶、深部和后颅窝(脑干和小脑)组,并记录每个部位的脑微出血总数。随访3个月时根据抑郁诊断标准分为PSD组和非PSD组,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微出血与PSD的相关性。结果: 最终入组并完成随访者203例,其中PSD组67例,非PSD 组136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基线NIHSS评分、3个月MMSE评分、3个月LSNS评分、额叶、深部以及脑干脑微出血、前额叶急性脑梗死与PSD发生显著相关(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对相关因素调整后,深部(OR=2.091, 95%CI 1.061~4.138,P=0.036)以及脑干脑微出血(OR=2.235,95%CI 1.179~4.587,P=0.031)与PSD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基线NHISS评分(OR=1.174, 95%CI=1.008~1.346,P=0.041),前额叶急性脑梗死(OR 4.326, 95%CI=1.074~14.371,P=0.045)也与PSD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在轻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脑干和深部脑微出血是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发生PS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5.
6.
目的 探讨ISAN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肺炎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8月重庆市梁平人民医院神经科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肺炎患者189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未并发肺炎患者509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年龄、性别、卒中程度、卒中前神经功能、既往病史、吸烟史),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运用ROC曲线分析方法评价ISAN评分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的预测作用.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年龄、男性、卒中程度(NIHSS评分)、卒中前神经功能(mRS评分)、房颤和卒中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男性、卒中程度和卒中前神经功能为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SAN评分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的曲线下面积为0.78[95%CI:(0.70,0.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SAN评分能有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肺炎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PLR)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SD)的预测作用.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以及入科后24h的血常规资料,并随访3个月,按是否诊断为抑郁症将患者分为PSD组和非PSD组,并通过ROC曲...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价。方法:将14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进行评分,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达66.2%,年龄较大的患者认知障碍受损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功能障碍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率较高,在早期进行筛查对预防血管性痴呆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卡罗来纳的一位流行病学家在美国心脏协会会议上报道,给予一种降血脂药可降低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性。Wake Forest医学院公共卫生系教授Richard Byington概述了一项有关普伐他汀  相似文献   

11.
田海静 《吉林医学》2013,34(16):3153-3154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相关的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卒中患者共计180例,同时选取一般情况接近的老年体检组及非老年体检组人群各150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其进行评分,评判抑郁状态。结果:老年卒中组总发病率为48.33%,明显高于老年体检组(30.66%)和非老年体检组(14.00%),特别是重度抑郁的发生率老年卒中组与另外两组人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家庭关系、照料情况、患者性格、神经缺损程度等是老年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而与年龄、性别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老年卒中后患者更容易发生抑郁,而卒中后患者性格特征、家庭情况、神经缺失程度则与抑郁的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汪耀  方传勤 《安徽医学》2016,37(10):1232-1235
目的 探究早期血清Tau蛋白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住院患者87例,在发病72 h内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ELISA法对血清Tau蛋白进行测定,并在发病3个月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测定患者认知功能。根据发病3个月的MMSE评分,并参考Hachinski缺血评分及DSM-IV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卒中后痴呆组和非痴呆组。比较两组的Tau蛋白水平,并将Tau蛋白水平与MMSE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个月后卒中后痴呆发生率为26.4%。痴呆组72 h内血清Tau蛋白水平(107.98±14.50)pg/mL,非痴呆组为(75.17±6.26)pg/mL;卒中后痴呆患者血清Tau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卒中后非痴呆组(t=14.752,P<0.05)。偏相关分析,Tau蛋白水平与MMSE呈负相关(r=-0.144,P<0.05)。结论 早期血清Tau蛋白水平或可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佛罗里达的海洋高压中心和东北医学中心及南亚拉巴马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高压氧可改善卒中后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卒中的临床表现常很快固定,但6个月后可能逐渐有些改变。梗塞区周围“无效用神经元”还活着,但无功能。现在认为这些神经元可休眠数年,但有可能恢复。报告一位60岁妇女14年前右中脑动脉梗塞,磁共振脑扫描显示右顶叶梗塞伴有大片囊性变,周围区域表现为继发于缺血的胶样变性和/或水肿。使用高压氧治疗前后用单光子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的发生率及临床决定因素。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2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对可能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并比较各因素的重要性。结果:2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痴呆的发生率为17.73%;得出5个危险因素,危险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部位、抑郁症。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痴呆由多个因素决定的,要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刘莉  王宝兰 《中国医刊》2022,(5):481-484
缺血性脑卒中可导致各种功能障碍,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最大限度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各国临床指南均建议应在早期进行康复介入 [1-3].目前关于超早期康复的介入时间普遍建议在发病后24h内进行,然而,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后超早期康复介入的益处和潜在危害的争论仍在继续.因此,本文将对缺...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研究C57BL/6小鼠肺组织及脾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反应情况,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变化机制.方法 实验分析1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8),实验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对照组不做处理.以HE染色法观察分析肺组织炎症反应情况,测量比较2组小鼠的脾脏重量、脾脏指数、脾细胞数量及其凋亡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增多,脾脏重量、脾脏指数及脾细胞数量减少,脾细胞凋亡增多.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小鼠肺部发生炎症反应,脾脏缩小,脾细胞凋亡增加,提示脑卒中后可能通过促进免疫细胞的凋亡而导致脑卒中后的外周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并发感染.  相似文献   

17.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科收治的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及改良的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SSS)进行评定,统计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为41.18%,且与年龄、经济状况、神经功能缺损及卒中部位在左半球有显著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率较高,且与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后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方法方便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100例IS后VD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IS后非VD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IS后VD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7.93±5.39)岁,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56.93±4.32)岁,观察组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脑卒中史、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额叶、颞叶及基底节)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额叶和基底节)是IS后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额叶和基底节)等均是影响IS后VD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此类IS患者VD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9.
建立1个模型用于鉴别既往发生脑缺血患者的脑内出血(ICH)风险是否会增加。根据来自8个研究队列的资料,在12648例患者中发现107次ICH s。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确定下列预测因素:年龄(≥60岁,H R2.07)、血糖水平(≥7m m ol/L,H R0.33)、收缩压(≥140m m H g,H R2.17)以及抗高血压药物(H R1.53)。最高风险四分位数与最低四分位数的ICH风险增加5倍相关。具有TIA或轻度缺血性卒中病史患者发生脑内出血风险的预测因素@Ariesen M.J. @Algra A.$Department of Neurology, Julius Centre for Health Sciences and Primary Care, U…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类型,通常导致全球老龄人口残疾或死亡。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TJ)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脑组织缺血后紧密连接的过度破坏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大将加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进展。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可以有效修复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管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进而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促进脑损伤恢复。本综述主要通过阐明中药单体及其提取物、中药复方调控紧密连接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发现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靶点提供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